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及工程方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水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于水下,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条件、城市环境约束因素以及隧道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进而对隧址及施工方案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以南京地铁、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为例,初步分析了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这种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阻滞地下水的排泄,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诱发玄武湖水与古河道水的贯通。结果则是地下水污染加剧,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南京玄武湖隧道,既在城市中心,又在水下,是脆弱环境下典型的地质工程。影响水下隧道施工的不权有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还有城市环境约束因素;另外,隧道施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隧道出口及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志强  何川 《岩土力学》2005,26(11):1711-1716
针对南京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玄武湖公路隧道的超近接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玄武湖隧道这种“卸荷”型地下建筑物,在其下方修筑盾构隧道时不宜采用“加大推进力-快速通过”盾构施工模式。相反地,在距玄武湖隧道不低于6m处,为盾构机推进力量值切换点,应降低推进力-放慢掘进速度,并对玄武湖隧道底板进行监测,以保证超近接结构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市浅部和中部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消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向深层发展和延伸。本文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已有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最后分别针对深基坑工程和隧道工程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深基坑工程和深部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至适宜性差。该成果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工程地质条件在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不可忽视。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得出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软土和粉(砂)土层分布等。本次评价对地下空间分空间域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选择淤泥质土厚度、粉砂土分布、地下水腐蚀性和比贯入阻力作为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大小。根据对综合评分值Z的分值大小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物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对城市地下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研国内大量隧道下穿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下穿公路、铁路、隧道和建筑物时引起的地表沉降的不同特点,结合隧道的施工、开挖面积、埋深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隧道下穿不同的结构物提出不同的控制沉降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人工冻结法在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中的应用方案以及冻结法的施工工艺,分析了采用人工冻结法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6)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山地城市,具独特且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特别是重庆市直辖以来,人类工程活动迅速发展,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经调查研究后发现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采矿、隧道、斜坡稳定性及地下水污染等几大方面,现已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这些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在地质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条件是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基本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地下空间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才能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中产生的各种不利后果。基于对宁波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认识,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孔隙潜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能和基坑突涌可能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软土厚度、人工填土厚度、土质均匀性和地层组合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地面沉降和浅层天然气影响等。通过本次研究,为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宁波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新民  柴福鑫  颜勇  张继群  杨丽丽 《地下水》2007,29(6):47-50,64
分析和探讨了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类别划分以及蓝、黄、红区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并结合西北、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地下水问题,提出了西北型、华北型和东部沿海型地下水蓝线水位和红线水位等具体分析成果,为加强水资源的量化管理和地下水"水量与水位"综合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彬长矿区白垩系洛河组、环河组地下水水质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由于环河组岩层中含有石膏层,导致SO42-含量增高,水质较洛河组差;洛河组在补给区水质较排泄区好,虽然未来矿区工农业用水的方向可以是本区内洛河组承压裂隙—孔隙水,但由于本区洛河组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故此水源地可供开采量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下辽河平原南部明化镇组含水层咸水体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明化镇组含水层中上部赋存的咸水体在区域上的分布、平面和垂向的运移特征进行研究。依据油井和水井的测井曲线,平面运移特征通过模型进行咸水体边缘质点追踪,以确定不同地段咸水体平面运移速率。垂向运移特征系根据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钻孔分布特点,通过对各地区,不同时间段钻孔测井资料中咸水体埋深变化比较,确定不同地区咸水体的垂向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14.
符斌让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41-42,52
降雨量作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均采用多年平均值,但由于大气降雨的灾变性,这种平均值即不能客观地反映未来降雨量,更不能代表某一指定年份的降雨量,它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算术概率基础上的以数字表示的定性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对山东省滕州市西部平原地区不同年份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建立该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①降雨预测系统;②水资源供需平衡系统;③水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河水及沿岸地下水中卤代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沈阳地区主要河流(浑河、蒲河、细河、沈抚灌渠)地表水及其沿岸地下水进行卤代烃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卤代脂肪烃和卤代单环芳烃的污染分布特征。浑河和蒲河河水中卤代烃检出率较低,以二氯甲烷为主,检出率为33.3%。检出率高值区主要在细河和沈抚灌渠,13种卤代烃被检出。在30个站点地表水样品中有6个站点卤代烃个别化合物浓度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13个监测井中,有1个井水的1,2-二氯乙烷浓度(101.1μg/L)超标。卤代烃污染以细河上游和中游以及沈抚灌渠上游最为突出。在细河上游大于镇和中游彰驿镇河水中卤代烃的含量较高,可能与沿岸化工企业有关。沿岸土壤层中砂层为受污染的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条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生态系统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选择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对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进行解剖,探索了地下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及特性,进而提出了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地下水系统研究纳入了新的内容,对地下水生态学建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旭  马志民 《吉林地质》1999,18(2):34-36,49
本文以位于嫩江河谷平原的齐齐哈尔市为例,分析了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途径,并提出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吉林省部分)由于自然环境背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近几十年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全区经济已构成严重威胁。水资源严重紧缺、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普遍存在于平原各地,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势头,逐步在松辽平原实现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全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出发,针对松辽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松辽平原西部地区承压水环境恶化及出现的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综合修复与整治的新方法,对维系吉林省经济及生态省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Even though,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ffluent water may alleviate the irrigation water shortage in dry regions such as Iran, but uncontrolled discharge into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land may cause unirreversible harmful damage to environments. Therefor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ffluent water should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such as soil, ground water and food contamin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application of Zob-Ahan effluent water for irrigation water and seepage from evaporation pond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urrounding well-water were seasonally investigated from April to March in 2003. The water from the selected well was sampled and analyzed for pH, EC, nitrate, hardness, TSS, TDS, and cations including Na^+, Ca^2+, Mg^2+, anions including SO4^2-, CO3^2-, HCO3^-, Cl^-, and heavy metals including Pb, Cd, Cu, Fe, Cr, Mn, Co, and Zn .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levels for ground water resources, irrigation water, and direct human consump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ound water in the vicinity of effluent water application fields and evaporation ponds is contamina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 Cl and Fe are higher than standard permissible levels for ground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or discharge into absorption well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Cu, Cr, Co, and Fe are limi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