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南部印支期花岗岩对亚洲大陆东部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在浙江东阳大爽以及松阳县东部靖剧地区发现两个印支期花岗岩体,大爽岩体和靖剧岩体。岩性为斑状石英正长花岗岩,二者都侵入到元古代基底中。大爽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1±2.1~229.6±2.5Ma,靖剧岩体斑状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45.7±1.8Ma和241.2±2.7Ma,表明这两个岩体均为早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个花岗岩体富钾、高铝,富集轻稀土LREE及Rb、Th、U、K,亏损Ba、Nb、Sr、P、Ti,接近A型花岗岩的配分模式,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中国东南部一系列A型花岗岩或碱性正长岩的发现,表明东南沿海在印支期已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这种伸展可能是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碰撞之后的转换伸展,使得区域上断裂重新活化,岩浆沿断裂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5):93-108
淘锡坑钨矿床是赣南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存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花岗岩体。本次研究在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首次在淘锡坑钨矿区发现煌斑岩脉,岩石定名为闪辉正煌岩,属于钙碱性钾质低钛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强烈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Rb、Ba、Sr、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LREE的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两组年龄,223.3~228.5 Ma可能代表了煌斑岩浆中所捕获锆石的年龄,说明区内存在印支期岩浆活动;158.2~159.6 Ma为煌斑岩脉的侵入年龄。该煌斑岩的侵位是与燕山期(170~150 Ma)南岭地区岩石圈发生全面伸展-减薄,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产出相伴随,记录了本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是南岭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那陵郭勒河中游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对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对研究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25.7±1)Ma、(213.74±1)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饱和铝指数显示为偏铝质到过铝质,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具有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通过分析认为岩浆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火山弧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杨清茂  师志龙  杨文龙  王元元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10-2022052010
什加嘎衣提金矿床是西准噶尔谢米斯台—沙尔布尔提成矿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资源量2 t,品位8×10-6。霏细斑岩脉的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金矿体产于中酸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剪切带中,与霏细斑岩脉密切共生,主要发育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工业类型属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测得不含矿的霏细斑岩脉成岩年龄为429.1±1.6 Ma以及两期含矿的霏细斑岩脉的成岩成矿年龄为426.5±1.7 Ma和426.0±1.6 Ma,认为矿床形成时代为中—晚志留世。矿区的安山岩、二长岩、霏细斑岩脉、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和微量元素演化趋势,从前往后具有递进性演化的关系。矿区所有岩石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不具有Eu、Ce异常等特征,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的特点。霏细斑岩脉εHf(t)同位素(+8.86~+15.41)与区域岩体(+5~15.4)高度重叠,对应的二阶段年龄为429~844 Ma,略大于锆石年龄,表明成矿的岩浆热液来源于亏损地幔新增的年龄地壳,源区在地壳中存留时间较短。霏细斑岩脉和二长岩在岩石成因和构造判别图解上与区域I型花岗岩落入相同的区域,成因类型为高钾钙碱准铝值Ⅰ型花岗岩。综合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晚志留世古亚洲洋向南俯冲背景下与侵入岩同源岩浆活动演化分异的产物,并预测区域上具有寻找与I型花岗岩相关的多种类型的Au—Cu矿床。  相似文献   

6.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弱挤压构造体制。本文研究发现,相对印支期花岗岩而言,燕山早期花岗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明显具有更好的W、Sn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元素W、Sn,放射性生热元素U、Th,挥发分元素F以及稀有金属元素Be、B、Li、Rb等组分的含量及碱性程度更高,岩石氧化程度(Fe2O3/FeO比值)更低;(La/Yb)N值和δEu值更低,Rb/Sr比值更高,反映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因此,除构造体制差异外,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应是两时代花岗岩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两阶段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构造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近年来勘探及研究工作发现区内燕山晚期发育有一期重要的Mo-Cu-(W)矿化,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也不同于同地区印支期大量发育的斑岩型Cu矿化。目前,中甸地区燕山晚期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弱,尚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成矿作用主要成矿元素存在差别的原因。休瓦促矿床是中甸地区代表性的燕山晚期大型岩浆热液型Mo-W矿床,前人定年结果显示成矿年龄为~83Ma。矿区内发育有三阶段的晚白垩世花岗岩,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且碱长花岗岩体下方还发育有萤石-长石似伟晶岩脉。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近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Mo-W矿化;矿体主要产在岩体内部,受控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类型有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及硅化等。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成矿流体为含CO2的中高温(146.6~550.0℃),中低盐度(3.15%~12.51%NaC leqv)的H2O-NaC l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多种金属硫化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610~19.460,207Pb/204Pb=15.606~15.747,208Pb/204Pb=38.815~39.410),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于壳源岩浆作用,S同位素特征(δ34SVCDT:2.07‰~4.33‰)也显示其来自于岩浆作用。通过对比休瓦促Mo-W矿化、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及中甸地区印支期斑岩型Cu矿化,这三种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的S、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发现这三种矿化的成矿岩浆与相应的成矿元素均具有较好的成矿专属性;并指示着在燕山晚期陆内环境下,中甸地区的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义敦岛弧北段的Sn-Ag-Pb-Zn矿化则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变沉积岩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而中甸印支期斑岩型的Cu矿化则与幔源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沿区域主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内的花岗斑岩产于东西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呈岩枝状产出。