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卫东 《安徽地质》2007,17(3):210-212
我国县乡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很少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设计值,即使有的达到了,某些指标又有所下降.所以当重车或地震出现,桥梁的安全性能就受到严重的威胁,导致桥梁因超载而倒塌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为提高县乡桥梁的抗震能力,不仅要完善设计制度,而且要不断提高设计标准及承载能力.文章分析了桥梁震害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设计建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县乡桥梁减震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施工前必先进行设计,设计之前必先进行勘测”的原则,说明在工程建设之始,首先要进行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使建设工程得到安全可靠而又经济合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岩溶及采空区桥梁桩基桩端岩层安全厚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桩端岩层变形特性及破坏机理的深入分析,针对岩溶及采空区桥梁桩基桩端持力岩层安全厚度的确定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且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的使用范围、注意事项、影响因素以及其合理安全系数的选取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软土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及变形监测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和施工调整,使整个工程达到了安全可靠和经济技术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巴公路盖孜河段水毁灾害频发且危害严重,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沿线水毁灾害进行成因分析和典型防护工程优化方案设计, 从而达到控制水毁灾害的效果。实地调查发现, 盖孜河段公路水毁工点共计18处, 类型多样且呈段落性分布; 宽谷段和窄谷段发生水毁的工点共计13处, 峡谷河段为5处。结果表明:工点水毁的形成和发展受盖孜河水文和地形条件共同控制, 其中水动力条件为最主要控制要素, 河谷地形控制水毁的分布特征与破坏形式, 水文和地形条件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当前盖孜河段水毁工点分布现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当前水毁特征和防护结构水毁存在的问题, 文章基于对实地水毁灾害特点和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开展水毁优化设计, 提出典型水毁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实践证明在工程后期运行中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超玲 《地下水》2005,27(1):70-71
分析了大坝岩基L.缓倾角裂隙的分布情况及对大坝稳定性的影响,从施工、导流、工期、造价等各方面对三种处理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赵仲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3):40-42,49
通过对某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分析,指出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特别是桩基设计参数的取值,在充分考虑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基础上,既要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又要注重当地的建筑经验,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下,合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以使工程设计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是天然气管道建设及运营来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通过对山东泰青威线天然气管道实地调查,发现89处地质灾害点以及台田地水毁、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灾害、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和人类工程活动等6种地质灾害;通过分析沿线各类地质灾害特征、分布规律,以保护管道安全为根本,同时考虑经济节约和新技术应用,提出了相应、可行的监测预警和削坡、挡墙、回填、喷浆等具体工程治理措施,对管道安全运营及施工具有较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滑坡灾害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变形破坏机制和几何边界条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选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治工程方案,成为能否有效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将源自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方法引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出了滑坡防治工程的概念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可结合工程经验和辅助计算方法、试验手段等,在设计中更能体现综合分析、宏观控制。能更好地体现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而快捷的。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降雨导致的水毁灾害常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已有水毁灾害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可为防治区灾害提供经验。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初,在陇东陕甘边界黄土地区持续了50多天降雨,引发了大量水毁灾害,导致G211国道中断两周。文中介绍了这次降雨在G211沿线及其附近的村镇引起水毁灾害的现场调查情况,发生在村镇的水毁灾害有黄土窑洞塌陷、土质房屋和夯土围墙倒塌;发生在道路上的水毁灾害有路基外缘沉陷开裂,路基内侧边坡崩塌、斜坡浅层滑移及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规模小、影响范围不大;但数量多、致灾性较为普遍。文章还调查了植被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针对水毁灾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村镇和道路建设中针对此类水毁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曹建伟 《安徽地质》2009,19(4):300-302
文章以绩黄高速公路某大桥为例,分析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等因素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结构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跨径大于300m、宽跨比接近1/20的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几何非线性和材抖非线性的影响均较大,在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石程华 《安徽地质》2006,16(1):69-70
由于交通量增大,荷载等级的提高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各地病态桥梁不断增加,旧桥加固工作将必不可少,本文就贴钢板条补强和贴碳纤维布补强两种常用的加固方法作了简单介绍:旧桥状况调查是加固工作的基础,必须认真做好;裂缝封补是加固工作的一部分,它将会影响加固效果;贴钢板加固工艺简单,但提高承载能力的幅度有限;贴碳纤维布加固工艺能大大提高构件承载能力,但造价较高,两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将会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块体理论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但缺乏对非贯通结构面的研究,导致搜索出的关键块体不够精准和全面。如何处理非贯通结构面,判断其是否应该连通成为块体理论研究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含两共面结构面岩体试样在不同岩桥倾角、结构面摩擦系数、围压和连通率情况下的贯通强度与峰值强度。引入贯通系数变量,定量描述贯通强度与峰值强度之间的关系。将贯通强度作为判断岩桥贯通与否的一个衡量指标,建立起贯通强度与岩桥倾角、结构面摩擦系数、围压和连通率之间的函数,即含两条共面结构面岩体的岩桥贯通准则。该准则可准确判断含两条共面结构面岩体的岩桥是否应该连通。基于岩桥贯通准则的块体理论能够准确搜索出因岩桥贯通而滑移的关键块体。  相似文献   

15.
