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二号通知书情况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局(823信箱,北京,100037)在国内外广大地质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将近一年的辛勤工作,大会二号通知书已于1995年4月开始发往世界各地。大会一号通知书于去...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质》1995,19(1)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太湖地质旅行路线确定“太湖沿岸非金属矿床”地质考察(T325路线)被列入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一号通知书之后,受到了国际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截止1994年12月底,已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的30位学者报名,其...  相似文献   

3.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自1994年4月份大会一号通知书发出以后,浔到了世界各国地学科家的热烈反响.到1994年11月30 日,大会组织委员会和书局已收到来自海外126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3267份回执(图1),经统计表明,正式代表及陪同人员总和为4506人;加上国内会议代表,预计到会人  相似文献   

4.
繁忙有成效──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1995年准备工作总结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局(823信箱,北京,100037)编写、发送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二号通知书是1995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二号通知书是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最关键、最详细、涉及范围最广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团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成十五人代表团参加了1996年8月4日一8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也是世纪之交的国际地质大会。这次大会肩负总结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6.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科学会议中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的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87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一届会议起,已有117年的历史。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定于1996年8月4日至...  相似文献   

7.
地学界的盛大集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简介1996年8月,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亚洲第三次举办)的一次地质“奥林匹克”盛会。这届大会的主办权是在中国政府支持下,经过中国地质界10年的努力才争取来的,它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北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前来参加这次国际地学界空前盛会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9.
丰富多彩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北京地科院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100037)地质旅行路线是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主办国展示其地质特征、地质研究水平、地质工作成就的极好机会。近几届国际地质大会均...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广大地质学家的支持下,经过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局全体同志将近一年的辛勤工作,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二号通知书于1995年4月发往世界各地.大会第一号通知书于去年4月发出以后,在国内外地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截止今年2月,已有来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太古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中 《地球化学》1998,27(4):309-318
根据最近10多年来中国太古宙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新数据和中国太古宙岩石三个主要分布地区冀东、辽东和吉林南部、太行山-五台山的时间-地层图及其对比情况,认为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中国太古宙四分,三分方案更适合于中国太古宙的情况:约2.9Ga可以作为晚、中太古代的界线,而3.5Ga作为中、早太古代界线尚不很明晰。  相似文献   

12.
流域地貌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在地貌学研究中,数学—物理方法首先被引入到流域地貌的形成、演化的研究中。分形理论的运用则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尽管其运用在流域地貌中才刚刚开始,但人们已感觉到它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分析了流域地貌的分形特征,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已建的各种模型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The INQUA Loess Commission expanded from its Central European base after the 1977 INQUA Congress. The first, furthest, and probably most successful expansion was the Western Pacific Working Group(WPWG). Co-operative loess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demonstrated the ideal working of a dedicated research group within the INQUA protocols. The WPWG functioned from 1978 to about 1988, a critical ten years during which China re-appeared on the world loess scene. The WPWG meeting in China in 1985 was a useful precursor to the INQUA Congress in Beijing in 1991.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WPWG turned out to be facilitating the return of China to the world of loess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4.
Lu Dadao 《地球科学进展》2015,30(10):1075-108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geography in China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t points out that such accomplishments are unmatched by 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he diversity of fields, scal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olve significa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society. The theoretical progress made in certain important fields also takes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in general. The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which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in August 2016 will be a rare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geography to display its notable achievements to the world systematically and thoroughly. We sh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conference and make it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geography to comprehensively reach out to and lead the world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 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不足7km。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m,宽2.2k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相似文献   

16.
C_(60)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  李嘉 《地学前缘》1998,5(1):163-170
碳除了具有传统观念上的石墨和金刚石两种同素异形体外,近年来人们又发现了第三种同素异形体———C60。C60以其独特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及性能,吸引了各国的科学家,对C60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笔者在总结C60的合成技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基础上,探索了C60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所具有的应用潜力;回顾了从C60发现至今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并首次将C60的研究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85年~1990年)、起飞阶段(1991年~1993年)和成熟阶段(1994年以后);预测了C60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性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后,对当前C60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回顾了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史,分析了世界气水合物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评价了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势,提出了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线法监测作为一种监测基桩应变的新技术,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笔者介绍了其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阐明了线法监测的特点、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施工期中的主要地球物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1994 年动工以来,现已进入二期施工阶段。在工程基础处理和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均存在许多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评价工程质量的问题。本文从问题提出—模型建立—目标评价的思路,介绍了三峡工程给地球物理方法提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现代地球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有着良好的条件和优良的传统,前寒武纪岩石在中国大陆上有广泛的分布,保存了从3800Ma到543Ma较完整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形成与演化的历史记录,并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我国前寒武纪研究的历史,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巨大进展。概述了中国前寒武纪时期的大陆,特别是太古宙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克拉通进行了对比。指出前寒武纪地质学在研究地球科学中仍然处于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研究前寒武纪超大陆汇聚与裂解及前寒武纪成矿区带的划分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1世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