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相似文献   

2.
陈承声  李玮  王云鹏  罗铮娴  黄钢 《地质通报》2019,38(6):993-1005
南秦岭宁陕断裂镇安段北缘的龙脖子剪切带记录了宁陕断裂带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过程。带内3类石英脉体和方解石脉体的ESR年龄分别为125.6~88.7Ma、56.7~32.9Ma和19.8~14.6Ma。其中第一类产出于构造片理和A型褶皱核部的石英脉体,代表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结束、脆性构造活跃的时代。研究表明,宁陕左行走滑剪切带在晚三叠世早期开始活动,且可能持续到早—中侏罗世。第一类脉体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断裂带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最晚可持续到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宁陕断裂带以伸展-走滑脆性或韧-脆性剪切变形为主。因此,早白垩世是宁陕断裂带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换的关键时期。宁陕断裂带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期快速冷却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缓慢冷却阶段和古近纪以来快速冷却阶段。宁陕断裂带在缓慢冷却晚期(早白垩世)实现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换说明,早白垩世也是秦岭造山带陆内变形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勉略带陆内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虹  胡健民  武国利  高卫 《岩石学报》2010,26(4):1277-1288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华北与华南最后拼接带。这个主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以由北向南的一系列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形成由前泥盆系、泥盆-石炭系和蛇绿混杂岩等不同构造岩片叠置的复杂构造带,碰撞时代从245Ma一直延续到230Ma左右。最近,作者对勉略缝合带内发育的韧性和脆性左行走滑剪切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顺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的变形时代为223±2Ma,与碰撞后花岗岩所确定的碰撞后构造环境的起始时间(225Ma)一致,显示这些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是勉略带陆内变形初期变形产物。亦即华北、扬子大陆碰撞之后很快就转入陆内变形阶段,并且是以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要变形方式。勉略带内顺造山带的脆性左行走滑断层的发育,表明这种顺造山带的侧向位移过程从深部到地壳浅层是一致的。因此,大陆碰撞在直接碰撞之后很快转变为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这种位移可能表现为两个大陆碰撞后的相对走滑,或是碰撞带中强烈变形部分顺造山带的侧向挤出,从而消减了正向碰撞所造成的地壳缩短和增厚。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6.0±4.0) 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北侧光头山花岗岩体由早期的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石和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早期侵入相明显地经历了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于勉略构造带闭合之前。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侵位于早期的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韧性剪切带中.是与勉略洋盆闭合密切相关的同碰撞-后碰撞阶段侵位的花岗岩。所以光头山岩体的形成年龄可以较好地限定西秦岭勉略洋盆闭合、扬子板块与微秦岭板块碰撞的时代。2个二长花岗岩样品的独居石电子探针U—Th—Pb定年分析,分别得到3组年龄和4组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独居石BSE图像和表观年龄分布,确定S型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09-196Ma,它限定了勉略构造带闲合隆升的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较老的240Ma±4Ma、318Ma±5Ma和249Ma±4Ma记录了早期与勉略缝合带闭合洋壳俯冲相关的残留独居石的年龄,年轻的184Ma±3Ma和154Ma±3Ma反映了后期的变形作用和流体活动等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形态为一正花状左行平移断裂带,目前出露的为该韧性剪切带的根部,具有典型的深层次左行走滑变形特征,肥东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超糜棱岩测得的^40Ar/^39Ar全岩年龄分别为120.48Ma和118.75Ma,说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该带构造变形和构造叠加的研究表明,肥东浮槎山一带是被郯庐断裂带截切,牵引,叠加,改造的印支期大别一胶南造山带的残块,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胶南造山带是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系统的产物,前者属于滨太平洋构造系统,后者属于特提斯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1.
秦岭商——丹断裂带南缘构造岩片地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宣铎  胡云绪 《地质通报》2001,20(2):187-193
商-丹断裂带南缘是由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构造-地层岩片叠积而成的。这些构造地层岩片出露虽不完整,但多数显示有序,其时代、层序均可以鉴别。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发展阶段和多种类型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2.
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研究。岩石磁学和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高,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较大,表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体为主;磁线、面理优势产状与野外观测到的矿物线、面理较为一致。结合磁组构、边界断层以及C面理产状,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走滑挤压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涡度Wk值及其分布特征表明,沙沟街剪切带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总体大于简单剪切作用,并且剪切带的核部应位于北界断层附近。综合分析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总体斜向汇聚背景下的局部走滑挤压,与商丹带西段发育的同期韧性剪切带具有完全反向的运动学指向,这可能与碰撞导致的侧向挤出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是一个复杂的、含有不同成因岩块的混杂带。该带中分布有蛇绿岩块(古洋壳残片),为典型的洋脊型拉斑玄武岩,具有轻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型式、不活动痕量元素及其比值Th/Yb,Ta/Yb,Ti/Y,Ti/Zr等,指示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琵琶寺蛇绿岩与勉县-略阳地区庄科蛇绿岩以及德尔尼蛇绿岩完全可以类比。因此,康县-琵琶寺-南坪蛇绿构造混杂带乃是勉略带向西延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北缘武山—鸳鸯镇构造带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与磁组特征揭示出武山-鸳鸯镇构造带为一条复合性断裂带,变形样式表现为花状构造形态。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表明,先期韧性变形为右行剪切,发育于中、深构造层次;66个构造岩样品的磁化率椭球形态分析表明,其以平面和压扁应变为主,总体较高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表现了构造带的强变形特征;磁化率椭球主轴方位显示NW和NEE走向两组磁面理的存在,暗示高应变剪切带在平面上可能以共轭或网格状形态出露,锐夹角分线近EW向;高角度磁面理及较为发育的低倾伏角磁线理暗示了沿构造带近EW向的走滑剪切,部分高倾伏角磁线理可能与构造带的挤压和(或)转换挤压相关,而相对集中的磁面理与相对分散的磁线理也表明了构造带的平面及压扁应变体制。强烈的右行转换挤压奠定了西秦岭北缘现今的反"S"型区域构造,表明碰撞造山过程中,西秦岭诸中、小块体一定程度的向西挤逸。中、新生代沿构造带继承性的发育以西秦岭北缘(渭河)断裂为中心的一系列正花状左行走滑构造,构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物质逃逸及应力释放与调整的重要边界。  相似文献   

