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成都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琦  李萍  周平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4):231-235
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成都市区土壤Hg、Ag、Pb、Cu、Zn、Sb、P、S、Se、C、Sr、Mo、Na2O等13种元素和河流水系沉积物P、Hg、S、Zn、Pb、Cu、Mo等有机质、N、Cd、Cr等11种高含量元素,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Hg、Pb、Zn、Cu的含量,在浅层样中较高,其污染状况市区内及工厂区比城郊严重,府河,南河的污染比沙河严重,但其污泥可以综合利用,研究表明,东部龙泉山区深层样丰富的农业有益元素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2,11(2):149-155
进入土壤和天然水体中的有害元素,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化探资料上有反映,可采用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污染指数等参数来评价环境质量,圈出污染区和划分污染等级。据1/200 000株洲幅区域化探资料,计算Cd、W、Ag、Bi、Hg、Sn、Pb、Mo、Zn、F、Cu、U、As、Ba、Sb、Be、P、Cr等18个元素各项污染参数,圈出50多处污染区,中等污染程度达21处,以Cd、W、Ag、Bi、Hg等污染严重、污染面广、危害较大,並对潘家冲、贺家桥两个污染区的环境质量作了具体评价,指出工厂、矿山排放的“三废”为污染源,应有效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何乱水 《甘肃地质》2015,24(1):82-93
通过对区域化探中的面金属量(Ps)与环境评价中的污染指数(Pi)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一步推演,建立了元素污染量(W)这一命题。以各元素污染总量排序来评价兰州地区土壤污染元素组合,其特征是1极易污染量最大元素为Hg,其污染量值占了全部污染量的37%以上;2常见污染元素为Pb、Zn、Cu,其3元素的污染异常出现率在80%以上;3Hg与Pb、Zn、Cu总量之比约4∶1;4排在Hg、Pb、Zn、Cu之后的各元素大多是一种特征指示元素,代表了某种工业类型三废排放的污染突出元素,如F代表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Cd代表了机械工业,Cu、Cd代表了仪器仪表工业等。这种元素污染量的组合特征对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研究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时期冰川、深海、黄土、河湖沉积地层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某金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秦岭金矿带某矿区矿业开采加工过程中,"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中Hg、Pb、Cd、Cu、Zn的污染严重。7条山区河流受到了重金属及氰化物的污染,丧失了作为水源地的功能。山外2大河流河水丧失了农田灌溉的功能。5眼村民井水受到了Cr、Hg、Pb不同程度的污染。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45.37km2。小麦、蔬菜和水果中Hg、Pb、Cd元素超标最为严重。环境重污染区内人群头发中Hg、Pb、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职业暴露或低水平长期接触是污染区人群头发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污染区人群癌症呈现高发态势。建议通过制定小秦岭金矿带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法、从源头治污、清污河道、修复受污农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流域周边土壤重金属(As、Hg、Zn、Cu、Cd、Pb、Ni、Cr)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多元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Cu、Pb、Zn、Cd和As五种元素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选矿以及运输等过程;Cr和Ni污染主要来源于旧金属垃圾及铁矿开采伴生元素;Hg元素污染主要来自于金矿的采选过程。Cr元素在该流域内污染比例较大,Hg与Cd两种元素变异程度较大,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金矿和尾矿库附近。Pb和As两种元素污染程度处于相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廖启林  任静华  姜丽 《江苏地质》2018,42(4):651-661
通过对河流沉积物等地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江苏典型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江苏局部地区河流沉积物中,Cd、Pb、Zn、Cr、Cu、Ni、Hg等相对富集趋势明显,Cd最大富集倍数 100;不同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存在差异,与其污染来源密切相关;工业排放是导致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使用含Cd的颜料作为调色剂导致部分河流出现严重Cd污染;与土壤等其他地表沉积物相比,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更不均衡。查明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可为相关农产品安全性预测、确定重金属污染来源、追踪涉重产业的发展历程、防治局部耕地重金属污染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浙中某地2 30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8类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与1987年区域化探数据比较,发现Cd、Hg、Pb、Cr、Ni、Cu、Zn等重金属出现了显著升高,升高的区域与工业区分布吻合。研究区内大约6.09%的土壤受重金属中—重程度的污染,40.26%的土壤达到轻污染,污染区的分布主要与交通干线和五金企业聚集区吻合,而与地质背景无关,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五金企业。  相似文献   

8.
