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2002-05-03)报道,一个刚从中国出土的植物化石,颠覆了古植物学家原有的观点.认为最原始的显花植物(floweringplants)可能是水生的草本植物.6500万年前,显花植物开始大量出现,而它们的来源却还是个谜.一直以来,古植物学家都相信最原始的显花植物(或者说被子植物)应该是木质的植物,因为至今我们所发现的植物化石中,显花植物以及和显花植物亲缘最近的裸子植物都是木质的植物,因此这样的推论似乎是合理的.最近一个从中国境内出土的植物化石,却透露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个历…  相似文献   

2.
近四十年里,陕西已出土大批先秦时期青铜器皿,可是,至今未发现象样的古铜矿采冶遗址。本文根据史籍中有关商州红崖山及铜矿冶的有关记载,结合现代地质科研资料,分析了唐代红崖冶、宋代阜民监的位置,预测了红崖山古冶炼址及采矿址的地点,对北宋时代龙涡银场和锡定铅场的位置也做了预测。这对陕西考古和古代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受古矿冶启发,还对区内寻找铜、银、铅、锡矿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侯增谦 《地球学报》2009,30(4):413-414
贺邢裕盛先生八十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治学严谨、才思敏捷、辛勤耕耘,成果卓著.多年来,他注重野外调查和科学实践,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走过世界的四海五洲.不仅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和各断代古生物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地层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洪水沉积环境以及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玉溪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玉溪遗址的文化间隙层为古洪水沉积。  相似文献   

5.
离子交换纸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规X—荧光光谱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检测限受到限制。不适合痕量元素分析。如果和简单的化学富集方法相结合,即化学—x-荧光光谱法,就可以免除上述这些羁绊,从而扩展了x-荧光光谱分析范围。 离子交换纸的应用就是重要方法之一。 1966.W.J.Campbell等人发表“x-荧光与离子交换纸联用分析痕量金属”一文,认为在诸如沉淀、电沉积及离子交换等预富集方法中,以离子交换膜(或纸)是最有前途的、普遍的分析方法。提出使用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6.
藏北阿木岗群中放射虫生物群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原划归前武或前泥盆纪,并认为是所谓羌塘古陆块基底的阿木岗中发现了中-晚古叠世放射虫生物群,说明该地层单位的定义及其划分与对比都值得商榷。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就有关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化石生物)与古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古环境的各种因素都直接间接地控制着、影响着古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各个方面的特点。古生物所形成的化石处处都打下了古环境的烙印,我们力图查明古环境各种因素与古生物各方面特征之内在联系,尽可能从化石上去挖掘古环境的一切信息。我们对生物化石进行分析,找出一些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性,尤其是它与环境条件的有机联系,从而以它作为恢复古  相似文献   

8.
陈雪骅 《湖南地质》2009,(12):20-21
2100年前,一幅用于行军作战的地图将地处湘南的江华县"牵扯"了进去。 山多耕地少 居民缺粮半年 这幅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西汉地图之一"驻军图"。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帛绘地图,湖南省博物馆的专家考证,图中主区为大深水流域,反映的正是今天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潇水流域,绘图比例尺约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1876年布利特提出的冰后期气候分期方案认为,气温比现在向上或向下各波动1~2C。1969年拉姆认为,欧洲副热带高压轴移动约10个纬度,气温比前者高3~6倍。现今世界已发现一些全新世各高温期的物候证据,特别是中国发现的热带、亚热带的各种证据,在世界上是最多的。笔者发现,海滩岩的形成不仅代表热带气候(它成岩的年平均气温达到26.5°以上),而且它的每一个沉积成岩—沉积间断周期为500a左右,继而发现全新世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又引伸出全新世热带、亚热带地层断代序列模式、全新世冰川地层断代序列模式,以及海岸升降周期断代序列模式等。笔者以中国历史的物候记载为旁证,又发现了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周期也是500a左右,即寒、暖半周期各为250a左右。距今10000~3100a期间的14个高温期。海滩岩的成岩区北界从西沙群岛以南逐渐“北进”,先后扩展到粤闽浙鲁等沿海;在距今2850a以来的6个小高温期的海滩岩成岩区北界先后“南移”到浙闽琼以南地区沉积成岩。在变寒半周期间,据目前所知,北纬40°至16°(西沙)海岸、岛屿皆不成岩。在高温期的海滩岩成岩区“北进”达到20多个纬度,变寒半周期的寒冷气候“南移”20多个纬度;热带动物反映的气候,“北进”和“南移”也18个纬度左右。表明海滩岩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的  相似文献   

