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北陆块南缘富碱侵入岩岩石组合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正伟  潘振祥 《河南地质》1996,14(4):263-271
华北陆块南缘出露的富碱侵入岩集中分布于卢氏-确山一。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以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来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岩类。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岩石化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并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为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斑)岩类。根据富碱岩浆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亚带:北部碱性岩亚带,以SiO2饱和而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以SiO2强饱和而A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大量石英为特征;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以SiO2和Al2O3都饱和但CaO强烈亏损,缺乏Ca质斜长石,出现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绝对优势(一般>95%)为特征。三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共同具有富碱高钾钙征,ALK=10-15,K2O含量范围5%-15%,K2O/Na2O=1.26-8.30。  相似文献   

3.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为富含铌、钽、锆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背散射(BSE)对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浆形成的温度条件与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包括霓石钠闪石英碱性长石正长岩、霓石钠闪碱性长石花岗岩、黑云母碱性长石正长岩3种岩石类型。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钠长石、钾长石、霓石、钠铁闪石和铁叶云母。副矿物包括锆石、烧绿石、钍石、萤石、独居石、氟碳铈镧矿、磷钇矿等。岩浆平均温度832~839℃,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且具高温、无水、低氧逸度的成岩特点。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北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碱性正长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富碱岩浆岩带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3个亚带:北部碱性正长岩亚带,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3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富碱高钾特征,ALK=9~15,ω(K_2O)为5%~15%,ω(K_2O)/ω(Na_2O)=1.26~8.30。岩石中的暗色矿物辉石类主要为霓辉石和霓石,角闪石类主要为钙质浅闪石、阳起石质闪石、镁质角闪石、钠钙质绿闪石,黑云母类主要为铁云母和金云母。岩石中的长石类主要为K-Na系列富K端员的微斜长石和最大微斜长石,少量钠长石,极少Na-Ca系列的斜长石。霞石类主要为钾霞石和钙霞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以下显示:(1)REE总量200~1100μg/g,LREE/HREE比值4~15,δEu表现为无Eu异常或轻微正负Eu异常,(La/Yb)_n值多为10~30;(2)部分岩石类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分布模式曲线总斜率为负,Ba,Nb,Zr具明显负异常,表明他们具有大陆裂谷碱性花岗岩的特征;(3)岩石Nd、Sr和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5.
华南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及其动力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根据野外地质及室内岩相学、矿物成分和岩石化学的研究,从华南腹地厘定了一条重要的中生代NE向富碱侵入岩带-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全长约1400km,宽100-150km,不仅发育有狭义的碱性岩(方沸黑云橄榄黄长岩、白榴黄长煌斑岩、霞石正长岩、霓辉石正长岩、黑榴石正长岩和含霓石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钠闪石花岗岩、霓辉石钠闪石花岗岩),还发育有大量的正长岩类-二长岩类-碱长花岗岩或晶洞钾长花岗岩。这些富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绍兴-恩平燕山期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将对研究华南中生代的动力学的背景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碱性造岩矿物能够记录碱性岩源区特征、岩浆演化以及晚期成矿的重要信息,是开展碱性岩成岩成矿研究的有效手段。波孜果尔碱性花岗岩型铌-钽-锆-铷-稀土矿床位于塔里木北缘-中亚南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是塔里木地块北缘铌成矿带中典型的碱性岩型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岩体中的霓石和钠铁闪石开展矿物学研究,结合全岩成分揭示波孜果尔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演化特征、构造背景及成矿条件。研究发现,含矿碱性岩体由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霓石钠铁闪石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铁闪石碱长正长岩组成。不同岩相岩石均表现出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为特征,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指示三种岩石类型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含矿岩体中的辉石为霓石-霓辉石,角闪石为钠铁闪石。霓石和钠铁闪石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似且含量都较低,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并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霓石和钠铁闪石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三个岩相单元的演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霓石钠铁闪石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铁闪石碱长正长岩,且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了岩体的形成。同时,早期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的钠铁闪石呈现Ce正异常,晚期岩相中则无异常,指示演化的早期阶段氧逸度较高,随着磁铁矿等氧化物的结晶熔体趋于还原。波孜果尔含矿岩体成矿元素除Rb外分布并不均匀,表现为演化早期的岩相富集Nb,而演化晚期的岩相更富集稀土和Zr。进一步研究发现,塔里木北缘碱性岩带发育的铌、稀土、钽、锆、铷、铀等稀有稀土金属矿化与地幔柱引起的幔源岩浆底侵有关,其构造背景可能为地幔柱对造山带的叠置。  相似文献   

