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商明  乔文龙  曹菁 《新疆地质》2003,21(3):312-316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估.指出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开发中所应用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经济效益与国外同类油藏相比明显偏低,这主要与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油层厚度小、储量少、原油粘度高、天然驱动能量低和由其决定的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正理庄油田火成岩圈闭形成条件、油藏成因等分析研究,确定出该区有四种火成岩遮挡的成藏类型;应用构造地质剖面图、火成岩底面构造图和砂层顶面与底面构造图等,圈定出火成岩遮挡的圈闭范围,并结合电测、试油试采与开发动态等资料,确定出火成岩遮挡油藏含油范围,计算了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3.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冀东南堡发现整装优质大油田南堡油田的储量规模大,油层厚度大,单井产量高,储量丰度高。南堡油田共发现4个含油构造,基本落实三级油气  相似文献   

4.
渤海油田近年来相继发现一批古近系油气藏,中深层油田储量规模逐步攀升,成为主力油藏类型,因此中深层储层预测突破对海洋石油工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渤海中深层油田存在埋藏深、地质沉积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预测难度大等特点,中深层油田构造破碎、储层展布及流体系统复杂、储量丰度低、油藏类型多样等诸多不利条件,一直是渤海油田地球物理和地质油藏研究的难点,并且对于中深层油田的储层研究和开发,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本文针对渤海油田的中深层油田的多期河道叠置特点、不同沉积特征及油藏类型,从叠后地震相入手,实现储层的精细刻画,并逐步解剖复合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特征,创新形成一套适合中深层油田高效开发的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到渤海其它中深层油田高效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李国军  闫新智  张炜  田靖 《西北地质》2011,44(2):141-148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污水化验结果,通过对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缓蚀阻垢剂、除氧剂、浮选剂种类及加药量的优选,进行了回注污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所筛选出的各种水处理剂选型及浓度选择混合后,配伍性良好,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延长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推荐标准,可满足南泥湾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及注水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油藏动态分析与矿场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单井分析入手,对温-米油田各区块以及全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本油田实际情况的产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预测了各区块及全油田1998年的老井产量,应用自然递减理论图版,定性地评价了温-米油田4个主力区块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朝阳沟油田生产试验区为例,论述7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单井产能的控制因素:油藏地质条件和油气层损害。油藏地质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单井产能的大小,油层损害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8.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单井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阳沟油田生产试验区为例,论述了朝阳油田扶余油层单井产能的控制因素;油藏地质条件和油气层损害。油藏地质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单井产能的大小,油层损害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9.
LF-Y油田S区在ODP开发调整方案实施中,钻井表明构造边部变陡,含油面积变小,静态方法重新计算地质储量为1 328.30×104 m3,但该储量规模与油田生产动态不相符。结合生产动态法、储量反算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油田储量规模及合理性,指出了S区存在储量计算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动态信息反算地质储量的方法,反算储量规模在1 450.00×104~1 700.00×104之间,因此该油田西边无井控区域储量潜力可能性较大。结合重新开展的孔隙度反演、精细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再通过静态方法最终计算S区的地质储量为1 566.03×104 m3,储量规模增加了237.73×104 m3。以动态反算储量,并反馈到静态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之中,使两者达到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S区储量不足的矛盾,使模型更加合理,剩余油分布预测也更加可靠,为ODP调整方案成功实施提供了储量基础;而且验证了油藏动态方法对储量问题研究的反证作用,从而实现了油藏动、静态结合解决地质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变差的特点,以纵向岩溶分带、油井分段开采特征为基础,首次提出缝洞型油藏致密段定义,利用岩心、测井、单井纵向岩溶带分布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及地震波阻抗反演等,建立缝洞型油藏高阻致密段划分标准.采用点、线、面相结合技术流程,研究塔河油田6、7区不同致密段分布.该方法已应用到塔河油田开发中,效果较好,成为“十二五”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和提高储量动用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是通过对地质、地震、油藏综合研究,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首先建立构造模型,同时运用地震反演的成果结合单井岩相数据建立岩相模型,利用钻井泥浆漏失、油气田和单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微地震监测,描述油气藏内发育的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最终利用岩相模型控制建立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能够反映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的三维油气藏粗化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历史拟合、产量预测,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需要,在现场提出自动评价储集层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储集层和判断含油、气储集层。模拟计算油气储集层产能。  相似文献   

