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明光石坝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明光石坝地区新近纪地层划分方案不一 ,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利用构造—岩性—岩相法进行地质填图 ,系统采集 ESR测年样 ,并结合区域对比 ,自下而上将该区新近纪地层划分为下草湾组、桂五组。其中下草湾组为原“下草湾组”的下段 ,时代为中新世 ;桂五组则包括原“下草湾组”的上段 ,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2.
论卡以头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有关人员 (1980 )曾做过大量地层古生物工作 ,证实卡以头砂页岩层或卡以头组的时代为三叠纪最早期 ,是飞仙关组底部地层的相变。“论卡以头组”一文认为该组下部的时代为二叠纪 ,上部则属三叠纪。对该文提供的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分析后 ,本文作者认为该论点缺乏证据 ,不能成立 ;将陆相的威宁哲觉剖面代替标准地点宣威羊场的过渡相剖面作为卡以头组的标准剖面 ,也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1980年夏,笔者参加了地质部青藏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简称“西藏地质科考队”)在阿里地区狮泉河—日土—龙木错一带的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工作,写成题为“西藏日土多玛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及长身贝类等腕足动物群”一文。该文以藏北西部日土多玛地区四条实测剖面为基础,对自晚石炭世阿塞尔期(Asselian)到早二叠世卡赞期(Kazanian)的地层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吉普群,为一套巨厚的含砾板岩、砂板岩互层过渡为石灰岩的冈瓦纳相沉积。西藏地质科考队将其分为五个组,自下而上依次为;擦蒙组、展金组、曲地组、吞龙共巴组和龙格组。在该文中还论讨了各组的时代依据,肯定了本区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地层的存在;提出了四个腕足动物化石组合,在对动物化石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贵阳乌当中、晚奥陶世地层及其生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贵阳乌当中、晚奥陶世地层,最早由乐森碍研究,1959年发表了该地的剖面及一个珊瑚贵阳扭心珊瑚(=贵阳乐氏珊瑚)。1965年,林宝玉报道了贵阳乌当黄花冲中奥陶统剖面和一些珊瑚化石。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测制了黄花冲剖面,将下奥陶统与下志留统之间的地层命名为黄花冲组,时代属中奥陶统,并认为缺失晚奥陶世地层。贵州108地质队在黄花冲剖面,发现了晚奥陶世地层的存在,命名为龙井组。  相似文献   

5.
<正> 高骊山砂岩系1931年朱森创名。创名剖面在句容高骊山南坡。详细分层描述见于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209页)。1932年李四光、朱森将和州灰岩(上)和高骊山系(下)代表龙潭一带的下石炭统上部。1956年“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一书中首称高骊山组。我们认为:高骊山组与高骊山系含义相似,后者为大塘  相似文献   

6.
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南天门、万全一带,在晚侏罗世火山岩之上,早第三纪玄武岩之下分布一套陆相红色砂砾岩(图1),巴尔博(Barbour1924)称“南天门砾岩”。其后,在《张家口附近地质志》(1929)中称“南天门层”,并根据植物化石,将其时代列为早白垩世。在以后的地质工作中一直沿用此地层名称及时代归属。我队(1959)称“南天门组”,时代列为晚侏罗世。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1959)将“南天门砾岩”及其下的火山岩统称“南天门群”,此外,宣化地质学校(1959)、河北煤管局(1961)也先后对这套地层作了划  相似文献   

7.
蒙花岭组是新建的岩石地层单位,指定蒙花岭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岩性为一套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由变质石英细砂岩、各类片岩、绢云千枚岩夹细粒石英岩及数层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组成。在剖面的下部第8层及上部第24层含丰富的藻类化石,地质时代为寒武纪;在剖面中部第16层变质火山岩中采人工重砂样、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99±6Ma~527±48Ma,地质时代为寒武纪中晚期。故将蒙花岭组划寒武系黔东统(∈2)到芙蓉统(∈4)。  相似文献   

8.
<正> “帽子峰页岩”(即帽子峰组)是徐瑞麟(1937)根据朱庭祜(1928)提供的曲江城至黄岗岭剖面中出露于帽子峰的岩层而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命名剖面中“帽子峰页岩”的上部出露不全,不少地质工作者又习惯于以年代地层的概念来修改帽子峰组的含  相似文献   

9.
宜兴芳桥太阳山的地层长期以来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江苏区调队(1962)(?)万常州幅地质调查时,由于未发现化石,仅根据其岩性认为是三叠系青龙群;而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曾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碎片,因而认为该地层可能为奥陶系:俞剑华(1979)在(?)处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采到了牙形刺化石,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奥陶世红花园期为宜。由于岩性与红花园组不同而取名为芳桥组。笔者等于1985年在该地重新测制剖面,采到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对该组地层的时代又有了一个新认识现将剖面介绍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北山地区所建立的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和剖面。根据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生物组合、地壳运动、冰川作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龄等,将其划分为四个系(群)和十二个组。分别论述了各群、组的主要特征、重要地层界线及时代划分与对比;探讨了该区晚前寒武纪古地理概况。尤其是着重解决了该区长期悬而未决的青白口系问题。提出了该区上前寒武系可分别与我国蓟县和峡东以及苏联的南乌拉尔剖面进行对比.本研究报告是对北山地区上前寒武系研究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经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的评审认为,该报告“较大地提高了研究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是一份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供地质普查勘探、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西上饶以南铅山、广丰等地二叠纪煤系地层时代的讨论多年来一直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1963年赣东北地质队在铅山新安埠一带“乐平煤系”底部的黑色页岩中采获Mexicoceras等茅口期头足类,将这一层位名为“湖塘组”,划归下二叠统。此后,不断地在煤系更高的层位,如“彭家段”的中、上部,“童家段”的下、中部,相继发现了早二叠世菊石和鲍,从而将本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逐步上延。李文恒(1975,1979)、李文恒、田宝霖和  相似文献   

