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南方中三叠世地层及沉积古地理分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志丽  童金南 《沉积学报》2001,19(3):327-332,356
中三叠世是中国南方沉积盆地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转变的重要时期, 因此阐明该期的地层结构和沉积古地理分异对于揭示该区域构造和地质发展历史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将中国南方划分为四个沉积区 :东南沉积区、下扬子沉积区、上扬子沉积区及右江沉积区。同时对各沉积区序列、岩相生物群的分布和分异进行了总结。从而认为当时东南沉积区与下扬子沉积区是一个直接关联的沉积古地理整体, 而上扬子沉积区与右江沉积区为另个沉积古地理整体。前者在中三叠世时是一个南东高, 北西低的向北西方向倾斜的陆缘海沉积盆地, 从安尼期至拉丁期, 沉积相带不断向北西方向迁移, 并在安尼期与拉丁期之交完成从海向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3.
吴江  李思田 《现代地质》1993,7(2):127-137,T002
本文以中三叠统浊积岩系岩性相的识别为基础,通过垂向层序的划分和分析,结合区分出浊流主体流向与溢堤流流向数据的古流分析、古坡向分析、中三叠统板纳组地层等厚图,概括了本区中三叠统浊流沉积的总体配置,厘定了右江浊积盆地在安尼期、拉丁期时的沉积格局。最后,讨论了右江浊积盆地的水深变化趋势、浊积岩系形成的背景条件,以及浊积盆地的存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晚二叠世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秋  李双应  孔为伦  王松 《地质科学》2011,46(2):336-349
通过剖面实测、岩相及沉积相分析,中扬子区晚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沉积、陆棚沉积及盆地沉积,吴家坪期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深水盆地范围较小,长兴期发育台地相及盆地相,深水盆地范围变大,研究区晚二叠世的沉积主要受南秦岭海活动控制和盆地演化影响,沉积分异在晚二叠世较发育.古地理演化表明,吴家坪期中扬子北缘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5.
中上扬子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研究单剖面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通过研究认为,雷口坡期以海相沉积为主。由于海退,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沉积区,不发育盆地和斜坡。西部康滇古陆趋于稳定,东南部华夏古陆上升,使中上扬子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部为碎屑岩台地,西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和该期岩相古地理平面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了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古地理演化过程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位于扬子地台和右江盆地交汇处,为中三叠世台缘斜坡相沉积,在该组中上部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建立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未见顶界)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中晚期,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对系统研究与对比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或关岭组下部及底部普遍发育多层凝灰岩。已有研究显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出现了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还未寻找到,这些问题是否与火山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对四川沐川地区河口剖面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部的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为(242.5±1.2) Ma(MSWD=0.93,n=22),此年龄结果与国际地层年代表(2020版)建议的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242 Ma)较为吻合,证实沐川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和拉丁期。凝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富K2O、MgO,明显负铕异常的特征,其物源可能来自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大陆岩浆弧。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可能是导致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的重要原因,安尼期-拉丁期交替时期发生的火山活动可能影响了生物的演化,故难以寻找到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加强对中三叠世火山活动的研究,对中国三叠系划分方案、中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探索三叠纪生物演化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一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一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hytes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tes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扬子地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球 《江苏地质》1999,23(3):141-147
根据关键界面识别,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可划分为3个层序。时限分别为早三叠世印度期、早三叠世奥伦期—中三叠世安尼期、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岩相和地层结构分析表明,本区存在碳酸盐缓坡沉积、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碳酸盐潮坪—泻湖沉积、陆缘近海湖泊沉积、湖泊—沼泽沉积等5个沉积体系。经历了3次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0.
徐安全  肖加飞  王雪华  肖腾 《贵州地质》2015,32(2):98-104,110
镇宁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发育良好,相变明显,是贵州三叠纪"S"型相变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地层序列中各组(段)的岩石组合与沉积相为:大冶组主要由薄层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组成,主体为缓斜坡相沉积;安顺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滩(丘)相沉积;罗楼组与青岩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灰岩夹厚层砾屑灰岩,为斜坡相沉积;关岭组、花溪组及杨柳井组主要由白云岩与灰岩组成,为一套局限台地相沉积;垄头组主要由厚块状灰岩、角砾灰岩及少量白云岩组成,下部主要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上部为斜坡垮塌堆积与台缘滩相沉积的交互;边阳组主要为一套砂泥岩组合,代表了盆地相浊流沉积。早—中三叠世各时期的环境变迁颇具特色。印度期总体为缓斜坡环境;奥伦期古地形发生分异,出现了台地—斜坡的新沉积格局,且斜坡坡度变大;安尼期古地形分异更加明显,台缘向前迁移,但沉积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唯斜坡坡度进一步增大;拉丁期台缘向后迁移,出现了较完整的台—坡—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