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45-147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45-147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4.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 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 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5.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6.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侏罗系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较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珊瑚、菊石、海绵等化石;首次在展金组、曲地组中发现瓣鳃、腕足类、介形虫、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首次在新近系唢呐湖组中发现瓣鳃类和植物化石;首次在图北湖一带曲地组中发现科化石,初步鉴定为Misellina等,属于典型的暖水相动物,常见于华南地区,说明早二叠世测区已进入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首次在原划若拉岗日岩群中发现放射虫化石。首次在一级河流阶地分别获取1 4 C年龄值1 5 6 0 0±5 4 0a和1 3390±6 70a ,暗示了羌塘高原在更新世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隆升过程。新发现多处侏罗系小型生物礁(点礁)。查明若拉岗日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建立了弯岛弧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查明测区中部一带出露新生代花岗斑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为橄榄粗玄岩序列,属于同碰撞花岗岩,代表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大横山构造带内出露岩浆岩调查取得新的认识,蛇绿岩残片的存在,对认识大横山构造带的构造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肯定了金沙江结合带西延至测区。基本查明测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其分布特征,查明蓝闪片岩带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空间分布,硬柱石与蓝闪石共生说明了红脊山蓝闪片岩可能属于碰撞造成的产物。查明戈木日岩组(?)中级变质岩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1∶25万查多岗日幅、布若错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较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珊瑚、菊石、海绵等化石;首次在展金组、曲地组中发现瓣鳃、腕足类、介形虫、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首次在新近系唢呐湖组中发现瓣鳃类和植物化石;首次在图北湖一带曲地组中发现(竹蜓)科化石,初步鉴定为Misellina等,属于典型的暖水相动物,常见于华南地区,说明早二叠世测区已进入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首次在原划若拉岗日岩群中发现放射虫化石.首次在一级河流阶地分别获取14C年龄值15600±540a和13390±670a,暗示了羌塘高原在更新世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隆升过程.新发现多处侏罗系小型生物礁(点礁).查明若拉岗日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建立了弯岛弧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查明测区中部一带出露新生代花岗斑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为橄榄粗玄岩序列,属于同碰撞花岗岩,代表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大横山构造带内出露岩浆岩调查取得新的认识,蛇绿岩残片的存在,对认识大横山构造带的构造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肯定了金沙江结合带西延至测区.基本查明测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其分布特征,查明蓝闪片岩带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空间分布,硬柱石与蓝闪石共生说明了红脊山蓝闪片岩可能属于碰撞造成的产物.查明戈木日岩组(?)中级变质岩系的分布及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查明红脊山构造带的空间分布的变形、变质特征.基本查明了测区内断裂构造形迹的基本特征,甜水河-弯岛湖北西断裂带的是一条控相的左行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11.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5-118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 界面和2个SB2 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13.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4.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5.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5-118
摘要: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J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一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内蛇绿混杂岩带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和古洋盆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北山造山带内存在多条蛇绿混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古生代以来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其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北山造山带北部,主要由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组成,具典型的"块体裹夹于基质"的混杂岩结构特征,发育紧闭褶皱、无根褶皱、透入性面理和双重逆冲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异剥辉石岩、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洋壳残块以及奥陶纪火山岩、灰岩等外来岩块组成,基质则主要为蛇纹岩、砂板岩及少量的绿帘绿泥片岩;在蛇绿混杂岩带北侧发育有台地相灰岩与深水浊积岩组成的沉积混杂块体,具滑塌堆积特征。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三期构造变形,前两期为中深构造层次下形成的透入性变形,第三期为浅表层次的脆性变形,未形成区域性面理。空间上,由增生杂岩和蛇绿(混杂)岩组成的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仰冲于绿条山组浊积岩之上,具有与红石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相似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和时空结构特征。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发育同期的明水岩浆弧,由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以及白山组岛弧火山岩组成,其与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构成了北山造山带北部石炭—二叠纪的沟-弧体系,指示了红石山—百合山洋盆向南俯冲的极性。  相似文献   

17.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 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 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 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8.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地块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榴闪岩、蓝晶石榴铝直闪石片岩等高压变质岩组合,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其经历了快速俯冲碰撞后又快速折返(抬升)的动力学过程。以新发现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新的划分,建立了构造形迹的变形序列。初步查明测区至少发育有3级古夷平面,将成山运动、地貌变迁、水系演化等新构造运动划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入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相似文献   

20.
发现了3条蛇绿混杂岩带,并以此对本区的构造地层单元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在碎石山、拜惹布错一带发现了较为典型的蛇绿混杂岩,从而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认为库牙克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并首次提出库牙克断裂的断距约80 km.在原侏罗系雁石坪群中发现了大量二叠纪化石,为地层的正确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