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了非开挖顶杆-扩孔铺管施工技术中顶杆力的计算问题,成功地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了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非开挖铺管技术是利用探矿工程的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铺设施工的新技术。它具有不破坏环境,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本文所介绍的顶杆法是一种导向钻进的简化施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可控制方向等优点,被应用于电信管道铺设施工中。武汉市城建委非开挖管道铺设工程公司利用自行研制的GD-8型非开挖管道铺设机,采用顶杆施工法完成了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电信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勘察设计》2011,(3):91-91
最近,中冶赛迪总承包建设的华菱锡钢①258mm无缝钢管热连轧工程热轧生产线全线热负荷试车圆满成功。中冶赛迪抓住工程平台大力开展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该工程采用了中冶赛迪自主开发的穿孔机顶杆循环装置、脱管机、定径机、全线自动化软件及集成等技术和设备,其中大口径穿孔机顶杆立体循环装置在世界上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包括可控的不可控制铺管方法,可控的方法有:定向或导向钻进法、水平螺旋钻进法、微型隧道法;不可控的方法有:气动矛法、夯管法水平顶杆法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各国整体切削具不提钻可换式钻头结构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整体旋转切削具可换式钻头。在结构上采用弹簧、顶杆、球形铰组合来控制可换钻头的定位;使用一套输送器控制钻头的升降。这种设计结构克服了已有钻具结构复杂、不可靠等缺点,钻进效率高于普通绳索取心钻具10%~50%。  相似文献   

6.
球脱式提引器,是目前实现塔上无人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提引工具.但是这种提引器,原来的缺点是:下钻时,钻具在泥浆浮力和井壁阻力作用下,与提引器发生相对位移,能使钻具脱离提引器而造成"跑管".我们据此改进,在提引器心管和本体之间,加装一个压力弹簧(见附图),靠其弹力使心管和提引接手不发生位移,从而克服了"跑管"现象.所用弹簧是BW200/40泥浆泵之离合器顶杆复位弹簧,即φ88×φ80×L95,钢丝直径4毫米.  相似文献   

7.
在铀矿勘查钻探施工中,使用普通摘挂式提引器装置和普通爬杆斜脱式提引器装置进行提下钻作业时存在作业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易脱扣等问题和风险。为提高提下钻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在借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钻探施工中塔上无人提升装置的基础上,结合铀矿勘查钻探施工特点,研制了一种抽插式卡口蘑菇头塔上无人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与钻杆连接的蘑菇头设计成卡口式连接,采用抽插式顶杆锁定防脱,与普通的螺纹连接式蘑菇头相比,新型抽插式卡口蘑菇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抽插式卡口蘑菇头塔上无人提升装置与普通摘挂式提引器装置相比,能减少班组人员定额、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障钻探作业安全;与普通爬杆斜脱式提引器装置相比,能消除蘑菇头与钻杆脱扣事故的发生,提高钻探效率、降低钻探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刘俊 《湖南地质》2009,(6):30-34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亨利·基辛格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系统采集了扎鲁特旗地区的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磁化率、剩磁强度及电阻率.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扎鲁特旗地区岩石物性参数,建立了主要地层-物性柱.分析了地层岩石物性特征,明确了物性界面,补充和丰富了该区的岩石物性资料,为在该区开展后续非震物探工作的方法选择及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的地层对比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辽南徐淮地区的叠层石组合以 Conophyton ocularoides与 Baicalia共生为特色 ,Inze-ria、Gymnosolen、Tungussia、Jurusania、L inella等的相继集中出现为代表 ,叠层石的丰度和分异度极高 ,达到叠层石演化史上的鼎盛时期。类似的叠层石组合在世界各地晚里菲期中频有发现。至马家屯期 ,叠层石进入逐步衰退阶段 ,叠层石多组成半球状生物岩礁 ,柱体细小、相互密集丛生、分叉复杂、大多具壁或鞘 ,柱间充填大量叠层石砾屑和陆源石英碎屑 ,同时叠层石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出现特征的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特征明显、组分相对稳定 ,不仅在区域间 ,甚至在洲际间具有地层对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令锋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9,21(2):115-119
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渗流理论导出了路堤侧向有地表积水入渗情形下,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渗流场耦合作用的控制微分方程,然后以现场观测资料为基础,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青康公路(214国道)花石峡冻土研究站1号试验路段路基温度场未来可能的变化状态进行了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若无渗流作用,5a后路堤左侧天然地表、路堤堤身和路堤右侧天然地表的最大季节融深分别为1.4m,3.2m和1.4m;若有渗流作用,则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丹东市富硒(Se)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及成土母岩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土壤中Se元素质量分数、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028~0.910)×10-6,高于全国土壤Se质量分数平均值;Se元素空间分布受辽河群影响,显示出表层富集特征。研究区土壤中Se元素富集主要有以下原因:Se元素来源于盖县岩组和高家峪岩组变质岩,其富集受成土过程影响较大,棕壤土层中黏粒或铁氧化物等聚集,易与Se结合发生聚集;区内表生环境地球化学作用对表层土壤中Se元素起到一定的富集作用,土壤中S、N与Se相互吸附固定,有利于土壤Se的富集,此外Al、Fe氧化物对Se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研究区土壤中Se质量分数与pH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pH值越小,Se质量分数越高。总体上,研究区土壤硒质量分数与有机碳、铝铁氧化物、S、N质量分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广州、江西丰城、湖北恩施等地开展的富硒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The water, por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ongfeng Reservoir in November 2003 and February 2004 in accordance with trace metal protocol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ercury (THg), dissolved mercury (DHg), reactive mercury, 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 total methylmercury, and dissolved methylmercury in the water columns were 8.00, 5.70, 0.63, 0.05, 0.16, and 0.07 ng/L, respectively. THg and DHg in the water columns, THg in pore water and THg in lake sediments of the Hongfeng Reservoir showed the level of mercury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 was higher than in other natural waters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loading of a lot of waste water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y, whereas methyl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fish (wet weight) varied from 1.73-51.00 ng/g, much lower than in most remote lakes and reservoirs reported in north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Methylmercury distributions in pore water and sediments showed methylat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upper several centimeters of sediment cores in the Hongfeng Reservoir.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otal Hg, and methylmercury were higher at Houwu than those at Daba in November 2003. It is suggested that other pollutants such as N and P from fishing farm and other waste water at Houwu, which resulted in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mercury species in th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5.
浙闽地区白垩纪早中期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李祥辉  王尹  周勇  曹珂 《沉积学报》2012,30(1):120-127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部地区11个剖面点陆相白垩系11个层位的碎屑黏土矿物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白垩系中下部大部分层位以伊利石为主,相对含量平均超过80%;闽西坂头组、浙西寿昌组顶部—横山组下部、金华组中部、衢县组上部出现了较为丰富的蒙脱石,最高达49%;高岭石一般较少,仅在浙西衢县组中部、寿昌组上部较高,最高达38%。研究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在白垩纪早中期主要属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全国乃至全球温室气候一致;在浙西阿普特初期和赛诺曼早期间断有湿热气候,可能与区域古植物较为繁盛及较大面积湖区有关;闽西凡兰吟期,浙西阿普特早期、阿尔布晚期、赛诺曼中期部分时期存在短期相对干冷气候,大致分别对应于白垩纪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并可能与区域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铝土矿均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沉积型,其主要矿床式有:新疆阿依里式,分布于塔里木地块北缘西段,形成于晚石炭世;陕西天桥则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东缘北段、南缘东段,形成于晚石炭世;甘肃大台子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西缘南段,形成于早二叠世;陕西关坪式,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形成于中二叠世。对比分析表明,西北已知有铝土...  相似文献   

