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地区沿海岸线工程受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特别显著.据推测,到2050年,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地表沉降造成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升高50~70cm,将对沿海岸线工程构成直接威胁;(1)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土体有效重度减少和地基承载力降低.(2)计算表明,当海平面上升使附近地区地下水位升至地表以下1.0m时,上海地区浅层砂土层抗液化能力最多可降低40%,另外部分不液化场地可变为液化场地.(3)当海平面上升0.5m时,风曝潮位将增加0.43m,不仅增加了对海堤自身安全的威胁,而且海堤防御能力将由百年一遇和50年一遇变为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潮位升高也将降低入海河流的行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2.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3.
朱巧云  张志林  乔红杰 《水文》2019,39(3):75-79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可能使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发生变化。以分布于长江河口段6个潮位站的各6个代表年的实测潮位资料为基础,利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河口段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参数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均将理论海平面变化和地面沉降进行的叠加分析,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背景下的区域海平面变化速率,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考虑了上海地面沉降发展的新特点,以及长江流域来沙显著减少和河口大型工程建设对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在流域来沙量显著减少但来水量变化不大情况下,流域大坝的坝下冲刷使得河槽刷深,河口水位降低,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促淤围垦工程束狭入海口,使得潮位站水位发生变化,两者的综合效应是目前研究长江口相对海平面变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泥沙淤积可以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使潮间带湿地面积持续增长。潮间带湿地面积的实际变化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抗衡。本文通过对崇明东滩固定断面高程的重复测量,结合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潮间带坡度,尝试分离海平面上升和泥沙淤积两因子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泥沙淤积使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增加1.79km2(平均0.36km2/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约0.44~0.64km2(0.09~0.13km2/a),潮间带面积实际增长1.15~1.35km2(0.23~0.27km2/a)。今后几十年,受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和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的影响,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的净淤涨速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崇明东滩湿地的开发利用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地面沉降使黄河三角洲面临着严峻的海水淹没风险,对未来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预估黄河三角洲由于地面沉降而造成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当前海水淹没风险,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首先,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得到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的平均沉降速率,利用水准数据进一步提高InSAR结果精度,补偿后最大平均沉降速率达-357 mm/a,结合高分影像的目视解译发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地下卤水和油气的开采。其次,结合沉降点分布发现自然沉积作用对沿岸沉降影响还在继续。最后,使用有源算法,结合地面沉降结果和IPCC AR6中SSP2-4.5情景下海平面上升高度的置信区间建立海水淹没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以当前沉降速率,到2030年、2050年和2100年,海水淹没面积占比分别为6.76%~6.84%、10.81%~11.11%和28.71%~30.92%;当沉降速率降至当前速率的50%和25%时,海水淹没面积占比分别为5.84%~5.91%、8.20%~8.40%、19.05%~21.51%和5.34%、6.60%~6.69%、9.89%~...  相似文献   

7.
战庆  王张华 《古地理学报》2014,16(4):548-556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北部海安地区4个钻孔标志性沉积物(潮上带盐沼泥炭、高潮滩沉积)的年龄测定和高程测量,以及沉积物压实沉降量的分析研究,重建了本研究区全新世中期8.1~7.3 cal kyr BP和5.6~5.4 cal kyr BP的相对海平面位置。结果显示,8.1~7.3 cal kyr BP海平面缓慢上升1.46m,上升速率仅为0.2cm/yr, 与三角洲南部全新世早期海平面的快速上升(2cm/yr)形成鲜明对比,验证了冰盖控制下的全球海平面阶段性波动上升模式。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曲线发现,三角洲北部海平面曲线较南部低5~6m,长江三角洲海平面曲线与世界各地海平面曲线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主要是由长江口地区的差异性沉降和中国东部边缘海的水均衡作用两个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任美锷 《第四纪研究》1992,12(2):162-163
这是涉及最近100年和下个世纪短期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看法,正确估计下个世纪海平面的变化将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世界范围潮位记录的分析显示了最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15cm。这是理论上的或是海动型的海平面变化。实际上并没有全球性的,甚至也没有地区性同时的海动型海平面变化。不同地区之间海平面变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变化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感潮河段水文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的水动力模型。考虑径流与潮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在只有上边界流量过程的条件下可以给出下边界的潮位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近河口段大通—徐六泾的水流运动进行了10年的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调蓄作用对感潮河段各站的潮位累积频率及水文水动力因素的年内过程变化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不同纬度带大河三角洲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相近纬度带的长江、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剖析了全新世中期无“高于现代平均海平面”的“壅水”现象,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海岛屿和白令海峡对北极圈南下融水进入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太平洋起到了限制作用.