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秦岭文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振菊  蒋少涌  秦艳  赵海香  胡春杰 《岩石学报》2011,27(12):3787-3799
文峪金矿位于小秦岭矿田南部,其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变质杂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文峪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纯CO2型和H2O溶液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平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30℃,盐度为1.02%~9.59% 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3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以CO2-H2O型包裹体为主,获得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290℃,盐度为0.02%~12.81%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4~239℃)和盐度(4.18%~8.95% 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早、中阶段压力分别为130 ~ 178MPa和85 ~ 150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为4.7~6.5km和3.1~5.5km.总体而言,文峪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矿质的大量沉淀,文峪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钾长石+辉钼矿±其他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热液石英和萤石中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阶段的石英则发育CO2-H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在晚阶段的无矿石英脉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的CO2-H2O型包裹体,石英-碳酸盐-(萤石)脉石英与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7~ 380℃,集中于300~ 360℃,盐度变化于3.0%~10.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5 ~ 351℃之间,集中在260~ 320℃,盐度介于2.4% ~9.3%NaCleqv;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9 ~245℃,盐度介于0.7% ~6.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黄铜矿和其他透明子矿物,表明流体具有还原性、过饱和的特征,是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阶段.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集中于47 ~ 131MPa和26 ~118MPa,所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4.7km和2.6~4.2km.上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同时预测了深部找矿潜能.  相似文献   

3.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 主要由印支期矽卡岩型矿石和燕山期蚀变碎裂岩型矿石所组成, 且以前者为主体。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 将区内印支期成矿分为三个成矿阶段(I-含锡矽卡岩阶段; II-硫化物阶段; III-石英-方解石阶段), 燕山期成矿分为两个阶段(I-锡石-硫化物阶段; II-方解石阶段)。对不同期石英、绿柱石、方解石等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 荷花坪矿床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O-NaCl型、H2O-NaCl-CO2型和少量纯CO2型。显微实验结果显示, 印支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低盐度(ω(NaCleq)=3%~10%)的H2O-NaCl和H2O-NaCl-CO2以及少量富CO2流体。三个成矿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90~390℃、190~260℃和140~180℃。成矿早阶段流体中含较多CO2, 晚阶段CO2含量减少, 主要为H2O-NaCl, 且Ca2+、Mg2+含量增高。燕山期成矿流体亦为低盐度(ω(NaCleq)=2%~10%)H2O-NaCl和H2O-NaCl-CO2, 二个成矿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190~340℃和130~170℃, 成矿早阶段流体中含较多CO2, 晚阶段CO2含量减少, 主要为NaCl-H2O。两期成矿从早到晚都呈现出盐度降低、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区内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和地下水热液, 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流体为主, 晚阶段以地下水为主。区内锡成矿主要与含CO2的流体以及流体的沸腾作用有关, 铅锌矿化主要与盐-H2O溶液流体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豫西吉家洼金矿成矿作用过程:来自成矿流体的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吉家洼金矿位于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西部,是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混合型金矿床。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矿化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H、O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成矿流体的类型和来源,探讨了成矿作用的机理。其结果显示如下:Ⅰ、Ⅱ阶段发育CO2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Ⅲ、Ⅳ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从第Ⅰ阶段到Ⅳ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32~333℃、143~266℃、135~227℃和106~166℃;对应的盐度为3.76%~16.05%、1.74%~17.34%、0.7%~17.26%和0.35%~11.34%。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向晚期的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演化。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不同比例大气降水混合。流体混合作用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是促使金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水-岩反应对金的沉淀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邓丹莉 《地质与勘探》2016,52(5):865-873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产于闪长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特征。CO2-H2O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83.1~382.0℃,盐度为(4.44~11.33)wt%Na Cleqv,计算的均一压力为151.2~261.5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10.272~12.649km,显示出该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高压、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的流体。