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及岩相学研究基础上,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云南来利山锡矿不同成矿阶段石英和锡石的晶胞参数及红外光谱特征,解译石英和锡石的成因信息。研究表明,来利山锡矿热液成矿期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云母-黄铁矿-黄玉-粒状锡石阶段(Ⅰ)、云母-石英-黄铁矿-柱状锡石阶段(Ⅱ)、石英-黄铁矿-放射状锡石阶段(Ⅲ)和萤石-石英-黄铁矿-球粒状锡石阶段(Ⅳ)。从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石英晶胞参数中a0、c0、V0和c0/a0均有减小的趋势,石英轴变化率比值为0.773 07~3.496 88;石英红外光谱各吸收峰的吸光度有增大的趋势。推测第Ⅰ、Ⅱ阶段石英所含杂质以Al3+、Fe3+等置换杂质为主,第Ⅲ阶段较为复杂,可能存在置换杂质和填隙杂质两种类型,第Ⅳ阶段所含杂质以Na+、K+等填隙杂质为主。锡石晶胞参数中a0、c0和V0随着成矿阶段的演化先减小后增大,其中第Ⅱ阶段a0、c0和V0值最小。这与不同成矿阶段锡石中杂质元素总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锡石的晶胞参数变化主要受混入晶格元素的影响,而温度对锡石晶胞参数的影响较小。锡石红外光谱特征在不同成矿阶段的基本相似,属于变形谱,反映了锡石-硫化物热液矿床的谱形特征。此外,石英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物,推测初始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随着热液演化,大气水沿构造裂隙混入到热液中,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向大气水一侧偏移。  相似文献   

2.
我国叶蜡石的差热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蜡石的吸热反应温度为600-800℃,失重量5%。叶蜡石的红外光谱有两种基本振动形式,在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红外谱图中,叶蜡三笺吸收谱带减弱或消失。在叶蜡石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昌衍射谱图上,出现了莫来三方英石的特征谱线。  相似文献   

3.
崔天顺  邹正光 《湖南地质》1994,13(4):221-223,204
矿区石英成分、晶胞参数、热发光、包裹体、红外谱等的研究揭示,石英的杂质含量、120℃±和250℃±发光峰强、爆裂脉冲数高、多峰等特征,是南天门金矿区的富矿标志,其深部具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苏文辉  许大鹏 《地质论评》2012,58(2):224-236
本文分析评论了嵇少丞等(2010)发表的"石英—柯石英相变研究中若干问题讨论"一文。指出他们对柯石英非俯冲折返新机制的一些误解,对某些热力学、物理学概念,及其在地学问题中的解释理解的不同。分析了机械球磨的作用机制;论证了机械球磨作用本质与构造挤压剪切作用本质的同一性。分析了岩石糜棱岩化过程的两个阶段;讨论了地震波形成柯石英机制的可能性。围绕比较标准问题,论证了高能机械球磨(预处理)能大大降低α-石英转变成柯石英的压力、温度和合成时间,促进柯石英的形成。用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解释了人工合成柯石英的规律性、南极洲天然矿物的行为,柯石英的寄生矿物、岩石——锆石、榴辉岩包裹体、非包裹体的形成。列举事例澄清了"球磨引进的Fe杂质提高柯石英形成压力迟缓合成"的说法;讨论了第二相存在对石英—柯石英转变的影响和"应变禁区"边界区的应力梯度相变驱动力可以形成柯石英问题。指出了机械球磨石英原料预处理和静高压合成柯石英后处理两步法,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柯石英形成规律的有效物理方法;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和无需板块深俯冲快折返的柯石英形成机制,是一种有希望的柯石英形成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方石英的亚稳态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石英形成于石英或鳞石英热力学稳定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基本上是由非晶态SiO2转变而成。方石英的这种亚稳态形成机制可用Ostwald分步规则这一动力学经验规律来阐述;而引起非晶态SiO2转变成方石英的速率常数大大高于方石英转变成石英或鳞石英的速率常数的本质是非晶态SiO2局部中程有序结构与β—方石英的动态无序结构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非晶态SiO2结晶过程中β—方石英的有效成核速率大大增加,并最终导致亚稳态方石英的形成。非晶态SiO2中所含的杂质元素有利于降低方石英的形成温度,加速反应进程,但对于亚稳态方石英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除非这些杂质元素有利于方石英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评论了嵇少丞等(2010)发表的“石英—柯石英相变研究中若干问题讨论”一文.指出他们对柯石英非俯冲折返新机制的一些误解,对某些热力学、物理学概念,及其在地学问题中的解释理解的不同.分析了机械球磨的作用机制;论证了机械球磨作用本质与构造挤压剪切作用本质的同一性.分析了岩石糜棱岩化过程的两个阶段;讨论了地震波形成柯石英机制的可能性.围绕比较标准问题,论证了高能机械球磨(预处理)能大大降低α-石英转变成柯石英的压力、温度和合成时间,促进柯石英的形成.用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解释了人工合成柯石英的规律性、南极洲天然矿物的行为,柯石英的寄生矿物、岩石——锆石、榴辉岩包裹体、非包裹体的形成.列举事例澄清了“球磨引进的Fe杂质提高柯石英形成压力迟缓合成”的说法;讨论了第二相存在对石英—柯石英转变的影响和“应变禁区”边界区的应力梯度相变驱动力可以形成柯石英问题.指出了机械球磨石英原料预处理和静高压合成柯石英后处理两步法,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柯石英形成规律的有效物理方法;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和无需板块深俯冲快折返的柯石英形成机制,是一种有希望的柯石英形成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石英是一种在地壳上大量分布,有着广泛工业用途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矿物。当石英晶体形成演化时,受结晶时环境条件、流体性质、结晶后遭受改造(如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和热扰动等)等影响,杂质元素如P、Ti、Ge、Al、B、Be、Ca、Na、K、H、Li等会或多或少存在于石英晶体中,因此在自然界不存在纯SiO2组分的石英。同时,基于石英的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反演石英源区和形成演化过程,并用于研究岩石及矿床成因等科学问题。石英晶体内部杂质元素以类质同象替代、气液包裹体、矿物包裹体(不能按尺度分,应该按照状态划分存在形式)3种形式存在。石英中杂质元素的种类、含量、赋存形式,特别是包裹体特征将直接影响石英资源的品质和工业用途。本文还系统地阐述了石英的发光特性、工艺性能以及高纯石英的质量分类与标准和高纯石英原料来源等方面的内容。在本研究中,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测试,初步地查明了苏北张锦庄石英砂和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分布和矿物包裹体的种类,这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高纯石英是优质石英资源经纯化加工得到的高品质石英原材料,可用于石英玻璃、石英坩埚、半导体、高温灯管、光纤、精密光学、微电子和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研究高纯石英原料的评价体系、理想源岩和形成机制有益于持续性地供给高纯石英原料, 极大地提高了石英原料的工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X射线荧光、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方法分析了延庆硅化木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植物种属但在同一埋藏地形成硅化木标本成因相似,其颜色与所含元素种类及含量密切相关.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和植物种属的硅化木主要组成物相一致,为SiO2,其他矿物极其微量.2个硅化木标本的红外吸收谱带基本一致,均显示典型的...  相似文献   

