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1,17(5):257-265
华南中生代铀成矿作有处于中国东部燕山期强烈火山岩浆作用、壳幔作用及流体作用时期,铀具有大规模聚集成矿的前景。因此,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必须引进深源成矿理论,淡化“浅成低温活化成矿理论”,充分认识铀矿既可形成于浅源浅成条件,也能形成于深源深成高温条件及深源浅成中温条件的特点,重视早阶段(130-95Ma)铀矿化,打破以主岩类型找矿的人为界限,加强白垩纪岩浆岩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李子颖 《铀矿地质》2006,22(2):65-69,82
文章阐述了地幔柱和热点活动的基本概念,并划分热点活动为大陆型和大洋型;扼要阐述了热点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热点铀成矿作用理论。华南中新生代(220~50Ma)的地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沉积和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幔柱构造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证了贵东东部为中生代大陆型热点活动地区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华南热液型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商亚军  彭仕冕  杨冰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399-403,408
青龙铀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在山海关古隆起与燕辽沉降带接壤部位的建昌中生代盆地南部干沟EW向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南缘[1],是一个品位较高、储量大的矿田。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该矿田矿床类型为不整合型铀矿的新认识,指出了应重点在该矿田深部、外围找不整合型铀矿床的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4.
赣南火山岩型铀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产铀基地。笔者根据在赣南数十年的找铀实践,运用深源成矿和多元成矿理论,深入研究了区内南岭和武夷山两条岩浆岩铀-多金属成矿带中生代3个火山活动旋回的特征及其与铀矿的成生关系,总结了赣南火山岩型铀矿的分布规律、成矿模式及找矿思路,从而提出了4片有望发展成为铀矿大基地的靶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东部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华  彭志东  张学元  蔡昌华 《铀矿地质》2007,23(3):129-137,155
文章对中国北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中新生代地幔热作用、火山活动、热液蚀变作用等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铀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铀矿床、矿点多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受深大断裂、幔枝构造、火山构造控制,初步划分出若干条(个)铀一多金属成矿带和铀矿化聚集区。依据预测准则和预测模型,筛选出Ⅰ级和Ⅱ级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驱动机制与铀成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区内的铀成矿作用明显不同于其它金属的成矿作用,如成矿时代上从中生代延续到新生代、矿岩时差大、铀矿聚集分布、铀源及矿化剂具慢源性等。基于众多铀成矿理论,从构造一岩浆活动的驱动力与铀成矿的关系出发,系统总结华南中新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当前华南铀成矿的动力学观点有四个,即构造体制转换铀成矿观、热点(地慢柱)铀成矿观、幔汁活动铀成矿观、原地重熔铀成矿观。  相似文献   

7.
通化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欧祥喜 《吉林地质》2001,20(1):19-26,34
通过对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规律,岩浆演化序列、火山喷发期次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控制火山活动的基底断裂构造的调查,以及松顶山石英闪长岩(次火山岩)岩石单位的划分,认为:该地区成矿与中生代侏罗纪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间长、期次多、矿体类型复杂;区内尚存在很好的找矿远景,按照新的找矿方向,在火山活动中心成矿条件有利于段采用有效的找矿手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产基地或隐伏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8.
华南铀矿床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南是我国主要铀矿产区之一。根据赋矿围岩的不同,通常将华南广泛分布的铀矿床划分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等三种主要类型。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华南铀矿研究取得的若干进展。例如,沥青铀矿微区原位定年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一批较精确的成矿年龄;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发现了零价铀和高铀酸钙[(Ca U~(6+)) O_4]等以往在自然界少见的铀矿物;揭示华南不同类型的铀矿床是受白垩-古近纪岩石圈伸展事件统一控制并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攻深找盲取得新突破,发现了新的成矿元素组合并预示了深部找矿的重要潜力。本专辑报道了近年华南铀矿研究的部分新进展,包括15篇文章,主要涉及这些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过程、成矿动力学背景和找矿潜力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别山北麓罗山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研究区对象,在分析盆地火山岩特征及含铀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火山岩型铀成矿理论,认为罗山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同时,探讨了罗山冯楼地区铀矿成因,建立了"两层楼"铀成矿模式,并预测本区的主要找矿位置为火山机构内部、盆地基底不整合面上下与切盆断裂交切带内,次要的找矿位置为火山岩盆地内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测剖面和前人有关钻孔、测井及区域地质研究等资料,在总结盆地新近系空间展布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出四种沉积相类型号和九种沉积亚相,阐述了各类型沉积相特征,探讨了各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并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铀成矿地质条件,依照陆相盆地砂岩铀成矿理论,分析了区内铀矿找矿方向,指出柴达木盆地东部清水河地区上新统狮子沟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是铀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试述华东南中新生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祖伊  黄世杰 《铀矿地质》1990,6(6):349-358
在华东南产出大量中新生代热液型铀矿床,其主要地质特征与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元古代不整合型铀矿床十分相似。作者描述了这些热液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地质背景及可能的成矿机制,并认为,这类铀矿床可命名为中新生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2.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5,11(1):25-31
本文从研究国外超大型铀矿床特征和分类入手,总结其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我国北西部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认为我国北西部今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主要是中新生代可地浸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次是伟晶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奥林匹克坝型(即隐爆角砾岩型)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对红层(盆)内外铀矿化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立祥 《铀矿地质》1991,7(2):74-79
  相似文献   

