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土高原末次间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共体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中的冰芯资料揭示末次间冰期气候具有快速变化的不稳定性特征,而美国格陵兰冰盖计划(GISP2)却不曾发现其不稳定证据。本文通过黄土高原诸剖面的古气候代用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末次间冰期,特别是早期气候曾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气候波动,存在不稳定性特征,支持了GRIP结果,表明中国黄土含有极地北大西洋的气候信息,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记录。   相似文献   

2.
酒坊台剖面位于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其中末次间冰阶以来主要为风成砂沉积,间夹砂质古土壤和湖沼相粘土层等,对环境信息有良好的记录。OSL年龄结果表明该剖面顶部记录了末次冰期间冰阶(约52 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通过对剖面高精度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结合Rb、Sr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综合分析,表明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该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主要层段,对应了深海氧同位素MIS 1~3。同时在MIS 3阶段呈现出明显的MIS 3a、3b、3c亚段,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在中—长时间尺度上,对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事件有良好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3.
中原邙山黄土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古季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原邙山赵下峪剖面出露S10以上黄土地层,厚度大于172.1m。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厚15.7m,末次冰期L1黄土厚达77.3m,其中晚冰阶L1LL1黄土、间冰阶L1SS1古土壤和早冰阶L1LL2黄土分别厚41.6m、13.2 m和22.5 m。邙山黄土是厚度最大的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剖面之一,记录了丰富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用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确定的阶段界限的日历年龄为标定点和磁化率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时间标尺,据以计算出S2以上各层段的平均沉积速率和分辨率。邙山黄土倒数第二间冰期以来不同冰期或冰阶与间冰期或冰阶的粒度、平均沉积速率和分辨率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末次冰期晚冰阶L1LL1黄土的平均沉积速率为最高,达3.45 mm/a,而末次问冰期S1古土壤的沉积速率亦高达0.28 mm/a。本文主要根据赵下峪剖面的磁化率和>45μm粗颗粒含量变化曲线,并与格陵兰GRIP冰心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对比,讨论末次间冰期以来古季风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州邙山桃花峪高分辨率晚更新世黄土地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风成邙山黄土分布于河南郑州西北黄河南岸。黄土序列较完整,初步研究了桃花峪剖面S2以上黄土地层,S0、L1、S1、L2和S2分别厚0.6m、70.8m、9.9m、12.4m和1.0m。特别有意义的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厚度巨大,分辨率高。以10cm间距对邙山桃花峪剖面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并与海洋氧同位素时间序列进行对比,按Kukla等的磁化率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年代时间标尺。对末次冰期黄土以40cm间距进行了粒度分析,不同冰期或冰阶的平均沉积速率和分辨率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末次冰期晚冰阶黄土粒度所反映的冬季风振荡的频率和幅度都超过了格陵兰冰芯记录。邙山晚更新世黄土地层是进行高分辨率黄土地层与短时间尺度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极好对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极端干旱区边缘阿羌砂尘堆积剖面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保生  李森 《地质学报》1998,72(1):83-92
根据对昆仑山北麓阿羌地区第四纪风成砂尘沉积物的调查、地层对比和107组古地磁标本(321块样品)的测定结果认为,阿羌地层剖面记录了Brunhes时以来我国极端干旱区最完整的风成砂尘堆积序列;剖面中间冰期形成的生草层1PE和细粒风尘堆积29FGL、31FGL、33FGL、35FGL、37FGL、39FGL、42FGL在形成的地质时代上可依次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_0、S_1、S_2、S_3、S_4、S_5、S_6、S_7进行对比,而与1PE和细粒风尘堆积29FGL、……、42FGL互为叠覆的冰期气候形成的风成极细砂和粗粒风尘堆积则可与黄土高原黄土L_1、……、L_8进行对比。此外,在阿羌剖面砂尘堆积底部42FGL层中发现有0.7 Ma B P前的宇宙尘埃物质,这对于该地风成砂尘下限年代的确定、研究极端干旱区气候的发展历史和晚新生代地外灾变事件的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4万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动力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桂林灌阳响水岩1号石笋的测年和O、C同位素的详细研究,得出了桂林地区4万a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连续记录,并揭示了由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突变过程和3次与Heinrich事件(H1、H2、H3)对应的气候突变事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GISP2冰芯记录、古海水表面温度记录、深海海底生物的O同位素记录和苏禄海沉积物O同位素记录的对比,认为我国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机制是全球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 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主要元素波动划分出34.5个元素旋回“CY0—CY34”(其中CY0属于0.5个旋回),其平均变率—3.1 ka/旋回为千年尺度级别。通过对这些元素与气候的关系和古生物(孢粉和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的论证,认为气候旋回与这些元素旋回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MIS5b以来该地曾发生过34.5个时期的寒冷与温暖即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变化的千年尺度的气候旋回。研究表明,MIS5b以来这些旋回中的若干阶段与北半球高纬地区D/O事件存在很好的“遥相关”,即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基本一致。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南亚热带发现的MIS5b以来高分辨率的元素/气候波动,其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自那时以来一个比较完整的D/O气候旋回在东亚大陆更南部区域的存在。表明,这个时代东亚季风旋回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除了北半球冰量变化幅度的影响外,西太平洋暖池(温度与消长幅度)亦对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夏季风时期对低纬地区的影响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平原南培的曲周县四町间洼地一深为250cm的探坑中,取得50-250cm深度范围的沉积物样品,对这些冲积物样品做了AMS^14C测,一度分析,矿物磁性测量,碳酸盐中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全有机碳和碳/氮比值分析,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全有机碳极低,孢粉甚少;矿物磁性参数和稳定同位素含量随粒度的变化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情形十分相似。由此推测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土作用对冲积物的影响和气候状况的变化,并对这一地区的早,中全新世古环境划分为6个变化阶段:在约10210-10000aB.P.,气候温暖湿润,在10000-8500aB.P.,气候凉干;在8500-8000aB.P.,气候又转为温暖湿润,在8000-7200aB.P.,气候再趋凉干,在7200-约6500aB.P.,气候再度变为温暖湿润,在约6500aB.P.以后,气候渐趋凉干。  相似文献   