12.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的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地层,最早由乐森(王寻)研究,1959年发表了该地的剖面及一个珊瑚化石。1960年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在乌当黄花冲“宝塔组”中发现了一些扬子区同层位中的罕见的珊瑚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林宝玉研究,属中奥陶统,其剖面和化石资科发表于1965年。在“宝塔组”之下是一套产Yangtzeella kweiyangensis的青灰色中至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和泥灰岩,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地层组(1977)及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编图组(1982)把这一套地层命名为“十字铺组”,时代为中奥陶世,而穆恩之等(1979),杨绳武等(1980)将这套地层命名为牯牛潭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其上的地层称为黄花冲组,时代延续为整个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早期,赖才根等(1982)“中国的奥陶系”中黔南  相似文献   

13.
<正> “道塘山组”的标准地点在江山礼贤镇东北的道塘山村。煤系地层最早为刘季辰、赵亚曾(1927)调查时,认为属于中二叠纪。刘国昌、马子骥等(1948)认为除二叠纪的“礼贤煤系”外,还有中生代煤系,定名为安源统。但没有化石资料记载。梁文平、菊天吟等(1960)将煤系命名为“道塘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 “道塘山组”以道塘山达山底剖面较为完整,层序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盆地贝16井含油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16井含油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孢粉组合:桫椤孢-脊缝孢-罗汉松粉(Cyathidites-Biretisporites-Podocarpidites)组合和无突肋纹孢-紫萁孢-巴彦花孢(Cicatricosisporites-Os-mundacidites-Bayanhuasporites)组合。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同位素和伊利石结晶度(饱和)等综合研究,将贝16井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兴安岭群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缺失伊利克得组),扎赉诺尔群铜钵庙组。前人划归为布达特群的1807.5~2030.0 m井段岩石应划归为塔木兰沟组;塔木兰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最早期,不排除下部有部分地层属晚侏罗世的可能;上库力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可能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中晚期—Valangi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方面报道,中国第一个“金钉子剖面”目前被确定。国际地科联前不久一致通过中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只有具备全球范围内保存最连续,最完善的沉积岩石和生物化石记录的剖面,这个剖面又是穿越一个地质年代起始点的最佳地质记录,全球各地都以它为标准,才能作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俗称“金钉子剖面”。 我国地质学者和古生物学者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以“三山(江山、玉山、常山)地区”奥陶系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 刊于“地层学杂志”第9卷第2期的“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一文中,因为对所产植物化石鉴定的错误,把吕家山、仙鹤观二剖面的地质时代错定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经吴舜卿、吴秀元对植物化石的重新鉴定,发现该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中生代的面貌,主要植物  相似文献   

17.
南岭东段龙头寨群南迳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辉  巫建华  劳玉军  刘帅 《地质通报》2017,36(9):1645-1655
南岭带东段晚奥陶世广泛发育一套浅变质岩系,称为龙头寨群。以南迳乔子山剖面和中寨剖面为层型剖面建立南迳组,并置于龙头寨群顶部。用SHRIMP法测得南迳盆地南迳组安山岩样品14个锆石U-Pb年龄数据,其~(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460~425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2.1±3.9Ma(MSWD=0.75);英安岩15个锆石~(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450~420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9.9±3.7Ma(MSWD=0.50)。结合司前河口破火山口碎斑熔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443.6±5.4Ma(MSWD=1.3)),可将南迳组的地质时代归于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龙头寨群南迳组的建立和地质时代的厘定,不仅为龙头寨群的地质时代归入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初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为南岭带东段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浅变质岩系属含有火山岩的优地槽型沉积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湛江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5年,李树勋将广东湛江一套灰白色砂砾与灰白色粉砂质粘土互层的地层称为“湛江系”,时代是晚第三纪至第四纪;1964年,广东茂名石油公司地质处称之为“湛江群”,时代为中新世至早更新世;同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定为“湛江组”,时代为早更新世。由于湛江组的岩性和沉积相特征区域差异较大,露头多未见底,上覆下伏地层多为松散物,加之各家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及研究程度不同,30多年来对湛江组的沉积相问题仍众说纷坛,例如广东省地质局(1972)认为湛江组的沉积相为海积、冲积;南海海洋  相似文献   

19.
衡阳盆地车江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衡阳盆地“车江组”富含各类矿产,对它的地质时代有不同的认识。1976年,“华南红层现场”会议的许多论文,都涉及到车江组的划分和对比,多数意见将它划为古新统,少数意见将它划为上白垩统。本文根据我队在衡阳盆地测制的白垩系一下第三系的许多地层剖面所取得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对车江组的地质时代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色龙群于1964年由希夏邦马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1982)命名,层型剖面在聂拉木县色龙村西北约1km的小山上,时代为二叠纪。穆恩之等(1973)认为色龙群的时代属早二叠世晚期。章炳高(1974)、吴望始(1975)、张守信、金玉玕(1976),王玉净、穆西南(1984)对色龙群的时代有类似的看法,均未提及它包含有长兴期地层的存在。饶荣标等(1985)将色龙群分为两组,上部为扒嘎组,下部为门多组。在色龙西山剖面,扒嘎组为生物碎屑灰岩,厚4.15m,含Gertholites curvatus,Thamnopora densa,Pseudofavosites irregularis,Trachypora sp.,Sinkiangopora sp.,时代属晚二叠世,与上覆下三叠统土隆组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