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家宝  汪定圣 《安徽地质》2021,31(1):63-66,70
通过介绍萧县某水泥用石灰岩矿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开采现状情况,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工程方案(SNS主动防护网技术、应力锚杆+横梁技术、高次团粒喷播复绿技术),实施工程治理后,取得较好治理效果,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目的,为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露天采石场残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土石对大气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东平县石灰石露天采场综合治理为例,探讨了硬岩场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放坡、对采坑进行推高垫低的工程施工方法,生态恢复物种的选取和培育方法等,为其它类似采石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山边坡治理的“喷砼飘台”技术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矿产资源及采石场存在的不规范开采,造成了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尘滚石,且存在着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矿山的生态恢复,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中因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常见的传统治理方法主要为削坡,即由上而下阶梯式完成坡面的削整,再进行平台及坡面绿化,但该施工方法受矿山的不规范开采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工程量较大,同时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坡脚栽植绿化植物完全覆盖坡面时间较长。鉴于这些情况,创新试验了“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简称“喷砼飘台”)新技术,通过现场的技术攻关试验,解决了矿山及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中高陡峭边坡施工难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简易迅速的施工,见效快,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也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周荣辉  闫晓虹 《地下水》2013,(3):151-153
针对山西太原西山地区上世纪遗留下的某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环境问题,根据当地经济、气候、采石场边坡岩性等条件,采用阶梯法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并从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等方面对废弃采石场地质环境的治理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清水毕家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在废弃矿山采区,边坡地质灾害防治设计中的技术方法、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并探讨该方法在矿山治理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继红  李思谕 《江苏地质》2006,30(2):158-160
废弃矿山治理是目前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介绍了田村沸石矿宕口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喷播复绿方案及实施,消除了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使景区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对其他地方的宕口整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煤、采石活动影响,两淮矿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沉陷区、积水域和采石场遗迹地。针对两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综合整治的地质环境治理理念,在矿区内采用沉陷区复垦、设立特色矿山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治理技术模式,提出采煤沉陷区的“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复垦技术,因地制宜设立了淮北矿山公园及采石场遗迹的治理技术等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介绍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种植这两种传统的裸露岩质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两种常用的新型裸露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并阐述了它们生态修复的特点。在北京门头沟军庄某废弃石灰石采石场内的裸露岩质边坡,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试验,根据岩质边坡坡度、表面破碎程度等不同特性,分别采用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和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四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得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成果。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在北京地区常用的岩质边坡修复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景观再造模式,本文以玉田县某采石废弃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分析了废弃采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再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能够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构环境生态系统,达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宁波市镇海区废弃矿山治理和矿地利用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镇海区废弃矿山的类型、特征和存在问题。对规划治理的21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矿地综合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削坡、固坡、喷播、种植绿化等多种常用矿山治理技术方法,组合应用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土地利用型、生态修复型、景观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矿地开发利用思路。通过可行性研究对治理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为宁波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矿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为例,在矿山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地质灾害类型, 预测生产活动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进一步危害,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重点描述了防洪堤坝从方案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以及露天采场的恢复与治理、排土场治理、尾矿库治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要解决的是高陡边坡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问题。治理示范区运用"类壤土基质"喷播技术后,迅速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高性能壤土基质结构,建立具有生物多样化和可持续演替功能的植物群落。具有重塑岩面土层结构、恢复乔灌木植物比例、抗冲刷等技术特点。治理十年后,山体稳定,整体坡面与原山貌融为一体,无需养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是国家绿水青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查明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岩土样采集测试等方法,调查了全省所有在建、生产、废弃、政策性关闭的矿山,分析了土地资源压占与损毁、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含水层结构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建立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进而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为全省有计划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露天矿山被开采,不仅使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也衍生了诸如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威胁着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山开采后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芦山废弃矿区为例,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恢复治理措施,为小型露天矿山的恢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也促进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废弃采石厂,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形成高陡岩质边坡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恢复难度大。针对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拟对治理区内裸岩边坡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挂网喷播绿化、坡面种植槽绿化工程等修复措施,以恢复地形地貌景观和坡面植被。边坡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恢复重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裸岩边坡生态修复后,将对提升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周边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污染、水土流失,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矿区和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达到矿地和谐,为废弃矿山周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安徽省霍邱县彭店新农村示范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通过露采坑回填、排水系统修筑等工程措施以及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治理后,不仅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还改善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实现了废弃矿山与新农村建设点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废弃矿山对新农村建设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辉南靠山泡采石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经济社会和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建材需求量成倍增加,由于矿山开采量的增大,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矿山开发不仅严重破坏了优美的林地生态环境,而且也为村民和过路行人带来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本文以某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方案,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