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柳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发育有中侏罗统侯家屯组,下白垩统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沉积相为扇三角洲-湖泊相。根据岩性变化和岩相组合,将下白垩统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和8种充填类型。根据盆地构造和层序特征,划分为5个构造发育阶段,分别是中侏罗世初始凹陷阶段、晚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和早白垩世的3个火山喷发-沉降阶段。柳河盆地是一个受走滑张扭-走滑压扭机制控制的走滑伸展盆地。  相似文献   

2.
以钻井取芯和露头资料为基础,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等多种测试手段,对三棵榆树断陷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储层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棵榆树断陷鹰嘴砬子组为火山堰塞湖环境,火山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熔岩储层共存,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残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度为4%~10%、渗透率0.2×10-3μm2、喉道半径为0.03~0.33μm,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沉积微相类型、岩性、成岩作用和裂缝发育程度对储层物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延吉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自西向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太平隆起、东部坳陷4个构造单元。沉积盖层主要发育白垩系的屯田营组、头道组、铜佛寺组、大砬子组和龙井组,其中大砬子组已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大量的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大砬子组开展了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局部发育冲积扇相,其中,扇三角洲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识别出滨浅湖和半深湖亚相;盆地在大砬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物源方向主要为西部和北部;该盆地大砬子组储层多为扇三角洲沉积砂体,砂岩层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砂体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综合储层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砬子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主要为Ⅱ—Ⅲ型,孔隙喉道半径整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Qom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朗Garmsar区块Qom组形成于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岩性以生物屑灰岩、含砂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为主,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利用区内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露头岩样测试资料,对Qom组沉积相进行标识及类型划分,并对Qom组沉积微相及其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该区域开阔台地相~高能红藻滩微相和局限台地相~泻湖夹台内滩微相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F段中部的粒内溶孔较为发育,而溶缝主要出现在C1、C3亚段,整个Qom组构造微裂缝不甚发育。但储层孔渗条件比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且存在严重的不均一性。为此,从沉积相与储层特征角度研究认为,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Qom组油气勘探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辽河西部凹陷鸳双地区沙二段储层评价及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沙河街组二段是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主力含油层系,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要油气储集体,其油气的富集程度除与丰富的油源条件和良好的圈闭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沉积储层条件。不同的沉积微相,沉积水体条件不同,形成的砂体粒级、分异性及孔隙结构不同,原生孔隙发育条件不同;埋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进一步改变或改造着扇三角洲砂体的储集性能。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改造使储层孔、渗性明显降低;溶解、溶蚀等建设性改造有利于深层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探索原始沉积条件、成岩作用与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的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对研究区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向奎 《古地理学报》2006,8(2):233-240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发育甫沙-齐姆根和柯克亚-和田南2个压扭构造体系,前者主要是帕米尔弧形构造东北侧的侧向滑移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活动的联合作用结果,后者则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作用有关。这两个压扭构造体系主体形成于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其构造样式在平面上主要为走滑-逆冲断裂和雁列式分布的断裂与背斜,在剖面上则呈现为双重构造与反冲构造的叠加。压扭构造带所遭受的压扭作用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新的油气圈闭、促进油气运移与成藏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油气成藏发挥了积极作用,压扭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7.
对鹰嘴砬子组层型剖面进行了重新测制,系统采集了古生物化石。研究证明该组所产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孢粉化石组合与Eosestheria-Epicharmeropsis-Lycoptera (EEL)组合为代表的热河生物群一致,代表了中国最东部的热河生物群化石产地,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而不是前人划归的晚侏罗世。孢粉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资料进一步表明,鹰嘴砬子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期。鹰嘴砬子组区域上可与辽西义县组、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及龙江盆地光华组对比。  相似文献   