13.
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是中国页岩油赋存的主要载体,相对于夹层型和裂缝型储层更难被压裂改造和实现工业开发,因而压裂层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松页油3井为例,建立了一套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直井压裂选层方法. 通过录井、测井解释优选出青山口组一段中的I类页岩油层,对I类页岩油层的电性、物性、含油气性、烃源岩性、脆性、可压性6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基于上述6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I类页岩油层进行综合排序,确定了27、25和23号层为最有利页岩油层. 松页油3井针对上述页岩油层进行了压裂试油,实现了三肇凹陷页岩油工业油流突破,证实选层方法可行有效,可推广应用于湖相基质型页岩油的甜点层优选和水平井部署.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信号的维纳滤波法求取泥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质含量是定性、定量评价储层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经济、适用、高精度的储层泥质含量求取方法, 对储层的评价、预测含油气远景和计算储层油气储量意义明确.提出了测井自然伽马求取泥质含量的新原理, 认为测井自然伽马信号是地层自然伽马真值通过一个系统的卷积滤波输出.利用测井自然伽马信号和提取的自然伽马真值子波, 采用维纳滤波法求取测井系统逆因子函数, 根据逆因子函数, 用自然伽马测井信号做卷积直接计算泥质含量.本研究在中国西北某油气勘探区有岩心分析资料的K13井进行了试验, 求取的泥质含量精度比测井常规解释方法大幅提高, 在同一勘探区K11、S44、S4等井试验性应用,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于2011年1月钻探发现了超深层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油气藏底部钻达深度6027m尚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酸压测试获日产油642.9m3和气56.3×104m3,为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发现的深度最大、温度最高的特高产油气藏.回顾了油气藏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  相似文献   

16.
徐云龙 《探矿工程》2013,40(2):22-24
胜利油田永3断块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为进一步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挖潜,在仔细分析剩余油富集模式的基础上,决定在合适位置部署绕锥水平井。在分析了永3断块储层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永3断块第一口绕锥水平井——永3平6井的基本设计及施工情况,阐述了绕锥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该井的成功实施及顺利投产,证明了绕锥水平井适合胜利油田东部老油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洞—裂缝型储层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来预测双孔结构碳酸盐岩储层产能的新方法。首先根据碳酸盐岩剖面中双孔结构储层的地质和测井特征,提取与储层产能密切相关的多个测井和地质参数,考虑到这些参数与产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以及产能数据的变化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其储层产能的预测模型,由此处理了轮南地区的多口井测井资料。所预测的储层段产能与试油产能较为一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龚劲松 《江苏地质》2005,29(3):178-181
多功能测井解释理论通过对测井学、渗流力学、油藏物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突破了以往测井解释主要以含油饱和度高低判别油水层的传统观念,认为相对渗透率的大小或束缚水饱和度的高低才是决定储层产液性质的原因,它的出现是测井解释理论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沈杨  杨春红  史军超 《新疆地质》2003,21(2):233-236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三维地震资料与层系对比技术,重建地质模型,解决了储层发育与构造间的矛盾利用动态分析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地质综合分析法,研究了油藏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的老油田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柴西地区致密油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致密油勘探开发,利用岩芯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开展致密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为典型的致密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较高,以原生孔隙为主,微米级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 9%,平均渗透率为0. 43 m D。储层内部孔隙分布较均匀,总体呈现微米级孔隙加纳米级喉道的特征,其中微米级孔隙基本呈片状分布,连通性好,纳米级孔隙则呈点孤立状分布。储层物性受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坝砂泥质含量低,纯度高,物性较好。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变差,硬石膏胶结对孔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晚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作用明显。研究区致密油有效储层可分为三类,其中Ⅰ类有效储层为本区的"甜点"区,是下一步优先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Ⅱ-Ⅲ类有效储层则是重要的挖潜区,通过工程技术攻关可切实实现柴西地区的增产扩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