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细粒沉积岩作为地壳表层最多的岩石类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些年油气工业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细粒沉积岩主要由粒径小于0.062 5 mm的颗粒或晶体构成,成分多样复杂,导致其岩石类型术语运用混乱,该问题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研究中尤为突出。为了建立科研人员之间清晰、高效的沟通渠道,提出一套三级命名分类方案,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构造、结构与成分、盐组分。首先,按沉积构造分为层状细粒沉积岩和块状细粒沉积岩;然后,根据沉积结构和成分,划分出7种主要岩石类型;最后,根据盐组分再划分陆相湖盆不同演化阶段的岩石类型。该方案基于描述性的属性作为分类的标准,分级逐级描述,具有反映物源、水动力条件、咸化湖盆演化等成因意义。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不仅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层系中生烃母质类型和丰度的层位归属及演变,而且有助于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等,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科学优选目标、提升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相细粒沉积岩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中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油储集层。随着对烃源岩、致密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相细粒沉积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持续进行着前沿探索。作者论述了传统细粒沉积岩基本概念及演变,岩石、矿物组成特征、成因机制与分类方法。结合近年来在陆内裂谷盆地陆相细粒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物质的新报道及研究成果,认为火山物质、热液喷流物质不仅参与了陆相黑色细粒岩系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也与油气生成有密切关系。加强对陆相细粒沉积研究,探讨深源碎屑及热液流体的来源及其对细粒沉积过程的影响,既有利于丰富、完善沉积学和陆相含油气盆地生油理论,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致密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细粒沉积岩岩相研究是烃源岩和页岩油、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我国陆相断陷湖盆环境多变和细粒沉积岩类型多样、岩石组合类型复杂的特点,需要进行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以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发育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厘米级岩芯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技术,研究细粒沉积岩基本特征。陆相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可以按照(1)宏观岩芯精细观察描述,归纳垂向岩石类型组合;(2)分析沉积微环境;(3)对不同岩石类型组合进行X射线全岩矿物衍射和TOC测试,划分岩石类型和岩相大类;(4)微观镜下剖析纹层叠置关系;(5)分析成因和形成机制,对岩亚类细分等5步进行。岩相大类划分要简洁,是为满足油田勘探工作易于操作、建立与常规测井资料之间关系等要求;亚类细分是便于研究微观源储关系、分析沉积微环境和储层微观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浅谈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中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田  操应长  田景春 《沉积学报》2021,39(1):88-111
与海相盆地重力流沉积研究理论的快速发展相比,陆相湖盆重力流沉积的相关认识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综合国内、外重力流沉积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湖盆重力流沉积的相关认识,以明确湖盆重力流沉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增强不同术语内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加不同术语的解释说明,是减少术语混淆的有效途径;流体转化、流态转化和润滑作用是湖盆重力流搬运的主要动力学过程;受阻沉降、湍流抑制和牵引毯作用是湖盆重力流沉积物沉降的重要动力学过程。沉积物再搬运、洪水持续供给、漂浮羽流卸载是陆相湖盆重力流沉积主要的成因机制;重力流沉积相域类型、块状砂岩内部沉积特征和逆正粒序沉积特征精细解析可揭示重力流沉积成因。超临界浊流侵蚀作用形成重力流水道,盆地外部因素主控重力流物质成分和来源,盆地内部因素主控重力流分异效率,其综合表现形式即“源—汇”系统控制下的重力流砂体形成演化过程。洪水持续供给成因重力流沉积模式以重力流水道—堤岸沉积、水道—朵叶转换带和朵叶沉积依次过渡构成其典型沉积构型要素组合;沉积物再搬运成因沉积模式以三角洲前缘垮塌带、混杂沉积和朵叶沉积依次过渡构成其典型沉积构型要素组合。湖盆重力流沉积是非常规油气赋存的重要场所,流体转化成因的细粒沉积具有易于油气生成和富集,且易于压裂的先天优势,可能是页岩油气中的“甜点”区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的深入,详细解剖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和组成,对后续储集层研究中优势岩石组合的确立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以矿物含量和沉积构造作为主要依据,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石类型,其以纹层状混合细粒沉积岩、块状混合细粒沉积岩、纹层状灰岩、纹层状粉砂质灰岩、纹层状黏土质粉砂岩为主。由特征元素比值Ca/Mg、Na/Al、Fe/Mn、Sr/Ba、V/(V+Ni)值及Ti、Al含量的垂向变化,可知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在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及水体氧化还原性、陆源输入程度等方面的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其气候在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表现为由干冷变暖湿,在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呈现暖湿相对湿冷暖湿相对湿热的演化;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岩石组合及特征均有差异。因此,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陆源输入量的增加有助于纹层状混合细粒沉积岩大量沉积,而较为寒冷干燥的气候和相对低的陆源输入易于沉积纹层状粉砂质灰岩。这一结论有利于深化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石学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泥页岩约占沉积岩三分之二,不仅记录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同时也是化石燃料、金属与非金属等矿产的重要物质来源,但目前它们的沉积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沉积物理模拟实验是模拟沉积物沉积过程、揭示其形成机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冲积扇、三角洲、重力流等粗粒沉积物一直是沉积物理模拟的重要研究对象,但随着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勘探开发,泥页岩等细粒沉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关沉积物理模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主要包括泥页岩沉积机理、砂质纹层沉积机理、透镜状纹层沉积机理和细粒碳酸盐岩沉积机理等四个方面,这些新进展正在改变着传统认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泥页岩沉积物理模拟发展趋势,未来将大力推动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创新发展,并对全球气候变化、岩相古地理、地质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混合沉积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可划分为4个阶段:现象描述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海相混合沉积研究阶段、陆相混合沉积及综合研究阶段。