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块状、条痕状、片麻状的不同构造类型,均显示富SiO_2(72.37%~77.44%)、贫Al_2O_3(11.69%~13.21%)、富K_2O(3.97%~5.11%)的特征,Na_2O/K_2O=0.64~1.08,TiO_2含量在0.18%~0.34%之间,MnO、Mg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01%~0.07%、0.12%~0.32%和0.01%~0.06%,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33~1.45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Ba、Ti、P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3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185±29Ma、2183±13Ma、2166±10Ma,据目前所获得南辽河群碎屑锆石年龄(1.95~2.15Ga),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要早于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时间,构成了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基底。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侵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里尔峪组地层中,富SiO_2(72.54%~74.31%)、Al_2O_3(15.01%~16.17%),全碱(K_2O+Na_2O)平均7.77%,相对富钠(Na_2O/K_2O=1.27~2.82),贫钙、镁,MgO平均为0.26%,CaO平均为1.59%,Mg#值平均为54.0,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61~1.78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明显的Eu正异常,Y/Yb低,Sr/Y高,而且强烈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Sr等低场强元素,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2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5±18Ma、1995±13Ma。可以推断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2.0Ga左右。本文认为具有A型特征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陆块内部拉伸减薄-裂解过程中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上研究表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可能经历了在2.2~2.15Ga左右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小兴安岭东风山群红林组中黑云母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这套岩石的原岩性质、形成时代以及岩石成因。岩相学特征表明这套混合片麻岩主要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局部保留的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或变余似斑状结构指示其原岩为花岗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0.11~1.16)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479 Ma和499 Ma,即早奥陶世和晚寒武世。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组成相似且变化范围小,锆石ε_(Hf)(t)值分别为-6.6~-10.6和-6.4~-8.6,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 698~1 958 Ma和1 692~1 831Ma,表明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为古老地壳物质,其原始岩浆可能源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东风山群的物质组成及原岩性质,认为东风山群具有构造混杂岩属性,其组成不仅包括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等具有地层性质的变质碎屑岩(副变质岩),而且存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由岩浆侵位形成的花岗质岩石(正变质岩)。  相似文献   

3.
辽西台里地区花岗质岩石主要由花岗质片麻岩、斑状花岗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均曾被视为新太古代花岗岩。根据各类花岗质岩石的产状序次关系确定,块状/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太古宙花岗质片麻岩和斑状花岗质片麻岩中,分别出露于研究区南北两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组成复杂,大量继承性锆石和新生锆石共存。新生锆石岩浆结晶特征明显,内部发育振荡生长环带,并具较高的Th/U值(0.15~1.70)。两个样品的新生锆石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3.7±2.0) Ma和(153.7±4.7) Ma。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源自下地壳中基性火成岩的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其构造背景与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为辽河群顶部的盖县组广泛分布于辽南地区。本文对岫岩县黄花甸-苏子沟一带的南辽河群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变质石英砂岩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其中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核-边结构,核部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变质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基本无核-边结构,具有清晰或者略模糊的振荡环带。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振荡环带锆石微区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富集的配分曲线特征,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明显,Th/U和Zr/Hf比值较高,表明其岩浆成因。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2506~1748Ma之间,且呈现~2178Ma和~1863Ma两个年龄主峰,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同时期花岗质岩石(条痕状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变质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3546~1950Ma之间,呈现~2149Ma年龄主峰值,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条痕状花岗岩,另有少量太古宙基底物质的加入。研究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1.86Ga的年龄峰值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明显不同,表明沉积时代一定晚于~1.86Ga,即形成于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作用之后。综合研究区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差异,我们建议将盖县组部分变沉积岩从辽河群中解体出来。  相似文献   

