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沉积相及古地理、聚煤环境类型及时空分布,认为主要的聚煤沉积体系为障壁海岸、潮控三角洲及河流(三角洲平原),其中陆相泥炭沼泽及海相泥炭坪是主要的成煤环境。障壁海岸聚煤模式、潮控三角洲成煤模式、河流(或三角洲平原)成煤模式是区内存在的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可采煤层。对煤层形成和保存的根本控制因素是与泥炭沉积相关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2.
梅河盆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应用盆地分析原理和方法研究梅河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预测含煤远景。采用相模式研究与测井曲线、煤岩、砂岩粒度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梅河组垂向沉积序列及含煤岩系沉积聚煤环境、盆地构造格架、富煤带赋存规律,分析矿区外围含煤远景,为老矿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3.
沉积相分析表明,平庄盆地五家矿区煤系由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和湖泊三角洲体系构成。其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湖泊扩张、迅速萎缩、缓慢淤浅、消亡(冲积扇—辫状河为主要地理景观)4个阶段。湖泊缓慢淤浅阶段的湖滨和扇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阐述了羊草沟盆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过程,即羊草沟煤田成煤环境是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形成的。分析了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即盆地中心为湖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成煤,向盆地边缘则由扇三角洲转化为泥炭沼泽相的成煤,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发展:即厚煤带到分叉变薄带,最后无煤带。沉积与中心与聚煤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5.
梅河盆地沉积体系及沉积体系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河盆地是抚顺──密山深大断裂南段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根据钻探、测井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梅河盆地主要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都由一套有规律的沉积组合构成。随着盆地的演化,梅河盆地先后出现了冲积扇-辫状河、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三角洲一湖泊等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层褐煤组成,发育扇三角洲平原相、扇三角洲前缘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分别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2)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下切谷冲刷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3)在滨浅湖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早期,在扇/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晚期,煤层厚度在凹陷中部最大,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均变小。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7.
滇东老厂煤田晚二叠世聚煤环境剖析与成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东老厂煤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剖析了典型的潮坪聚煤环境和三角洲聚煤环境及其成煤作用。该区晚二叠世的海陆过渡环境演化顺序为:局限碳酸盐台地—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聚煤环境,其中从龙潭中期末至长兴期各种聚煤条件配合最有利于聚煤。所以,后期的潮坪和浅水三角洲是该区最重要的聚煤环境。据此,初步建立了该区晚二叠世聚煤期的环境演化与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祁连山和柴北缘含煤区侏罗系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总结了陆相地层的主要聚煤环境,即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湖聚煤环境,其中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及滨湖为陆相地层中最有利的聚煤环境。研究显示:曲流河的岸后沼泽为重要的聚煤环境,平面上煤层呈带状产出,垂向上往往形成较厚的煤层,且横向延伸较远;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洼地中发育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成带性好,具有沿湖岸线广泛分布的特点;滨湖聚煤环境中湖岸线延深较远,煤层在平面上呈带状展布,同时由于湖平面变化的多旋回性,在垂向上可形成多套碳质泥岩与煤层的互层。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煤系赋存规律和准确预测煤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海侵湖环境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黄县组的沉积环境,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属内陆淡水湖泊沉积,另一种认为是滨海泻湖沉积。本文采用盆地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黄县盆地的沉积体系与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县盆地早第三纪为地处近海的海侵湖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发育和配置受海水侵入及盆缘断裂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展布,聚煤作用发生于海侵后的湖泊作用加强阶段。聚煤作用的有利部位为扇三角洲与水下扇前缘的淤浅湖泊区。   相似文献   

10.
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较为薄弱.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与描述、连井剖面分析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等手段,对阜新盆地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沙海组主要可识别出冲积扇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沙海组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进一步分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的沉积充填序列、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将扎赉诺尔群划分为6个3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6个层序分别对应于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大磨拐河组二段和伊敏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Ⅲ、Ⅵ的湖侵体系域;且煤层在层序格架内部,从辫状河冲积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湖泊环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对层序Ⅲ、Ⅵ中各主采煤层的底部砂体厚度、煤层厚度及成煤期的古地理环境详细分析,概括出层序Ⅲ的主要成煤环境为湖泊周缘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湖滨带;层序Ⅳ主要聚煤环境为扇前、扇间浅水湖盆和浅水湖泊大面积淤积而成的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2.