斑晶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普通角闪石。对该花岗斑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同时对虎头崖矿区内的典型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相学研究。花岗斑岩的里特曼指数δ为1.56~2.16,具有高硅、高钾、低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负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略右倾的海鸥型,Eu负异常特征明显,具有A2亚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因此,该花岗斑岩与花岗岩构成的酸性侵入体为同一岩浆源区,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花岗质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2.7±1.8)Ma(MSWD=1.3,n=22)的岩体侵位年龄,表明东昆仑在印支期进入陆内造山末期,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祁漫塔格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牛山矿产集中地区与钨、锡、钼、金、银、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的钾长花岗岩是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具A型花岗岩特征:SiO271.51%~77.53%,Al2O311.64%~14.41%,K2O+Na2O7.43%~9.75%,K2O/Na2O1.01~2.04,CaO0.36%~1.9%,MgO0.03%~0.77%,Eu、Ba、Sr贫,富集Nb、Td、Hf、Th、U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作者认为,钾长花岗岩是同熔型岩浆经一系列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二叠纪—三叠纪EW向裂谷作用和中生代滨西太平洋NE向断裂。北山地区与印支—燕山期"A"型有关的W、Sn、Mo、A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A"型花岗岩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体中含有暗色微粒包体,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西准噶尔地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乌散岩体位于西准噶尔中部,岩体包含寄主岩石石英二长岩及暗色包体石英角闪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0.0±3.8Ma,表明其成岩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里特曼指数δ为3.27~3.36,寄主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中Rb、Th、K、La、Ce、P、Zr、Hf相对富集,Ta、Nb、Sr、Ti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在Y+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乌散岩体石英二长岩落入板内花岗岩投点范围内,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由于该岩体成岩年龄明显晚于该地区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以及含矿斑岩体年龄,而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形成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相近,证明此时该地区大洋可能已经闭合,因此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特征指示乌散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乌散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广泛发育,寄主岩石与包体相互包裹,多为截然接触关系。钾长石斑晶横跨寄主岩石及包体,包体中发育的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寄主岩石与包体中不同矿物的SiO_2含量与其他主量元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较好的亲缘关系,说明两者的矿物成分变化与岩浆混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出三期明显的构造变形形迹,其中第一期上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是印支期(中三叠世)构造事件的响应;兰田残留向斜中发育的NE向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先走滑后滑覆的特点;东坑口石英斑岩(年龄为245.2 Ma)暗示印支运动初期皖南地区曾出现过局部拉张;三阳断裂中绢云母40Ar-39Ar年龄((230.5±2.3) Ma)表明晋宁期断裂受到印支运动的叠加。基于上述发现,初步探讨了皖南地区印支运动的演化规律,为深入了解皖南地区甚至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欠虽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岛弧中南部,是近年来该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该地区已发现若干印支期成矿事件中形成的中大型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欠虽铜矿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铜矿化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20.3±0.66)Ma(MSWD=0.99)。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富钠(K2O/Na2O为0.05~1.42,平均值为0.86)、准铝质(0.82~1.19,平均值为1.07)的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N/YbN=19.6~28.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F,Ta、Nb、Ce、P、Ti),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欠虽铜矿成矿岩体成岩时代发生在印支晚期,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构造背景及同位素特征反映欠虽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造山作用密切联系。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年代的研究,表明欠虽多金属矿的形成年限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造山作用时限相近,且与普朗铜矿、红山铜矿是同期次同源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皖南青阳-泾县地区与金-锑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酸性脉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锆石特征及U-Pb定年研究,识别出新生锆石、变质重结晶锆石、捕获锆石和继承锆石共4类锆石,并相应获得一系列年龄值。新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锆石年龄(125~124 Ma)代表中酸性脉岩形成时代,该年龄值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阶段A型花岗岩(130~123 Ma)年龄基本一致,指示二者为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脉岩源区存在石榴子石残留,而A型花岗岩源区存在斜长石残留,指示源区具双峰式岩浆组合特征,表明该时期皖南地区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背景下。捕获锆石给出148~142 Ma和136~132 Ma 2组年龄,对应于皖南燕山期早阶段和晚阶段早侵入岩的年龄,暗示脉岩出露区的深部存在隐伏的燕山早期岩浆岩,脉岩岩浆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早期岩浆岩。继承锆石给出的年龄与扬子板块地壳增生和再造事件中的3期模式增长的年龄相对应,反映与江南过渡带可能有相同的基底物质组成。中酸性脉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Ce4+/Ce3+比值,表明其岩浆结晶时具有相对低的氧逸度,有利于金、锑的硫化物的形成,进而发育金-锑矿化。区内多金属矿床(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近岩基的中酸性岩株及其接触带发育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以钨、钼、铜为主;远离岩基的岩枝或岩脉状中酸性脉岩中及旁侧断裂带内发育脉状矿化,成矿元素以金、银、锑为主,显示出区域成矿作用受断裂构造系统、岩浆活动期次和成矿元素活动性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4.
