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保山地块采获大量古生物化石,首次发现施甸地区缺失早奥陶世沉积,并发现施甸地区的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对下奥陶统缺失区的追索与调查,初步圈定出早奥陶世施甸隆起范围,该隆起区大致与施甸地区的晚寒武世碳酸盐台地重叠,其形成过程受寒武纪末期地壳抬升与海平面下降的双重因素控制,以晚寒武世碳酸盐台地的剧烈隆升起主导作用。施甸隆起概念的提出及其范围的圈定,对深化保山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4.
平南盆地位于中朝地台东缘朝鲜半岛中部。平南盆地古生界比较发育,特别是盆地中南部地区发育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仅在盆地东南部谷山、法洞地区发现了晚奥陶世到志留纪的地层,其它地区末曾发现过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的地层。最近在平南盆地中部平壤之东原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发现了Chaetetes cf. nantanensis, Calceola sp., 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等指示泥盆纪的化石;该含化石层的走向延续性比较好,延伸长度2~3 km。基于上述研究,认为原来的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可能为泥盆系。在中朝地台,除了西缘和西南缘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地层,只有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的地质时代被认定为早石炭世晚期到晚石炭世早期。这些泥盆纪、早石炭世化石都发育在中朝地台东部,说明古生代时期中朝地台西部和东部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有差别,因而对于中朝地台古生代古地理和构造演化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滇西保山地区晚寒武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虎  冯庆来  曾文涛  姚雪  王晓林  赵云江 《地质通报》2015,34(12):2280-2291
滇西保山地区上岩箐—白岩凹林场一带的晚寒武世火山岩虽不甚发育,但分布广泛。早期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晚期为钙碱性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晚期火山岩为消减作用产物。保山地体构造背景在晚寒武世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转换,并形成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提供了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村地区银花河南的寒武系,在地层上属南秦岭分区,留坝一白河小区(据1980,1∶50万陕西省地质图)。这一带出露的寒武系呈近东西向窄条带状展布。向东连续出露,直到河南西峡、淅川、湖北郧西一带;向西断续出露至宁陕东江口一带。与下伏上震旦统灯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连续沉积。本区寒武系的研究工作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一九八四年四月止,在下寒武统中发现了不少化石,计有:Redlichia noetling,Dedlichia sp.,Kootenia yui,Palaeolenus douvillei,Bergeroneillus houchouensis,Cobbolelis sp.,Obolus asiatica,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普遍发育古生代地层,为系统研究该地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史,本文对区内寒武系—下二叠统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地层的SiO2含量为66%~73%,各组地层的TFeO+MgO、Al2O3/SiO2和Rb、Ba、Sr、Th/U、La/Sc、La/Th值,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参数均与上地壳平均组分相当。寒武系为泥岩、泥灰岩,中奥陶统科克萨雷溪组为泥岩,其他组地层的砂岩大多为杂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除寒武系、中奥陶统和下二叠统含有沉积再旋回物质外,其他各组地层源区均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作用,其物源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构造环境判别表明,博罗科努地区在寒武纪—早奥陶世期间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奥陶世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发生俯冲作用;中泥盆世进入俯冲间歇期,晚泥盆世开始了新一轮更强烈的俯冲作用;晚石炭世开始碰撞造山,形成统一的大陆;早二叠世进入稳定的板内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牙形刺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的留下组、施家头组和荆山组中发现较丰富的牙形刺动物群,自下而上建立Cordylodus angulatus带、Chosonodina herfurthi带、Paltodus deltifer带、Paroistodus proteus带和Prioniodus elegans带等5个牙形刺带,均属于早奥陶世。研究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时代局限于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期,与上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硅质泥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其间缺失弗洛晚期—达瑞威尔早期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里木陆块为一具前寒武系基底的克拉通盆地,早震旦世—寒武纪陆块内和边缘发生裂解,至中奥陶世转为被动大陆边缘,组建塔北和塔中两个遥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和边缘斜坡,其间的阿瓦提—满加尔地区为克拉通内浅海—深水盆。满参1井以东至满加尔为欠补偿的深海槽盆,早期沉积了富生物营养链的烃源岩,晚奥陶世克拉通转为前陆碎屑岩沉积,满加尔坳陷反转为浊流盆地。碎屑岩由东向西、由南东向北西迁移,造成向塔北和塔中海侵上超,结束碳酸盐台地演化的同时,沉积了局限台地型和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的烃源岩。奥陶纪时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的配置,是加里东期盆山转换的重要反响,形成多个沉积-构造转换面。早加里东运动,造成下早奥陶统与寒武系的假整合;中加里东运动即晚奥陶世始,塔里木转为前陆盆地,塔北和塔中分别为前陆隆起,阿瓦提—满加尔为复合隆间盆地;晚加里东运动(始于早志留世)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洛南一带发育一套构造简单,层序清楚,基本未变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巨厚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之上,平行不整合于下寒武系辛集组含磷灰岩之下,总厚度近7000米。