受不同地质条件的约束,混合沉积岩石学分类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混合沉积成因类型一般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混合沉积现象具有普遍性,可发育于海相、淡水湖盆、咸化湖盆等各类型沉积环境中,具有多样化的沉积类型,其控制因素一般包括碎屑物质供给、气候与水体环境、海(湖)平面变化、古地貌条件、构造作用以及水动力条件等。混合沉积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与三角洲伴生的近源混合沉积、水下隆起区的远源混合沉积以及藻混合沉积可形成优质的陆相混积型油气储层。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岩石分类方案不统一、缺乏与野外露头剖面和现代沉积的考察对比、层序格架内混合沉积发育模式不清、传统的成因类型在复杂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混积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针对混合沉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古地理环境恢复、沉积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被简单视为陆源沉积岩。研究发现,该岩系中发育丰富的火山喷发及热液喷流产生的深源物质,并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表现出了极强的耦合关系。因此,探索深源物质如何参与烃源岩形成并影响油气生成亟待深入研究。作者详细总结并探讨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湖相烃源岩成因以及火山—热液活动带来的深源物质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现阶段新发现与认识。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新发现,采用精细的岩石学、矿物学方法,结合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初步开展了该耦合关系的机理研究。认为火山—热液深源物质参与了烃源岩的沉积与成岩作用,并与正常湖相沉积物共同影响着油气的形成。建议重新认识湖相烃源岩的物质组成,从而拓展陆相生油理论,同时为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露头详细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构造、岩性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长石及黏土矿物;沉积构造类型包括较强水动力下的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以及静水环境下的纹层状构造;以颜色、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因素为依据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5种岩相,包括灰黑色薄层状混合细粒岩相、深黑色页状黏土岩相、灰黑色纹层状混合细粒岩相、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相、灰白色页状灰岩相;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类、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3种岩石类型。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沉积期温暖湿润,整体上属于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湖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被简单视为陆源沉积岩。研究发现,该岩系中发育丰富的火山喷发及热液喷流产生的深源物质,并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表现出了极强的耦合关系。因此,探索深源物质如何参与烃源岩形成并影响油气生成亟待深入研究。作者详细总结并探讨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湖相烃源岩成因以及火山—热液活动带来的深源物质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现阶段新发现与认识。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新发现,采用精细的岩石学、矿物学方法,结合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初步开展了该耦合关系的机理研究。认为火山—热液深源物质参与了烃源岩的沉积与成岩作用,并与正常湖相沉积物共同影响着油气的形成。建议重新认识湖相烃源岩的物质组成,从而拓展陆相生油理论,同时为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针对页岩油开展了广泛文献调研,在页岩油概念的提出、演化及研究历程基础上,对陆相页岩油资源量分布、类型和潜力及若干关键问题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面临的关键开发地质问题。具体如下:1)阐述了页岩油概念的由来及最新定义。国内外页岩油均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对页岩油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入,开发效果和水平逐渐提升。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关对象。2)陆相页岩油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成熟度演化阶段划分固态有机质阶段、滞留烃阶段、液态烃阶段、液态烃裂解天然气阶段等四类;按源储组合类型划分源储共存型、源储分离型和纯页岩型三类;按开发方式分为夹层型、混积型、页岩型和裂缝型四类。3)陆相页岩油在细粒岩分类及沉积模式、源储岩石微观特征、富集机制、“七性特征”和工业化开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陆相页岩油源储结构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亟待加强细粒页岩沉积超高频基准面旋回对比模式、半深湖—深湖相低级次构型单元成因及分布模式、相控储层质量差异分布模式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及甜点快速评价等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以提高页岩油开发经济效益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广泛发育混合细粒沉积岩.混合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是其成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总结混合细粒沉积岩的沉积规律,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二维XRF(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结合XRD(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以矿物成分和沉积构造为主要依据,将孔二段混合细粒沉积岩划分为21种岩相;通过Sr/Cu、Mg/Ca、Sr/Ba、V/(V+Ni)、Al、Ti含量、Fe/Mn和(Fe+Al)/(Ca+Mg)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分析沉积环境演化.沧东凹陷孔二段混合细粒沉积岩主要发育在气候干旱、微咸水-咸水相、水体贫氧、陆源输入较强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中;岩相类型的发育同时受到水体的高盐度和陆源输入的影响,均一细粒沉积岩分布最广,其次为灰云细粒沉积岩,黏土细粒沉积岩不发育.   相似文献   

14.
