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秘鲁中部莫罗科查地区在板块俯冲引发的中新世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文章选取该地区超大型特罗莫克铜钼矿床为典型矿床实例,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和年代学系统研究,深入剖析矿床的蚀变类型和矿化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岩浆-热液作用过程,总结其区域成矿特点,以期为该区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特罗莫克铜钼矿的成矿期花岗闪长岩、长石斑岩、石英斑岩及英安斑岩等多期岩体在9.4~7.3 Ma之间相继侵位,并伴随形成多种蚀变矿化,其中铜钼矿化主要形成于8.0~7.8 Ma.矿区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黏土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特征,而矽卡岩中发育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滑石等多种钙质和镁质矽卡岩矿物.铜钼矿化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块状等形式产出,且矿化自中心向外围,依次具有铜-钼→铅-锌→铅-银的元素分带.结合莫罗科查区域主要发育的3个持续了3.5~0.3 Ma的中新世岩浆热液中心(北侧Codiciada杂岩体、中部Toromocho岩体和西部Ticlio斑岩),以及与之相关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围绕岩浆热液中心,区域成矿呈现中心斑岩-矽卡岩型、外围浅成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的分布规律,矿化整体呈现自中心向外围的铜—铜锌—铅锌银规律性分带特征,该类"多中心式"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蚀变-矿化规律应在未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赋矿岩石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北部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成矿岩体与火山岩围岩为同时代、同空间、同组分,可能属同一火山建造,提供了成矿岩体可能产于火山机构中的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次火山斑岩体的信息.钼矿体产于英安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的细脉、网脉状石英中.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形成了铜钼矿体及强烈的钾长石化、硅化、矽卡岩化、石英-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同时岩浆的侵入使围岩产生角岩化热变质,蚀变越强,矿化越富.本区成矿流体沸腾对成矿不起主要作用,上升至浅部的岩浆直接分异出来的高盐度流体随温度降低,CO2等气体溢出、NaCl的沉淀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造成流体中金属络合物的分解、辉钼矿等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
张自森 《地质与勘探》2012,48(2):268-273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嵩县土岭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土岭村钼多金属矿 有蚀变破碎带型和石英脉型两种。蚀变破碎带矿化以金为主,局部含钼,总体矿化较差;石英脉型在北部土岭 村一带以铅钼矿化为主,南部大西沟一带则以钼金矿化为主。矿体受三级火山机构、断裂及下伏的隐伏岩体 控制。石英脉型钼矿形成于熊耳晚期,为晚期火成岩岩浆热液沿早期流纹斑岩近水平节理及裂隙充填形成, 后期经下伏隐伏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出现铅钼矿化和金钼矿化。综合分析认为蚀变破碎带中的金钼矿 化较弱,找矿应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同时应注重深部隐伏斑岩型钼矿的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4.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是东秦岭新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合峪岩体童子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集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的穹丘体状。矿石类型以辉钼矿矿石、黄铁矿-辉钼矿矿石为主。钼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脉体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特点:从隐爆角砾岩体向外,蚀变表现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粘土化分带。成矿经历了岩浆期、透岩浆流体期。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隐爆角砾集块岩体是主要的找矿标志;合峪岩体及相类似岩体是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曹四夭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其成矿热液蚀变总体上表现为面状特征;蚀变主要以各种脉体出现。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萤石化和方解石化,尤以硅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硅化从早期到晚期均可见到,石英脉发育在各种岩石中,是钼的主要载体;钾长石化有钾长石脉及复式脉,矿化微弱;金属矿物组合有辉钼矿-黄铁矿组合,金属矿物与脉石组合主要有辉钼矿-石英(脉)组合,黑钨矿-石英(脉)组合。因此充分反映出斑岩型钼矿床高温成矿热液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斑岩钼矿与热液脉状铅锌银矿为两类重要的矿床类型,两者往往分别独立产出,但越来越来的勘查实例揭示二者也可共生产出,构成统一的成矿系统。斑岩钼-热液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加拿大西南部、中国秦岭-大别地区、华北北缘及西拉沐伦带、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等地区。根据斑岩钼矿与热液脉状铅锌银矿的平面关系,成矿系统可分为近源和远源两类:近源时,两者直接叠置或者平面距离小于2km;而远源时,两类矿化平面距离一般不超过6km。成矿系统空间上表现可为上铅-锌-银、下钼的垂向叠置或者内钼、外铅-锌-银侧向共存的形式。时间上两类矿化一般近同期形成,或者相差通常不超过8Myr。成矿系统岩浆性质多为高演化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起源于下地壳且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地幔物质。成矿系统的蚀变特征一般为斑岩钼矿化蚀变向热液脉状铅锌银矿蚀变的渐变,其中粘土化带与绢英岩化带是两类矿床的叠加区。钼矿化常与钾硅酸盐化或者绢英岩化带内侧密切相关,铅锌银矿化则常与浅部的低温硅化-绢云母-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碳酸盐化密切相关。基于S、Pb、Sr、Nd等同位素研究成果,钼铅锌银系统中成矿物质主要为岩浆来源,但可能有地层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来源为主,初始流体通常为单相中低密度流体,辉钼矿沉淀往往伴随着减压沸腾、大气水混合、冷却及/或水岩反应的进行,发生大规模钼矿化的温度区间通常在300~450℃。浅部脉状铅锌银矿化则由持续降温的流体在混入较多大气水或流体pH值中和而形成,温度区间在175~320℃。成矿系统空间上钼-铅-锌-银的分带,可能受控于流体演化过程中上述多个过程的综合叠加作用。