5.
丫江桥岩体是湘东地区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为精确厘定丫江桥岩体侵位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对丫江桥岩体中粗粒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3.0±1.2Ma(n=12,MSWD=0.67)和212.1±1.2Ma(n=14,MSWD=0.09);岩石SiO_2含量为70.39%~72.88%和73.19%~74.85%;K_2O+Na_2O值为6.94%~7.95%和7.58%~7.96%;K_2O/Na_2O比值为1.25~1.70和1.45~1.58,A/CNK比值为1.05~1.07和1.07~1.09。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13.76~24.52和7.12~11.01;负Eu异常,δEu值为0.34~0.61和0.26~0.33。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Eu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锆石ε_(Hf)(t)值为-7.01~-0.90和-6.38~+6.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3.1~16.9Ga和12.7~16.6Ga。上述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地壳物质重熔,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壳减薄和压力降低以及地幔物质上涌的共同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侵位冷却结晶,形成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6.
宽坪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岩体主要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 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宽坪岩体可划分为两期:早期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48.3±4.5 Ma,该期花岗岩富硅、富碱,属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压力较低;晚期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21.4±2.5 Ma,该期花岗岩属强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期的片麻状二长花岗起源于中上地壳(贫斜长石的源区)在H2O饱和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贫Al2O3、富Si O2花岗质岩浆;晚期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代表较高温的中—下地壳(杂砂岩或是花岗质片麻岩)发生部分脱水熔融形成的岩浆,这表明北秦岭地区从450~420 Ma经历了从早期的同碰撞阶段到后期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五台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4个典型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对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及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期间的地壳演化进行了探讨。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侵入金刚库组中的片麻状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为2548Ma,因此五台群的上限年龄约为2.5Ga;金刚库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原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63Ma和2636Ma,因此五台群的下限年龄约为2.7Ga。五台群的地质年龄为2.5~2.7Ga,属于新太古代。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均为2.8Ga左右,指示2.8Ga左右是五台山区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片麻状花岗岩tDM2平均为2.57Ga,与锆石结晶年龄非常接近,表明2.5Ga左右也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的主要增生期。地壳的增长是幕式的,2.8Ga和2.5Ga都是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时期。  相似文献   

8.
对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多组锆石U-Pb年龄:1 509.3~953.7,528.8~485.0,439.2~385.8 Ma。1 509.3~953.7 Ma年龄数据证实了康马地区乃至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变质基底岩石为中新元古代产物;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冷却年龄为528.8Ma,是泛非事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康马一带的重要地质记录;485.0 Ma是泛非事件延续至早古生代的重要年龄记录,证实了康马二长花岗岩同时卷入泛非事件和早古生代事件中;439.2~385.8Ma年龄数据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在485Ma(泛非-早古生代事件)之后,仍然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构造热事件。从年代学方面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是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次获得的年龄数据对复原泛非期-古生代地质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沙麦钨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是该区目前已探明的中型岩浆热液型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中,对这两种花岗质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5.6±1.6 Ma和136.3±1.8 Ma,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38.6±1.1 Ma,二者侵位时间均为早白垩世。两种花岗质岩体具有富SiO2(73.73%~78.23%)、高钾钠(Na2O+K2O)(7.56%~8.89%)、贫MgO(0.09%~0.20%)、贫CaO(0.51%~0.89%)、贫TiO2(0.03%~0.12%)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K、Th和U,相对亏损Sr、Ba、Nb、P和Ti元素,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具有较高的FeOT含量,较高的FeOT/MgO和FeOT/(FeOT+M...  相似文献   

10.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广泛出露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934±27 Ma~1974±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SiO_2含量为69.4%~72.22%,K_2O含量为4.52%~5.08%,Na_2O含量为2.94%~3.11%,Al_2O_3含量为14.12%~14.65%,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花岗岩REE明显分异,铕负异常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相对富集而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U和Th相对富集,P、Ti、Nb和Ta相对亏损。锆石的ε_(Hf)(t)值变化范围为-2.7~3.9和-12.8~1.5,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37 Ga~2.83 Ga和2.52 Ga~3.37 Ga,样品的年龄数据投点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两侧,说明原始岩浆是不均一的,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原始岩浆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壳幔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11.
樊炳良  张鑫利  于涛  白涛  冯德新 《地质通报》2019,38(8):1274-1286
吉塘复式花岗岩位于澜沧江岩浆岩带北段,是研究澜沧江结合带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对澜沧江北段卡贡地区吉塘复式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选锆石样品均具有明显的生长环带,Th/U值普遍大于0.4,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分别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8±1.5Ma(MSWD=1.60,n=16)、213.6±1.1Ma(MSWD=0.98,n=20)和221.1±1.5Ma(MSWD=1.30,n=15),时代均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吉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一致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其变化特征也具有一致性,反映这2类岩石可能为同一期岩浆演化而来;吉塘复式花岗岩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纽多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为澜沧江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活动模式;吉塘复式花岗岩的成因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增温及与岩石圈剪切、伸展期有关的深熔作用有关,澜沧江洋的闭合时间可能为273Ma左右。  相似文献   

