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勘探目的层以陆相碎屑岩储层为主,埋藏较深,受沉积压实和胶结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较差,含油气有利储层识别难度较大。利用流体替代技术,依据已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结合实际流体温度、压力等参数,对特定泥质含量、孔隙度条件下储层弹性响应特征随不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正演计算,从而建立了含油气有利储层的弹性参数刻画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孔隙度>8%的物性相对较好的砂岩储层,其中含水的弹性属性与含油的弹性属性有一定的差别,而储层中含气的弹性属性与含油的弹性属性差别较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区可以应用测量的纵波阻抗和模拟的纵横波速比建立含烃储层的解释框架,并利用叠前反演技术对研究区内物性较好有利储层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泥质岩盖层各种封闭机理的基础上,对各种封闭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压实成岩程度越高,厚度越大,次生黄铁矿,方解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含量越高,泥质岩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越强。成岩程度低时,粉砂含量越高,泥质岩盖层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越弱;成岩程度高时,粉砂含量越高,泥质岩盖层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越强;欠压实程度越高,厚度越大,泥质岩盖层的封闭能力越强。含腐殖型干酪根的泥质岩盖层烃浓度封闭能力强于含腐泥  相似文献   

3.
对鄂尔多斯盆地存在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仅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难以正确识别并计算其泥质含量。分析这类高反射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针对其成因和测井曲线特征,采用常规自然伽马和中子一密度方法综合法,能较准确计算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泥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泥质含量的计算对火成岩储层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确定以及储层测井解释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准确计算火成岩泥质含量,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区域,以玄武岩为例,以10口井、40个数据点的岩芯X射线衍射泥质含量资料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火成岩泥质含量。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算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均有较高的准确度。BP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应用到火成岩泥质含量计算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部尚待进一步勘探与开发的最具前景的中、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发育有10套烃源层,其中主要烃源层有4套,即上侏罗统索瓦组(J3s)、夏里组(J2x)、布曲组(J2b)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除中央隆起带西部缺失外,在盆地其他地区有广泛分布,累积厚度大于3000m。主要烃源层由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两类岩性组成,J3s和T3x主要为碳酸盐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普遍不高,有机碳含量为0.15%。0.25%,多属差-中等烃源岩。J3x和T3x主要是泥质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6%。1.2%,属中等—好轻源层。此外,J2x和J3s还有一套油页岩烃源层,不仅有机碳含量特别高,而且可溶有机质也特别丰富,是盆地内最有价值的烃源层。4套主要烃源层均为海相沉积,有机物质以海相低等生物为主,形成以混合型(Ⅱ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具有较强的成烃能力。盆地中间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周边和中央隆起带附近处于高成熟阶段,再向外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推测,盆地中部为原油分布区,向外扩展为凝析油—湿气区,再向外为干气分布区。其中以索瓦组的原油分布范围最大,而自夏里组→布曲组→肖茶卡组,原油分布区的面积逐步缩小。盆地储集岩类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火山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上三置统肖茶卡组三段、中侏罗统雀莫惜组(J2q)、上株罗统夏里组和雪山组(J3x)及古近系双湖组(E2s);岩石类型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砂岩和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肖茶卡组一、二段,布曲组和索瓦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灰岩、粒屑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等,其中白云岩储层具有特殊的意义。火山岩分布于二叠系和上三叠统。盆地内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在乎面上分布与古隆起有关,已发现的白云岩中,以隆鄂尼布曲组的白云岩规模最大,并部分地区储有轻质原油。盆地内存在多层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质岩、蒸发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硅质岩和煤岩等,其中肋三种分布广泛,各层系均较发育,且封闭性能较好,是盆地内主要的益层岩石类型,尤以泥质岩和蒸发岩更为重要。羌塘盆地具备了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青藏地区最具油气希望的盆地,展现了美好的勘探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演化与储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吴因业  罗平 《地质论评》1998,44(1):90-99