通过总结对比钼铅锌银成矿系统、单一斑岩钼矿、单一热液脉状铅锌银矿床在勘查历史、构造因素、成矿岩体属性、流体特征、特征矿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等方面的异同,本文提出了指示浅部热液脉状铅锌银矿之下同一成矿系统深部斑岩钼矿的找矿标志,且对该成矿系统形成的岩浆性质、岩浆-热液系统、成矿元素、构造条件、保存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前人基础上,本文提出本类成矿系统理论研究展望:1)利用微区原位技术分辨矿物的不同期次及元素的分布状态,进而获得该类型铅锌银矿相对准确的成矿年龄;2)确定斑岩钼-热液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的初始流体成矿元素和相关配位剂元素的含量;3)建立钼铅锌银成矿系统的矿物学指示标志;4)查明成矿系统岩浆过程、元素行为等精细成矿过程,研究其与其他成矿系统的差异。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找矿标志的提出或将提高对斑岩钼-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成矿过程的认识,为该类系统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广西藤县大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藤县大黎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大瑶山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大黎岩体南端与寒武纪黄口洞组的内外接触带,受岩体接触带控制,平面上呈环形围绕岩体分布,其中外接触带黄铁绢英岩化地段为主要矿化部位。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范围广,围绕岩体呈面状分布,不同蚀变间相互重叠。矿石以网脉状构造为主,其次为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较少见。矿化特征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露头出现的辉钼矿和钼华、围绕斑岩体边缘分布的石英网脉、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和Mo元素化探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指示标志。大瑶山地区花岗质斑岩体出露地区、Mo-Cu化探异常套合较好地区为有利成矿区。大黎岩体西南部接触带和东部地区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地区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坪沟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的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前期以及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探针测试分析工作,详细研究了沙坪沟钼矿床的蚀变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和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又可细分为以石英为主和以绢云母为主。矿床中产出16种脉体类型,根据矿床的脉体类型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1)石英-钾长石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石英-绢云母阶段;(4)石英-萤石-石膏阶段。蚀变及矿化特征显示,沙坪沟钼矿床的钼矿化开始于石英-钾长石阶段晚期,结束于石英-绢云母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形成阶段。沙坪沟钼矿床经历了多期次脉动式成矿流体的蚀变与矿化过程,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中,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和组分的变化是控制各阶段蚀变类型和脉体中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产于以伸展为主的板内环境的沙坪沟钼矿床与其他构造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石、蚀变分带等方面相似,但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矿体赋存位置及产状不同;而在矿物种类、矿化产出位置及产状、与矿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斑岩型钼矿床的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也是控制蚀变和矿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花岗岩体的Mo含量比其克拉克值高4倍,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和钼矿化.成矿流体成分为K -Na -Cl--F--SO42-型;S、C、H、O同住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以岩浆源为主,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来源.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8.4Ma 2.5Ma.与高通岭花岗岩体侵位的时代一致.该矿床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石英-硫化物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兴胜岩金矿处于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向金银钼成矿带上,位于火山盆地边缘隆起带,火山期后热液活动强烈,构造都很发育,控制着矿(化)体的分布。火山期后次火山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等岩浆热液活动是重要的成矿热源,成矿与近东西向次级构造有关,矿体产于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及蚀变角砾岩中。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找矿起到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方法分析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发现岔路口各阶段硫化物均富集Mo元素,相比于斑岩型矿化各阶段中的黄铁矿,Zn、Pb、Mn、Cd、Ga、Ag、Bi等元素在铅锌矿阶段内相对富集;相比于过渡阶段,铅锌阶段闪锌矿中Mo、Co元素及方铅矿中的Bi、Cd和Ag元素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内的变化可能是流体降温和天水混合的结果。黄铁矿的稀土总量与成矿岩体最接近,且与成矿岩体和围岩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并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黄铁矿宽广的Y/Ho比值(25.0~39.0)与成矿岩体的Y/Ho比值范围(27.4~38.7)最接近,同时包括了围岩相对较窄的Y/Ho比值(25.7~31.3),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与成矿岩体同源,可能加入了一定量的围岩物质,岔路口硫化物富Mo的特征受控于深部斑岩Mo矿化岩浆-热液系统。对比东秦岭-大别W-Mo-Pb-Zn矿集区的远源热液脉状Pb-Zn矿床,岔路口浅部近源脉状矿化中的黄铁矿具有更高含量Mo/Ag-Bi/Sb比值和Mo/Pb-Sn/Sb比值,因此浅部硫化物的高Mo含量以及黄铁矿中相关元素比值的高值,可为脉状Zn-Pb矿化附近隐伏斑岩钼矿化的勘探提供新线索。此外,与其他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相比,岔路口矿床硫化物更富集中高温元素;且综合分析多类矿床的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后,本文还初步查明不同矿床类型硫化物富集的微量元素,这一尝试可为矿床成因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呼中—塔源多金属成矿带塔源南侧的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经过几年的地质评价已成为—大型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以钼为主,共伴生铅锌银.钼矿体总体呈拉长穹窿状,主体隐伏,在垂向上总体分为三种类型:上部层状工业矿体、中部较厚大工业矿体、底部富厚工业矿体,赋存在早白垩世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隐爆角砾...  相似文献   