15.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6.
Structural and 40Ar/39Ar data from the mylonitic rocks of the North Dabashan zone (NDZ) document kinematic and tecton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zoic collisional and intra-continental orogenes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The NDZ underwent two deformational phases during the Mesozoic period. The earlier one is characterized by top-to-the-SW thrust ductile shearing along a NW-trending shear zone (DSZ-1), while the later one is featured by dextral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ing along another NNW-trending shear zone (DSZ-2). The timing of the two deformation events have been constrained to be 245–189 Ma and 178–143 Ma respectively, by using mica 40Ar/39Ar geochronolog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arlier deformation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Middl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which generated the initial framework of the NDZ; and the later one was related to the Middl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in East Asia, which caused a significant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South Qinling and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W-convex Dabashan foreland orocline. Th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se two deformation events shed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17.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商丹断裂带南侧武关岩群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能松  巴金  张璐  苏文  刘景波  郭顺 《地质通报》2009,28(5):556-560
用LA-ICPMS定年技术测得武关岩群变玄武岩中继承性成因锆石的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48Ma+18/-12Ma。这一年龄代表了继承性锆石受炽热玄武岩浆改造而重结晶的年龄。综合分析认为,武关岩群的时代可能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9.
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勉略构造带略阳-勉县段组成复杂,包括勉略洋盆琪成、不同时期演化、不同性质和环境的沉积岩系、蛇绿岩建造和岩浆侵入体。这此不同组成在造山过程中经强烈复杂的变莆和变位,构成典型的非史密期地层。依据时代、原岩建造、构造环境及变形变质作用,笔者将构造带划分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构造岩片系,并结合详细的构造解析,建立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综合分析认为,勉略带经历了洋盆表成(D-C1)、俯冲闭合(C1-T1)、DU  相似文献   

20.
Ultrabasic rocks in the Mianxian-Lueyang ophiolitic melange zone include harzburgite and dunite which exhibit LREE depletion with remarkable positive Eu anomaly.The diabase dike swarm shows LREE enrichment but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y.Metamorphosed volcanic rock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ir REE geochemistry and trace element ratios of Ti/V,Th/Ta,Th/Yb and Ta/Yb.One is ths MORB-type basalt with LREE depletion,representing the fragments of oceanic crust and implying an association of the MORB-type ophiolite and an ancient ocean basin between the Qinling and Yangtze plates during the Middle Paleozoic-Early Mesozoic era.The oter comprises the island-arc volcanic rocks including tholeiitic basalt and a large amount of calc-alkaline intermediate-acic volcanic rock,which could not be the component of the ancient oceanic crust but the result of magmatism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ianxian-Lueyang limited ocean basin had undergone a whole process of development,evolution and vanishing from Devonian-Cretaceous to Permian.And the Qinling area had becone an independent lithospheric microplate,on the southern side of which there were exhibited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Early Mesozoic.That is to say.the Qinling cannot be simply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p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