9.
高纯石英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结合高纯石英成矿地质特征及其对后期选矿提纯、材料加工等的影响,系统总结了高纯石英原料中杂质的赋存状态、形成机理以及评价方法等,得出:(1)可以作为高纯石英原料的潜在岩石类型有花岗伟晶岩(包括不含暗色矿物的伟晶状花岗岩)、脉石英以及水晶,岩浆演化晚期的伟晶状花岗岩-伟晶岩早期阶段的NYF型花岗伟晶岩结晶形成的石英纯度更高,后期适当的变形变质作用更有利于高纯石英矿床的形成。高纯石英原料矿石中石英矿物呈现无色透明至半透明,矿物构造裂隙少,伟晶岩型矿石矿物组成通常为石英、钠长石、条纹长石、白云母等,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极少,基本不见锂辉石、独居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和电气石、萤石等含挥发分矿物。(2)影响高纯石英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脉石矿物及晶界杂质、包裹体、晶格杂质等。其中包裹体类型、数量和尺寸是包裹体评价的关键指标,天然石英矿物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矿物包裹体和<10μm包裹体应尽量少;Al和Ti是晶格杂质元素评价标志性元素,通常要求天然石英矿物中Al<50×10-6和Ti<10×10-6。(3)建...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硅藻土煅烧中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广东海康、徐闻的硅藻土在煅烧过程中热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构表明,煅烧使硅藻内部矿物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形变,主要为SiO2从无序含水的蛋白石转变为有序的方石英晶体。形变温度随其硅藻的种类和杂质不同而各异。本研究为这两地硅藻土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安康地区志留系梅子垭组千枚岩中赋存丰富的脉石英矿产资源, 但其作为高纯石英原料研究程度低, 尤其是对其中影响石英提纯的痕量杂质元素含量及其赋存状态缺乏系统认识, 很大程度制约了该区高纯石英原料的质量评价和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本文在厘定安康地区脉石英地质发育特征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产出的3件脉状石英样品(AK200、AK201、AK202)开展了样品杂质元素检测, 对样品矿物学特征、杂质赋存形式和可提纯性能进行了研究, 进而进行了提纯实验, 结果显示, 3件样品提纯后SiO2含量分别为99.993 11%、99.997 66%和99.998 58%, 均达到高纯石英产品质量要求, 其中AK202样品提纯后达到4N8级。研究表明, 提纯后Al、Ti、Na、K为主要杂质元素, Al可能以杂质矿物、晶格杂质两种方式存在; Ti可能多以晶格杂质的方式存在; Na、K多以流体包裹体的方式存在; 杂质矿物、流体包裹体、晶格杂质对该区脉石英质量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其中流体包裹体为主要影响因素, 晶格杂质次之, 杂质矿物影响最小。这一结论对于评价该区的脉石英矿产资源质量、明确今后找矿目标体特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7-14
本文重点研究了除黄铁矿(另文介绍)以外的石英、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菱铁矿、褐铁矿等载金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的颜色和其中的Pb、Cu含量,方铅矿中的Ag、黄铜矿的晶胞参数等具有找金和评价的标型意义。石英的红外光谱和包体研究可以揭示其形成温度和后期变形情况,方铅矿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可能与金矿形成时代有关。另外,本文纠正了前人把菱铁矿误认成铁白云石的作法。  相似文献   