深水细粒沉积物不仅可作为烃源岩,也可成为非常规油气的储集层。以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半深湖—深湖水平层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微量元素测试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岩石纹层特征并尝试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高邮—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多种物质组分的混合及叠置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纹层。水平层理可根据纹层厚度进一步分为薄纹层状和厚纹层状2类沉积构造,两者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物质组成等均存在差异。纹层成因复杂,但主要受形成和保存2个方面因素影响。在纹层形成过程中,各物质组分的产生与沉淀均具有季节性意义;纹层的保存主要与水体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熊伟  郝雪峰  朱德顺  张顺 《地质论评》2019,65(Z1):217-219
正细粒沉积岩是相对于常规储层的砂、砾粗粒沉积提出的,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是指粒级小于0.1mm/0.0039 mm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关于细粒沉积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Krumbein,1932),但受其沉积成因机制复杂、技术条件和资源潜力认识程度的限制,研究进展缓慢,尚未形成完整的沉积理论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直到现在关于细粒沉积的定义、术语、分类、沉积过程、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等仍存有争议。通过现代湖盆考  相似文献   

16.
高崇龙  王剑  靳军  纪友亮  罗正江  刘明  任影  张月 《地质论评》2020,66(6):1650-1674
冲积扇是盆地边缘一类重要的沉积体系类型。相较于其他沉积体系,冲积扇的研究程度仍相对较低,但研究热度不断增加。由于冲积扇极其复杂的沉积机制和演化过程使其研究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且冲积扇的分类方案仍存在争议。据此,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冲积扇的沉积地貌要素、沉积作用类型、沉积机制、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从成因机理出发提出新的冲积扇成因分类方案。研究认为冲积扇可划分为基岩型、阵发型、河流型及特殊型4大类。其中阵发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区分出泥石流型、片流型、非限制性河泛洪流型、阵发性河道型及过渡型5亚类;河流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单体系河流型、多体系河流型冲积扇及末端扇3亚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冲积扇成因类型也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文对冲积扇沉积机制研究进展的介绍和成因分类方案的探讨,能为冲积扇沉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南段前陆盆地中-新生代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门山南段前陆盆地发育了巨厚的陆源沉积岩,其中砂岩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在详细观察描述砂岩宏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新生代砂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指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至低,并按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划分了砂岩的岩石类型。根据砂岩特征,分析岩石的组成物质来源于龙门山造山带,再结合前陆盆地充填地层的沉积特征,提出了砂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泥质岩为细粒沉积岩的主要类型,但国内外对其概念及分类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这给学术研究带来诸多困扰。文中梳理了国内外沉积学发展中泥质岩相关概念和定义的变迁,并试图建立一个实用的泥质岩(mudrock)分类体系。欧美国家多倾向于使用“泥质岩”一词,用于指粒径小于0.063 mm的细粒陆源碎屑岩,包括粉砂岩(粉砂含量大于2/3)、泥岩(粉砂和黏土含量都不超过2/3)和黏土岩(黏土含量超过2/3),其中发育纹层的岩石称为页岩;而前苏联学者则倾向于使用“黏土岩”一词,用于指黏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其中可劈裂成薄层的岩石称为页岩。国内外泥质岩及细粒沉积岩分类命名主要依据结构(粒级)、成分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目前分类方案主要有2种,一种是多要素岩石综合分类方案,另一种是端元图式分类方案。笔者建议采用“泥质岩”一词作为细粒陆源沉积岩(物)的总称,指示主要由粒径0.004~0.063 mm的粉砂和小于0.004 mm的黏土组成的细粒陆源沉积岩;采用三棱柱图解分类方法,以碎屑矿物(主要是长英质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和内源矿物为三端元,划分出细粒陆源沉积岩(泥质岩)和细粒内源沉积岩2个大类,前者可进一步分...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湖盆中隐蔽油气藏的成因解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表明 ,赋存于沉积地层中的油气藏与各种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陆相盆地中油气受层序界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以及更次级的层序地层界面的影响与控制 ,形成不同类型的隐蔽型油气藏。因此 ,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含油气盆地中不同构造和古地理单元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分析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沉积地层中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陆相盆地中不同古地理、古地貌单元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阐述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油气藏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影响与控制作用 ,并进一步对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气藏提出简要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细粒沉积岩宏观观察刻画与显微刻画的方法,探索基于湖相细粒沉积纹层类型及其结构特征作为关键指标的细粒岩岩相成因。提出了湖相细粒岩岩相的划分指标和原则,即以细粒沉积纹层作为细粒岩岩相划分的重要指标。用两级核心指标作为划分湖相细粒岩岩相及亚类的依据,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岩石组成类型,分为泥质岩类、灰岩类以及泥质—灰质细粒岩等9个指标类型。二级指标为细粒纹层类型,主要有有机质纹层、云质纹层、方解石纹层、粉砂质纹层、膏质纹层、炭质纹层等类型,将细粒岩划分为21种岩相和33个岩相亚类,并分析了各岩相及亚相发育的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