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断层构造的研究方法与“老”构造的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它往往必须借助于各类地貌变形来确定断层活动的性质、方式、活动时代及活动速率;由于活动构造变形所涉及的第四纪地层在大陆地区的分布极其有限,所以各类变形构造地貌单元相当于老构造研究中地层学的基础。本文拟对作为“地层单元”的河流阶地、冰川地貌年代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殿卿  吴锡浩 《地球学报》1987,9(1):121-13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和加强了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本文从十个方面扼要地综述了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发现和确定了中国第四纪早冰期和中国东部的晚冰期;探讨了冰川和冰缘关系、冰川发育条件;认识了黄土的发育规律是与气候旋回,更确切地说与冰期有成因上的联系。以构造-气候旋回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层法、古地磁法并考虑古土壤、地貌、年龄数据资料等多种因素,补充修订了经典的冰期系列;讨论了第四纪海水进退、海面变化、第四纪下限及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钟祥第四纪冰缘融冻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1986年在钟祥首次发现了第四纪地层间的冰缘融冻构造——古冰楔与揉皱,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初期。它的发现不仅为建立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而且为确定更新世北方冰缘冻土的南界和研究长江中下游更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105o E以东)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可为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及关键证据,正确认知冰川发育条件及正确运用冰川遗迹判别标准又是重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的关键。中国东部中低山地第四纪期间冰川发育与否,即泛冰川论与有限冰川论的争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山东与周边地区中低山及沿海丘陵带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波澜再起。在系统地回顾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及新近出现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冰川发育条件、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判别原则与识别依据、中国东部数座中高山地存在无争议且形态清晰的冰川地形及其测年资料以及东亚古气候环境演化记录等得出:中国东部仅有台湾山地、长白山、贺兰山与太白山等数座主峰海拔超过2 500 m的中高山地保存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地形。其余山地及海拔更低的丘陵带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均未达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已报道的“冰川遗迹”皆为各种形似地质地貌现象的系统误判,其确切成因及环境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了第四纪冰川冰水与湖泊沉积,其重要特点是在黄褐色的钙质砂砾和含砾钙质泥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大型冰川刨耕变形层理及相关的杆状、板状和冰凌铸模构造,大型变形层理单个层系的最大厚度可达两米;其形态非常复杂,其中的管状、鞘状变形层理及杆状、板状构造更具特点;冰水沉积的岩性也非常复杂,既有粘土岩,又有含砾粘土岩,钙泥质砂砾岩,还有砾岩;其中有种粘土砾很有特点。 孢粉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第四纪,极有可能为更新世,与中国西部的第四纪冰期形成时代相同,但具体期次尚不能确定。柴西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证据充分,对于研究中国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第四纪研究的发展状况,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战前日本的第四纪研究是以哺乳类、贝类化石及其与产出地层有关的研究为主, 但数量并不太参。由于所掌握的资料比较零散, 也未能作很好的对比, 更谈不上与世界性冰川地质年代结合起来了。日本的第四纪地层以海相层比较发育, 陆相地层中很少有代表性的哺乳类化石, 人类化石更是如此。冰川地形及其堆积物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赵井东  王杰  殷秀峰 《冰川冻土》2013,35(1):119-125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 对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中冰川进退留下的丰富且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的研究, 不仅能重建古冰川时空演化的规律, 在构造活跃的山区还可为山体抬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2012年8月, 中国从事冰川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学者相聚兰州, 总结了以技术定年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新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突破, 并探讨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会代表认为, 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促进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 现阶段及今后应着重加强与开展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精确年代学框架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重点; 2)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最老冰碛的追溯及其年代测定是回答我国第四纪冰川开始发育的关键, 也是理解青藏高原构造抬升与冰期气候耦合的内在要求; 3)我国东部(105° 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澄清, 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北庄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县城南约15公里处。这里的晚更新世地层剖面,自1964年于“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上发表有关文献以来,即名扬遐迩,引起很多地质、地理、冰川等工作者的注目,前往观察研究者络绎不绝。很多研究者根据所发现的球果、树干化石、孢粉组合和砾石擦痕等特征,将此剖面地层划作冰碛层,并据此命名其时代属晚更新世的北庄村冰期。这些尝试,对于研究我国北方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地层学的发展、利用冰期划分第四纪地层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简况第二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和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合并于1964年10月30日在西安召开,第四纪部分会期六天。大会收到论文108篇,论文摘要57篇。分别在第四纪地层,黄土,冰川及冰缘,地貌、新构造及一般第四纪问题等五个组内宣读了78篇论文。会议的后两天分三个专题组,即黄土问题、黄淮海平原第四纪地质问题和第四纪古冰川及现代冰川问  相似文献   