加热时,富H2O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H2O相,富CO2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的p H值升高,氧逸度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并造成金沉淀成矿。大坪金矿床属于深成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紫木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上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和方解石以及晚成矿阶段(Ⅲ)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有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CH4包裹体和CH4-H2O包裹体5类,其中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只在主成矿阶段(Ⅱ)的石英中发育。主成矿阶段和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80~220℃和100~180℃,盐度分别为0.35%~7.45% NaCl和0.18%~5.71% NaCl,密度分别变化于0.745~0.969 g/cm3和0.868~0.993 g/cm3,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H2O-NaCl-CO2流体体系。矿床成矿过程是一个温度退缩、盐度降低、密度增大的过程。主成矿阶段H2O-NaCl-CO2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是导致矿质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CO2流体、CH4流体在金的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白乃庙—谷那乌素铜金成矿带,地质填图发现:白乃庙铜金矿床西侧徐尼乌苏组中发育一套石英脉群,产状与白乃庙矿区金矿化石英脉相似。其矿物组合可分为黄铁矿-石英早阶段(M1)和石英-方解石晚阶段(M2)。M1阶段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中,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320℃,盐度为31.4%~39.8%NaCl eq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10~260℃时,盐度为17.1%~22.8%NaCl eqv,气相富集CH4,CO2次之,含H2S、H2O及少量C6H6、N2,温度为170~210℃时,气相富集H2O或CO2,CH4次之,含N2,盐度与前者相似,但存在低盐度流体端员;纯气体包裹体成分为纯CH4或者CO2和CH4。M2阶段捕获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60℃,盐度为15.82%~21.1%NaCl eqv,并与低盐度流体混合。石英脉群的流体可以看作中低温中低盐度含H2S、N2、C6H6的CH4-CO2-H2O-NaCl体系。对比金矿床成矿流体、白乃庙铜金矿床流体特征并结合化学分析,表明石英脉群具有金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80~324℃、211~303℃和147~259℃,盐度范围分别为6.20%~9.98%NaCleq、1.74%~10.73%NaCleq和0.18%~10.11%NaCleq,指示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成矿流体属于典型H2O-CO2-NaCl流体体系。利用不混溶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主成矿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30~360℃,捕获压力为130~150 MPa。综合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与相分离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研究表明,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_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5.2%~59.3%;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5~398℃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9%~45.8%;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3.0%~16.4%。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CO_2、N_2为主,液相成分以Na~+、K~+、Ca~(2+)、Cu~(2+)、Fe~(3+)及Cl~-、HCO_3、CO_3~(2-)等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使得CO_2、H_2S等挥发分大量逃逸,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富集成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阿万达金矿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 属西南天山造山带, 是一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在简要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研究, 详尽地探讨了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研究表明:矿化石英中存在含CO2的三相和气液两相两类包裹体, 且以后者居多;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80℃, 呈双峰式分布, 盐度(w(NaCl))为6.9%~20.7%;含CO2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为238~347℃, 盐度为2.8%~7.0%。综合分析认为, 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由高温向中低温两个成矿阶段的演化过程。高温阶段, 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70~380℃, 捕获温度为345~420℃, 估算的捕获压力为74~142 MPa(按静岩压力估算成矿深度为2.8~5.4 km), 以中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为主, 形成高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中低温阶段, 均一温度为188~270℃, 捕获温度为270~304℃, 捕获压力为52~104 MPa, 成矿流体成分向中低盐度H2O-NaCl体系转变, 沉淀出低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综合阿万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流体演化特点, 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中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见少量纯液相CO2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的构造-成矿流体以中温、富CO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1~392℃,盐度w(NaCleq)为5.5%~7.9%,密度为0.84~0.93 g/cm3;Ⅱ阶段和Ⅲ阶段以CO2-H2O±CH4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5~350℃(Ⅱ阶段)和224~271℃(Ⅲ阶段),盐度w(NaCleq)集中于5.1%~7.1%,密度为0.83~0.96 g/cm3;Ⅳ阶段的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185℃。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23~160 MPa、160~170 MPa、17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13.