以二维河谷地形在SV波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下的结果作为地震动输入,分析了地形因素导致的地震动差异对一座桥墩高差悬殊的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并与一致激励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地形效应的多点激励作用下,刚构桥地震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难以找到规律性,不同的结构部位其最大内力的表现各不一样;多点激励使主梁遭受不利反应;斜入射对低墩和主梁有显著影响,使其内力显著增加或使结构各部位内力分布明显不均衡;与低墩相比,高柔的桥墩对多点激励相对不敏感;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应考虑局部场地和入射波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下承式系杆拱桥的荷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某系杆拱桥的荷载试验过程,讨论了其承载能力评定的方法,可供其他类似的桥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永甫  王成 《岩土力学》2008,29(Z1):421-425
斜坡上的建筑基础通常需要考虑其稳定性,由于邻近基坑开挖引起斜坡的任何变化都必将影响其上建筑基础的稳定安全。结合重庆市石板坡长江大桥南桥头F匝道桥下基坑开挖过程,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研究了基坑开挖、车辆离心力及桩基抗滑力对于斜坡安全系数的影响,为匝道桥的安全提供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张昭  刘奉银  齐吉琳  柴军瑞 《岩土力学》2016,37(8):2263-2270
水力特性是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与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土样水力特性的变化过程本质上可反映为土颗粒间毛细力的演化规律。为此,以粗颗粒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一对不等径球体颗粒,而其间的水分形态可视为形如圆环的液桥,不考虑颗粒重力和浮力的影响。以Young-Laplace方程为基础,先推得计算液桥毛细力的控制方程组,再结合液桥的无量纲体积最大、最小值及其外曲率半径的割线迭代算法提出求解毛细力的动态计算方法,进而研究毛细力与颗粒间距、颗粒半径比和液桥体积的无量纲关系,结果表明:当颗粒间距一定时,液桥的毛细力随其体积和颗粒半径比增大均呈递增趋势;当液桥体积一定时,其抗拉刚度随颗粒间距增大呈递减趋势。最后,利用已有文献中液桥毛细力与颗粒间距的实测关系,验证了该动态计算方法在表征液桥从形成至断裂时毛细力演化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交通桥和生产桥的支承结构大部分坐落在两侧渠坡上;运行期间的荷载(特别是水平荷载)通过桥墩和承台传到置于渠坡的桩基础上,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将产生桩、土分离及不均匀沉降,拉裂基础与渠坡结构层的结合,影响渠道的防渗效果。为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掌握渠坡斜面上基桩的变形机制。作为研究环节之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渠坡上基桩的水平承载机制,结果表明:基桩处在渠坡上的抗变形能力要比处在水平地基上的抗变形能力弱,水平承载能力比基桩处在水平地基上的要小。  相似文献   

20.
林琛 《世界地质》2007,26(2):250-253
厚层软基桥头附近桩周土体由于桥台填土外荷载作用发生变形或位移,致使桥头附近桩墩被破坏。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软基中桥头填土路基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不仅发生在施工期间,而且会在施工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采用快剪强度指标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移带位置的有效分析方法。在软土地区进行桥头填土时应进行认真详细的勘察,以了解土层情况,并仔细验算不同工况下桥台及台前一定距离内地基的稳定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土体或结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