大量的研究还表明,距今约7ka时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4m,而此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约为-10m,长江三角洲仅约为-5m;随后,它们的差距逐渐减小,反映了沉降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层序、结合相对海平面曲线来判断区域沉降差异的方法;总结了三角洲古地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式,以及利用三角洲新石器遗址“最低居住面”重塑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路径.这些均为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地貌环境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洋河流域规划设计,通过水文分析,计算大洋河河道各频率洪峰流量、分析洪水特性,由于邻近大洋河口的大鹿岛站为临时站,潮水位资料匮乏,因而把大东港站潮位资料作为本次潮水位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计算不同频率潮位,将大鹿岛站作为大洋河河口的设计潮位,计算结果可知:发生20年和100年一遇洪水时,对应起点水位分别为4.22 m和4.51 m。计算结果可供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东晋以来有关吴淞江水系演化和水利工程的记载,通过对近1500年有关史料的整理,发现吴淞江水系日渐淤塞与海平面作用下的太湖流域地貌演变规律密切相关,与长江河口演变密切相关.由此得出:吴淞江水系演变的自然规律是其淤塞的主要原因,未来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整治、水利工程等建设必须遵循海平面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频率组合法分析黄浦江年最高潮位频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方  朱杰 《水文》2002,22(4):25-27
黄浦江既是一条强感潮河流,又受上游太湖流域洪水的影响。随着海平面上升,长江口、黄浦江的整治以及上游太湖流域治理工程实施等因素影响,潮位资料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给直接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潮位特征带来困难。作为一种尝试,采用频率组合的方法来分析黄浦江年最高潮位的频率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合。在依据澳门验潮站1925—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分析珠江口海域风暴潮过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潮位和潮差年极值频率分析结果构建了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潮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上游一般洪水组合条件下珠江口水域的流场,得出港珠澳大桥沿线各控制点处设计流速。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长江泥沙堆积的时空分布及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江中下游、河口及口外、浙-闽沿岸陆架6个主要沉积盆地的40个晚第四纪钻孔及其年代学数据和长江口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计算了全新世不同阶段各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近7 000年来泥沙堆积通量的估算。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间长江口下切古河谷是长江泥沙的主要堆积中心,沉积速率可高达15m/ka。随着海平面上升,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也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沉积盆地,其中江汉盆地的沉积速率可达10m/ka。近2 000年来,口外、陆架的堆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长江中下游盆地和河口可容空间日益减小。根据沉积速率估算,距今7 000年来长江中下游堆积泥沙约13 074×108 t,同期水下三角洲和陆架的泥沙堆积量约为9 470×108 t。研究还发现全新世以来有两个异常低沉积速率时期:距今8000-7 000年期间上述各沉积盆地沉积速率均显著低,未见长江泥沙的沉积中心; 距今4 000-2 000 年期间长江口呈现低沉积速率。 这两次异常的原因推测与海平面、气候波动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瑞方  朱杰 《水文》2002,22(4):25-27
黄浦江既是一条强感潮河流,又受上游太湖流域洪水的影响。随着海平面上升,长江口、黄浦江的整治以及上游太湖流域治理工作实施等因素影响,潮位资料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给直接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潮位特征带来困难。作为一种尝试,采用频率组合的方法来分析黄浦江年最高潮位的频率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黔南台地罗甸末期—冷坞期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台地相区二叠纪罗甸末期—冷坞期的海平面经历了连续7次三级旋回升-降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以早期上升较慢为特点(包括第1~3次升降旋回)和以早期上升较快为特点(包括第4~7次升降旋回)的两个不同阶段,其中以海平面第1次升降旋回的早期上升最慢,第4次的最快;海平面变化期间的海面始终都位于台地边缘坡折带之上,而最后一次海平面下降叠加东吴运动导致海水退出台地。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地区三角洲是我国滨海重要的湿地发育区,在淤泥质滩地型湿地上发育着众多的动、植物群落,成为若干珍稀水禽的栖息地。从地面垂直形变与潮位资料等分析,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的地面下降速率为3~4mm/a和3.5~4.5mm/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5~5.5mm/a和5~6mm/a,预计至2050年总体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可达40~55cm。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湿地的影响首先是直接淹没大片农田、油井和市区,其次是加剧海岸线的侵蚀与后退,还有风暴潮与洪涝灾害的加剧。针对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生态风险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必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本文介绍了生境更新与湿地调整的管理策略,以及淤长型滨海湿地的滚动开发模式。交替采用“渐进”与“跃进”的滚动开发,可保持湿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有利于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分析向高精度的、微相规模的层序地层分析的方向深化。精细的野外和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的太原组—山西组可划为3个三级层序、6~8个四级层序及20多个准层序。四级层序界面一般是下切的分流河道、潮—河混合水道、近端河口坝或滨面沉积的底部冲刷面,海进初期发育的煤层底界以及盆地方向低水位三角洲前缘底超面等,可以在大范围内追踪,其识别和划分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应用层序地层模拟系统(SSMS)可揭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等对层序形成过程的控制。模拟分析表明,对称和不对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层序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可解释区内四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和聚煤规律。四级层序高水位晚期至海进的转换期有利于形成广泛分布的煤层。  相似文献   

20.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3)晚期,世界气候比较温湿,世界海平面比现代海平面低约20~40m。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更新世以来的最大海侵。海侵沉积层在太湖渡村分布在海拔-2.5~-12.25m之间,属河口海湾沉积;在上海分布在海拔-32.3~-72.76m之间,属浅海沉积。对长江三角洲MIS3海侵沉积层进行构造运动校正之后,长江三角洲MIS3古海平面高程约为-10m左右,一般比世界海平面要高的多。文章认为MIS3晚期长江三角洲古海平面偏高可能与古太湖湾潮涌、长江古洪水有关,海侵沉积层顶面偏高可能还与水力均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