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山地区极端水文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受西风带气流影响, 降水丰沛, 尤其冬季积雪厚而稳定, 山区产流发育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 从西到东形成主要支流十余条. 在全球气候变化下, 山区气温上升明显, 极端降水增多, 气候变暖带来的水循环加快, 极端水文事件也趋于增多. 由于冬季气温升高, 春季积雪消融提前, 春季融雪洪水提前, 洪峰流量增强; 夏季极端降水增加, 使得暴雨洪水增多. 由于冬、 春季积雪增多, 雪灾发生频率增加, 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危害增强. 极端水文事件引起的自然灾害已经威胁到阿勒泰地区的牧业生产、 交通安全和水资源供给, 应加强水文水资源安全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 减缓气候变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安培浚  李栎  张志强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116-1124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往往伴随地震、高强度降雨等发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财产积累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近年来,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对所在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滑坡、泥石流研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严重,科学预估未来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变化特征对流域防洪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与概率比法,采用6个极端降雨指标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未来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与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可靠性集合方案对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模拟性能要优于单一气候模式与算术平均集合方案;全球升温达到1.5℃与2.0℃阈值的平均时间段分别约为2017—2046年和2026—2055年;全球升温2.0℃下极端降雨指标增幅约为升温1.5℃下的1.4~2.6倍,其中流域北部地区为极端降雨增幅大值区;2种升温条件下极端降雨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且额外增暖0.5℃将导致淮河流域极端降雨风险更高,如100 a重现期的极端降雨在升温1.5℃和2.0℃下将分别变为32年一遇和22年一遇,未来淮河流域极端降雨将会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气温周期性升高的数学模式, 假设不同的升温情景, 对长江流域冰川系统在不同气温变化情景下的变化作了预测. 结果表明: 1)气温变化的周期对冰川系统的生存的影响不大, 而气温的升温速率及气温波动幅度对冰川系统变化影响比较明显. 气温突然上升的情况下, 冰川系统的生存时限比周期性渐变式升温下的短;2)升温方式改变时冰川系统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周期性升温情景下, 冰川融水径流量的变化比较大且对气温波动的响应也很敏感, 在极端气温变化的情况下, 可能产生极端的变化, 这对于防御冰川灾害和利用冰川融水有影响;3)气温发生周期性的突变时, 冰川系统变化的变幅比气温发生渐变时的波动更大.  相似文献   

5.
冰川、积雪和冻土变化产生的水文效应对下游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新疆区域洪水呈显著加重趋势,尤其是南疆区域洪水明显加剧. 以天山南坡黄水沟与清水河寒区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极端水文事件,结合流域上游山区巴伦台气象站资料,研究了高寒山地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水文过程出现时间、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1986年是水文过程的突变点,从1986年开始随着降水、气温的增加,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年径流出现时间从6月中下旬推迟到7月下旬;最大径流和最小径流与年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大径流与夏季降水关系密切,而最小年径流与冬春季的气温关系密切. 随着198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冻土退化产生的水文效应使冬季径流增加明显,也使年最小径流明显增大;1986年以来降水变化决定着年径流量增加,使年最大径流集中出现在夏季且量级增大. 总体来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山区河流年极端洪峰量增大,洪水量增多,年际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对下游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寒区流域水资源和洪水灾害的影响评估,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从新构造与地震活动,气候变化,人口与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开展分析,试图探讨我国2010年重大地质灾害多发,群发的原因,并对我国地质灾害今后面临的总体形势做出宏观研判。综合分析认为:①近年来全球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相对活跃期,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区,是现今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响应区,尤其是印度板块的强烈活动,使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断裂活动增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频发是总体趋势;②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异常条件使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汇地带,也是地貌高差气候变化最大的地区,特别是2010年长时间干旱,汛期集中的高强度、长持时的降雨、局部强暴雨导致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缘等内动力作用强烈地区,导致地质灾害频发;③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及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建设和工程经济活动规模大,且逐步向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转移,城镇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山区城镇自主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程度加重。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中国地质灾害形势,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从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分析入手,充分借鉴国际自然灾害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策略,从推进中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7点综合减灾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灾害综合减灾的广泛交流与讨论,促进防灾减灾科技与策略在实践中应用,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寒区水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春  沈永平  张姣 《冰川冻土》2008,30(1):72-8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的变异性变得越来越极端,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地上升.气候变化改变了水文循环,其变化趋势对世界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气候变化对寒区水循环的影响包括对降水、蒸散发、径流、降雪与积雪面积、冰川和冻土等方面的影响: 近百年来,全球降水在波动中略有增加;在北半球水面蒸发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径流量及其时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以积雪形式的降水越来越少,且积雪面积越来越小; 冰川出现加速退缩的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多年冻土融化,导致活动层厚度有明显增大趋势.所有现存的模型都表明了一个更暖的未来世界.为降低地球各圈层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需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立更精确的气候预测模型,提高水资源管理者的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以解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根据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50a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西内陆干旱区的山区和走廊平原区近几十年来气温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与全球增温存在着某种种度的一致性。