榆林—横山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组内含有极其丰富的优质煤。煤的聚集和大型内陆坳陷湖盆的充填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大比例尺写实断面研究成果论述了研究区内沉积体系域三维空间配置关系,为环境分析和聚煤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沉积学依据。对内陆坳陷湖泊充填淤浅及泥炭沼泽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依据实际资料分析,笔者将区内的聚煤活动归结为三种模式:即(1)废弃河流环境聚煤;(2)废弃三角洲平原聚煤;(3)湖湾决口充填聚煤。第二种是研究区内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的聚煤型式;第三种所形成煤层质量最好,是今后在该区寻找优质富煤带,满足从质量上优中选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江盆地七星河区成因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内存在5种等时性地层界面,据此将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成因单元,10个亚单元。沉积环境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其中扇三角洲废弃阶段为最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的有利部位位于废弃的扇三角洲体之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认识木里煤田煤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踏勘及钻井等资料分析,对木里煤田西部地区聚煤期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古地理特征及聚煤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木里煤田西部地区中-下侏罗统可划分为4个3级层序;中侏罗世早-中期(即层序2-层序3沉积期)是整个木里煤田西部的主要聚煤期,沉积相多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浅湖相为主,物源主要来自于NE向;其中以中侏罗世早期的聚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聚乎更聚煤中心;中侏罗世中期成煤环境相对变差,煤层厚度变薄层数增多,聚煤中心西移至雪霍立、哆嗦公玛。沉积相及古地理特征对聚煤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和控制,这一认识对木里煤田西部煤及煤系矿产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16.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沉积学报》1998,16(2):139-144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祁连山侏罗纪众多小型盆地的原型为走滑拉分盆地,这些盆地在早、中侏罗世普遍经历了两次拉分裂陷作用,大通盆地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大通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阶段,结果表明,聚煤作用主要与盆缘断裂和粗碎屑沉积相关,小型湿地扇为重要聚煤场所,构成盆地的富煤区。大通盆地的形成、演化及聚煤特征在祁连山侏罗纪煤盆地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尹德顺  闫伟 《世界地质》1999,18(4):47-52
舒兰第三系含煤盆地是受依-伊地堑控制形成的半地堑式线型盆地,充填有古新世-中新世地层,其地层构造格架,沉积特征均具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特点。盆地沉积经历了初始断陷-裂陷扩大-萎缩等8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含煤地层主要为舒兰组,具有湖前和湖后两个聚煤期。聚煤环境主要为河流洪积平原的三角洲,扇前湿地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三角洲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俊 《现代地质》1990,4(1):23-34,T001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形成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中段形成于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州沉积体系;上段形成于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沉积幕,分别包括4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代表了该沉积体系在某一阶段内受海平面升降影响而沉积的一套完整的进积至后期废弃沉积。这些沉积由5种沉积相,即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间湾(或边缘)以及三角洲废弃相组合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作用有着根本的差别:受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龙潭组最活动的碎屑沉积部分,聚煤差,煤层普遍不可采;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对较稳定,聚煤好,煤层普遍可采。不同环境和相组合中聚煤作用也不同,本区以上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间湾(或边缘)环境聚煤最好。总之该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我国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中沉积厚度大、聚煤最丰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含煤地层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及崖城组岩石学、煤岩学及煤质学资料,研究了该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崖城组的沉积、聚煤特点及成煤环境。结果显示:崖城组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组成,属于断陷盆地晚期的沉积;琼东南盆地以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为主要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成煤环境基本上与我国南方古近纪近海型成煤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地区沉积盆地的充填序列和聚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拉尔地区聚煤盆地的远景调查资料,简要讨论了沉积盆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充填序列及聚煤盆地类型,着重探讨了各种类型沉积盆地的聚煤规律,并指出盆地聚煤作用明显受盆缘及盆地基底同沉积断裂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