笔者研究了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及储层特征,根据露头观察,井下实钻资料及实验室内分析结果,提出中,下侏罗统主要为湖沼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河流中冲积相及三角洲相的砂岩集集体,上统为红色或杂色碎屑岩,侏罗纪计导氏孔低渗为主的富含火山岩屑的碎屑岩,局部可发育较好砂岩储层,侏罗系本身可构成妨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
张鹏  张小莉 《地下水》2014,(2):74-76
采用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泥质含量参数配合声波时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泥质含量特征二次分类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两个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相关性良好,对应于研究区两种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匹配良好,解释模型满足研究区精度要求。在沉积微相背景约束条件下,对研究区储层选择合理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可以使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解释达到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伊犁盆地南缘东段苏阿苏河露头区水西沟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剖面、快速放射性测量、系统取样、钻井资料统计和室内分析等,对层间氧化带岩石学特征、展布方向和规模及铀源岩条件分析认为,露头区层间氧化分带现象明显,由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组成。氧化带一般为红色与黄色砂砾岩,多数长石发生蚀变,云母水解伴有褐铁矿化;过渡带为灰色夹红色和黄色砂砾岩,长石发生部分蚀变;还原带为灰色砂砾岩,长石云母等矿物一般不发生蚀变。野外测量指示,放射性强度由高到低为过渡带、还原带和氧化带。伊犁盆地南缘东段具良好的铀源岩和铀储层,结合区域盆山耦合关系、氧化砂体展布及区域地下水补给系统分析认为,铀成矿有利区域主要分布在露头区向盆地方向,氧化砂体尖灭部位。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庆阳地区长6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庆阳地区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长63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3油层组储层碎屑岩以粉-细粒砂岩为主,矿物成熟度很低;储层储集和渗流空间主要依靠砂岩基质中的中、小孔-细、微喉型孔喉组合;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为典型低孔隙度、超低渗透储层.长631-2-长632-2与长632-2-长633隔夹层最为发育,且连片分布,可作为分层注水的有利阻隔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调查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并通过统计50余口探井的碳酸盐含量及储层物性数据,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为菱铁矿、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纵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出现两个碳酸盐含量高值带,分别出现在1 500~1 900m和2 200~2 700m深度,前者主要为以胶结作用为主的连生方解石和显晶方解石及菱铁矿,后者主要为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晚期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片钠铝石;湖底扇等分选较差的沉积相为碳酸盐矿物发育的有利相带,扇-辫状河三角洲相为次有利相带;靠近德尔布干深大断裂的井碳酸盐含量要高于远离该断裂的井,且在该断裂附近的德2、德6和德8等井中见片钠铝石自生矿物,这主要因为断层是CO2逸散的通道,断层处的富CO2流体能够与围岩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要高于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普通砂岩,这主要因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物质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易于释放,从而结合CO23-形成碳酸盐矿物;贝尔凹陷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陆、前陆盆地和前陆盆地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前陆是指与造山带相毗连的构造相对稳定地区,造山带的岩石向着它俯冲成掩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曾为被动型大陆边缘的(Ⅰ型),曾与沟-弧系有关的(Ⅱ型)和陆内造山带前方的(Ⅲ型)。前陆盆地为沿造山带前陆区分布的线状压性深坳陷,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三种类型。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沿造山带分布的长条状的潜在沉积可容空间,可划分为楔顶,前渊,前隆和隆后等4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松南地区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南地区地跨兴蒙-吉黑褶皱带、华北板块及其北缘增生带等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一系列晚中生代小规模断陷沉积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具有“多阶段演化和后期强烈改造”特征,目前已在彰武、昌图、茫汉等断陷发现了油气田。如何认识这些强烈改造断陷的含油气潜力、持续拓展油气发现是目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剖析其构造-地层层序,解析盆地演化历史,是深入认识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油气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研究区最新的探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周缘1:250 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建立研究区内的地层系统;依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划分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阶段,探讨盆地形成历史。