17.
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研究小秦岭某金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区和对比区内的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小麦籽粒中汞、铅、镉累积程度显著高于土壤对比区对照样,铬、砷、铜、锌与对照区几乎没有差异,汞、铅、镉、锌、铜的超标率分别为86.67%、60%、33.33%、6.67%、20%。在污染区,玉米中铅、镉、铬较对照区明显累积,但仅有汞超标,超标率为15.15%。同一采样地点,金矿区小麦籽粒比玉米更易吸收累积重金属。小麦中重金属含量与立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1990年比较,小麦中汞、镉累积效应非常显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造成了小麦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宝岛地区层序地层和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地震和测井层序进行分析,在琼东南盆地宝岛地区第三系识别出14个地震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发育特征.总结了不同体系域砂体类型,对各体系域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有利砂体的分布特征:低水位体系域,砂体主要分布在低水位楔、斜坡扇和盆底扇;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海底扇和峡谷水道.研究表明,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划分层序和体系域,进而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对该地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公婆泉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公婆泉铜矿区植被属荒漠植被类型,主要产出红沙(Reaumuria soongrica)、木本猪毛莱(Salsola arbuscula)及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le)3种群落。植物可分为富K、Na贫Ca、Mg和富Ca、Mg贫K、Na两种生物地球化学类型。矿区植物中元素平均含量及变化系数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双峰分布,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Na、K、Mg、Cu、Pb、  相似文献   

20.
综合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早期记录的研究进展和典型盆地地层、沉积、古生物、古环境研究的系统成果,扎达盆地香孜组上部冻融层的出现代表了区域的古海拔达到了高原冰缘的高度,即3 500 m以上.这一段地层的时代可能从2.3 Ma前后开始.并与贡巴砾石层下部冰水沉积层的时代基本一致.卓奥友冰期和希夏邦马冰期的时代与扎达盆地沉积结束后,直接覆盖其上的终碛垄和冰碛垄的时代大致相当,展现了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岳冰川进一步发育,也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开始冰冻圈的环境很可能在早更新世早中期.川西地区的早更新世的冰川沉积说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附近地区这一时期已经抬升至冰冻圈高度,但是,海拨高度与气候环境与喜马拉雅山脉应有不同.具体的时代仍需要深入工作.青藏高原普遍开始冰冻罔记录是在中更新世早期.伴随着全球冰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冰川作用在青藏高原最为发育和广泛.这些暗示着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早期整体性地较快速抬升进入冰冻圈,即海拔3 500 m以上.详细的过程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