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地质》2021,40(3)
福建西南部的上杭盆地是少数呈北西向展布的红层盆地,盆地内出露一套紫红色粗-细粒碎屑岩组合,划分为沙县组和崇安组。此次研究在沙县组红层含火山碎屑岩夹层中,采集了2个火山碎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出2组年龄分别为(101.1±1.3)Ma,(93.69±0.82)Ma,分析认为沙县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上杭红层盆地的形成主要受断裂的控制,其主干断裂为梯子岭断裂,盆地发育初期伴随有微弱的火山活动,沉积一套含凝灰质较高的砂泥岩建造。中期断陷活动加强,伴随较强烈的火山活动,覆盖了早期的沉积。晚期盆地继承了前期的断陷,构造应力转换,以粗复陆屑为主,盆地萎缩封闭。  相似文献   

2.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细碎屑岩为主,属深湖相沉积。托林组(N21t)一、二、三岩段为一套砾岩、含砾中粗粒钙质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的碎屑岩,为典型冲(洪)积扇沉积物。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古格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晚期(4.40~2.47Ma);托林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早期(5.44~4.40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上新世时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演化经历了水进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杰  陈树旺  丁秋红 《地质通报》2013,32(8):1224-1235
突泉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碎屑岩中砾石、岩屑及重矿物组合研究显示,母岩主要为流纹岩、安山岩、花岗岩、砂泥质岩石和少量中低变质岩;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在万宝组砂岩样品中,利用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100个单颗粒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171Ma±7Ma~1221Ma±23Ma之间,其中1个年轻的年龄为171Ma±7Ma,可近似代表其沉积时的最新年龄,2个较老年龄(1221Ma±23Ma,504Ma±10Ma)可能来自于较古老结晶基底.其余年龄在214Ma±5Ma~359Ma±9Ma之间,为三叠纪—石炭纪的岩石年龄.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盆地东缘和南缘古隆起在万宝组沉积时已经存在,下伏的大石寨组、哲斯组和古生代侵入岩为盆地提供了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4.
一、红层水文地质条件 (一)岩性 四川红层含水层主要为粘土岩类(包括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等)和碎屑岩类(包括粗、中、细粒砂岩,钙质砂岩,砾岩等)粘土岩类和碎屑岩的结构,构造及组合关系对岩体的  相似文献   

5.
大东沟铅锌矿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的克兰盆地,赋存于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火山-沉积岩系,矿体直接围岩为变质钙质砂岩及不纯的大理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与地层产状一致。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矿区2件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流纹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8.9±3.2)Ma(MSWD=3.3)和(400.7±1.6)Ma(MSWD=1.3)。结合前人的年龄数据,将克兰盆地康布铁堡组的时代厘定为晚志留世末期至早泥盆世(413~389 Ma)。大东沟铅锌矿为火山岩容矿的喷流沉积型矿床(VMS),2件变质流纹岩年龄限定大东沟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泥盆世(401~389 Ma)。  相似文献   

6.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肖茶卡组灰岩之上、假整合伏于侏罗系雀莫错组陆源碎屑岩之下的一套陆相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地层,现有的资料都将其时代归属于早侏罗世。取自北羌塘盆地不同地区的2个那底岗日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1个流纹质英安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5Ma±4Ma、208Ma±4Ma和210Ma±4Ma,它们代表了那底岗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即那底岗日组的时代应为晚三叠世中期(诺利期)。那底岗日组形成时代的重新确定,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中生代火山喷发事件、羌塘盆地的性质与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宁地块阿腾套山一带石炭系,是西天山造山带盆地演化和造山过程的重要物质记录,区内多数碎屑岩段化石难觅,地层时代及区域对比多有争议。为查明阿腾套山中部大套碎屑岩时代、物源及源区特征,合理划分地层归属与区域对比,通过对含砾凝灰岩质粗砂岩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实验,综合岩相学、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与年龄谱特征,得出:①阿腾套山中部出露的大套碎屑岩最年轻年龄为(325±5) Ma,指示沉积时代不早于325 Ma,对比划归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下段;②该碎屑岩为近源火山-岩浆岩风化后快速堆积,物源为盆地南缘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早石炭世侵入岩,部分碎屑源于南侧的那拉提构造带;③碎屑锆石佐证伊宁地块南缘古生代至少存在3期主要火山-岩浆事件,集中于393~370 Ma、365~350 Ma、345~325 Ma,早石炭世晚期阿克沙克组沉积时该区可能仍存在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中,此时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乔洛吐山林西组剖面,岩性为一套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黄绿色岩屑粉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等细碎屑岩组合,含丰富的双壳类、植物化石,指示时代为晚二叠世。用LA-ICP-MS测得乔洛吐山林西组下部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267Ma、299Ma、484Ma、726Ma和933Ma五个峰值,最年轻的~(206)Pb/~(238)U锆石年龄为256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267±2Ma,表明该地区林西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不早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林西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乔洛吐山林西组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特性,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结合古生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推测研究区内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已经闭合,林西组沉积环境为陆相湖盆,沉积物源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反映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  相似文献   