研究认为,松南地区的沉积盆地主要是在环太平洋构造体制的控制下发育的;发育下白垩统义县组底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底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底部等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盆地反转构造层等四套构造-地层层序;相应地,松南地区经历了基底形成期、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坳陷期、晚白垩世末盆地反转期等四个盆地演化阶段;松南地区构造演化控制了区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规律,下白垩统断陷构造层是目前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盆地学说的发展及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骏鸟.  СА 《世界地质》1996,15(2):75-80
从科学史观出发,介绍了含油气盆地概念及其学说的发展。展示主要的盆地分类方案,论述含油气盆地分类研究在盆的含油气性评价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盆地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分类方案所应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兰坪盆地演化与盆内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盆地的演化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经历了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陆内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的拗陷盆地、白垩纪的前陆盆地、古新世—中新世的走滑盆地。盆内成矿流体特征与盆地性质密切相关,陆内裂谷盆地及拗陷盆地阶段成矿流体沿同生裂断活动,以垂向运移为主;前陆盆地阶段为喜山期的成矿作了物质准备;走滑盆地阶段,由于推覆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流体和浅部红层中的盆地流体的混合,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就位于构造圈闭中,形成如金顶铅锌矿等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胡耀东 《吉林地质》2012,31(1):12-16
营城盆地位于松辽盆地东缘,其地层可与松辽盆地地层对比。营城盆地层序(三级)地层应与松辽盆地Ⅰ-VI和IX、X层序(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相对应,营城盆地地层应该划分为侏罗系上统火石岭组(J3h);白垩系下统沙河子组(k1sh)、营城组(k1y)、泉头组(k1q);第四系(Q)。主要可采工业煤层产在沙河子组。  相似文献   

17.
寒武系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寒武纪的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模式。塔里木盆地寒武纪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包括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中寒武世海退、晚寒武世缓慢海侵→寒武纪末海退两个次级旋回,分别对应沉积演化的2个阶段:塔西克拉通内坳陷早寒武世的碎屑滨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中寒武世的蒸发台地相,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相→寒武纪末期的台地暴露不整合;塔东克拉通边缘坳陷为深水盆地相,经历了硅质泥岩→泥岩与灰岩薄互层→碳酸盐岩的岩相演化。寒武纪塔里木原型盆地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控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其构造-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震旦纪末的南北分异格局向中-晚寒武世的东西分异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纪盆地原型存在诸多争论.在参考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采用层拉平和平衡剖面技术对焉耆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在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侏罗纪沉积期,博湖坳陷原型盆地主控因素是EW向、NE向和NW向构造.在NS向直压应力作用下,博湖坳陷中间地块向北推移,西部和东部地块分别向西南和东南运移,形成宝浪走滑断裂带、四十里城走滑断裂带和种马场隆起带,控制着坳陷沉积.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侏罗纪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经历了两期不同盆地性质的发育和叠加,中侏罗世末期的中燕山运动是盆地性质的转变期。早中侏罗世盆地为南北向伸展构造环境下的断陷型盆地,主要表现为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分布在祁连山南侧和阿尔金南缘断裂带附近;晚侏罗世(至白垩纪)为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下的挤压型坳陷盆地,受南祁连山前冲断构造体系控制,其沉积范围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辽河盆地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建立了准三维模型 (X、Y和纵向的地质层段, 加时间 )并编制了相应程序。模型采用回剥法并考虑了不整合情况以恢复各凹陷的埋藏史, 根据古地温资料计算相应的TTI史, 依据TTI-Ro 关系式得出烃源岩Ro 的演化过程, 进而恢复成熟度演化史。模拟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发育了牛居地区和高力房-荣兴屯两个沉积中心, 西部凹陷发育了台安地区和盘山-大清水沟两个沉积中心, 大民屯凹陷发育了静安堡以北地区和荣胜堡两个沉积中心 东部凹陷沙三段、西部凹陷沙四段及沙三段、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及沙三段至今均已全段或大范围进入生油门限, 是辽河盆地主要生烃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