13.
朱凤丽  张强 《吉林地质》2011,30(2):52-56
文章从安妥岭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蚀变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赤峰敖仑花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巧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19-1027
敖仑花斑岩钼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北侧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敖仑花铜钼矿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中,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发育,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石英网脉极为发育,网脉的密度可指示矿化作用的强度。本文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从横向和垂向上测量石英网脉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蚀变分带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矿床的找矿标志,指导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岔路口矿床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大规模钼多金属矿床,钼、铅锌和银的储量分别为134万t、37万t和4200 t.考虑到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金属储量的增加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明岔路口矿床的形成时间,笔者对主要钼多金属矿体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6.96±0...  相似文献   

16.
肖娥  马春  顾连兴 《江苏地质》2014,38(2):187-199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安庆—贵池矿集区内一个典型的铜钼矿床。通过野外地质祥查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对该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马头铜钼矿的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其次为黏土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区围岩蚀变在空间上往往重叠,但具有一定的水平及垂向分带特征,自岩体深部至浅部、自内向外总体表现为面型石英钾长石化带、线型石英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化)体以脉状矿化为主,其中分布较广的石英脉带矿化主要产在石英绢云母化带中,以石英细(网)脉为主,受节理和裂隙控制;而品位较富的细脉浸染状矿化则主要产在面型钾长石化带中。通过研究认为,马头铜钼矿在成矿过程的早期阶段,由于高温、富钾和高pH值的热液流体作用,形成大面积的钾长石化,伴生与面型钾长石化有关的细脉、浸染状矿化;热液演化中期阶段,随着温度持续下降、K+活度和流体pH值的降低,形成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并伴随范围较大的细脉-网脉状矿化;热液演化晚期阶段,主要形成碳酸盐化,而相应的矿化作用不显著。通过与部分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马头铜钼矿在蚀变类型等方面与斑岩型铜钼矿大体相同,可归至斑岩型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岔路口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杂岩体及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内,其中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矿区内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及安山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62±1.6 Ma、149±4.6 Ma、148±1.6 Ma、148±1.2 Ma、137±3.3 Ma、133±1.7Ma和132±1.6 Ma.岔路口矿区内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其顺序为侏罗纪火山-沉积岩、二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早白垩世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安山斑岩.岔路口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是东北亚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折背景,与我国东部大规模钼矿化爆发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9.
李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80-288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是大别山北麓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目前控制规模为中型。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中元古界蚀变片麻岩),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辉钼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薄膜状和角砾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方解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具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其中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侧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带(强蚀变带)、硅化-绢英岩化带(弱蚀变带)、硅化-青磐岩化带,由中心向外围蚀变强度逐渐变弱。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硅化和钾化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河南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沟钼矿属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体)赋存于下铺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岩体呈似层状(帽状)分布,钼矿化与岩石中裂隙发育程度关系密切,矿厚一般130~170 m,最大259.62m.主要矿石类型有安山岩型、英安岩型、闪长细晶岩型和花岗斑岩型辉钼矿矿石,矿化蚀变具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和花岗斑岩体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