11.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堆积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①盆地周缘高山区U形谷中及山麓地带的冰川堆积;②盆地周边深切峡谷区的冰川堆积;③盆地面上的冰川堆积;④盆地河谷高阶地与沟谷中的冰川堆积;⑤盆地周缘高山区山前地带的冰川堆积等。不同区域分布的冰川堆积,在砾石成分、磨圆度、结构构造、地貌特征等都有较明显区别。依据冰川堆积物的特征、分布等,可将本区第四纪的冰川发展,由老到新划分为:冰缘阶段→冰进阶段→最大冰川阶段→冰退阶段。对应的冰川类型为:山谷、山麓及冰帽冰川发育阶段→大规模冰帽冰川发育阶段→冰帽、山谷及山麓冰川发育阶段。现有资料研究表明,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是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堆积发现最多、最全、分布最连续和保存最好的地区。为该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气候地层的建立、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马廷英 《地质论评》1941,6(Z2):313-314
在日本东京略北有一温泉胜地曰盐原,此一带第四纪地层中有一含植物化石极多之地层,据著者的推测其地质年代应为中更新期。一般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对于气候的反应极为锐敏所以讨论近去的气候及冰川等问题,植物化石的研究极为重要,盐原植物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冰川地貌、冰碛残迹及二者关系研究,提供了本区第四纪古冰川发育的多方面证据。神农架地区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三期冰期和两期冰缘期,即松柏冰期、木鱼坪冰期、龙潭冰期、松香坪冰缘期、神农架冰缘期。本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本区第四纪气候地层系列.   相似文献   

14.
桂林地区古冰川遗迹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四十年代以来,广西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质、地理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85年4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桂林风景区附近存在冰川遗迹的消息,称“王克钧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发现桂林风景区存在着大量冰川遗迹”,“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等给予高度评价”。为这则消息所吸引,我们于1985年12月联袂到桂林考察,并参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桂林地区并无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第四纪地理环境缺乏冰川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某些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不宜作冰川成因解释。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叙述于后。不当之处,请读者特别请冰川成因论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可为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及关键证据,正确认知冰川发育条件及正确运用冰川遗迹判别标准又是重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的关键。中国东部中低山地第四纪期间冰川发育与否,即泛冰川论与有限冰川论的争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山东与周边地区中低山及沿海丘陵带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波澜再起。在较系统地回顾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及新近出现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冰川发育条件、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判别原则与识别依据、中国东部数座中高山地存在无争议且形态清晰的冰川地形及其测年资料以及东亚古气候环境演化记录等再次指出:中国东部仅有台湾山地、长白山、贺兰山与太白山等数座主峰海拔超过2 500 m的中高山地保存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地形。其余山地及海拔更低的丘陵带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均未达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已报道的"冰川遗迹"皆为各种形似地质地貌现象的系统误判,其确切成因及环境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自三十年代初期李四光教授根据庐山、黄山等地的地质地貌现象确认有第四纪冰川流行以来,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论的双方都能在地质、地貌、气候、古生物等方面列举一些例证,并在理论上加以阐释。笔者从事钉螺研究数年,深感钉螺的存在与古冰川说法之间有着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兹据现代钉螺的宏观分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及多年冻土径流过程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显著气温升高和明显降水增加趋势,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及空冰斗山坡春季冰雪消融径流开始产流的时间有明显的推后趋势;同时径流结束、河道断流的时间也有不太显著的推后现象,其间接说明了高山区冰川及多年冻土融冻过程有了明显的消融季节推后特征.2000年以后春季径流明显大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冰川主要消融期径流变幅明显小于前期,空冰斗山坡夏季径流显著增大且变幅明显变大.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的这些变化,主要是河源区冬、秋季的明显升温,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冻土活动层融冻过程变化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遥感技术应用于第四纪地层、第四纪沉积环境、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新构造活动、第四纪地质编图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在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郭旭东 《冰川冻土》1996,18(1):64-71
有的学者将各种畸形砾石称之为“冰川变形石”,并作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畸形砾石并非冰川成因,不能作为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它们的真正成因是与各种原岩机械破碎时结构面软科学性质及后来运移过程中外营力的改造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