10.
林宝玉 《地球学报》1983,5(3):65-76
<正> 二十年前,关于华北地台的上奥陶统是否存在,几乎一无所知。一般都认为华北地台无晚奥陶世的沉积。但是,近二十年来,在华北地台西缘的许多地区不断地发现了上奥陶统。这些发现对阐明华北地台古地理、海水进退和构造运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960前,王钰、穆恩之、卢衍豪曾提出华北地台可能有上奥陶统的看法。1960年,俞昌民根据陕西耀县(原文为富平县)、宁夏固原县产有与祁连山扣门子组相同种的珊瑚Catenipora uniforma(C.M.Yu),初步肯定含该化石的地层年代为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11.
普兰店,乃千年古莲子的故乡,别称“莲城”。1962年,因普兰店出土了可以发芽生长的千年古莲子,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激情满怀地赋诗给予赞颂。  相似文献   

12.
古琉璃着色元素的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对陕西不同年代和地层出土的各色古琉璃釉中的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色琉璃釉中主要着色元素是Fe、Cu和Co,琉璃中的多样釉色是由三种主要着色元素的含量决定。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Fe和Co可能来自一种原料,而Cu可能来自另一种原料。  相似文献   

13.
有效古温标的缺乏制约了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的研究,团簇同位素作为一种新兴古温标,对碳酸盐岩层系热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二叠系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本文通过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联合镜质组反射率重建了二叠纪以来的热史,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并讨论了峨眉山地幔柱对川东热体制的影响。川东地区碳酸盐岩的团簇同位素温度在101. 7~178. 7℃,利用交换/扩散模型进行热史模拟认为:川东地区晚白垩世古温度最高,最高古温度在213~225℃,古地温梯度在23~33 ℃/km;川东地区二叠纪古热流最高,最高古热流约为55~70 mW/m 2,二叠纪之后热流逐渐降低至现今大地热流。烃源岩热演化分析认为:川东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具有阶段性,热演化受控于构造运动,受印支期运动和燕山 喜马拉雅期运动影响存在两期热演化停滞,晚白垩世达到最高古温度后停止生烃,现今处于生气阶段。川东地区二叠纪热流值和烃源岩热演化主要受到地壳拉张减薄作用的影响,受峨眉山地幔柱的影响较小且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等深流沉积。以实测剖面、岩石光面、薄片资料以及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老峪组等深积岩类型、层序以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赵老峪组发育灰泥等深积岩和粉屑等深积岩2种类型,识别出由单一的灰泥等深积岩以及灰泥等深积岩与粉屑等深积岩组成的2种等深积岩层序;(2)等深流水团温度越低,盐度越高,则等深流强度越大;(3)等深流水团水温由高变低、再变高,盐度由低变高、再变低,可能造成了等深积岩层序由细变粗、再变细;(4)古水深变大、古气候变干热、古盐度变低有利于等深流和等深流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等深流沉积。以实测剖面、岩石光面、薄片资料以及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老峪组等深积岩类型、层序以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 (1)赵老峪组发育灰泥等深积岩和粉屑等深积岩2种类型,识别出由单一的灰泥等深积岩以及灰泥等深积岩与粉屑等深积岩组成的2种等深积岩层序;(2)等深流水团温度越低,盐度越高,则等深流强度越大;(3)等深流水团水温由高变低、再变高,盐度由低变高、再变低,可能造成了等深积岩层序由细变粗、再变细;(4)古水深变大、古气候变干热、古盐度变低有利于等深流和等深流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质》1985,(Z1):139-157
正确的地层划分是进行地层对比的基础。地层对比的目的在于查清沉积物的时空关系,重塑古地理环境。为普查找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目前应用最广的主要方法是古生物学方法、地质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古生物学方法对于前寒武纪地层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同学者对于叠层石和微古植物的生物地层潜力存在不同认识。从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叠层石和微古植物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是可行的。地质学方法是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常用的主要方法。对前寒武系巨大地层单位的划  相似文献   

17.
何浩生  何科昭 《现代地质》1991,5(3):280-289
不少中外学者曾认为,滇西北金沙江畔的沙溪—鸿文谷地是金沙江袭夺前的古河谷。本文认为,沙溪—鸿文谷地完全受断裂控制。它是一条自上新世以来,沿剑川断裂由南向北发展,直到全新世初才完全形成的断陷谷。它的形成与金沙江完全无关。当然在早、中更新世不可能有金沙江河流袭夺。  相似文献   

18.
由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承担的该项目于1989年5月9日在保定通过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钻探废泥浆处理技术中的一项空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它的工艺流程合理,设计的FC-A型废泥浆处  相似文献   

19.
从陕西旬邑上新生界剖面看黄土高原新近系/第四系界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近系 /第四系界线在黄土高原大都以磁性 M/ Ga界线为界进行划分 ,它与岩性分界往往并不一致 ,后者都低或高于前者一小段距离。根据旬邑剖面的岩性、孢粉、古动物、磁化率、粒度及地化资料 ,并参考了其他一些剖面的岩性 ,认为以二者之间的过渡层底为界进行划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