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场别开生面的“象形雨花石文化展”在石城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的雨花石博物馆举行,888枚“象形雨花石”让人大开眼界。吸引了一批批市民、石友前来观看,赞声不绝。  相似文献   

2.
堪称“中华一奇、石城一绝”的南京雨花石 ,晶莹剔透的质地、如痴如迷的色彩、细腻多变的纹理 ,无不令人称奇叫绝。小小一枚雨花石 (指玛瑙砾石 ,下同 )中 ,聚天地之灵气、蕴万物之风采 ,赋自然情趣与艺术美于一体 ,给人启迪 ,引人遐思 ,精妙绝伦 ,夺人心魄。在观赏石中被列为上品是不争的事实。同时 ,也为南京市的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下了可观的价值。早在五千多年前 ,古人就把雨花石当珍品陪葬 (北阴阳营出土文物 ) ,历代收藏、赏玩雨花石的名人名石多有记载 ,对于雨花石的来源典故也早就各有其说 ,如 :天上来的、水中来的等等 ,都停留在…  相似文献   

3.
南京雨花石具有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对南京地区雨花石的来源,成因,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雨花石主要来源于古秦淮河流域及古滁河流域,是新生代的沉积砾石,在市场经济中,南京雨花石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矿产资源,南京地区雨花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美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雨花台砾石层内含辉木砾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文 《江苏地质》1999,23(3):151-155
通过雨花台砾石层内含辉木雨花石的发现,分析了其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对雨花石、辉木化石和树蕨三者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探讨古长江流域的发育史,进一步弄清地层进代、研究古生侯和古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莉  陶奎元 《江苏地质》2006,30(1):74-76
雨花石不仅具有特殊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阐述雨花石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优势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晓丹  祖茂勤 《地质学刊》2006,30(2):F0003-F0003
雨花石历来以五彩缤纷的色彩、千姿百态的纹理以及人们赋予的丰富文化内涵为世人称颂。 雨花石品种很多,有矿物娄玛瑙、蛋白石、玉髓、水晶,岩石娄硅质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火成岩,以及古生物化石等。其中化石雨花石为地质历史时期保存在地层里的生物遗体、遗迹,主要来源于古长江流域两岸山体,经长期风化、破碎、搬逗、磨蚀而成。其浑圆度高,有的已玛瑙矿化,色彩花纹美丽,被视为佳品.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附近主要砂砾层剖面作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的化石和年代资料,认为这套地层形成于晚新生代不同时期,反映了古长江及其支流的历史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与新构造运动,尤其是与青藏高原隆起的联系。研究结果支持将砂砾层分为中新世中期洞玄观组、中新世晚期六合组与黄岗组、上新世(或部分至更新世早期)雨花台组的已有划分方案。根据岩相的纵横变化规律,论证了本区中新世时为汇水湖盆和河流相沉积并存,河流作用向上增强,至上新世主要发育河流相堆积的变化过程。通过对雨花石的成因分析和含化石雨花石的综合研究,表明砂砾层的物质来源大多为近源,是南京周边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经剥蚀后再沉积所致。  相似文献   

8.
李立文 《地质学刊》2009,33(4):447-448
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之一,它是本区晚新生代重要的地层。广布于沿江(长江)、沿河(秦淮河、滁河)40m~60m阶地上。雨花台砾石层内的砾石,通称雨花石(广义的),素以质地坚硬、形态圆滑、色彩斑烂,文化内涵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观赏石之一。  相似文献   

9.
扬州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丰富,特色分明,自然性保存好,旅游市场潜力大,在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主要包括火山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观赏石、矿产、水体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资源8大类。其中尤以新生代地质火山石柱林、雨花石和龙虬庄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积极地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的发展,旅游、体育、收藏已成为三大热门。收藏热中,观赏石热正在异军突起。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石头,令人瞩目。近年来在江苏、上海、广西、四川、湖北、陕西、辽宁、山东、安徽等省区,开发观赏石资源的热潮发展迅速。在一些报刊、杂志、电台上,先后报道了各地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观赏石。在南京成立了雨花石协会,  相似文献   