乔冈  徐友宁  陈华清  张江华  刘瑞平 《地质通报》2015,34(11):2031-2036
以某金矿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12件浅层地下水样的Hg、Pb、Cd、Cr~(6+)、As、Cu、Zn、CN~-等重金属元素及氰化物的含量特征,初步查明了这8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单项、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除背景元素Cr~(6+)局部区域超标外,受矿业选冶活动影响,双桥河流域中下游段局部区域Hg、Pb、CN~-等元素超标,该结论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以长江上游攀西大梁子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查明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重金属来源,探讨了在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的淋滤规律,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攀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含量明显要高于长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重金属生态风险属于很强风险,Hg和Cd呈高度富集、严重污染;Pb和Zn呈中度富集、中等污染。淋滤实验结果表明Pb、Zn、Cd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淋滤浓度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平衡,而As在快速下降后又有缓慢升高的趋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As、Cd、Pb、Zn主要来源于大梁子铅锌矿的采选活动,Hg为岩石风化和土壤剥蚀来源,而Cu和Cr主要为农业和工业活动来源。综合对比发现,攀西成矿带铅锌矿周边土壤富Cd而贫Cr,此外Cd、Pb、Zn、Hg是主要潜在污染物,且生态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陕西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友宁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08,27(8):1263-1671
通过对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和太峪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元素总量的调查,探讨了金矿开发活动中重金属元素对河流底泥的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As外,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尾矿渣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一致,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尾矿渣,但又明显高于尾矿渣。在同一地点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平均高出河水中的1048.61~666030.08倍,呈显著富集。以邻近地区不受工矿活动影响的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值作为评价参比值,太峪河底泥受到了Hg、Pb、Cd、Cu、Zn元素的极度污染,单项污染超标倍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Hg、Pb、Cd平均污染超标倍数达366.90、217.42和149.97,是底泥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高达278.97,表明河流的复合污染亦呈极度状态。太峪河底泥受重金属元素极度污染的现实提示,矿区的环境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研究其底泥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松花江(哈达山至松花湖段)底泥(表层沉积物)中元素As、Hg、Cr、Cd、Pb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这些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底泥几乎未受到As、Cr和Pb的污染,但多数地段内出现了Cd和Hg的污染,尤其是元素Hg,在个别地段的污染程度达到了极强;与10年前相比,一些重金属的污染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吉林市区段内Hg的污染仍非常严重。污染样品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松花江吉林市区段可能有来自工农业废水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宝鸡市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城区524km~2范围内的表层和底层土壤应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测区部分地段土壤和一些植物受到Cd、As、Pb、Sb、Cr、Hg、F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中的污水长期被利用灌溉,同时查明活动断裂是F、Hg等元素的内生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长江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长江流域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对长江流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沉积物统一进行采样分析。首先对其元素的组成特征及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常量元素含量在流域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受其携带矿物含量变化的影响;Cu、Pb、Cd、As、Hg 5种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大,存在异常。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长江沉积物Cr、Mn、Co、Ni、Cu、Zn、Pb、Cd、As、Hg 10种元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的地区分布在湖南湘江、安徽铜陵等地区,中等的地区分布在四川、重庆及江西等地区,这些潜在污染指数与矿产的开采冶炼以及工业的布局有一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从元素的潜在污染程度看,长江流域Cd、As、Hg污染程度较重,Cu、Zn、Pb次之,而Cr、Mn、Co、Ni基本没有污染。本研究为探讨长江流域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Dissolved trace elements and heavy metals of waters and sediments in the ten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were determined to identify their composi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ir environmentally detrimental effects by comparison with water an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and Pb were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 waters and Mn and Hg the potential ones, while As, Cu and Pb were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 sediment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dicated that Daye Lake was seriously polluted by metals, which was corroborated by cluster analysi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have been found in lakes dow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have been recorded in sediments of upstream lakes, suggesting that metals in water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that metals in sediment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minerals. Correlation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stronger associations among metals in lake sediments than those in lake waters, and their good relationships suggested the common sources.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will help develop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with the aim of restoring shallow lakes in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15.
