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1A油田流沙港组一段中亚段沉积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规模和连通性难以预测,严重影响油田开采效果。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三维地震解析、岩石粒度、岩相、测井相、现代沉积类比分析研究认为,流一中亚段沉积流体作用控制着砂体及储层类型,其中辫状溪流底负载沉积(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沙纹层理砂岩相Sr)、砂质碎屑流沉积(块状层理颗粒支撑砾岩相Gmg、正粒序砂砾岩相Gn)与浊流沉积(正粒序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n)可形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辫流坝、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中;探讨了油田流一中亚段4个中期旋回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和几何形态;提出扇三角洲前缘5类8种砂体叠置模式、连通特征和成因机制,建立了储层概念模型和主力沉积微相宽度、厚度和宽厚比经验值,为油田后续开发井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杏子川油田主要产层为长6油层组,研究油区内储层沉积特征对油田的开发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通过岩心相标志、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长6储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因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水下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5.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下第三系阜宁组(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及席状砂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内,在构造上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杨大城子背斜的一部分。油田的储层主要由下白垩统泉头组组成,它是在晚白垩世干旱和氧化环境中沉积的。其物源来自东北部的中央古隆起。本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部分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通过单井相分析,主要相标志为具有牵引流沉积机制为主的沉积构造和粒度分布特征。根据相标志分析,储层为曲流河相沉积,发育曲流河点坝、决口扇、天然堤及泛滥平原四种沉积微相类型。曲流河相自下而上为点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的正韵律组合。在建立各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136口非取心井进行了沉积微相识别,而应用顺序指示模拟实现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恢复其古地理面貌:主要发育两条自北北东向南南西方向延伸的曲流河道,具有河道点坝特征的泉头组6、7小层是主要的储集层。这个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田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老爷庙油田位于河北省唐海县老爷庙村,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西北部。根据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结合东营组东一段沉积时期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倾斜的古地形背景以及西南庄和老王庄凸起古物源的古地理位置,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确定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了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微相,并对每类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测井相为基本手段,应用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勾绘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一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讨论沉积微相的演化。依据东一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确定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层微相,其孔隙度为15%~24%,渗透率150×10-3~500×10-3μm2,储层的物性较好。分流水道的游走摆动、沉积物的快速堆积、储层较低的分选性和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导致老爷庙油田东一段油藏开发效果差的根本地质因素。恢复东一段沉积微相,可以进一步弄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月  周亚楠  张晓东  杨刚 《地下水》2013,(1):143-145
WP区长8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以及层系之一。对长82小层进行研究,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在长82期WP地区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平面上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道侧翼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相对发育。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有利的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西峰油田董志区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共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残余河口坝、分流间湾等4个沉积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81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主要呈现四个水下分支河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杨旗区长6油层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杨旗区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中粒及中—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5×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是一个大型的低渗透油气开发区,长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隙为主,长石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20um-50um)和大孔(50um-100um)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细喉(1um-3um)和中喉(3um-7um)则是长6基本的渗流通道,根据均值与细喉以上孔隙所占百分比的关系曲线,可将长6储层孔隙结构分为4种类型,其中1类,II类具有较好的孔渗性,Ⅲ类孔隙结构较差,Ⅳ类为非储层孔隙结构,铸体薄片孔喉图像分析表明,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不同微相孔喉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铜厂银铜矿是一个受河流相控制,与砂砾岩有关的沉积改造矿床。银、铜物质来源于康滇古陆周边的浅变质岩系和晚二叠世玄武岩及花岗岩。本文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老林沟石榴石矿产于黄陵背斜北部类孔兹岩系中一套富铝铁质正常沉积的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中,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下,铁铝榴石与夕线石共生,属于巴罗变质系列中夕线石带产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指相特征矿物得出形成该矿产的区域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为7 00℃,P为7 30MPa,变质相属低角闪岩相至高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为主,长石、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和小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和中喉则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铸体薄片、孔喉图像分析表明,吴旗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不同微相孔喉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付国民 《陕西地质》2010,28(1):62-66
通过露头、岩芯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裂缝检测方法,长6储层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80°的应力场背景下,外力诱使东西向裂缝优先开启和连通,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上升快且易产生水淹,近南北向裂缝处于挤压闭合状况,裂缝孤立、连通性差,油井见效缓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镇原地区长 7油层组储层特征出发 ,研究了岩心分析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相渗等物性参数与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平均喉道半径等孔喉结构参数及其与测井电性特征的关系 ,建立了神经网络多组分岩性和孔、渗、饱解释模型 ,以及多元回归孔喉结构参数分析模型 ,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并采用含油产状—物性—电性综合方法 ,确定储层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18.
邓肯-张E-B模型参数对软土路堤沉降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有限单元法是计算路堤沉降常见的数值计算方法,其土体模型参数的准确性是计算结果可靠性高的保证。邓肯-张E-B模型是岩土工程分析计算中常用的一种非线性弹性模型。本文针对模型参数敏感性进行大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各参数与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模型中影响软基路堤沉降和侧向变形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储层物性、铸体薄片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3%,渗透率为22400×10-3 μm2,其致密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和方解石及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导致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下降到8.0%和0.17×10-3 μm2,砂岩转化为超低渗透储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中,油气携带有机酸性流体进入超低渗透储层,长石与有机酸性流体发生反应,产生长石溶蚀孔隙,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到11.6%和0.61×10-3 μm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致密与成藏的配置关系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相似文献   

20.
廖朋  唐俊  庞国印  唐丽  马晓峰  王琪 《矿物岩石》2012,32(2):97-104
长81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层位之一。通过10口井的岩心观察、63个铸体染色薄片的鉴定、7个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32个样品的薄片鉴定报告和44口井的岩心分析数据的统计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1段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偶见次生溶孔,其平均孔隙度为7.81%,平均渗透率为0.26×10-3μm2,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沉积条件是储层原始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形成的基础,它使得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4个微相的储层原始物性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好坏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和碳酸盐、硅质、高岭石胶结使得原始孔隙度平均损失分别达23.15%和13.22%;绿泥石薄膜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限,孔隙度增加平均只有0.58%,其重要原因是研究区异常热演化史导致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后期不被溶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