11.
李立文 《地质学刊》2005,29(4):255-256
雨花石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石之一,是南京特有的旅游纪念品。它因产在雨花台附近的砾石层而命名,地学上称其为雨花台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晚新生代地层,对它的研究可得到古长江发育的科学信息,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观赏石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0,16(2):125-126,128
通常,凡具有观赏、玩味、陈列、装饰价值,能使人的感官产生美感、舒适、联想、激情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石体统称为观赏石。1 观赏石的分类我国观赏石的产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国内对观赏石的分类尚不统一,目前有李饶(1990)、袁奎荣等(1991)和宋魁昌等(1991)3种分类方案;本文仅以李饶的分类方案为例对观赏石的分类作简单介绍。李饶(1990)按观赏石的产出特征将其分为3类18型。(1)岩石造型类①地表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奇特造型。如新疆和内蒙的“风陵石”;②由海蚀或河流冲涮作用形成的自然造型。如南京雨花石、山东长岛鹅卵石等;③淋积作用形…  相似文献   

13.
眼睛石     
钟华邦 《地质学刊》2004,28(1):54-54
江苏省有丰富的观赏石资源,例如著名的有雨花石、太湖石、水晶石、昆山石、茅山石、溧阳石、栖霞石、筋纹石、翠竹石、眼睛石等等,笔者在此对眼睛石作一简介,以飨读者。眼睛石因其形状似眼睛而得名,是江苏地质科技人员在2 0世纪80年代发现和命名的。眼睛石产在溧阳市七里岗至平桥龙山膨润土含矿带中,已采获各种大小不同的眼睛石达百余枚。在开采膨润土矿时可以顺便收集。眼睛石通常呈椭圆形的团块状出现,切开之后就如照片中所见的眼睛石。照片外部红色部分为沸石化硅质岩,然后有一圈蓝白色的玛瑙,再向内为紫水晶。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紫水晶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地质》2009,(7):F0004-F000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  相似文献   

15.
《地质通报》2009,28(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  相似文献   

16.
郭永丽  章程  吴庆  全洗强 《中国岩溶》2020,39(6):817-828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国内外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动态特征。通过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Karst hydrogeology”、“Karst groundwater”、“Karst aquifer”、“Karst underground river”、“Karst subterranean stream”、“Karst underground stream”、“Karst spring”“Karst geothermal water”、“Karst thermal groundwater”或“Karst water landscape”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 460篇论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E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以“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地下水”、“岩溶含水层”、“喀斯特水文地质”、“喀斯特地下水”、“喀斯特含水层”、“地下河”、“岩溶泉水”、“岩溶地热水”、“喀斯特泉水”、“喀斯特地热水”、“岩溶水景观”或“喀斯特水景观”为主题词,检索得到918篇论文。基于WoS和CNKI自带功能及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家、机构、发文量及期刊等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充分发挥了其在国内的机构职能和专业优势,中国有待进一步加强其在国际上的地域优势及其活跃度;由基于CiteSpace平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国际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岩溶水动力学”、“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和“岩溶水污染”,而国内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范围更广,包括“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资源”、“岩溶水环境”和“岩溶水文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质》2010,(6):66-67
为营造“事争先进、业争一流、相互激励、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以“树标兵、促工作、比贡献”为主题,以争创“先进科室”,“优秀国土资源所”,“流动红旗”,争做“先进工作者标兵”、“党员示范岗”等内容的“岗位闪光”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地质》2009,(12):F0004-F000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  相似文献   

20.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陈姗姗  廖文强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2-2022020002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讲好地质故事”+“传承乡村文化”为发展动力,以“产业体系构建”+“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内容,以“人才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方式,以“地质价值认同”+“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保证,形成地质文化村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实践模式方面,体现了“三生一体”、“近景、近园”、“多元融合发展”、“村支两委+村民”主导等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应大力开展全国创建试点,加大地质文化村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