10.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相似文献   

11.
踏坡组位于勉略构造带南侧,是晚古生代略阳盆地的主要沉积地层,主要发育一套陆源碎屑岩,以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粉砂质板岩)为主。笔者以踏坡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砾石组分特征,探讨其形成环境和物源特征。踏坡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以及高度集中的年龄谱,指示踏坡组为近源堆积。踏坡组内大量灰岩、白云岩砾石可能来自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所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2 089~1 967 Ma和2 706~2 413 Ma 2组,其中2 089~1 967 Ma年龄组锆石占总数52%,峰值年龄约2.0 Ga; 2 706~2 413 Ma年龄组锆石占总数32%,峰值年龄约2.46 Ga,该2组年龄与鱼洞子杂岩和扬子板块基底构造演化相吻合。结合勉略构造带及扬子板块西北缘构造演化过程和相关年龄信息,认为踏坡组邻区的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鱼洞子杂岩以及未出露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为踏坡组主要物源区,且勉略构造带伸展裂陷可能持续到早—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2.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矿层中的3个磷灰石样品,分别获得了(22.5±2.3)Ma、(33.1±6.0)Ma和(28.0±3.6)Ma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其中33.1~28.0 Ma代表了该地区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22.5 Ma则代表了成矿后构造热事件的年龄。风火山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处在其上覆的雅西措群沉积年龄范围内.显示砂岩铜矿是盆地早期沉积物压实脱水流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铜多金属成矿带受澜沧江断裂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二叠系至第三系,主要由下二叠统经上三叠统到上侏罗统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建造及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矿体主要以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对该成矿带上的金满铜矿床和水泄铜(钴)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石英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分别为56.7±1.0Ma和59.2±0.8Ma,且各自与对应的等时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都可以代表矿石的形成年龄。综合已发表的有关兰坪盆地西缘及盆地内部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矿床与区域矿床具有一致的成矿时代,反映区域铜、多金属矿床均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早期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西秦岭造山带临潭地区早三叠世隆务河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源区,推断其沉积环境。所获得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259~418Ma(16.8%)、448~474Ma(2.9%)、848~1 115 Ma(2.9%)和1 701~2 672 Ma(77.4%)四组,最小年龄为259Ma,说明隆务河组沉积时代不早于晚二叠世。综合区域资料限定隆务河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物源总体来自隆务河盆地北侧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火山岩基底,包括华北板块、西秦岭造山带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结合地球化学及沉积相特征推断隆务河组砂岩主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为扩张阶段的弧后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16.
粤东北长田盆地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盆地之一. 为详细了解该区地质结构、沉积物质特征、示踪砂岩物源等信息,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等方法,对长田盆地南雄群典型砂岩开展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上亚群主要为(含炭质)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砾岩及杂砂岩,普遍发育明显的次生变化和金属矿化现象. 南雄群碎屑锆石研究显示,样品中大部分碎屑锆石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且Th/U值常大于0.4,指示锆石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有少量复杂成因变质锆石. U-Pb谐和年龄可大致分为2506~1666 Ma、1815~941 Ma、510~434 Ma、308~234 Ma、172~99 Ma五组,可与粤东北已知大地构造运动事件相对应,表明研究区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受中国东部岩浆构造活动控制,并具有阶段性幕式发展演化的特点. 通过对南雄群碎屑岩岩相学、锆石U-Pb年龄、稀土元素特征的系统分析,并与可能物源区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南雄群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长田盆地西缘的中生代岩浆岩侵入体.  相似文献   