8.
华北板块北缘在晚中生代受到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的影响,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及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研究区柳河盆地地处华北板块北缘,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为约束华北板块北缘晚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提供沉积方面的证据.依据对盆地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样品碎屑组分、岩性序列、沉积相演化特征的研究,结合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判断,盆地样品矿物组成具有石英含量较低,岩屑和长石含量较高的特点,显示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岩浆弧物源区.两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相似,以晚中生代为主,古元古代为辅.L1-B178样品(岩心)碎屑锆石存在约127Ma的主峰和约2553Ma的次峰;P303-B3样品(剖面)存在约126Ma的主峰和约2545Ma的次峰,中生代沉积物物源可能来自盆地东北侧丰富的岩浆岩.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最年轻碎屑锆石颗粒的U-Pb年龄限定岩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125±4)Ma,介于早白垩世巴雷姆阶与阿普特阶,与层内流纹岩样品(124.3±0.7)Ma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吻合.通过对柳河盆地样品矿物组成特点、沉积相演化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综合判断,盆地在(125±4)Ma已接收到古太平板块俯冲作用带来的物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敦--密断裂演化的角度分析吉林东部柳河、辉桦和敦化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条件。根据其对盆地发育的影响,断裂活动可分为3 个主要时期。初始断陷期: 敦密断裂的不均衡拉张使得柳河盆地下白垩统发育较好的湖相烃源岩,而辉桦、敦化盆地则以河流相--火山喷发为主。挤压隆起期: 区域白垩系全面抬升遭受剥蚀。晚期裂陷期: 断裂自南西向北东裂陷,辉桦盆地形成时间可能稍早于敦化盆地,盆地内古近系厚度较大,烃源岩条件也相对较好。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辉桦及敦化盆地具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各盆地内大规模的常规油气富集可能性较小,但油砂和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较大的潜力,下一步区域上应将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延吉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吉盆地具二隆二坳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中生界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两套烃源岩.东部、西部两坳陷两个组有机质丰度发育不均,西部朝阳川凹陷铜佛寺组有机质丰度高,东部清茶馆、德新凹陷大砬子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且大多进入生油门限.各组储层物性明显不同,盖层主要是产油层组内发育的泥岩,由于太平隆起上缺失大砬子组、铜佛寺组地层,没有形成全盆地盖层,是本区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不利因素.延吉盆地存在朝阳川、清茶馆-德新两个含油气系统.通过含油气系统特征分析,发现朝阳川凹陷生油强度最大区周缘,清茶馆凹陷生油区的西缘、南缘,以及德新凹陷北部隆起带为本区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三、四段低渗透储层的质量,首先将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细分为早成岩阶段A、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中成岩阶段A21、A2、中成岩阶段B期。统计结果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的任何沉积相的砂体均不能产出工业油气流,在中成岩阶段A22只有主河道砂...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育于泉头组三、四段的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是松辽盆地的主力油层之一,该油层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制约了扶杨油层的勘探开发.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和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本文以12 062组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泉三、四段的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影响泉三、四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Seismic sedimentology,which includes seismic geomorphology and seismic lithology,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i.e.,siliciclastics in the Karamay Formation of Mahu sag,carbonates rock in 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and mixed sediments in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the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studying facies and reservoir in three systems,i.e.,siliciclastics,carbonates,and mixed lithologies(evaporates,carbonates,and siliciclastics). It is found that alluvial fan and fluvial river facies developed in the Karamay Formation. Reservoir in point-bar has a better porosity,permeability,and higher production than that in lower-fan.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are controlled by syn-depositional strike-slip faults. Thick dolostone reservoir is located mainly on the upper slope area in Moxi structure. Lower part of second member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anges from non-marine facies in the southwest to mixed facies and restricted evaporite facies in the middle,and to marine faces in the northeast. Reservoir-bearing dolostone lithofacies are located near the middle evaporite facies. Besides of the typical phase rotation,strata slice,and frequency decomposition,two new techniqu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RGB blending)were applied to these three cases.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and it is proved that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effective to qualitatively reconstruct depositional facies and quantitatively predict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6.
地震沉积学包括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应用前景广阔。针对玛湖凹陷克拉玛依组碎屑岩、川中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和嘉陵江组混积岩3种不同岩性的沉积环境开展研究,探讨了地震沉积学在3种环境下沉积相与储集层研究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玛湖凹陷克拉玛依组发育冲积扇和河流相,点坝储集层孔渗条件好,产能优于扇缘储集层。川中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沉积受控于同沉积走滑断裂,白云岩厚储集层分布在磨溪构造斜坡区。川中嘉二下亚段自西南向东北从陆相经海陆过渡相和局限蒸发相变为海相,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的白云岩岩相位于中部的局限蒸发相附近。3个实例研究中除了使用相位旋转、地层切片和分频3种传统技术之外,还利用了主因子分析和RGB融合2项新技术。研究结果较理想,表明地震沉积学在定性重建沉积相和定量预测储集层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鸡西含煤沉积盆地特征及早期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有效勘探面积只占盆地面积的50%,而且生油坳陷(沉积坳陷)局部遭到破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大。盆地内主要充填了白垩系及第三系,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下白垩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鸡西群是主要含煤地层,也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有海湾湖相暗色泥岩,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发育。老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生油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孔隙型储层物性较低,裂隙型储层具有实际意义。生储盖组合匹配,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伏的鸡西群,气层之上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4层凝灰岩。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为煤层气,应以天然气勘探为目标。建议在梨树镇坳陷下白垩统找气,在平阳镇坳陷老第三系找油。  相似文献   

18.
数字岩心技术为大庆齐家-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一段的页岩油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助力了松辽陆相盆地页岩油的勘探突破.针对泥页岩储层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综合利用微纳米CT、MAPS和QEMSCAN等数字岩心配套实验,对泥页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相类型、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将青山口组一段划分为5种岩相类型,分别为低有机质纹层状黏土质灰岩相、低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灰岩相、中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中有机质夹层粉砂岩相、高有机质纹层状硅质页岩相.青山口组一段主要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岩石相是青山口组一段孔隙、层理缝发育的主控因素.高有机质纹层状硅质页岩相储集空间主要由粒内孔和层理缝所构成,其孔隙-裂缝系统是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甜点开发的重点层段.  相似文献   

19.
共和盆地处于西秦岭、南祁连、东昆仑造山带结合部,其中发现了高温干热岩及多套烃源岩,但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因、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尚不清楚,难以对其开展准确评价和有效勘探开发。本文在系统研究共和盆地及周缘地层发育、沉积充填、构造变形与盆地深部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分析了盆地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分布区带和勘探方向。多期活动的哇洪山—温泉、多禾茂、瓦里贡、塘格木右行走滑逆冲断裂与青海南山左行走滑逆冲断裂异向、同向相交(切),叠加地幔上涌作用,导致在中新生代共和盆地长期处于走滑-伸展的独特环境,并控制了盆地7个隆起、断陷构造单元的展布及属性。它经历了6期演化阶段:早中三叠世处于昆北弧前盆地及陆缘火山弧带,共和盆地基底主要岩石发育;晚三叠世阿尼玛卿洋闭合并发生碰撞造山,共和盆地褶皱基底形成;晚三叠纪末期发生碰撞后伸展,发育初始小型陆内裂谷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区域性伸展环境下形成局部断陷盆地;古近纪晚期—中新世发育拉分-断陷盆地;中新世末至今发育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了3个大构造-沉积层序和8个亚层序,发育了深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火成岩相以及多旋回的冲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