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乌东斜坡带地区南屯组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勘探难点,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多属性多元线性回归融合技术,对南屯组砂岩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提取并优选,获得地震属性与钻遇砂岩厚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砂岩厚度与多地震属性之间的回归方程,实现对砂岩储层厚度高精度地预测,进而明确乌东斜坡带地区南二段Ⅰ油组砂岩储层厚度发育特征。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为乌东斜坡带地区南二段Ⅰ油组隐蔽圈闭识别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齐玉林 《地质科学》2009,44(2):692-699
应用Landmark工作站SeisWorks地震解释和Geopmbe三维可视化模块,以构造、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对海拉尔盆地敖瑙海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内部的层间构造和岩性圈闭进行了精细解释.由已知井出发,确定层间构造的油层顶面位置并进行层位追踪.利用相干数据体以及相干体水平切片、相干体沿层切片技术对三维资料进行断层解释,最终编制出油层顶面构造图完成层间构造解释.利用Geoprobe三维可视化全方位浏览数据体、体透视、种子点追踪、层拉平及反拉平技术完成岩性圈闭解释.通过对层间构造和岩性圈闭进行精细刻画,为探井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经钻探,多口探井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并获工业油流,为贝中次凹提交6 73×104t石油预测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跃  蒙启安  李军辉  王琦  邹越  娄洪 《沉积学报》2018,36(4):756-767
精细刻画古物源环境对恢复沉积体系、寻找优势砂岩发育带和预测勘探目标区等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古地貌、地震属性、重矿物以及砂地比等方面的资料,由不同角度、分不同层次对贝尔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刻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四周的斜坡带以及盆内的低凸起,由盆地四周向中心汇聚,其中南一段与南二段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方向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贝尔凹陷南屯组共识别出9大物源体系,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环境,并根据物源区的发育位置、构造样式及构造活动的差异等,将研究区物源分为陡坡断坡型、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箕状洼槽型和双断长轴入湖型等6种类型。总之,物源与坡折、沟谷所组成的耦合系统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和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东部构造坡折样式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详细分析资料,利用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以琼东南盆地东部新生界地层为对象,开展了构造和层序地层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琼东南盆地东部发育有三种构造坡折带样式:断坡带,单一坡折带以及复合坡折带,并识别出由不同层序格架控制的多种低位域的沉积地质体,包括下切谷,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其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北部的陆架区;琼东南东部的低位体系域的特征和分布与三种层序格架样式相互对应,这些低位域砂体可成为有利的储层。结合前人的坡折带理论,揭示构造坡折带与该区内有效储集体分布的关系,预测潜在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渤南低凸起北部东二下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与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东二下段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个完整的坡折带沉积旋回:坡折带演化早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上有断裂活动,斜坡坡度较大、起伏不平,发育一些古沟谷与洼地,其内堆积了近源碎屑物,在地震剖面上可见古沟谷内充填杂乱或蠕虫状地震反射体;坡折带演化晚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晚期,伴随着准平原化斜坡被填低补齐,演变为沉积物的搬运通道,碎屑物借道斜坡被带到洼陷内部沉积,发育一系列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斜坡内部古沟谷充填的杂乱或蠕虫状的地震反射体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主要分布在第一坡折带内;东二下段沉积晚期洼陷内部发育的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为远源沉积,主要分布在第二坡折带内。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典型的坡折带演化旋回,空间上不同成因地震异常体从斜坡带向洼陷内转移,共同构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坡折带-沉积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7.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郎静  梁峰  候伯刚 《物探与化探》2006,30(2):123-128
针对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依据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勘探难点,给出了解决对策。首先,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精细划分地层,准确确定描述单元;其次,采用优势频带相干处理和倾角、方位角、断棱综合检测等微小断层识别技术,精确落实薄储层内微幅隐蔽构造;最后,结合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综合地质分析,通过楔型正演模拟、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波形分类、分频解释、属性分析与优化、全三维解释、三维可视化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歧南西斜坡目的层段进行了储层精细预测和描述,明确了沙三段滩坝砂及沙一段特殊岩性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圈定出不同层序内有利岩性圈闭带的分布。综合油藏精细描述结果,在歧南西斜坡部署了一批预探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由此形成的隐蔽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系列,对今后类似的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并指导钻探,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岐口凹陷滨海地区古近系开展了层序地层分析。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发育3个超层序、11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挠曲坡折型层序和断坡型层序2种层序类型。其中:断坡型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1,挠曲坡折型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2和超层序3。在滨海斜坡区,超层序2和超层序3由挠曲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砂体与湖扩展体系域优质烃源岩配置良好、埋深适中、成藏条件优越,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提出了模型正演和有效数计算相结合的地震属性优选方法及地震属性控制下的储层预测技术,并利用该项技术在有利区内预测了6个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物源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歧口凹陷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油气勘探的焦点。在综合分析沉积期古地貌及沟谷展布特征、地震属性特征、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资料基础上,探讨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体系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歧南低斜坡沙三段存在3大物源体系,其中,西部歧南水道物源体系延伸距离远,波及范围大,控制了歧南低斜坡沙三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进一步研究表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受歧南水道主物源体系控制,低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分布具"埕宁隆起物源供砂,歧南水道沟槽输砂,物源体系-坡折带联合控砂"的内在机制。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及有利勘探区预测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断陷期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武  邓海  龚永杰  魏国庆 《现代地质》2009,23(5):816-821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次凹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格架以及内部体系域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南次凹断陷期主要发育3个三级层序,在凹陷内每个层序体系域完整出现,其展布受坡折带控制,而在高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剥蚀现象。断陷期的水进域和高位域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是乌南次凹的主要烃源岩,南一段低位域和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储层。这些砂体和烃源岩有效匹配是乌南次凹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带,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部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聚集区,也是本区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塔南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4种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开阔的复式箕状断陷结构使塔南凹陷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南屯组多沉积中心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沉积断裂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塔南凹陷具有沟谷控源、转换带控扇、断坡控砂的成盆特点,水下扇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远...  相似文献   

13.
