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兵 《地下水》2011,33(5):39-41
通过野外调查、试验、计算等手段,全面分析淮南市凤台县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现状水质状况。凤台县境内河流、湖泊广泛分布,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含水层发育,补给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开采潜力较大,但浅层孔隙水水质较差。不同用水户可分情况合理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尚新红 《地下水》2010,32(1):17-19,23
主要介绍通过野外调查、试验、计算等手段,全面分析淮南市潘集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及现状水质状况,指出潘集区内河流、湖泊广泛分布,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含水层发育,补给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也相对丰富,开采潜力较大,但浅层孙隙水水质较差;针对不同用水者,可分情况合理安排使用地表水与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淮河水污染对环洪泽湖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演变规律,选择位于盱眙北部平原地区鲍集作为地下水污染试验区,并在面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淮河地表水常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资源十分丰富,环洪泽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多年来,该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在当前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形势下,对该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查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GMS软件对常州市滆湖典型地块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经模型识别和校正之后,对典型地块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做出评价。本次对浅层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在苏锡常地区内尚属首次,模拟结果可为今后全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微承压地下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江都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和里下河平原的交汇处,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含水层发育,受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沉积影响,不同地区含水层厚度、颗粒、结构和富水性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江都地区第四纪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可以看出,第四纪含水层具厚度大、砂层层次少、颗粒粗、水量丰富等特点,含水层岩性较细,以中细砂、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薄且呈多层状,含水层之间发育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水量一般。同时通过对江都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发现,由于江都区开采井及开采量逐年增加,水位逐年下降,并引发了江都地区的地面沉降,应采取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控制水位、加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等措施,量化研究开采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合理确定开采井的分布、开采量和控制水位,为江都区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支撑,为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区图。模型评价成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保障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概化出了区内浅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流理论,建立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评价了从2016年6月底起,以开采10a后浅层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微承压含水层顶板,且水位越来越稳定为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结果表明: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达1. 204×107m3/a,为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兆馨 《地质论评》1982,28(5):453-460
孔隙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中以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地下水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又以浅层地下水居多,约达孔隙水资源的80%—90%。从大区域来看,用于大面积农田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可占总开采量的80%以上。这充分说明浅层地下水在农田供水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研究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5)
利用2012-2017年蚌埠市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单要素污染指数和迭加型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孔隙水Ⅳ、Ⅴ类水所占比重较大。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11.54%,轻度污染的占23.08%,中度污染的占15.38%,重度污染的占50.00%。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总体较为严峻,应加强区域地下水保护,编制专项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并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蚌埠市河漫滩区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最佳埋深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地确定最佳埋深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前提,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科学意义。本文仅对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最佳埋深及其计算进行探讨。为方便计,以下把“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均简称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华明  陈宝  翁志华  吴新民  金洋  程勇 《江苏地质》2006,30(3):196-199
对淮扬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分析了各项超标组分的形成机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淮扬地区局部浅层地下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导致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多项指标超标。  相似文献   

13.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怀柔应急水源地开采期间开采量、水质等系列动态监测资料,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以及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中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等含量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浅层地下水年际增速较快,深层地下水年际增速较缓。另外,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识别地下水中NO3-污染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NO3-主要来源是人工化肥和中水/污水,经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转为硝酸盐。针对怀柔应急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为保障供水安全,提出了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调节水均衡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均衡法是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实用方法。近年来为各部门评价地下水资源所广泛采用。特别是其中的多年调节方法,它能够对均衡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多年均衡,以丰补歉,得出相应于某一保证率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多年的地下水位动态,对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早、涝、碱的综合治理只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多年调年方法或有关部门应用该方法时,对地下水多年调节的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该地区具有咸、淡两种水体共存的独特水环境特征,淡水天然的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1996-2007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论述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结果表明:在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浅层地下水水质不断演化,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水质指标是总硬度、矿化度和Cl-等.在区内齐河县、夏津县的苏留庄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减弱,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有所降低,水质趋向淡化.在宁津县、禹城市的张庄乡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增强,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明显升高,水质持续咸化.针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使微咸水逐渐向淡水方向演化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蚌埠市地下水水质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华 《安徽地质》2007,17(3):221-224
根据蚌埠市2006年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对蚌埠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且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滦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彭  马震  王威  施佩歆 《地下水》2014,(6):68-71
查明滦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浅层地下水进行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SPSS、Aquchm、MAPGIS等软件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滦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北部山前扇顶部,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以溶虑作用为主。受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影响,地下水水质随时间变化较大。地下水中的阳离子中的Ca^2+、Mg^2+与阴离子HCO3^-含量相对稳定,Na^+与Cl^-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四川省屏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调查区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分析测试,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水质指数方法结合水质统计分析以及SUFER8.0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述了该地区中红层区和非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四川省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的工作开展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