但山区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走廊平原区,其中祁连山中段温度升幅为最大。全球增温对河西内陆干旱区气候与出山径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受此影响影响,河西祁连山东部地区出山径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出山径流的增加趋势不是十分明显,西部出山径流在山区降水量与气温同时上升的情况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河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降水、冰川和地下水综合补给的内陆河,对其水资源的研究不仅是西北寒区旱区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的热点,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河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从高山区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的相互影响,山区降水变化与径流的相互影响,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洪灾、致灾因子分析,流域内同位素、树轮气候和水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气候趋于暖湿。气温的升高很大程度上受冬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影响,气温对高山区冰川积雪的影响要大于降水;冬季负积温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乌鲁木齐河上游河段冰川后退加速,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冻土活动层增厚。(2)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在中高山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较大;山区降水还具有年代际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区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并促进了山区径流量的增加。(3)降水量和冰川融雪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径流量,使得出山口区域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4)同位素分析的运用对探索径流形成和转化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树轮研究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序列的重建提供了技术手段。今后,乌鲁木齐河水资源承载力、水循环过程和水污染问题,是区域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疆气候水文变化趋势及面临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 水资源问题突出, 研究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气候水文变化及面临的问题, 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气候水文观测资料和相关成果, 研究了新疆水文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与演变特征, 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 1961—2018年新疆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冬季升温贡献最大; 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明显增加, 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 21世纪以来气温和降水均在高位波动, 但增加幅度减缓, 气候有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迹象, 干旱化趋势加剧。21世纪以来,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和高温日数显著增加, 高温初日提前, 高温终日推迟, 极端降水事件、 暴雨雪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径流量明显增加, 干流径流量微弱减少; 博斯腾湖水位阶段性变化明显, 2013年以来逐渐扩张; 艾比湖总体萎缩, 而山区湖泊赛里木湖面积稳定扩张。新疆气候水文变化面临主要问题包括: 对新疆气候变化趋势和物理过程认识不明、 水文气象灾害风险加剧难以把控、 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加剧, 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建议趋利避害, 抓住气候机遇,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开展气候水文综合科学考察, 加强机理研究, 构建综合观测协同网络, 提高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调控能力; 将有效应对、 有序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为建设美丽新疆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Similarly to other modes of transport,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has to deal with weather events, affecting navig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n inland waterways. Most significant extreme weather events result from high precipitation, droughts and temperatures below zero degrees Celsius. Heavy rainfall, in particular in association with snow melt, may lead to floods resulting in suspension of navigation and causing damage to the inland waterway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property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 living in areas exposed to flooding. Long periods of drought may lead to reduced discharge and low water levels, limiting the cargo-carrying capacity of vessels and increasing the specific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Temperatures below zero degrees Celsius over a longer period may cause the appearance of ice on waterways, leading to suspension of navigation and possible damage to infrastructure, for example, buoys. Neither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s well as climate change are new phenomena nor is their general occurrence expected to change suddenly. However, due to climate change, extreme weather events may change positively or adversely in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depending on the respective weather event and the location of its occurrence.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impact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on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in Europe, focussed on the Rhine–Main–Danube corridor,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how climate change will change these events and their impacts.