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文章依据岩心、薄片、FMI成像测井资料对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储集岩岩性及有利储集层段进行了分析研究,不仅从岩石成分角度分析了变质岩的主要储集岩岩性,还在应用成像测井识别裂缝及碎裂段的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解析了裂缝性油藏的有利储集层段。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变质岩储集层岩性以混合花岗岩为主,混合花岗岩的碎裂段是良好的流体渗流通道,但不易储集油气,而在碎裂段上部及下部的裂缝发育段则是油气的有利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一种综合应用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手段研究和预测裂缝性储集层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川南丹凤场阳新统裂缝系统的研究。提出本区阳三储层裂缝发育带主要分布于脆性的硅质灰岩相段附近,其地震响应表现为低速连续强振幅相,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的对比表明,此方法可较好地预测裂缝发育带的展布和有效地识别解释陷阱。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目前国内较典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且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深入研究该套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对塔中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大量岩心分析,根据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将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3 种主要类型: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根据各单井储集层类型,结合沉积相及断裂等储集层影响因素,推断了良里塔格组3个岩性段的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分布范围,认为裂缝型储集层最为发育,而最有利于油气成藏的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良二段,孔隙型储集层分布范围较小。最后认为塔中Ⅰ号断裂带塔中82井区—塔中24井区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是以岩石裂缝发育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地震地质信息和钻井资料,对裂缝储集层含油气性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圈闭储集层分类、排队、优选和决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意见和钻探圈闭的反馈评价。这里给出了在东濮凹陷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哈密盆地丘陵地区油气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刘林玉 《西北地质》1998,19(4):39-44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丘陵地区的油气储集层特征。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包括是孔隙,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国内外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推动油气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前人在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和评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认识,系统论述了深层特殊成藏环境条件下油气成藏要素的特征及其演化。提出沉积构造导致的差异成岩作用使得砂岩储集层具有结构非均质性,影响甚至控制了深层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受古隆起和断裂带控制的裂缝岩溶带往往是碳酸盐岩层系中最为有效的储集空间;有效储集层与断裂构造组合,构成深层输导体系,油气在其中差异性运移聚集,控制了深层油气的富集与分布。最后对未来深层油气地质和成藏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丘陵油田的油气储集层特征.侏罗系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隙、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丘陵油田的油气储集层特征。侏罗系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砂岩储层的储集窨包括粒间孔隙、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次生熔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强,给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准确判断储集层的有效性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用FMI、DSI和常规测井资料对鹰山组和一间房组进行储层有效性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储层做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丘陵地区的油气储集居特征.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隙、残余位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拉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居.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2)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场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曾联波  田崇鲁 《现代地质》1998,12(3):401-405
摘 要  通过对构造应力场与低渗透储层中裂缝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以及断层纵向封闭性 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根据构造应力场的分布‚不仅可以定量预测裂缝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以及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聚集场所‚而且还可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因此‚从构造应力场的 角度对油气的分布进行评价和预测‚将对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薄储层厚度计算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薄储层厚度的计算已有不少成熟的方法,如振幅法等。然而,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对于薄储层厚度的计算一般都主张采用振幅方法,但是,如果该薄储层的某一范围由于物性或岩性的变化(如含有油气等),则将引起振幅的显著变化,此时使用振幅去计算薄层厚度无疑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作者通过研究地层厚度变化对地层本身的反射系数谱及反射波频谱的影响规律,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计算薄层厚度的方法。模型试算表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境内红星构造带(已发现油田)和杨柳青构造带(未发现油田)为试验区,首先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研究间接参数特征,确定有利相带和有效圈闭,并在有效圈闭上选择了39个2×2cm时窗。在时窗内提取与地震波动力学有关的信息,即频率、振幅、频谱能量等,然后对这种信息进行统计计算,获得振幅方差等九个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已知油气藏出发,对未知圈闭油气状况进行了三级预测,指出了最有利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5.
To reduce or avoid some of the ambiguities in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a fin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ould be inevitably establish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BD oilfield is a low-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 with many fracture types, which composes a multi-azimuthal fracture system, causing strong anisotropy and heterogeneity. Moreover, fracture provides not only accumulation space for oil and gas but also channels for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water dashing and thu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controlling BD reservoir produc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exploitation of oil in reservoir for more than 30 years, BD oilfield has currently stepped into high water cut stage, expos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w oil recovery, poor exploitation stability, rapid oil production decline, and one-way water intrusion. Therefore, a detail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reservoir behavior under strong water drive in a well-developed fractured reservoir,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reservoir parameter model that occurs in a strong heterogeneous fractured reservoir has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Hence, all the study presented above will be available for well location, remaining oil potential-tapping and oil recovery improvement during the later study work.  相似文献   

16.
裂缝油藏非常复杂和难以评价,本文从岩石脆性变形和递进变形的理论出发,从理论上指出了对裂缝发育程度进行定量预测的可能性,井尝试着在露头和岩芯裂缝资料的基础上,以脆性岩石的裂缝密度取决于岩石应变量为假设前提,通过构造曲率的定量分析、岩石弹性应变能的数值模拟计算,以及裂缝和断层的关系分析几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估算丘陵油田不同构造部位裂缝的发育程度。预测结果表明,丘陵油区裂缝发育程度总体有如下特征:裂缝密度总体西部相对较高,东部相对较低;中部较高,南北两侧较低。陵24、25井的预测结果和实际资料基本吻合。同时,对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波场参数探讨岩性非均质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 S T M 地区二维地震资料中提取中油组的主振幅参数与岩性参数进行相关拟合,并依据岩性分析资料和调谐厚度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带:低振幅带、正常振幅带和异常高振幅带。综合分析油气测试结果、岩性统计资料后认为,其中的异常高振幅带是结构疏松、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的均质储层分布区,并从合成记录和理论模型正演结果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证实。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将该地区的岩性非均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后期在优质储层均质区块中钻探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从而证实了从地震角度划分岩性非均质分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准确的。该方法不仅拓宽了地震资料的应用范围,也为寻找有利油气富集区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的开发阶段,注水或注气开采会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同时储层所含流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为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笔者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论述了孔隙流体替代储层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了含水饱和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找到了适合本工区时移地震监测的敏感性振幅属性,为预测工区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E地区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储集体地震属性的预测工作,开展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在充分掌握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对比,设计了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集体的整体研究方案。同时对其中采用的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地震属性与岩石物理性质之间关联性的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分析潜山风化壳内部储集体结构和预测油气储集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井位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震电效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池 《物探与化探》2007,31(4):333-338
震电效应是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开展震电勘探研究是当今地球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笔者基于当前国内外大量室内和野外试验资料,对震电效应及其产生机理、探测方式、勘探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震电效应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特别是在寻找“剩余油”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