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道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态规划是河道治理和城市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政府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浑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涉及河道堤岸、水环境治理,水域规划和滨水景观等方面,为抚顺城市河道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松丽 《地下水》2020,(1):207-208,235
在传统河道改造理念基础上,结合柳河河道现状,结合生态型河道改造这一新型模式,在全面分析柳河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柳河生态型河道岸坡的设计思路,通过采用该种模式,可建立集生态、人文、景观等于一体的开放性生态河道岸坡体系,以确保彰武县城市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海绵城市为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市中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带来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护、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在内的多重生态环境效益。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导则主要围绕以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进的生态雨洪管理技术而展开,这无疑是个重大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  相似文献   

5.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5)
农村河道建设管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梨树县作为农业大县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农村河道治理与管护力度不足。在分析该县农村河道管护存在部分河道污染淤塞较重、治理与管护经费不足、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群众保护河道意识淡薄、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学规划加大整治力度、多元整合破解管护资金难题、创新管理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强化督查与管理考核力度等措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种水文学法分析大汶河干流生态基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世文 《水文》2015,35(6):61-66
分析估算大汶河干流生态基流量是解决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基础。根据大汶口水文站历年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基流比例法等多种水文学法推求生态基流值,通过计算不同水平年的年际、年内不同水期和鱼类产卵育幼期生态基流量,在分析了各种方法应用区间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拦蓄引水工程和河道生态基流缺失等因素确定了大汶河干流生态基流。认为:基流量为1.1~14.1m~3·s~(-1)能更好地代表该区域不同水期的河道生态需水,经分析其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基本达到90%以上,说明本文采取的方法在计算代表北方季节性、雨洪型河流的生态基流时是合理、可行性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基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对保持河道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的基础上,以聊城市徒骇河为例,结合北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的特点,分析了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河道生态需水包括河道内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其中生态基流分非汛期和汛期两个水期分别确定,非汛期生态基流按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汛期生态基流可按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0%确定;敏感生态需水选择了两处水利风景区确定。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晶,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和单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范畴,从生态城市理念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中,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的产物,真正目标是创造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涉及生态水文学中生态需水问题的一般认知。探讨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与水流驱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水流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指标—流速,通过分析流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从生态水文学动力因素出发估算生态需水;基于生态流速和水力半径,提出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水与水力因素关系的生态水力半径法,充分利用水生生物信息(鱼类产卵洄游流速)与河道信息(水位、流速、糙率等)估算河道内生态需水;归纳生态水力半径法在生态需水计算中的初步应用:考虑污染物降解耦合水量水质的生态需水计算、考虑鱼类等生物对流速要求的生态需水计算、考虑河道冲淤平衡的输沙需水量计算等方面。本文提出的生态流速研究既包括生物生长发育适宜的流速,又包括流速大小变化所涉及的许多动力因素,旨在延伸与扩展生态水文学的内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水文学:生态需水及其与流速因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涉及生态水文学中生态需水问题的一般认知。探讨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与水流驱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水流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指标——流速,通过分析流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从生态水文学动力因素出发估算生态需水;基于生态流速和水力半径,提出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水与水力因素关系的生态水力半径法,充分利用水生生物信息(鱼类产卵洄游流速)与河道信息(水位、流速、糙率等)估算河道内生态需水;归纳生态水力半径法在生态需水计算中的初步应用:考虑污染物降解耦合水量水质的生态需水计算、考虑鱼类等生物对流速要求的生态需水计算、考虑河道冲淤平衡的输沙需水量计算等方面。本文提出的生态流速研究既包括生物生长发育适宜的流速,又包括流速大小变化所涉及的许多动力因素,旨在延伸与扩展生态水文学的内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本生态网络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行政、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并在政策方面有所创新,才能激发政府、开发商、业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对实施生态空间的积极性。本文搜集和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控制线实施等相关案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上海市实施生态控制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破损山体不仅造成了大量陡坡岩面裸露,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济南城市破损山体现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破损山体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实例,较详细总结研究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提升,该文筛选总结出的台地续坡式等治理方式及挂网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滦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量化水库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所需水量,以滦河下游潘家口水库—滦河口为研究样区,采用逐月频率法和生态水力学法估算河道生态需水量,既具有水文学方法的简便,又考虑生物学特性,强调了水文-生态的联系。通过对研究区河道1956~2000年生态、水文及水力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①逐月频率法和生态水力学法在计算滦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中均合理;②最小、适宜、理想等级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29亿,8.93亿和16.29亿m3,分别占河道天然径流量的10.18%、21.21%和38.68%;③年内汛期8月份及生物繁殖期(4~6月)需水量分别达到年度总量的33.5%和11.5%。  相似文献   

15.
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议题,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动态响应的研究是关键的科学问题。以2020年春季永定河生态补水实践为研究基础,采用地下水均衡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详细讨论了不同河段河道渗漏损失、地下水动态变化与控制因素。研究发现,2020年春季大流量生态补水河道的渗漏损失率(20%~40%)比2016年(30%~60%)和2019年(41%~58%)的小流量生态补水低;生态补水条件下,77眼观测井地下水动态呈现显著回升、变化不显著和持续下降三种变化规律;根据影响因素划定了河道渗漏补给主控型、河道渗漏和降水主控型、河道渗漏-降水-地下水开采作用明显型、河道渗漏-降水-地下水开采作用不明显型4种类型。其中,河道渗漏主控型的监测井在补水期的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升幅一般在1~19 m之间,最大达20 m,而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些规律可为制定科学的生态补水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3)
生态河道是现代河道综合治理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案。本文以生态理念探讨了无锡市现状中小河流的设计理念与治理原则,并从生态河道总体布置、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河道缓冲带构建设计等方面对河道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在生态河道治理中将现有自然河道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耦合特征,根据发展时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逐渐上升为国家行动与理论体系建设阶段和国家行动的全面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建立阶段。在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以土地要素为主的生态空间和以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在经济系统上实现绿色增长,在自然生态系统上提高绿色财富,在社会系统上提升绿色福利。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城市空间规划先行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发展绿色新业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卫芳琴 《地下水》2014,(4):107-108
临潼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城区河流水环境差,与这座旅游城市形象极及不匹配,采用调查研究,查找根源,针对河道管理范围界限不清,河道卫生环境差,污水未达标排放,河道管理不到位等,通过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必须明确河道的管理范围,加强行业部门管理,创新河道环境管理模式,分级夯实管理责任,加大河道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投资力度,入河污水必须达标排放,保护好河道水流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水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侃侃  王兴中 《地下水》2011,(4):148-149
城市生态建设是目前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城市河流水功能在生态、经济、文化、游憩四方面的作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使水环境的这些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以太原市汾河景区水环境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为例,探讨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开发模式,对城市规划、水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