12.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是紫金山Cu-Au-Mo浅成低温-斑岩矿田内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在岩芯及光薄片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化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罗卜岭赋矿斑岩体可分为两期,早期为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早期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03.7±1.2Ma,MSWD=0.33和103.0±0.9Ma,MSWD=1.00;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7.6±2.1Ma,MSWD=6.00.罗卜岭成矿斑岩基质普遍发育硬石膏,两期成矿斑岩锆石都具较高的Ce4 +/Ce3平均值,在630 ~770之间,高于区内非成矿花岗岩锆石的Ce4+/Ce3+平均值(182 ~577),显示罗卜岭斑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特征.据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时代、高氧逸度岩浆特征,结合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我们初步认为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可能和中生代古太平洋向北西西方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3.
西昆仑布隆二长花岗岩出露于西昆仑库地蛇绿混杂岩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隆二长花岗岩主要为高钾钙碱-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A/CNK=1.1)。岩石具有低的Rb/Sr(0.67~0.88)、Sr/Y比值(13.2~16.6),弱的负Eu异常(Eu/Eu*=0.68~0.84)和中等Sr(214×10-6~247×10-6)、Rb含量(165×10-6~191×10-6),指示布隆二长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脱水熔融源区,其原岩可能来自于杂砂岩或壳源中性岩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41±2 Ma(MSWD=0.33)。锆石的εHf(t)值(平均值为-3.0)和Hf两阶段模式年龄值(1 493~1 116 Ma)反映该花岗岩来自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的熔融。新获得的资料显示,西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均发育于库地蛇绿混杂岩两侧,且具有多个期次: 507~500 Ma、471~468 Ma、447~430 Ma和408~404 Ma,推测西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长期俯冲的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准噶尔老鸦泉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宇捷  唐红峰  甘林 《矿物学报》2012,32(2):193-199
老鸦泉岩体是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内最大的花岗岩体,它主要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组成。通过对2件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值分别为301±2 Ma和300±5 Ma,指示该岩体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组成表明,老鸦泉碱长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相对富集Rb、K、Th、U、Nd、Hf等元素,而贫Ba、Sr、P、Ti等元素,具强负Eu异常,总体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老鸦泉岩体的形成与晚石炭世北疆强烈的后碰撞岩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分布多种类型的花岗岩,本文主要采用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分析获得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为236.8±1.9 Ma~249.7±2.6 Ma,片麻状花岗岩年龄为268.1±1.1 Ma,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早期,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该岩体岩石源岩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在宗乃山东南缘形成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洋壳俯冲提供了年代学约束,确定了研究区碰撞时间为早于236.8±1.9 Ma。  相似文献   

16.
对大磊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解提供约束.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富硅(SiO2=73.18%~77.40%)、碱(Na2O+K2O=8.07%~8.70%)、贫铝(Al2O3=12.11%~13.92%)和镁(MgO=0.10%~0.34%),富集LILE、Ga、Rb、Th,Zr和Hf元素具明显正异常,Nb、Sr、P、Ti等元素具明显负异常,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的特征.这些花岗岩中,锆石均具典型的震荡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5,为岩浆成因;两个样品的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锆石的谐和分别是:801.3±3.0 Ma(MSWD=0.62,n=21) 和796.1±6.3 Ma(MSWD=1.70,n=15),其中一个样品继承锆石谐和年龄为845.0±12.0 Ma(MSWD=1.30,n=6),表示他们是新元古代岩浆结晶产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5~+8.0,正εHf(t)值对应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242~1 059 Ma,负εHf(t)值对应的地壳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636~1 981 Ma,显示该地区存在的最古老物质是古元古代(老至1 981 Ma).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形成大磊山A型花岗岩的初始物质主要为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暗示该岩浆源自于壳幔混合作用,幔源端元可能源自于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幔岩浆上涌.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该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后-裂解中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所引起的深部古元古代地壳拉张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广西岑溪地区糯垌岩体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对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主要为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钾长变粒岩和花岗闪长岩,按成因分为捕掳体和残浆包体两类。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包体(样品F16—7—6)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样品F16—13—4)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2. 3±2. 2) Ma和(252. 7±4. 4)Ma;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一致,黑云斜长片麻岩与大冲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一致。岩石包体和寄主岩石在hark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表明寄主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南锡田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钨锡成矿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华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中生代花岗岩最为发育,与之相伴生的是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因与这些矿床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岩体是该区的一个典型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组成,并伴生有钨锡矿床。本文以湖南锡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锆石SIMS与LA-ICP-MS U-Pb定年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锡田花岗岩体存在晚三叠世(227~233Ma)和晚侏罗世(150~154Ma)两期岩浆活动,早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岩体北部和中部,晚期岩浆活动仅在岩体中部及东部矿体附近可见,两期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岩性组合。另外,对含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三叠世的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的工作推断锡田地区钨锡矿的形成受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岩浆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黎鹿  曾铃  张帆  刘明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13,29(10):3533-353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与前人通过红格东侧的矮郎河高铝花岗岩的U-Pb测年得到的花岗岩成岩时代(255.2±3.6Ma)结果一致,表明大老包花岗质岩体与矮郎河高铝花岗岩是同阶段的,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晚期的产物。这一成岩时代晚于攀枝花铁矿成矿时代(~260Ma)。通过本文得到的大老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前人测得的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体岩浆的活动时间,笔者基于国际上最新的下地壳热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过程中可以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大老包花岗岩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过程中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4Myr内部分熔融下地壳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