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张燕  吴玉鸣 《冰川冻土》2006,28(2):293-298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以西南岩溶地广西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2004年广西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并与2003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1.1378 hm2上升到2004年的1.223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3年的0.5753 hm2下降到2004年的0.5736 hm2,广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人均生态赤字由2003年的0.5625 hm2增长到2004年的0.6503 hm2,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广西生态环境发展向良性和可持续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
以平果县这一典型岩溶生态脆弱区为例,依据1990、1995、2000及2002年的调查统计数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并以测算结果为依据,对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平果县区域生态足迹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从0.8004hkm^2增加至1.4444hkm^2,净增加了0.644hkm^2;生态承载力总体也呈增长的趋势,2002年比1990年增长了26.83%,其增长值主要来源于森林(果园)面积的增加,而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却呈现负增长。区域生态承载力阈值很小,远低于广西区及全国的同期水平;除森林(果园)表现为轻微生态盈余外,耕地、草地、水域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以致区域生态总体表现为较大的生态赤字,且呈逐渐增加趋势,表明区域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段芳  邢晓彬 《地下水》2012,(1):165-166,187
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1991年至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033 1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出未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加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特色旅游、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序上对新疆1990—2006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引入Ulanowicz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等指标,考察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增长较快,尤其是2001年以后,总量和人均量增长迅速,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到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达3.87hm2,比1990年增大了5.6倍;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耕地、化石能源地和牧草地等三种土地类型上,土地多样化利用程度低,发展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增长和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针对性的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进新技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量;加强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土地化利用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天祝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来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天祝县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足迹为0.02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7.1hm2,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为3.0519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73 hm2/人,生态赤字1.4946,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在具体分析各种土地类型利用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南州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城县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得出武城县人均生态足迹是1.66hm^2/人,可利用的全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hm^2/人,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12hm^2/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生态赤字最多的是草地,然后依次是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这表明武城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化石燃料消耗和耕地占用的急剧增加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董帆  李振平  张菲菲 《地下水》2011,33(2):56-5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陕西省旬阳县生态盈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句阳生态足迹需求小于生态承载力,说明旬阳县生态足迹需求没有对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威胁,从生态足迹需求构成来看,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旬阳县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文登市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5年文登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554 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26 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3.927 6 hm2。反映出该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环境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植被对水分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水分成为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对植被的稳定性生长与恢复重建具有极大的限制性。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该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从土壤水分的测试技术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灌区2004~2007年四年土壤水分动态观测资料,得出研究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同时简述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锋  王丽霞  孙烨 《地下水》2012,(4):117-120
基于陕北延河流域2000-2009年的水土资源相关数据,依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技术导则》中对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测评模型,计算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和承载指数,并对比评价了流域各区县的水土资源承载现状。结果表明:①延河流域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均为超载,其中延长县和志丹县为过载,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严重超载。②延河流域各区县的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宝塔区和延长县的为严重超载,安塞县和志丹县的为平衡有余。研究可为水土资源在县域之间、省际之间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域中的合理均衡和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出现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多。其结果与研究区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相一致。生态承载能力从生态盈余到生态赤字,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河南境内信阳群及陕西商南地区牛耳川组的时代归属问题,历来分歧较大,多数人认为属于前寒武纪,有的文献还将其定为中元古代。1992年,曾见河南西峡地区信阳群发现化石碎屑的报道;笔者近年在河南西峡八庙一陕西商南青山一带研究金红石矿床时,在陕西商南地区牛耳川组不同层位中首次发现了门类更丰富的化石,经过鉴定.并结合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的对比及矿层的绝对年龄资料,认为牛耳川组与龟山组为同一套地层,均属中泥盆世。这一结论不仅对确定信阳群时代,而且对河南境内找矿方向的确定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富县为例,探讨在GIS环境下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特征并进行中等流域的划分的详细过程,包括DEM的预处理、流水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分析、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通过设定不同的汇流累积量的阈值,通过实验,富县地区的阈值设为20 000,得到中等流域的划分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李六全 《陕西地质》2006,24(2):8-26
洛翠山矽卡岩型金矿是商洛地区,乃至陕西省一种新类型金矿。矿体产于闪长岩与大理岩外接触带的镁橄榄石、透辉石矽卡岩和其外侧以热液交代作用为主生成的含白云石次生石英岩、铁方解石(或铁白云石)岩、石英黄铁矿(或黄铁矿石英)岩中。分铁铜金、铜金和单一金矿体三种矿体类型。由深到浅,由接触带向外具有的FeCuAu-CuAu-Au成矿分带特征。矿石自然类型达14种之多,矿石矿物成份较为复杂。将成矿分为三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表生期)、七阶段(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自然金生成阶段、石英—硫化物—自然金生成阶段、碳酸盐—硫化物—自然金生成阶段、无矿碳酸盐化与硅化阶段、氧化阶段);总结了六条主要找矿标志;对陕西境内秦巴地区东部提出了四个矽卡岩型金矿找矿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杨廷锋 《中国岩溶》2016,35(3):332-339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贵州多年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 690.560万hm2;经历了1978-1986年的低值期(年均2 440.734万hm2)、 1987-1989年的提高过渡期,到1990-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多年平均值2 899.654万hm2);但贵州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796 hm2);各类土地提供的承载力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占65.9%,其次是林地占25.4%,建筑用地占7.2%,牧草地占1.4%,水域约占0.13%;1978-1985年,贵州生态有盈余,但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出现亏损,并呈逐年增大趋势;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的驱动。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暖干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陕甘宁接壤区1951-2000年气温、降水及1956-2000年陕甘宁接壤区 7条主要河流径流量实测记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甘宁接壤区近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全区增温线性倾向值为 0.194℃/10 a,高于全球近百年的趋势(0.05℃/10 a),区内增温趋势强弱差异显著。陕甘宁接壤区气候变干表现在 2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②地表径流量减少。降水线性倾向值平均为-1.0759 mm/a,地表径流总量1956-2000年减少速率为 0.4844 m3/a。陕甘宁接壤区生态环境在暖干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生态贫水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