14.
华南热液铀矿成矿作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基底铀背景值较高,区域热液铀矿形成于晚中生代-古近纪(K-E)的地壳拉张期。区内各类型热液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温压条件、矿物组合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根据热液铀矿床的分布可划分为三大成矿带。铀成矿与伸展构造关系密切,且成矿流体、物质可能为不同来源;铀成矿期铀主要以碳酸铀络合物形式运移。  相似文献   

15.
林冠英 《铀矿地质》1990,6(5):278-286
本文试图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以8411矿床和501矿床为例,对苏皖沿江一带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铀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特点、控矿因素、矿床产出特征、矿床物质组成、溶液成分、围岩蚀变与成因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述,并以此总结其区域成矿规律,深入探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显生宙脉型铀矿床成矿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显生宙铀矿地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脉型铀矿床(或称热液铀矿床)的发育。本文以中国显生宙脉型铀矿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西欧、中欧、苏联和美国同类矿床的资料,概要地阐述了这类矿床的基本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和评述了其成矿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根据对世界主要铀矿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提出区域性铀源主要来自褶皱带的中心地块和活动大陆边缘基底古老硅铝壳中的富铀地质体,铀的活化和向上部构造层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深熔作用和酸性岩浆怍用。显生宙热液铀成矿省形成的可能原因在于遭受深熔的部位存在着足够多的富铀地质体。提出了成矿热液形成的可能机制和“双混合”成因模式。强调指出拉张型构造运动和裂陷作用对脉型铀矿床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岭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及区域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本文根据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改进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改进财务评价方法的原则,提出改进财务评价方法的途径。针对当前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的现状,提出了财务评价工作应注意几个问题,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铀矿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法荣 《铀矿地质》1996,12(4):214-219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的铀矿化划分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浅变质岩型),其中以钠交代岩型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而众所关注的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型铀矿化至今未找到,初步认为其生成条件较差,找矿前景不乐观。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不整合面型矿床提出以来,尤其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发现了一大批与不整合面有关的超大型铀矿床后,在国内外寻找该类矿床取得了较大突破。不整合面型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富以及受不整合面上下盘地层中构造控制的特点,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在总结不整合面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整合面型矿床形成机制,并对云南绿春-江城一带地质、矿化、蚀变和特定的中低温元素组合特征研究认为,该区具有寻找不整合面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olog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uranium oxides by ion microprobe has been set up on a Cameca ims-3f instrument. An uranium oxide reference material from a syn-metamorphic uranium deposit related to albitisation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this type of analysis. Applications of the methodology are presented for a series of uranium oxides selected from some major uranium deposit types: from the world's highest grade unconformity-related uranium deposit from the Athabasca Basin (Saskatchewan, Canada; the Shea Creek and the McArthur River examples), a perigranitic vein-type deposit (Pen Ar Ran, Vendée, France) and a volcanic caldera-related deposit (Streltsovkoye, Transbaikalia, Russia). Each type of uranium deposit appears to have a specific REE signature. All REE patterns from the Shea Creek and the McArthu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sed by bell-shaped patterns centred on Tb-Dy and similar to those already published for uranium oxides from unconformity-related deposits from Australia. Such bell-shaped REE patterns centred on Tb-Dy may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as a typical signature of uranium oxides from Mesoproterozoic unconformity-related deposits. A smoother bell shape pattern centred on Eu characterises the syn-metamorphic albitisation related deposit of Mistamisk selected for the reference material. The REE patterns from the Pen Ar Ran deposit show a fractionation from LREE to HREE with anomalously high abundances of Sm, Eu and Gd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REEs, similar to the REE patterns of uranium oxides from the volcanic-related deposits of Streltsovkoy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