Huhehu Sag is a new battlefield for the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Hailar Basin. At present, exploration of this area stays at a low level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venance system of the Nantun Formation is comparatively weak. So, to carry out the detailed depiction of the provenance 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edimentary system reconstruc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favorable area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aleogeomorphy, light-heavy mineral and seismic reflection features, sandstone thickness and sandstone percen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provenance system of the Nantun Formation in Huhehu Sag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levels. It shows that provenances of the Huhehu Sag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eastern Xilinbeier Salient and western Bayan Mountain Uplift. The provenances surrounding the lake basin converged to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among which, the steep slope belt and the gentle slope belt are the main provenances, and the southern uplift is a secondary one. The distribution framework of the provenance fundamentally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its sand body developing during the Nantun period.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而肥”油田油气成藏特点,以贝尔凹陷贝中油田为例,在对其探评井及开发井测井曲线、地震解释成果、测井解释资料、试油试采动态开发数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其断裂系统拆分结果,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油藏解剖得知,贝中油田南一段主力油层在“满凹含油”的基础上,形成含油性差区或水区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层断失作用造成目的层内主力...  相似文献   

15.
付广  沙子萱  赵凯 《地质论评》2022,68(1):253-261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油气分布规律,在深层油气“中转站”(所谓油气中转站是源岩内和外已聚集的油气分布区,可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中转油气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白垩统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分布区和南屯组顶部泥岩盖层不封闭区,确定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分布区,结合输导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层油气中转站向浅层中转油气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对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其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控制着苏德尔特地区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处或附近尚未钻探部位应是该区大磨拐河组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易立 《中国地质调查》2019,6(4):104-110
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 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热储地热井, 存在出砂严重和回灌困难的问题. 为了弄清东濮凹陷西斜坡带优质砂岩热储层地热地质特征, 综合考虑构造、储层和地温情况, 开展区域构造、地温场分布规律及热储精细解剖研究, 优化探井设计. 研究表明,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构造稳定, 馆陶组底板埋深2 000~2 200 m, 优质砂体发育在馆陶组下部1 800~2 200 m, 温度65℃以上, 热储物性较好, 具备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长垣地区优化部署的馆陶组砂岩热储地热井试水结果与预测一致, 进一步证实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地热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易立 《中国地质调查》2014,6(4):104-111
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 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 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 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依据地震、钻井、测井、地层对比以及地层厚度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泉头组坡折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 该区发育三种类型坡折,即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坡折带沿着凹陷西部英台鼻状构造呈南北向弧形分布,平均 坡降介于19‰~50‰之间。坡折带的发育对层序结构及沉积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发育于层序的底部,控制 了SQ11河流相加积型层序的发育,其特点是坡折下部地层厚度是上部的2倍。挠曲坡折带发育于层序中部,呈现缓坡带 (α) 和陡坡带(β) 两段式特点,四级层序SQ21在坡折部位发育密集的上超点,形成了以湖相上超为特点的层序结构,同 时坡折带两侧地层具有上薄下厚的分布格局。沉积坡折带分布在层序顶部,控制了五级层序SQ22-1的发育,形成了湖泊 -三角洲相进积型层序,具有坡折下部薄、上部厚的分布特点。断裂坡折带控制的河流相加积型层序,有利于断层上倾遮 挡及点坝透镜体圈闭的发育;挠曲坡折带控制的湖相上超型层序,有利于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的发育;沉积坡折带控制的湖 泊-三角洲进积型层序,有利于河口坝型岩性圈闭的发育,因此,坡折带的研究对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峰 《世界地质》2014,33(2):439-447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富油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研究表明,贝尔凹陷经历了"早、中、晚"三期成盆及南屯组末、伊敏组末两期改造的构造演化过程。每期"成盆与改造"对油气成藏起着关键性作用。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纵向上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南屯组自生自储型组合为主要勘探层系;发育缓坡反向断阶带、复式箕状断陷间的断裂隆起带及保存条件好的小深洼槽三种成藏模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明确了贝西斜坡带南部、苏德尔特构造带南部及贝东洼槽群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