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impact weather events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during 1960–2009, including the frequency and extreme value of rainstorm, typhoon, thunderstorm, strong wind, tornado, fog, haze and hot days in Shanghai, China. The frequenc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impacts on both human and property during 1984–2009 are also discussed. Examination of the frequency indicate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occurrence of typhoon, thunderstorm, strong wind, tornado and fog,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occurrence of rainstorm, haze and hot days. The number of casualties caused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ppears to show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value of direct economic loss is increasing slightly during 1984–2009, and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or damaged buildings and the area of affected crops have no significant trend in Shanghai. These result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great efforts fo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ade by Shanghai government in recent 60 years.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urbanization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nghai has become more vulnerable to high-impact weather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specially precipitation extreme, summer high temperature, haze and typhoon, so more strategies of mitigation and/or adapt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quite useful and necessary for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孙畅  唐朝生  程青  徐金鉴  张大展 《地球科学》2022,47(10):3701-3722
土体-大气相互作用是指在多种气象要素共同驱动下,地表浅层土体与大气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的复杂过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土体的工程性质在日益严峻的气候环境下发生剧烈变化,产生了大量滑坡灾害,给岩土和地质工程领域带来许多新挑战.系统总结了降雨、气温、空气湿度、风以及太阳辐射5个主要气象要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机制,分析了土体龟裂、地表植被和土体-大气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效应.通过介绍各因素在改变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包括气象要素、土体龟裂以及地表植被的土体-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体系.该体系为今后土体-大气相互作用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确定了关键研究问题,所揭示的作用机理可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参考.针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包括土体-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气候作用下冻土坡体失稳机理、极端气候工程地质作用的生态调控措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滑坡类型不同,规模不等,危害程度不一,工程治理措施多样。浙江地区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尤以滑坡居多,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台风降雨频繁,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呈多发群发态势,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社会影响强烈,因此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青田县山区滑坡为例,阐述分析滑坡特征、稳定状况,并重点介绍回填反压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治理效果,为以后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 、-"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6.
Climate change is presently a major global challenge.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global warming, especially i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coastal regions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natur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coastal regions of southeaster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processe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is region, including sea-level rise, land subsidence, storm surges, and slope failures, which already have a substantial occurrence history, are all aggravated. All these process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ce to climate change. Sea-level rise together with land subsidence reduces the function of dikes and flood preven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study areas and makes the region more vulnerable to typhoons, storm surges, floods, and astronomical tidal effects. Storm surges have caused great losses in the study areas and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increases in rainstorms. As a result, numerous rainfall-induced slope failures, characterized by focused time concentration, high frequencies, strong ??burstiness,?? and substantial damage, occur in the study areas.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such disasters that are accelerat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to reduce losses, a series of measures is proposed that may help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astal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玛纳斯河的径流量影响预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刘海隆  包安明 《冰川冻土》2012,34(5):1220-1228
山区积雪和冰川融水径流是内陆干旱区的重要水资源, 研究全球变暖情景下温度对融雪径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典型的内陆河玛纳斯流域上游为例, 利用基于度-日因子算法的SRM(Snowmelt 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 根据当前变化趋势和年内分配模拟出20种假定来模拟未来气候情景(气温上升1 ℃、 2 ℃、 3 ℃、 4 ℃和降水变化率为0、 ±10%、 ±20%的随机组合情况)下的河道径流量, 从而计算出径流量的变化率, 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以雪冰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玛纳斯河, 随着温度和降水的增加, 径流量也会增加, 并会使融雪径流提前. 假定降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 温度增高1 ℃, 径流量增大13%~16%; 在气温一定时, 降雨量增加10%, 径流量增加2%左右, 说明气温和降水都对干旱区内陆河山区径流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对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山东降水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气温资料进行分析,从温度变化来反映山东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山东省近6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山东降水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60年来山东气候呈变暖趋势,随着气候的变化,山东省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并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