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李文忠 《地质论评》2005,51(3):225-233,i001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含有从砾石级到几十平方千米大小的二叠纪灰岩体,它们没有完整的地层层序,与围岩形成混杂或滑杂堆积,长期以来对其来源的解释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灰岩体的动物群类型、古生物地理区系及其岩石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一带的二叠纪灰岩体总体上都呈现出冈瓦纳冷水型与华夏暖水型动物群混生特点,应形成于相同或类似的沉积环境。根据珊瑚、筵、腕足类等动物群大致分为与南方冈瓦纳大陆北缘内陆棚相动物群比较接近和与更靠近古赤道区的拉萨地块动物群较为接近两种类型,其时代从早二叠世晚期至长兴期不等。灰岩体主要由肉红色或灰色纯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不含或含有很少的陆源碎屑,均孤立地分散于中生代地层中,与围岩往往呈断层接触,断层带或灰岩夹层中经常有玄武岩或其他火山岩。因此,灰岩体可能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外陆棚上小型碳酸盐台地或新特提斯洋最初裂解带上的海山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后期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作用而成为外来体夹于缝合带的其他海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2.
1982年笔者随新疆区调大队四分队在甜水海西南的喀喇昆仑山工作。我们在加勒万河谷,温泉,啌喀山口一带发现多处丰富的早二迭世筵类化石。这些筵类沿崆喀山口大断裂南北两侧作较有规律的分布。崆喀山口断裂北侧,为一套浅海相的灰岩,生物灰岩、角砾状灰岩夹灰黑色碳质粉砂岩及炭质细砂岩、浅黄绿色薄层细砂岩。角砾状灰岩及灰岩中含有大量筵类化石:Neoschwagerina sp.,Misellina sp.,Schwagerina sp.,Parafusulina sp.,Yangchienia sp.,Schubertella sp.,Pseudofusulina sp.,Ozawainellasp.,Chusenella sp.,Pseudodoliolina sp.,Sumatrina sp.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4.
木孜塔格幅、鲸鱼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发现并填绘出前寒武纪地层单元。于木孜塔格地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中发现早石炭世放射虫。在阿尔格山大断裂以南中二叠统鲸鱼湖组灰岩中首次发现冷温型单通道筵。在黑顶山缝合带中识别出畅流沟-向阳泉和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二者分别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晚期。对各构造带中的岩石地层进行了古地磁研究与对比,建立了各自的古地磁极移曲线。获取一批新生代火山岩的同位素测年资料。  相似文献   

5.
冈瓦纳古大陆的北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根据现有资料,从地层古生物,古气候、岩石构造组合、岩石化学、航磁及古地磁诸方面的证据,提出云岭—无量山构造区是冈瓦纳古大陆的组成部份,金沙江构造带是冈瓦纳古大陆的北界,并论证了这里是古特提斯大洋位置所在。  相似文献   

6.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之间为扬子板块,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以南为冈瓦纳板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内部的印支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发育在冈瓦纳大陆框架下新特提斯阶段的缝合带,构不成冈瓦纳北界。文中简要介绍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的基本事实,着重阐述该缝合带对冈瓦纳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基底、沉积盖层与生物地理、沉积建造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制约。在青藏高原印支期主要板块缝合带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筵类生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二叠系乌丽群中的晚二叠世筵类化石,可分为两个组合,产于乌丽群下部那益雄组的Palaeofusulina parafusiformis-Nanlingella simplex组合,产于乌丽群上部拉卜查日组的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Palaeofusulina sinensis组合,这两个筵类化石组合属种分异度低,丰度高。该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在羌塘盆地及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区域对比性。各拉丹冬及其邻近地区的二叠纪筵类生物群均为暖温型,属华夏特提斯区的分子。  相似文献   