高坦断裂带是皖南地区重要的断裂构造,形成于早古生代,印支燕山期活动强烈。根据地质及物探资料,推断其切穿岩石圈,深达上地幔。作为安徽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它也是褶皱、岩浆岩、矿产等的构造控制线。沿断裂带发育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化蚀变强烈,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带。因此,探讨高坦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对寻找内生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江”构造带中甸弧北部的印支期岩浆活动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本文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地区存在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在211.1±1.5Ma喷发,与该地区的印支期火山岩与斑岩矿床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致.翁水安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以中性的安山岩为主,具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典型岛弧岩浆成分特征.与同一构造单元内中句弧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进行主、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均具有正常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组成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初步认为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和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以及该区域的成矿斑岩很可能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都是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作用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16.
巴彦洪戈尔地区位于蒙古中央地块南侧, 构造活动复杂, 发育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区内发育有与花岗岩类有关金、铜等矿床。金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 主要金和铜矿化与二叠纪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密切相关, 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化较少。成矿年代学研究显示, 金矿床的形成应早于三叠纪, 主要发生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形成于微大陆碰撞期构造转换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期间, 区内金矿床(点)构成蒙古国最具潜力的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
The Duobaoshan ore concentration area, located in Nenjiang Coun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orphyry Cu-Mo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multi–phase overprinting metallogenesis. On the basis of field geological observation, systematic sampling, in-lab analysis an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in the Xiang'an–Mongolian metallogenic belt, this work carried out high-precision dating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on the Yuejin, 173-kilometer and Wolihedingzi rock bodies. These rock bodies are renamed monzonitic granite and their consistent age(238 Ma) show that they were formed not in Variscan but in Indosinian. Therefor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re spots formed in the potassium silicate and sericite alteration zones of the rock mass also belong to Indosinian. In addition, we collected granodiorite from the Tongshan mining pit, and its zircon age is 223.1±2.8 Ma and the Cu content of the sample is high. The Tongshan mineralization is inferred to undergo the superimposition of Indosinian diagenetic mineralization. The age of the granodiorite porphyry related to copper-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Xiaoduobaoshan area is 222.1±5.5 Ma, and the earlier age of granodiorite is 471.8±7.4 Ma, indicating that the initial magmatic activities belong to the Duobaoshan porphyry system in the Caledonian perio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osinian rock samples show continental arc features, with reference to tectonic-magmatic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Daxing'anling area. We consider that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eriod are affected by the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Okhotsk Ocean since Late Permian. By combining the mineralization rules of Daxinganling area and the structural systems of Duobaoshan ore concentration area, we divide two rock-mineralization belts in this area including the Yuejin–Duobaoshan–Tongshan belt and 173-kilometer–Xiaoduobaoshan–Wolihedingzi belt, which are distributed nearly parallel along the NW-trending fractures and show similar geotectonic settings and the timing of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It is favorable for discovering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se two metallogenic belts, especially in the Yuejin, 173-kilometer and Wolihedingzi areas where less research work has been made.  相似文献   

18.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下扬子断陷带内,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交换频繁,形成了一系列A型花岗岩类,其中产有一些同源岩石包体。这些A型花岗岩类以富碱富钾为特征,为准铝质硅饱和岩石,具有高的104×Ga/Al比值和REE含量,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和Sr,P相对亏损。与寄主岩相比,岩石包体SiO2和全碱含量偏低,Cr,Co,Sc,V等元素明显偏高,Zr和Eu的负异常不明显。包体和寄主岩的(87Sr/86Sr)i 值为0.7053~0.7089,εNd(t)值为-2.2~-8.66。这些资料表明,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是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与地壳物质发生轻度同化混染作用,并经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岩石组合来看,庐枞地区的A型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石二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属于碰撞后准铝质镁铁质-长英质岩套的一部分。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在Nb-Y-Ce,Nb-Y-3Ga和Rb/Nb-Y/Nb图上的投影结果表明,庐枞A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环境结束阶段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碰撞后岩浆活动的末期,其出现可能标志着碰撞后环境的结束。  相似文献   

19.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马国明 《江苏地质》2020,44(3):312-317
皖南黄山地区多处区域赋存有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类型多为重碳酸钙型含偏硅酸矿泉水。该地区的矿泉水资源分布与岩浆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且主要与印支期(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闪长岩有关,在花岗闪长岩分布区普遍赋存含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矿泉水受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裂隙、节理裂隙和风化网状裂隙中,系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经较充分的水岩作用而形成。分析研究该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分布和成因,对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