13.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O值在17.3‰~22.7‰范围内,平均为19.8‰,与火成岩、变质岩及热水(液)沉积中高温成因石英δ18O值明显不同;与砂岩中的碎屑石英、现代海滨砂中的石英以及风成沉积物中的石英等混合来源石英的δ18O值也有差异;尽管黔东大兴剖面中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的δ18O值相近,但它们的硅氧同位素相关关系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晶体石英的δ18O值分布在低温成因石英δ18O值范围内,这与其中未见两相包裹体的现象一致。结合实际资料和已有认识,推断晶体石英是包气带地表温度(15~25℃)条件下缓慢生长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密切相关:酸不溶物风化形成的含硅流体向下淋滤至风化壳底部后被圈闭在已形成的孔隙、空洞中,由于蒸发作用达到过饱和而缓慢结晶形成晶体石英。  相似文献   

14.
大庆岭金矿床石英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庆岭金矿床中石英的成分、结构、热发光、爆裂测温分析,石英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认为石英中 Cu、Pb、Zn杂质含量高,晶胞参数大,热发光积分强度大,爆裂累计脉冲数高和红外吸收峰波数低时,标志着为富金的石英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上孟—漩口一线石英方解石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方解石相比,石英杂质元素总量很低,特别是稀土元素含量远低于方解石,但K、Na、Cr、Co、Th 等则变化不大;石英与方解石均富集重稀土;石英与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总体相似,暗示其来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石英和方解石脉均有强的铕正异常,不同层位的样品铕正异常强度不同,指示围岩条件的差异及形成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薄片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矿物学、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丝砚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微晶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白云石,含少量赤铁矿、金红石、白云母.铁矿物以赤铁矿形式存在,是引起红丝砚石颜色差别的主要因素.红丝砚石杂质,民间俗称为石眼、石筋、墨雨,其主要矿物仍为碳酸盐矿物,并含有少量石英,微量矿物的不同造成了杂质的外观差异.根据矿物组成,对红丝砚石进行了岩石学命名和英文命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区内505和530等主要矿脉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咣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无矿、贫矿及矿体石英脉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表现为:①无矿石英起爆温度为210-330℃,热爆裂曲线无明显峰型;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大于20000cps,峰值强度大于500cps;②贫金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大于1.1;起爆温度为210-280℃,石英热爆裂曲线为明显单峰形态,主爆峰对应温度值为420-44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介于10000-20000cps之间,峰值强度介于150-300cps之间;③矿体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小于1.0;起爆温度100-160℃,热爆曲线为单峰型,主爆峰对应温度为140-18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值小于10000cps,峰值强度小于150cps。根据本区含金矿脉矿化分带模式及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及热发光参数系统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模型。  相似文献   

18.
郑浚茂  庞明 《沉积学报》1988,6(1):29-38
作者应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包体测温等手段,对华北太原组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现象、形成温度、物质来源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石英砂岩有两期硅质胶结,第二期规模大;其形成温度为130°-140℃;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晚期;硅质胶结作用是使该砂岩丧失良好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石英脉型金银矿床中含矿石英脉的红外光谱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红外光谱方法评价石英脉型金银矿床的有效性,选择内蒙、吉林、山东等地的石英脉型金银矿床,对其含矿石英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根据石英包体片中H2O和CO2的吸光度值A1和A2与石英中Au、Ag的含量关系得出:在同一矿床中A1和A2与Au、Ag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矿床的石英A1、A2与Au、Ag含量总体上无相关性.利用红外光谱方法评价石英脉含矿性的优越性在于避免了直接测金,而消除了金的测不准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该方法有其局限性,即不同矿床不能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只适用于就矿找矿.  相似文献   

20.
高纯度石英的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周永恒 《矿物岩石》2005,25(3):23-26
针对脉石英矿中含有大量云母及长石等伴生矿的特点,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及温度等手段,强化矿物的酸浸效果。根据石英与杂质矿物在酸浸过程中的差异,探索消除石英中杂质矿物的方法。研究表明石英原料粉在温度为120℃、HF酸与水的比为0.4~0.5的溶液中酸浸适当时间后,其纯度可达到中高档石英玻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