9.
贵州七星洞晚更新世晚期石笋的古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热电离质谱 (TIMS) -铀系法高精度地测定了贵州七星洞石笋的年龄 ,其生长年限为 43 0 2 0± 96 0~ 1 2 6 5 0± 2 90aB .P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2阶段到 3阶段后期。石笋的生长率变化反映了当时气候从暖湿多雨和印度洋季风强劲的环境 ,逐渐转化为冷干少雨、东亚冬季风强劲的环境。石笋的氧同位素变化表明 :43 0 0 0~ 2 96 0 0aB .P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3阶段后期。该阶段δ18O平均值负于全阶段的平均值 ,气候暖湿多雨 ,此青藏高原夏季出现强的低气压 ,有利于印度洋季风携带孟加拉湾大量水汽进入青藏高原 ;2 96 0 0~ 1 46 0 0aB .P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2阶段 ,该阶段δ18O平均值高于全阶段的平均值 ,气候冷干少雨 ,对应于末次盛冰期 ;1 46 0 0~ 1 2 6 5 0aB .P .阶段δ18O平均值略负于全阶段的平均值 ,气候向温湿趋势发展。石笋氧同位素曲线还显示了HeinrichH1 ,H2 ,H3和H4的突冷事件和Dansgaard Oeschger(D O)IS1~IS1 1的暖事件旋回 ,这表明北大西洋发生的气候突发事件 ,在低纬度的贵州地区找到了印记。大西洋环流的终止和产生 ,可以通过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 ,影响到亚洲季风控制区。对于表征全球变化的事件是否具有同时性 ,还有待我们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反映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根据乌鲁木齐河尾闾湖泊东道海子剖面的高精度孢粉分析,结合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分析资料,以剖面中含泥炭灰黑色粘土质粉砂层做的8个14C测年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的环境演变。研究认为:4500aB.P.以来该区域的植被是以荒漠为主的,但是1170B.C.以来,气候出现6次较大波动,1170~460B.C.,250~640A.D.和680~1645A.D.时段,气候相对冷湿,出现过荒漠草原,在这3个时段植物种类较多,覆盖度高,也是东道海子的高湖面时期,与气候的冷期对应;相反,在460B.C.~250A.D.,640~680A.D.和1645A.D.以来时段,属荒漠阶段,湖泊的水位相对下降,属中湖面期,与气候的暖期对应  相似文献   

11.
A report about three seismic projects with their first result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ep subsurface rocks of th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Alps. In addition a summary is given of the crustal and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continents based on literature about similar work don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A profile round about the earth shows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author.  相似文献   

12.
刘媛 《化工矿产地质》2012,34(2):126-128
分析测量中标准物质的利用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性,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标准物质的测量方式,均应符合以上定位。标准物质在分析测量中的作用,主要为:保障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保障产品质量,及用于实验室认证工作。为最大实现以上应用功效,应保障标准物质的有效期、有针对性的使用标准物质,充分考虑测试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质量控制图,并积极研发纳米标准物质作为未来技术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特别是南极的宝贵资料,论述了氚在全球大气降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雨量效应、季节效应。对氚在中国境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的分布规律也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对其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泥岩中白云岩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泥岩及白云岩夹层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比研究后认为区内白云岩形成于半深湖环境,是湖盆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由于水深条件、古气候条件、水介质条件等均有利于白云石排除动力学和热力学的障碍而从水介质中沉淀形成的原生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研究区主要取心井目的层段的压汞资料、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图象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特征。馆上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明显f各沉积微相孔隙结构特征和非均质程度有明显差异;从心滩、边滩、河道充填到河道边缘,其孔喉半径依次变小,孔隙结构变复杂,非均质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西宁海湖路深路堑黄土高边坡的结构,抗剪强度与土体密实度、饱和度的相关分析,对比卸荷前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提出了土体卸荷后边坡设计的抗剪强度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声发射研究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期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发射作为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应用岩石对经受应力历史具有"记忆"功能,作者利用声发射法对东营凹陷的岩样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岩样的地应力记忆值和记忆出现率,从而来揭示本区所经历的构造期次和强度。测试结果证明,古应力记忆值与构造旋回中的应力历史是相吻合的。同时,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20.
判别分析在岩石可钻性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判别分析根据已知岩石级别判别未知岩石级别,或者对已经认定的岩石级别进行检验的方法。此法不仅快速简便,准确性高,而且易于在地质勘探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