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2017,(5)
利用2012-2017年蚌埠市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单要素污染指数和迭加型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孔隙水Ⅳ、Ⅴ类水所占比重较大。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11.54%,轻度污染的占23.08%,中度污染的占15.38%,重度污染的占50.00%。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总体较为严峻,应加强区域地下水保护,编制专项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并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蚌埠市河漫滩区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一、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资源 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水资源不足,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下水资源有多少,能否全部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都必须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才能解决。 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开发往往以农田供水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张秀芳 《城市地质》2002,14(3):40-4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而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 ,已经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地下水约占六分之一。在农村 ,全国灌溉面积 7亿多亩 ,其中井灌面积约 1.6 8亿亩 ,占总灌溉面积的 2 4 %。在城市 ,全国有 310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约占全国城市数的 71%。我国北方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 ,地下水成为唯一水源。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分…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下水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凤  吴士良 《地质学刊》1998,22(A12):26-29
江苏以平原为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系松散层中,以孔隙地下水为主,按系统观点,全省可划分4个地下水系统9个亚系统和21个水文地质区,全省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149.70亿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占93%。目前全省地下水的开采量约为17亿m^3/a深层水占85%,地下水开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使用问题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浓度和毒理性双权重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认为湖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遭受总铁、锰、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铍、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水质的好坏,指出了湖区薪农村建设供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安全供水的措施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影响黄淮海平原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该区水利建设总的方针是“井灌为主,井渠结合”,井灌又以浅井为主,故研究主要为农田供水服务的大区域浅层水资源评价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九七六年,中国科学院,水电部,国家地质总局下达了“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攻关”研究项目,目的在于总结类似黄淮海平原区浅层水资源评价内容、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关于龙门石窟景区泉水间歇性断流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帅  梁毅  施强  何进  智洪若 《地下水》2009,31(2):56-62
景区内大部分泉水受东西向断裂控制,东西向断裂是常村煤矿、龙门煤矿与泉水联系的重要通道,矿井中的地下水大部分为煤层底板的石炭系灰岩及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岩溶水,在采矿过程中遇到导水断裂造成矿井突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动态主要决定于煤矿排水量的大小;在双层结构水文地质区,供水井开采地下水可引起浅层水与深层水发生补排关系,是泉水动态变化的间接影响因素。煤矿排水占全区总排水量的80.2%,供水井抽水占全区总排水量的19.8%,因此,影响龙门石窟景区泉水断流的主要因素为矿井排水,供水井开采是泉水断流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720个水质分析样品资料的深入分析与计算,系统地评价了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指出了浅层地下水安全供水方向,并提出了安全供水措施及建议。计算结果认为,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Fe、Mn、PH、NH4-N及NO2-N,其次为NO3-N、Be、COD,共8个因子,基本上没有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以优质水为主,占39.37%,合格水占26.04%;不合格水(较差水)占34.59%。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后对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用水结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回顾了河南省平原区以往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并通过收集、统计2008—2018年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的监测成果,基于ArcGIS软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前后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量化分区;结合降水量、地下水资源量、供水量等资料对供水前后河南省受水区用水结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8年,河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整体逐渐增加;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资源量随降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供水后,2015—2018年平均地下水供水量在地下水资源量中的占比较2008—2014年减少9.55%;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有所回升,且主要体现在埋深 > 8~12 m范围向埋深 > 4~8 m及≤4 m范围的转变,埋深 > 12~16 m及 > 16~20 m范围在受水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埋深 > 20 m的区域范围有所减少;2008—2014年各监测点分布县区的浅层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2015—2018年供水期间有2/3以上县区浅层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农林渔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在供水后均有所减小,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占比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恢复及缓解供水矛盾问题等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5)
为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在调查研究济南市历城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水文地质的基础上通过GMS中MODFLOW模块建立历城区浅层孔隙水地下水数值模型,并采用PEST模块进行渗透系数调整以达到全局最优。利用识别检验后的模型预报不同地下水增采方案下5年后的地下水流场及典型长观孔水位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现状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基础上增采50%以内,即3.195万m~3/d,可以在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当地浅层地下水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炎 《地下水》2018,(6):90-92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河下游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限的黄河水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居民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为提高应急供水的保障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以利津县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为例,采用现场地质调查、物探、水质分析、水文地质孔钻探与抽水试验等相互结合的试验方法查清了该地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具体资源量。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结合各种取水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了浅层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和开发利用方案。研究成果为利津县的供水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徐州市城市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据计算,规划区917.86km~2范围内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为2.48×10~8m~3/a,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约占70%,可见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补给保证程度起决定性作用,亦是城市供水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降雨入渗补给量的确定,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浅层地下水的资源主要来自下列三部分:①降雨入渗量,②地表水补给量,③消耗地下水的贮存量。对干大面积的浅层地下水资源来说,后二项所占的数量相对不大,而降水入渗量则占地下水资源的大部分。因此,为了准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准确地求得降雨入渗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资源评价精度的提高,不仅需要求得全年的降雨入渗量,而且希望求得每次降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5)
安徽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对蚌埠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分析可知,蚌埠市淮河以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发育,补给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适宜分散开采,但总体水质较差。而淮河以北地区中深层孔隙水单井涌水量较大,水质良好。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对蚌埠市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规划,严格控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为区域水资源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最佳埋深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地确定最佳埋深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前提,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科学意义。本文仅对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最佳埋深及其计算进行探讨。为方便计,以下把“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均简称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庆诚 《地下水》1989,(3):144-145,134
地下水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供水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1985年在309座城市调查,靠地表水供水的有136座城市,依赖地下水供水的有121座城市,二者兼用的有52座城市。在总共756座自来水厂中依靠地下水的有346座,占总数的45.76%。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普遍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致使我国饮用地下水的人数占总人口的69.4%。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0.
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水文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勘查效率,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浅层孔隙水、浅层岩溶裂隙水、深层孔隙水、深层岩溶裂隙水的四种主要类型,探讨其优化的物探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