17.
桂东北中生代恭城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研究华南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事件动力学过程中浅表地质响应的重要窗口。盆地内上二叠统乐平组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天堂组不整合覆盖,天堂组与下侏罗统大岭组、中侏罗统石梯组为整合接触。沉积相分析表明,乐平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天堂组底部砾岩、含砾粗砂岩代表盆地早期山前快速堆积的冲积扇相沉积,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砾岩、砂岩和泥质岩则代表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乐平组和天堂组底部岩屑石英砂岩均以980 Ma和~2500 Ma锆石为主,暗示晚二叠世以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自南部云开地区。然而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长石岩屑砂岩则以1790~1875 Ma和2370~2490 Ma锆石为主,并伴随有燕山早期(189~174Ma)锆石,指示早-中侏罗世时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北东部武夷山-南岭地区,与古水流方向分析的结果一致。恭城盆地早-中侏罗世时沉积物源的变迁规律很好地记录了华南东南部从印支期挤压应力状态向燕山早期伸展拉张作用的转变以及区域构造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水成的、动态的、开放的特征,其形成及后期改造与盆地构造隆升关系密切。本文在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伊盟隆起中生代以来具有四期构造抬升事件:150~126 Ma、110~100 Ma、100~75 Ma、50~35 Ma,且四期抬升事件隆升强度逐渐降低。其中第一期(150~126Ma)抬升事件以南北向的差异性抬升过程为特征,第二期(110~100 Ma)抬升事件表现为东隆西降的掀斜过程,第三、四期(100~75 Ma和50~35 Ma)抬升事件表现为整体抬升。通过与伊盟隆起周缘地区对比,发现伊盟隆起与贺兰山地区作为统一的整体共同经历了四期抬升事件,30Ma以来贺兰山快速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分离,并伴随银川盆地形成。在系统统计研究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成果基础上,总结出伊盟隆起内三期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第一期为早白垩世128.2±4.2Ma~120±11Ma;第二期为晚白垩世90±5.3Ma~71±8 Ma;第三期为古近纪古新世-新近纪中新世54.6±1.8 Ma~20±2Ma。第一期成矿作用发生于第一期和第二期构造抬升转换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成矿作用分别与第三期和第四期抬升作用密切相关,构造隆升强度较大并不利于砂岩型铀矿床的沉淀和矿体就位。30 Ma以来发育于伊盟隆起的砂岩型铀矿床进入成矿后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区晚中生代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湖相碎屑岩,沉积总厚度6400m,自下而上划分为上侏罗统茶棚组和花吉营组,下白垩统青石砬组。茶棚组:由凝灰质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丰富叶肢介Nestoria及鱼类Peipiaosteus化石,上部夹安山岩(K—Ar年龄136.2Ma),本组厚1011m。花吉营组: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组成五个沉积喷发旋回,在碎屑岩中产热河动物群——Eosestheria—Lycoptera—Ephemeropsis组合,还伴生有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安山岩测定K—Ar法年龄为114.88—101.37Ma,本组总厚4451m。青石砬组:由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上部夹劣质煤层,产丰富植物、鱼类、昆虫等化石,厚442m。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U-Pb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吐哈盆地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主要成矿年龄为48±2Ma、28±4Ma。盆地西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422±5Ma、斑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68±23Ma。赋矿地层西山窑组(J2x)砂体碎屑锆石U Pb等时线年龄为283±67Ma ,证实花岗岩侵入体是含矿砂体的主要物质来源。含矿层位的富铀沉积砂体及蚀源区富铀的岩体、石炭系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 ,构成铀成矿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