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寒区气候和冻土变化及影响为主线,系统梳理回顾了张廷军教授在四十多年冻土研究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凝练总结了张廷军教授在量化多年冻土及地下冰分布和变化、厘清寒区特殊陆面过程关键要素的交互作用、发展冻土数值模拟模型和诊断分析方法以及发展冰冻圈遥感方法四个方面所作的创新性成果,基于这些成果发表的论文多已成为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经典,极大提高了对寒区气候、冻土分布及变化的物理基础的认识,为冰冻圈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廷军教授四十余载的求真求实之路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相似文献   

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冰冻圈科学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21世纪以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冰冻圈科学发展快速。在梳理国际冰冻圈相关研究态势、 分析中国相关研究动向的基础上, 总结了“冰冻圈科学”发展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冰冻圈科学的基本框架。研究指出, 自20世纪70年代冰冻圈概念正式提出以来, 国际社会以推出气候与冰冻圈(WCRP-CliC)计划和成立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为标志, 并在深化冰冻圈自身机理、 过程认识的同时, 更加关注与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冰冻圈效应, 表明冰冻圈研究趋向变化 - 影响 - 适应这一主线发展, 在一定程度显现出了“冰冻圈科学”的核心特征。中国冰冻圈研究近20年、 尤其是近10年发展迅猛, 沿着冰冻圈科学的主体思路, 在冰冻圈变化, 冰冻圈变化对生态、 水文、 气候、 地表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对冰冻圈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系统的认识。在分析国际冰冻圈科学孕育和发展背景并简要总结中国冰冻圈研究近况基础上, 对冰冻圈科学学科框架体系从科学内涵和外延、 研究构架和学科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冰冻圈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广泛、 过程机理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的全新学科。  相似文献   

3.
《冰川冻土》2021,43(2):675-680
中国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在冰冻圈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化方面引领着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围绕学科建设,2016年正式启动了"冰冻圈科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编写.根据中国学者提出的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丛书"包括《冰冻圈物理学》《冰冻圈化学》《冰冻圈地理学》《冰冻圈气候学》《冰冻圈水文学》《冰冻圈生态学》《冰冻圈微生物学》《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第四纪冰冻圈》《冰冻圈工程学》《冰冻圈灾害学》《冰冻圈人文社会学》《冰冻圈遥感学》《行星冰冻圈》《冰冻圈地缘政治学》分卷,共计15册.  相似文献   

4.
《冰川冻土》2015,37(1)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5.
《冰川冻土》2017,39(2)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6.
《冰川冻土》2015,37(2)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7.
《冰川冻土》2007,29(6):F0003-F0003
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没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  相似文献   

8.
《冰川冻土》2014,36(3)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9.
正l.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  相似文献   

10.
《冰川冻土》2014,36(5)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11.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  相似文献   

12.
《冰川冻土》2007,29(5):F0003-F0003
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  相似文献   

13.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日益显著并受到广泛关注。系统梳理了目前国际冰冻圈科学研究的主要关注热点,认为冰冻圈的变化机理、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冰冻圈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等构成了国际冰冻圈科学研究的4大科学问题。冰冻圈变化机理是冰冻圈科学研究的基础领域,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是当前着力加强的重点,冰冻圈变化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研究基础还较薄弱,冰冻圈变化影响的适应机制是尚处在萌芽状态的研究领域。围绕上述重大科学问题,紧抓冰冻圈变化过程中的动力响应与时空差异性问题,气候模式中冰冻圈过程的精细化描述问题,准确认识影响的时空尺度与程度问题和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等科学问题,是寻求科学突破的关键。以全球的视野审视冰冻圈的变化过程,从有机耦合的角度探讨气候模式中的冰冻圈过程,以多因素、多过程综合与集成的手段辨析冰冻圈变化的影响,从方法创新上寻求科学评估冰冻圈变化脆弱性及适应性的突破途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冰川冻土》2017,39(6)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冰川冻土》2018,40(3)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l.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沃尔沃环境奖基金会(Volvo Environment Prize Foundation)宣布,中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博士获得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大河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从事冰冻圈科学(包括冰川、冰盖、冰架、冻土、积雪、河冰、湖冰、海冰等)及其影响研究的领衔专家.他在国际上提出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并以此指导冰冻圈变化、影响及其适  相似文献   

19.
周成林 《冰川冻土》2021,43(6):1904-1911
冰冻圈科学作为新兴学科,由于学科交叉、快速融合发展以及外来词翻译等,极易造成学者、媒体工作者在撰写稿件中误用部分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和正确理解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科科学普及的前提。作者在长期审阅稿件、阅读相关科技新闻中,经常发现错误使用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的现象。近期,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再次成为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微信群内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冰冻圈科学的期刊编辑,有责任和义务为冰冻圈科学术语推广、准确使用与普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作者分析了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易误用原因,并依据冰冻圈科学权威工具书——《冰冻圈科学辞典》(修订版)、《英汉冰冻圈科学词汇》(修订版),以及相关权威学者专家的解读,给出冰冻圈科学易误用专业术语的正确名称、英文翻译并作解析,以期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学术专业素养,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是冰冻圈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典型代表。文章阐述了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内容框架, 分析了目前国际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现状、 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两方面, 详细介绍了中国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 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2007年起步至今, 已建立了由冰冻圈变化影响(冰冻圈服务和冰冻圈灾害)-风险-恢复力-适应构成的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实践研究方面, 从致利与致害两条线, 开展了冰冻圈服务与冰冻圈灾害风险研究; 从冰冻圈与人类圈交互视角, 开展了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恢复力与适应典型案例研究。未来, 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现有理论体系, 尤其是冰冻圈与人类圈相耦合的灾害风险、 脆弱性与适应定量评估方法; 另一方面, 既要针对不同冰冻圈问题, 加强案例研究, 又要拓展尺度, 深入宏观研究,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