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金桃 《中国岩溶》1996,15(1):74-82
中国古喀斯特的形成受大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位置的控制,本文结合中国地壳运动的特点,概述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的古喀斯特。并根据古地磁资料所恢复的古地理位置及所保留的喀斯形态组合等,讨论了古环境。根据大地构造的演化,中国地质历史上发育的古喀斯特,可划分为5个主要时期,即元古代喀斯特发育时期,早古生代喀斯特发育时期,晚古生长喀斯特发育时期,中生代喀斯特发时期和第三纪喀斯特发育时期。根据古地磁资料所恢复的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96%,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制作镇石漠化动态,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96%,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制作清镇石漠化动态图,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喀斯特环境中土壤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杨胜天  朱启疆 《中国岩溶》1999,18(2):169-175
喀斯特环境是一种脆弱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有较广的分布,在滇、黔、桂三省区分布特别集中,是制约我国西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以往虽然已开展了一些有关喀斯特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在土壤退化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本文论述了喀斯特环境中土壤退化的研究现状、土壤退化的严重性及其特点、土壤退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喀斯特环境土壤退化的时空动态模拟研究方法和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的内涵的发展及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李玉辉 《中国岩溶》2000,19(3):260-267
喀斯特的内容是发展的。而这种发展,从表述地表表象特征、地方名称,到学术名词、分支学科名称以及代表一种生态环境状况都在经典喀斯特地区的景观变化史中得到了体现。喀斯特含义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8世纪以前作为地方名称和地理术语、19至20世纪初的代表一类地貌形态与发育过程、20世纪上半叶至70年代的人地关系的认识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将岩溶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是源于人类需求与喀斯特资源系统的协调与冲突。喀斯特环境与发展问题可分为农林牧发展阶段、传统工业发展阶段和现代工业和城市群阶段三大类。经典喀斯特地区的历史表明,喀斯特的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喀斯特石漠化是荒漠化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明确的科学目标和强烈的国家需求而具有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但因研究时间较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根据对西南喀斯特环境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和野外观察,简述了对喀斯特石漠化现状调查、成因机制、预警及生态建设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和认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石漠化的环境效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特别是自然与人为过程),石漠化的生态学过程与恢复重建,以及石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万军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47-453
喀斯特地区环境独特、生态脆弱,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近10多年来,喀斯特地区的土地退化乃至石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压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贫困人口集中,人口压力大,经济落后,土地退化严重,人地矛盾异常尖锐,如何开展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部分地区已经失去了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生态恢复和发展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针对性的增加外部投入,进行生态重建。对生态重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是区域人地复杂巨系统结构损害和功能紊乱的集中表现,片面的环境保护和单独的生态治理工程无法解决这个系统问题,区域的生态重建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和生态重建研究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分布着大片喀斯特区,这些地区矿产、水利资源丰富,由于工业建设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其中地下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地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主要指的是地下水的污染.喀斯特地下水与非喀斯特地下水相比,在接受污染、传播、扩散或贮留污染物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岩溶发育,具有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结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迅速.特殊的岩溶水文结构和作用过程使喀斯特地区对环境灾变的承受能力显著降低,人为活动加剧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贵阳城市喀斯特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跃平 《贵州地质》1992,9(4):370-376
本文以贵阳市喀斯特地质环境为背景,分析了其环境特点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体结构遭受破坏、污染的特征,并提出了防护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1):29-36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换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而断裂(褶皱)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的形成;气候冷暖波动赞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存。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水文学有多方面都值得深入地和分别地研究。碳酸盐岩石对水文体系之上或其内部天然作用的不同敏感性,导致了环境方面的很大变化,其中很多直接地或间接地与渗透性有关。单一的研究已多样化了,对显著的喀斯特环境及其有关的水文学特征的局部区域描述已是常见的事了。喀斯特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并没有集中起来从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岩溶环境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通常出现在喀斯特地区的实际问题起因于如下几个方面:(1)预报性差,而且水源分布不均匀;(2)没有足够的土壤;(3)缺少常年性河流;(4)地基不稳定;(5)不可靠的废物处理环境。所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喀斯特地区的各种渗透性有关,喀斯特地区的天然水均衡可能已被人类的活动干扰了,故应将它加到环境影响的问题中去。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导致:(a)在世界范围内对喀斯特景观进行系统地描述,从而对常见的和似乎异常的特征进行鉴别和分类;(b)对过程进行更广泛地研究,以显示出各种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c)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土地和水管理的方案以及各种喀斯特地区的基本原理之中。对喀斯特地区关注的不断增加是有道理的,而且进一步的研究将使人类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14.
蔡秋  卢兰 《中国岩溶》1996,15(4):391-397
本文以息烽县为代表论述了喀斯特环境农业生产的气候和土地资源特点,探讨了喀斯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的建立、修正和应用及土地人口容量,认为限制喀斯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主要因子是土肥和水分条件。要改善喀斯特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增加农田投入,加强林业和水利设施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对超载人口实行迁移   相似文献   

15.
四川兴文石林区的喀斯特与洞穴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四川文兴的洞河、龙塘一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峰丛喀斯特区之一。著名的兴文石林风景区即位于其中,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越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漫长的喀斯特演化历史,古今不同阶段喀斯特发育的叠置、继承和新生构成了“文兴式”喀斯特的基本特色。本文着重讨论了该区喀斯特与洞穴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从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出发,提出和较详细地讨论了洞穴系统的基本类型组成及其发育的“含水层控制系统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喀斯特石漠化代表了世界上一个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即湿润区石质荒漠化。目前石漠化面积快速扩展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因对石漠化发生机制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还不清楚,同时缺乏比较完善的石漠化防治理论和技术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过程和适应性生态修复研究方面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喀斯特石漠化的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喀斯特山地的侵蚀过程、驱动力与危险性、以水为纽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和石漠化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喀斯特受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修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和综合调控等方面,阐述了上述几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可能的发展方向;强调喀斯特石漠化是一个非地带性问题,不是纯自然过程,而是与自然、社会与经济紧密相关,需要以喀斯特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其环境背景--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发性强,其发生、发育过程不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具有同步叠加、连续发生及交替出现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暴发频率也在逐年增大。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岩性、地貌、灾害性降水和人类经济等条件影响。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了喀斯特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如广布的碳酸盐岩和陡峻的地貌特征等。特别是挽近期的构造运动对近、现代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人为活动改变了岩(土)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贵州是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日益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甚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本阐述了喀斯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深入探讨了人为因素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为防止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良杰  彭东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在分析了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具有的景观特色、竞争特点和环境特点之后,提出喀斯特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应以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为基础,通过对喀斯特旅游地的文脉辨析、形象调查和竞争性分析确定其形象定位,继而围绕其形象定位进行喀斯特旅游地的形象口号设计、视觉形象塑造、行为形象塑造和形象传播策略的选择,并提出在形象塑造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和喀斯特景观的可持续开发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喀斯特基础研究项目分析,表明其资助对喀斯特基础研究的发展和研究队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喀斯特基础研究项目的主题从最初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等逐步过渡到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及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等方面。而鉴于喀斯特基础研究的地域特点,不断加大的地区基金支持力度和资助额度应该有利于对喀斯特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的研究和保护。文章还就喀斯特基础研究中的石漠化问题的薄弱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这些方面的资助必将对促进其科学问题的解决和为石漠化的治理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