这套地层向西北、东南延伸,衔接华北地台南缘两端的上前寒武系,向北向南呼应蓟县、三峡两个上前寒武系层型,在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对比、统一地层表的建立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研究程度较高,但对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属性的认识尚存在争议,vJ,往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属假整合接触。通过开展施甸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原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上部采获大量法门期一杜内期的牙形石化石,并确认何元寨组与下石炭统香山组的沉积相序为渐变过渡,提出施甸地区的泥盆系与石炭系为整合接触,为保山地块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前人将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与北部保山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等同起来,认为是海相喷发的产物。本次调查工作揭示,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缺乏沉积夹层,与北部保山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喷发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宏观地质特征均表明,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具大陆溢流相喷发机制,为陆相喷发产物。同时,年龄测定结果(264 Ma)及其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表明,卧牛寺组火山岩的喷发时期为早二叠世,为卧牛寺组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滇西保山南部早中奥陶世沉积缺失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1:5万区调工作发现,在滇西保山南部地区缺失早中奥陶世沉积,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地质问题,因为过去认为施句地层小区的寒武一奥陶纪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微地块的野外地质调查及精细观察,根据剖面中发育的岩石组合关系、沉积构造特征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对该区早古生代寒武纪—早奥陶世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早古生代欧龙布鲁克微地块处于火山岛弧弧后区域,柴北缘洋俯冲及陆陆碰撞控制了该时期的盆山格局与沉积充填演化。欧龙布鲁克微地块下古生界主要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仅在寒武系底部以及下奥陶统存在陆源碎屑沉积。从岩石组合来看,沉积相类型大致可划分为蒸发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复理石盆地沉积5大类及相应的亚类。研究区早古生代整体处于海侵状态,欧龙布鲁克微地块早寒武世经历蒸发潮坪沉积,中、晚寒武世海侵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区接受了一套以浅海碳酸盐岩建造为特点的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沉积。早奥陶世基本继承了寒武纪海侵范围,欧龙布鲁克微地块沉积环境向台地边缘浅滩—前缘斜坡转变,直至早奥陶世晚期台地相向中南方向迁移而形成于高海平面下的台缘斜坡—欠补偿深水陆棚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北部早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旭  林焕令 《地层学杂志》1998,22(4):241-251
根据新疆西北部伊宁果子沟、艾比湖及和布克赛尔等地的早古生代地层剖面,对这一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岩石地层单元和生物带作了修订,特别是重新修订了奥陶系的新二台组和风沟组,并建议取消塔勒基河组。对下古生界各系的生物带作了较大的修订,并基于此对各纪地层作了划分和对比。根据地层的发育特征和各门类生物地理分布,认为新疆西北部在早古生代属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大理地区存在较完整的新元古代泛非期构造-热事件记录,海东挖色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799Ma、锆石U-Pb年龄667Ma,苍山云弄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748Ma,大沟箐角闪辉长岩中获得K-Ar年龄892.3Ma。新元古代挖色花岗岩和云弄峰花岗岩与奥陶系大成村组沉积接触。大成村组粉砂岩中产腕足类、腹足类化石,顶部与中志留统阴阳山组假整合接触,缺失下志留统。向阳村奥陶系—志留系发育较好,产丰富的三叶虫、笔石化石,其中不乏早奥陶世的标准分子。大理地区的地层构造与丽江地区差异较大,不能对比,但可以同青海南部及藏东对比。古中元界苍山群相当于宁多群,新元古界罗平山岩组相当于草曲群,缺失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统向阳组、迎凤村组相当于青泥洞组和曾子顶组。因此,大理地区板坱构造划分应归属西藏-三江造山系中的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西藏-三江造山系与扬子-华南陆块区的界线应移至红河-程海断裂上。  相似文献   

17.
玉东-玛东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在中寒武统膏盐层上滑脱的大规模褶皱冲断带,内部发育多种断层相关褶皱。目前对此构造带的研究,多关注了构造带的局部以及断裂变形。本文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利用地震资料,分析了玉东-玛东构造带内构造样式上的差异性,并通过二维构造正演模拟,建立了典型构造样式的运动学模式。认为研究区内玉东、玛东、塘北3个分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玉东地区主要发育和铲式逆断层相关的断弯褶皱,玛东、塘北地区则发育断层突破的滑脱褶皱,突破断层在玛东地区为铲式断裂,而在塘北地区为坪-坡-坪式断裂。根据上奥陶统变形特征及其顶面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年代,认为玉东-玛东构造带的变形始于晚奥陶世,主要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玉东地区在晚奥陶世早期,形成基底-盖层的低幅褶皱,在晚奥陶世末,形成铲式断裂及断弯褶皱;玛东和塘北地区变形发生在上奥陶统沉积之后,经历了滑脱褶皱和断层突破阶段。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断层相关褶皱样式的差异,与膏盐层岩性、厚度,上奥陶统岩性、厚度及构造转换作用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完善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末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昭昌  李玉珍 《现代地质》1991,5(2):119-137
近年来,作者对贺兰山区奥陶系进行了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确证该区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对奥陶系进行了合理划分和时代厘定,初步建立了11个化石带或生物组合。该区是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发育最好、生物地层研究最清楚的地区。根据沉积物及生物特征,确认本区中奥陶统为大陆边缘斜坡相沉积,浊流特征颇为典型。是研究斜坡沉积作用及其相模式、古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含矿性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