银洞坡金矿位于桐柏县围山城金银矿带的中部,为一超大型金矿床,伴生银、铅锌。对金矿石中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流体成分为H2O NaCl CO2体系,含少量N2、CH4、H2S和H2。流体不混溶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3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92~3992 ℃,流体盐度为18%~122%,其中含CO2三相包裹体的盐度明显小于气液两相包裹体的盐度。利用不混溶体系估算得到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62~1263 MPa,成矿深度为52 km左右。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为16‰~33‰,围岩中纹层状黄铁矿的δ34S为33‰~62‰,矿石中的δ34S小于围岩中δ34S值,表明成矿物质中的硫可能来源于地幔硫和围岩硫的混合。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后金矿床的矿物组合和矿物生成顺序,将成矿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钾化)阶段、石英—黄铁矿(绢英岩化)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含CO2三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三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H2O—Na Cl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4.0~9.0 wt%Na Cl.eqv)和低密度(0.70~0.89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为260℃~300℃,成矿压力为83~100 MPa,对应成矿深度为7.45~8.25 km。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介于地幔初生水和岩浆水之间,部分向大气降水线方向漂移,表明山后金矿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并有大气降水和其他流体的加入,初步确定山后金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松江河金矿位于夹皮沟—海沟成矿带的东南段,矿床受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SN向断裂中。按矿石自然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松江河金矿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8℃~355℃,盐度范围为2.23%~11.60%NaCl,密度范围为0.59~0.99 g/cm3,成矿压力为64~92 MPa,成矿深度为6.45~7.88 km。主成矿阶段含CO2三相包裹体与气液两相包裹体共存,且两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差别较大,CO2/H2O比值降低,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残余流体盐度升高。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为CO2与CH4,显示出幔源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江河金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的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分别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石、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偶见气液两相甲烷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的含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95~476℃之间,盐度介于1.57%~37.33%,密度变化于0.68~1.23 g/cm3,总体属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24.63~133.61 MPa,成矿深度介于2.46~9.64 km,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矿环境。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一个温度、盐度和压力总体显著降低(减小)、密度略渐增大的过程。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主要为初始混合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大气降水大量加入,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逐渐演化成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Ⅲ阶段(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沉淀形成矿体。因此认为沸腾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立仕  孙丰月  张雅静  李良  王宇利 《地质与资源》2013,22(2):94-96,98,100,141
辽宁清原开封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清原花岗-绿岩地体内,矿体为石英脉型,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浑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盐度较低,介于0.35%~19.55%(Nacl质量分数)之间,平均为6.55%.均一温度介于110~390℃之间,平均247℃,属于中温热液矿床.开封沟金矿成矿压力估算为26~91 MPa,平均61 MPa;成矿深度为2.7~8.2 km,平均5.7 km.成矿早阶段流体为富CO2的高温流体.主成矿阶段富CO2型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共存,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成矿晚阶段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1±1.5 Ma,7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0.84 Ma,形成于燕山早期.成矿综合研究表明,开封沟金矿床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邵建波 《世界地质》2014,33(4):793-807
季德屯和大石河钼矿是吉林中东部新发现的两个大型钼矿。季德屯钼矿主成矿阶段发育富液相(WL)、富气相(WG)和含CO2相(C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各类包裹体平均盐度为4.8~7.5(wt%,Na Cl)、均一温度为240℃~320℃、成矿压力为73.6~75.5 MPa;晚成矿阶段仅发育富液相(WL)包裹体,包裹体平均盐度为4.5~7.5(wt%,Na Cl)、均一温度为150℃~180℃、成矿压力为43.1~45.1 MPa。大石河钼矿主成矿阶段发育富液相(WL)和含CO2相(C型)两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各类包裹体平均盐度为3.0~6.0(wt%,Na Cl)、均一温度为180℃~330℃、成矿压力为86.4~91.6 MPa;晚成矿阶段仅发育富液两相(WL)包裹体,盐度为1.0~4.0(wt%,Na Cl)、均一温度为160℃~220℃、成矿压力为46.8~48.8 MPa。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确定季德屯钼矿矿床类型为与侵入岩有关的脉状钼矿床,大石河钼矿矿床类型为造山型脉状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吉林板庙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庙子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成矿带西部,为一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型规模矿床,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有CO2三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测温结果显示: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0~326℃、盐度(w(NaCl))为4.51%~7.14% ;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9~229℃、w(NaCl)为5.25%~7.01%。据包裹体的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34.7~109.6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6~7 km。结合该区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矿床属中深层次矿床,其深部仍应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