7.
哈勒赞布勒格泰稀有稀土矿床产出于蒙古国阿尔泰地区,是一处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超大型Zr-Nb-Ta-REE矿床。该杂岩体具有多期次侵位和多岩相的特征,主要由含钠铁闪石和霓石的碱长正长岩、英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蚀变碱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伟晶岩等组成,并被碱性辉长岩和辉绿岩侵入。其中,蚀变碱长花岗岩发生了全岩Zr、Nb、Ta和REE矿化,并具有广泛的热液交代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该杂岩体中的长英质碱性岩和基性碱性岩具有相似的侵位年龄,均为~400Ma,侵入于~463Ma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杂岩体具有强过碱性的特征。岩浆演化主要受到碱性长石分异的控制,使硅逐渐聚集于晚期粒间熔体之中,并逐渐演化为英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这个过程使岩浆的过碱性特征不断加强,也使钠铁闪石和霓石逐渐富集。杂岩体的岩浆演化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锆石、富集稀土的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以及富集Nb的异性石的分异,使Zr、Nb、Ta和REE等成矿元素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得到显著的富集,因此岩浆的演化并非是该杂岩体中稀有稀土元素发生矿化的关键因素。在蚀变碱长花岗岩的石英、碱性长石和钠铁闪石中,普遍发育顺着晶格生长的“雪球状”钠长石,是碱性花岗质共结岩浆演化晚期流体发生周期性饱和并释放,造成Ab周期性过饱和而沉淀的结果。流体的周期性过饱和及释放萃取成矿元素并汇聚于蚀变碱长花岗岩,造成其Zr、Nb、Ta和REE等元素与硅含量相似但未发生蚀变的碱长花岗岩相比富集了近10倍,因此这是发生矿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后石湖山杂岩体是与垮塌破火山口有关的碱性环状杂岩体, 主要由呈环形分布的碱性火山岩、环状岩墙(斑状石英正长岩)、嵌套的中心复式岩株(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碱长花岗岩)和锥状岩席(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 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锥状岩席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9±3Ma、121±2Ma和121±2Ma.该环状杂岩体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 体现了它作为火山-侵入杂岩体的特征.斑状石英正长岩富碱(Na2O+K2O=10.0%~10.5%), K2O含量较高(5.21%~5.42%), 具正的Eu异常(Eu/Eu*=1.05~1.40).碱长花岗岩和斑岩均具有富碱、高FeOtot/MgO、Ga/Al、Zr、Nb和REE值(Eu除外), 以及低Al2O3、CaO、MgO、Ba、Sr和Eu含量的特征, 都属于A型花岗岩质岩石.其中斑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 具有高的初始岩浆温度(880~901℃).所有A型花岗质岩石均具有较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 εNd(t)值变化于-13.9~-12.2之间.斑状石英正长岩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后又发生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的产物; 碱长花岗岩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随后经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成; 斑岩是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的上地壳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经历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产生.该环状杂岩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1)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大量的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2)地下岩浆房空虚导致压力下降, 其顶板围岩失稳而沿火山口周围近直立的环状断裂垮塌, 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与此同时, 下覆岩浆房的岩浆被动挤入环状断裂而形成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 (3)浅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房过压, 促使其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心的斑状碱长花岗岩岩株, 这些岩浆的上涌导致上覆围岩产生倾角中-陡的、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石英正长斑岩锥状岩席侵位提供了空间; (4)浅部岩浆房复活, 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再度上升侵位形成被嵌套的晶洞碱长花岗岩岩株.同样, 这种岩浆的再度上侵导致上覆围岩产生了倾角较陡而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花岗斑岩锥状岩席提供了侵位空间.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形成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因,认为用岩石与大气降水间同位素交换和开放体系下的岩浆去气作用解释该类岩石成因较为合理,但也有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赵振华  王中刚 《地球化学》1996,25(3):205-220
对沿乌伦古深断裂分布的钠闪石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碱性正长岩等富碱侵入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确认它们为一类幔源重熔分异型富碱侵入岩类。在分析其物质来源、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岩条件等特征基础上,用部分熔融、多阶段分离结晶和分离结晶-地壳混染等模型探讨了其成岩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稍酸、盐酸、氢氟酸及王水作为溶剂,采用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方法对钢铁中的砷、铅、锑、锡、铜等微量元素进行测量的方法.实验考查了不同消解酸、温度计时间对对消解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压强为1.52MPa,温度为200℃下,使用3mL盐酸、1mL硝酸及1mL氢氟酸组成的混合液,可以将钢中的As、Pb、Sb、Sn、...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可将本区金矿分为产于绿岩带的中金矿及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两类,但不论哪类金矿,其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绿岩带,燕山早期重熔花岗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部分矿质,介质,赋矿构造主要为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所产生的SN向,NE向,甚至NW向的断裂或断裂破碎带,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3.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粉砂质千枚岩、千枚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褐铁矿,矿床的同位素特征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表明:淋湘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4.
浙江龙泉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基底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江龙泉石英二长岩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59±52Ma,它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并且也是目前在浙、闽地区发现的最老的花岗质岩浆侵位年龄。由此表明,浙、闽地区最初的岩浆活动可能始于早元古代。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仅反映该岩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扰动的年龄信息。该岩体属于一种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类,t_(DM)~(Nd)为2600—2700Ma,反映了本区最早的地壳形成年龄属于晚太古代。上述的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和由此得到的晚太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将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东南大陆地壳的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重庆秀山志留系小溪组的发现与迴星哨组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重庆秀山地区微体化石(主要指植物碎片和疑源类)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研究,对迴星哨组进行了厘定,将它一分为二,上部为志留纪晚期的小溪组,下部为厘定后的迴星哨组.厘定后的迴星哨组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与下伏秀山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小溪组呈假整合接触,地质时代为Llandovery世Telychian晚期.基于对贵州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18.
四川会理天宝山组U-Pb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分布于四川会理地区的天宝山组 ,由于缺少精确的年龄数据 ,对其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次在对分布于会理洪川桥、孔明寨等剖面的天宝山组地层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 ,通过采集天宝山组中的变质斑状英安岩样品 ,从中挑选单颗粒锆石进行 U - Pb年龄测试 ,获得年龄为 95 4— 96 1Ma,平均值为 95 8± 16 Ma。根据国际地层划分方案 ,表明天宝山组为新元古代的地层  相似文献   

19.
THE DECOLLEMENT IN THE QIANGTANG BASIN, TIBET  相似文献   

20.
During the last summer (1923),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were sent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Paris and by the French Ministere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 for a geological mission in Inner Mongolia. Leaving from Pao T'eou, the geologists crossed the Oula Shan, took a view of the Scheiten O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