以金矿开发影响的黄河二级支流太峪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层采集垂向剖面10件水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和Tomlinson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矿业活动是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因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最高污染系数均反映Hg、Pb、Cd是太峪水系沉积物的特征污染重金属元素,Cr和As的质量分数接近地区背景值;太峪水系表层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山区段污染较山外更严重;整个流域的Hg、Pb、Cd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太峪水系沉积物垂向各层沉积物都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生态问题以Hg、Pb、Cd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主,其污染和生态危害程度都高于流向上的沉积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突出了不同元素的毒性和危害程度,而污染负荷指数法侧重于样本空间上的污染程度,二者互补使用有利于实际问题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6.
长江源区Cd地球化学省与主要水系的Cd输出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贯穿全流域的Cd地球化学异常,因此研究该异常的成因及查明长江主要支流Cd的输出通量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长江源区水系包括通天河干流及沱沱河、楚玛尔河、尕尔曲、布曲、当曲、口前曲、聂恰曲支流。采用1样/km2的密度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对长江源区进行地球化学填图,在沱沱河—尕尔曲和扎曲—聂恰曲流域分别圈出规模巨大的Cd、Pb、As地球化学省,其他地区Cd、As、Pb均为正常的地球化学背景区。研究发现沱沱河—尕尔曲Cd、Pb、As地球化学省内岩石中Cd、Pb、As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表明岩石在风化形成土壤和水系沉积物过程中已向水体释放了大量的Cd、Pb、As。通天河干流原水中Cd、Pb、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4、17.62、2.59μg/L,沱沱河原水中Cd、Pb、As的质量浓度为0.187、19.89、2.33μg/L,聂恰曲原水中Cd、Pb、As的质量浓度为0.144、6.37、2.33μg/L,较其他支流中的含量高近1个数量级,表明源区原水中Cd、Pb、As含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年输出通量计算显示,由沱沱河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155、16.47和1.93t/a,楚玛尔河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015、0.77、0.35t/a,尕尔曲—布曲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095、10.31、2.72t/a;由通天河输入到金沙江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2.48、290.7、42.3t/a,表明长江源区Cd地球化学省是长江沿江Cd地球化学异常带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对原水和清水(过0.45μm滤膜)中Cd、As、Pb分析显示,长江源区水体中Cd、Pb主要以悬浮物形式迁移,As则以可溶态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廖海军 《城市地质》2007,2(3):31-34
2002年9月在密云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北京境内)总共采集土样98个,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95Ⅰ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Cd、Pb、As、Hg、Cr、Cu、Ni、Zn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密云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重金属污染以Cr和Hg为主,牤牛河上游为污染最严重地区,清水河上游、潮河下游放马峪地区、德田沟--崎峰茶地区受Cr元素轻度污染。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原因是金属矿山不合理排放的尾砂及废矿石等人为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8.
鲁北小清河流域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鲁北小清河流域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进行系统采集,分析土壤中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和分布规律,认为Se、Pb、Hg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与地表污染有关。通过对表层土壤中元素有效态含量和重金属全量的研究,对区内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中除Mo、B、Mn出现大面积缺量区外,其他元素均在适量区以上,土壤质量良好,营养水平较高;单元素土壤环境质量除Cr、Hg、cd出现小范围的严重污染区外,其他元素未出现严重污染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但多因子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起始污染以上的面积已接近70%,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湖平原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工矿业污染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向地下水的过量排放,农村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解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本研究在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样品测试基础上,分析该区地下水中重金属Cu、As、Cr、Hg、Pb、Cd含量特征,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区171个地下水样品中Cd、Cu、Hg、As、Pb、Cr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其中Hg、Cd和As平均值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受人为影响大,局部地下水存在严重的污染。致癌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r、As和Cd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均大于可接受风险值,Cr的健康风险值最大,是主要的致癌因子,As次之,Cd最低;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结果显示,Hg、Pb和Cu的健康风险水平表现为Hg>Pb>Cu,属于可忽略风险。区域饮水途径上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质,总体上男性健康风险大于女性的健康风险。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区域地下水重金属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