8.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whitei,Sweetognathus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9.
冈瓦纳与欧亚大陆间的昌都地块构造属性存在争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生物古地理区系判别.青海南部二叠纪类化石群的研究表明昌都地块该生物群一直表现为暖水的特提斯型,与华南地区始终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其生物古地理归属应为特提斯大区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昌都地块南界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在早二叠世为划分青藏高原暖水型特提斯区的南界,不仅是华南亚区与藏北冷暖混合亚区的分界线,也是特提斯大区与冈瓦纳大区的分界线.中二叠世以后该带不再构成大区界线,但在确定次一级分区界线上仍是一个很好的划分标志;北界金沙江缝合带二叠纪两侧生物群表现出一致性,未形成浅海底栖生物自由迁移的障碍,不具有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牛志军  吴俊 《地球科学》2015,40(2):346-356
冈瓦纳与欧亚大陆间的昌都地块构造属性存在争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生物古地理区系判别.青海南部二叠纪类化 石群的研究表明昌都地块该生物群一直表现为暖水的特提斯型,与华南地区始终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其生物古地理归属应 为特提斯大区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昌都地块南界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在早二叠世为划分青藏高原暖水型特提 斯区的南界,不仅是华南亚区与藏北冷暖混合亚区的分界线,也是特提斯大区与冈瓦纳大区的分界线.中二叠世以后该带不再 构成大区界线,但在确定次一级分区界线上仍是一个很好的划分标志;北界金沙江缝合带二叠纪两侧生物群表现出一致性, 未形成浅海底栖生物自由迁移的障碍,不具有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集祥  郭师曾 《地质科学》1976,11(4):291-322
于1975年我国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地质方面获得了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等方面比较珍贵的资料。珠峰科考资料研究的新成果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推动下取得的。本刊将发表《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等相互联系的一组文章,从地层、沉积、古生物的角度,以较丰富的资料证实了珠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存在,这对于探讨珠穆朗玛峰及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1982—1983年间,作者在改则幅和日土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在黑头山—冈玛错—角木日—双湖一带,存在严重解体的蛇绿岩带。后经进一步工作,获悉该带明显地控制了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的分布,并有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出露。因此,该带为一条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板块缝合带,它应是目前国内外地质界都在寻找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3.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 whitei,Sweetognathus 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 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4.
王传尚  陈孝红  汪啸风 《地层学杂志》2002,26(4):272-279,285
通过对峡东地区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和分乡等三条重要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碳同位素 (δ1 3C)地球化学异常对比研究 ,以及远安苟家垭和秭归新滩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δCe异常的分析 ,和对苟家垭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微量元素 (Rb、Sr、Sc、V、Ni等 )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 ,揭示了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 ,论述了环境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 ,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和 5个四级层序 ,为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终确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陆相中新统谢家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家期一名最初在1984年提出,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依据谢家期建立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谢家阶的层型剖面在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km处的车头沟,谢家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海相Aquitani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C6Cn.2n的底界,年龄为23.0Ma。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在谢家剖面谢家阶的底界位于马哈拉沟组上部的棕红色块状泥岩连续沉积中,距上覆的谢家组底48m。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分析表明谢家阶包含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谢家剖面上发现的谢家动物群相当于NMU2,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索索泉动物群和甘肃兰州盆地的张家坪动物群分别相当于NMU1和NMU3。  相似文献   

16.
广西宜山马平组的■类化石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广西宜山马平组(虫筳)类化石的分带情况,并和国内有关地区的上石炭——早二叠统的(虫筳)类化石带进行了对比。根据对采自宜山马脑山连续地层剖面上约120个(虫筳)类化石种的研究,该地马平组的(虫筳)类化石可自上而下分为三带、四亚带: 栖霞组 Misellina claudiae 带; 马平组 Ⅲ. Pseudoendothyra discalis(sp.nov.) 带; Ⅱ. Pseudoschwagerina 带; (4)Eoparafusulina simplex 亚带; (3)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Robustoschwagerina 亚带; (2)Pseudoschwagerina cheni 亚带; Ⅰ.Triticites 带; (1)Triticites simplex 亚带; 黄龙组 Fusulina-Fusulinella. 本文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育于该地马平组顶部的一个独特的(虫筳)类动物群——Pseudoendothyra动物群,对其对比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描述了6个(虫筳)类化石新种。  相似文献   

17.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孟公坳组海参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集到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孟公坳组海参化石,本文报导了其六属六种,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The literature reflects differences of opinion o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several divisions of the Permian in certain classical sections. The Sosio limestone of Sicily should be referred to the lower portions of the upper, rather than lower, division of the Permian. Accordingly beds with higher fusulinids in other Eurasian sections must represent a similar stratigraphic position. The fauna of the Productus zone of the Salt Range is consider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wer member of this limestone is Lower Permian; the two upper members represent the Upper Permian. The Jisu-Honguer limestone of southeast Mongolia should be referr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Permian. The fauna of these deposits was described by Grabau.—Auth. English su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