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济宁煤田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研究煤中微量元素的意义,对研究区及采样方法作了介绍,在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宁煤田煤中微量元素在各井田内的平面变化特征和微量元素在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中垂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初步研究了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原因,为今后济宁煤田煤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转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对兖州矿区煤中微量元素成因分析及总结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素划分为原生、次生和后生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一个阶段影响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煤在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微量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很多,植物生长的种类、生长中水化学条件、泥炭沼泽形成中大气、海水的入侵、煤在煤化过程中岩浆热液的作用、煤与顶、底板岩石的物质交换作用等都影响着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此,煤中微量元素的形成、聚集是煤在形成的各个时期、各种地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准格尔串草圪旦5号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面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及形态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 MS)方法测定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中Li、Be、F、U、Hg 5种元素相对富集,含量高于研究区6号煤及中国煤中含量水平。5号煤中Li、F、Ga、Se无机亲和性强,Be、As、U为亲有机元素;Hg与硫含量显著正相关。各元素在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无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赋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准格尔串草圪旦5号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及形态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orphological feature(ICP-MS)方法测定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中Be、F、U、Hg元素相对富集,含量高于研究区6号煤及华北煤中含量水平。5号煤中F、Se无机亲和性强,Be、As、U为亲有机元素;Hg与硫含量显著正相关。元素在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无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唐口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大量化验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唐口区煤中微量元素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和在不同煤中或同一煤层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并初步研究了微量元素在不同粒度和不同密度煤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原因,为今后煤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枣庄煤田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文辉  杨起 《现代地质》2000,14(1):61-68
采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山东枣庄煤田晚古生代太原组高硫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 ,用数理统计方法取得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范围、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用逐步聚类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 ,并用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了不同煤岩组分的微量元素浓度 ,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硫分析结果和沉积相分析结果 ,讨论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因素、聚集机理和成因背景 ,指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沉积环境不但对煤中形态硫的分布和含量有控制作用 ,同时对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组合特点也有影响。太原组高硫煤中的微量元素按其成因可分成两组 ,一组是陆源碎屑富集型 ,其含量直接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组为盆地内部沉积 -生物作用富集型元素 ,海水的入侵和盆地介质的停滞还原条件和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的减少最有利于沉积 -生物作用型元素的富集 ,并以有害元素 Cu、As、 U、 Pb、 Mo、 Sr和 Co的富集为特征。煤中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是许多有害元素的重要载体 ,充分凝胶化的富氢镜质体比其他组分承载和吸附有更多的有害元素。深入研究不同煤层的有害元素的有机亲和性有利于指导煤的合理利用和采用有效的有害元素的去除措施 ,以利于煤的有效和洁净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延安组煤样中Ga、Ru、W、Li、Ge、U等多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展布规律以及各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系煤中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黏土矿物中,其中V、Cr、Co、Ni、Rb、Cs、Ba、Tl等8种元素之间高度正相关,Li、Ga、REE之间正相关,除Ga和REE元素外,Sr与其他元素均为负相关;侏罗系煤中,Li、Sc、Cr、Zn、Ga、Rb、In、Sb、Cs、Pb、Bi、Th、U、REE之间高度正相关。石炭-二叠系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侏罗系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是因为石炭-二叠系属海陆交互相,侏罗系为陆相,海洋浮游生物能富集一些微量元素,提供较丰富的物质来源,更主要的是海水改变了泥炭沼泽的p H值、Eh值和H2S含量,产生特定的地球化学障,使之有利于微量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10.
含煤盆地煤中共伴生的镓、锂、稀土等微量金属元素是当前煤炭地质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是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的热点之一。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角度,分析了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平面上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其中以东北缘准格尔煤田、河东煤田河保偏矿区最为富集,其次为南缘渭北煤田;从含煤地层看,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富集于石炭二叠纪的煤层中,主要以锂、镓的富集为主,在盆地东北缘、贺兰山煤田太原组煤中可见稀土元素的富集。侏罗系煤中微量元素主要呈分散分布,仅在盆地南缘黄陇煤田黄陵矿区发现有煤中镓富集,其余在盆地西南缘发现煤中锶、钡等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湿法消解碳酸盐岩矿石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采用内标法和基体匹配法相结合测定了碳酸盐岩标准物质(GBW10035a)中高达54%的氧化钙主量元素含量及其它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实际样品中微量元素进行样品加标回收率实验,对主量和常量元素采用稀释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108%之间,稀释比率在99.4%~100.2%,标准物质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6次平行样测定的稳定性4%;该方法一次溶样,径向测定主量和常量元素,轴向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操作简单,快速,该方法适用于盐湖碳酸盐样品,以及其他含有碳酸盐的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2.
对矿床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双桥山群地层和英安斑岩中,主要成矿元素Cu,Au,Pb,Zn等丰度很高,具有明显的富集,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矿质来源,矿床的铜金矿化与铅锌矿化系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并存在矿化发带现象,在矿体中不同类型矿化生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相应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中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淋溶析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析出的浓度越高;不同的有害微量元素受淋溶液pH值大小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江油河西乡附子产地表层土壤中B、Mo、Zn、Cu、Fe、Mn等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态含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状况的评价,讨论了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pH值以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其有效态含量特征,提出了附子种植过程的土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osition of rocks of the Bazhenov and Abalak formations in Western Siberia is described. Correl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ajor and minor components in rocks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minor elements and organic material are shown. Study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minor elements allows us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of sedimentation: redox potential, hydrogen sulfide contamination, and the source of sedimentary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cks of the Bazhenov Formation were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fluxes of clastic material, a reduced environment, and a periodically occurring hydrogen sulfide mode.  相似文献   

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商代原始瓷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古丽冰  刘伟 《岩矿测试》1999,18(3):201-204
采用Li2CO3-H3BO3熔融和HF-HNO3-HClO4酸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古陶瓷样品中18种主,次量元素,讨论了前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造反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大多数元素的RSD(n=10)〈5%。  相似文献   

17.
Fourteen siderophile and other non-lithophile elements determined in 31 Semarkona (LL3.0) chondrules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re severely fractionated relative to lithophile elements. Their chondrule/whole-rock abundance ratios vary by factors of up to 1000; the mean ratio is ~0.2. Non-refractory siderophile abundance patterns in Ni-rich chondrules are smooth functions of volatility and in Ni-poor chondrules patterns are more irregular. Refractory siderophile elements are often fractionated from Ni; they covary,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a refractory metal component. The chalcophile element Se correlates with Br and siderophile elements. Zinc is uniformly low and uncorrelated with other elements.Most metal and sulfide in chondrules was probably present in the solar nebula before chondrule formation; most siderophile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 were in these materials. Some Fe was also in silicates, as were minor amounts of Ni, Co, Au, Ge and possibly Se. The amount of metal formed by reduction during chondrule melting was minor. The common metal component in chondrules is similar to, and may be the same as the common component involved in the metal/silicate fractionation of the ordinary chondrite groups.Chondrules are depleted in metal chiefly because they sampled metal-poor precursor assemblages. Metal segregation during the molten period and subsequent loss was a minor process tha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ost surface craters on chondrules.  相似文献   

18.
Analytical data for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published or communicated to us, on seventeen GSJ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reference samples, "Igneous rock series" received up to April 1994 are compiled. The data were evaluated statistically in consider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selected available data, 1994 recommended and proposed values for 65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25个元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庆令  李清彩  孙宁  马强  蔡薇 《岩矿测试》2009,28(2):191-193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测定土壤中25个主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筛选了不同溶矿方法和仪器参数条件,方法精密度(RSD,n=11)为0.57%~3.50%。方法经国家一级土壤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