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方法以已知断裂带中心线为准,向两侧一定范围作等间距划分,统计各等分带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和平均距离,通过绘制平均地表温度与平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来描述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衙段的实际应用中,方法以Landsat 7 ETM+热红外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描述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与深大断裂带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场与北东走向的江山-绍兴断裂带、常山-漓渚断裂带和球川-萧山断裂带的相关性明显,区域特征稳定.在各断裂带影响范围内,距离断裂带越近,地表温度越高;北西走向的淳安-温州断裂带和东西走向的衙州一天台断裂带均处于地表温度梯度变化带,断裂带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地表温度场.  相似文献   

2.
赣杭构造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赣杭构造带主要受赣抗断裂带控制。它主要由永丰-诸暨坳陷带、赣杭构造火山活动带和赣杭红盆断陷带构成。赣抗断裂带是由绍兴-江山深断裂发展演化而来,它主要由绍兴-江山、广丰-东乡和抚州-永丰三条深、大断裂构成。该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带,但各时期地质构造的表现形式和各段动的强烈程度、深度、形成时间并不完全相同。赣抗构造带具明显的继承性。自加里东运动以来,它长期屎持相对坳陷或低地特点。这一特殊构造环境,对铀成矿有利。区内铀成矿经历了漫长的复杂过程,这些过程均与赣杭断裂带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钦杭成矿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结合带,西南端起自广西钦州湾、向北延伸到浙江杭州湾地区,曲蜒长约2000 Km。钦-杭结合带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据此,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等把其划分为两段:东段和西段。东段大体相当于江山-绍兴分布区域,西段包括南岭及其以南地区。周永章等(2012)根据结合带内部的不均一性及优势矿种的区域分布把钦-杭结合带分为北、中、南三段,其中北段是指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该段发育一系列古海  相似文献   

4.
报道采自双溪坞群不同岩组岩石样品的锆石年龄,其中,平水组英安质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8.2±6.8Ma,双溪坞群北坞组安山岩年龄为901.6±5.5Ma,双溪坞群章村组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年龄为899±8Ma,上覆河上镇群骆家门组底砾岩(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78.96±4.5Ma。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依据该年龄数据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序列。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标示了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侧双溪坞群的沉积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华南洋的中间岛弧。上述年龄为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5.
左溪石英闪长岩赋存于浙江绍兴-江山断裂带中,其平均化学成分近似于出露在其北西侧的元古界双溪坞群;不同岩性的元素含量及比值具有线性演化关系,相似于不均一的二元混合物。对造岩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的模拟计算表明:双溪坞群50%部分熔融的熔体相与残留相按不同混合比组成的混合相,相当于岩体中的不同岩性。因此,“部分熔融-不均一混合”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岩体所具有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方法以已知断裂带中心线为准,向两侧一定范围作等间距划分,统计各等分带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和平均距离,通过绘制平均地表温度与平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来描述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衢段的实际应用中,方法以Landsat 7 ETM+热红外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描述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与深大断裂带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场与北东走向的江山绍兴断裂带、常山漓渚断裂带和球川萧山断裂带的相关性明显,区域特征稳定。在各断裂带影响范围内,距离断裂带越近,地表温度越高;北西走向的淳安温州断裂带和东西走向的衢州天台断裂带均处于地表温度梯度变化带,断裂带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地表温度场。  相似文献   

7.
在1985年12月,我们完成了比例尺为百万分之一的“浙江省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编图。现把编图成果叙述如下: 一、地层浙江省寒武系分布在浙西,即绍兴-江山断裂带以西地区,呈北东向的线形褶皱,岩层厚度450—1700m。寒武系与上覆层奥陶系呈整合接触,而与下伏震旦系的接触关系则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肖山-常山以西至浙皖边界一带为整合接触,以东至绍兴、江山一带为假整合接触。寒武系的岩性,中上部以碳酸盐岩为主,下部为硅质岩夹石煤层和磷矿层。古生物  相似文献   

8.
下辽河大陆裂谷与岩浆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辽河裂谷是我国东部规模巨大的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五十年代以来,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对郯庐断裂带进行过大量的专题和综合性研究[1-5],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尽管如此,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延伸规模、力学机制及活动方式等重要问题,尚存在分歧意见。已有资料表明,发育在华北断块区内的一段,应是郯庐断裂带的主体部分,已确信无疑。该段东界的主干断裂,可能形成于太古代末期(其它三条主干断裂形成时代可能稍晚,但至少在中生代即已存在),构成胶辽断块与冀鲁断块的边界。长期以来,它控制着两侧断块基底的形成和古生界盖层的发育,以及构造格架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怀玉山地体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以赣东北断裂带,东乡-江山-绍兴断裂带和宁波-嵊泗断裂带围限的地区是一外来地体,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边缘海相当。晋宁期,该地体与扬子大陆边缘九岭区发生碰撞拼贴造山作用,相伴形成了一系列的碰撞造山构造。  相似文献   

10.
浙东南金银铅锌区域成矿作用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南(绍兴-江山断裂带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存在着统一的区域性金银和铅锌成矿作用.它们皆属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隆起带和坳陷带中的矿床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金银矿床规模与脉石英包裹体中气相CH_4/H_2O和CO_2/H_2O比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近十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梳理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探讨了陆区大地构造单元在海区的延伸。研究表明:渤海和北黄海为典型的华北型基底并发育华北型沉积盖层;南黄海为典型的扬子型基底并发育扬子型沉积盖层;东海陆架为华夏型基底,东部很可能发育晚古生代沉积盖层,其上叠置了晚三叠世以来沉积盖层。下扬子地块西侧通过左旋走滑的郯庐断裂带,东侧通过右旋走滑的朝鲜西缘断裂带揳入华北地块中,朝鲜西缘断裂带兼具走滑和俯冲带性质。整个朝鲜半岛无论从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来看都类似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在北侧和东侧都发育“鳄鱼嘴”式构造,扬子地块的下地壳向北、向东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而上地壳则仰冲于华北地块之上。江绍结合带表现为宽50~70 km的NE向高磁异常条带,进入杭州湾后走向转为近EW向,经舟山群岛、大衢山岛及附近岛屿,过东海陆架虎皮礁凸起向东进入日本九州岛。虎皮礁凸起的岩石很可能类似于大衢山岛,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12.
横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古断裂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坚 《地质科学》1987,(3):221-230
本文根据地质和物探资料,论证横贯中国东南部桂西、黔东南、湘西北、鄂东南、赣西北、皖东南和苏南的湘黔-江南古断裂带。中元古代为超壳断裂,古生代属壳断裂,是一条长期发展的控岩控矿的古断裂带。往东入海,延向济州岛和西南日本飞驒地区。  相似文献   

13.
South China landmass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end of Eurasia, adjoining Qinghai-TibetPlateau in the west, bordering Qinling-Dabie orogen in the north and the West Pacific in the east, andbeing connected to South China Sea in the south, hence the topography landscape shows transition froman inland type to a continental marginal type. Ever since Late Achaeozoic to Early Proterozoic,Cathaysia and Yangtze blocks has undergone multiple stages of splitting and amalgamation, and did notfi…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大陆和陆缘地带板内构造界带的地磁异常场响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中国东南大陆与陆缘地带的地面磁场观测资料 ,通过适配滤波、谱分析、位场延拓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获得了该区的地磁场分布 ;并在网格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反演 ,求得了不同深度层面的磁场分布及磁性结构。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1 .扬子、华夏、康滇、秦岭—大别各陆块的磁异常特征无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存在很大差异 ,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2 .郯庐深大断裂跨过长江后可能经东西向局部错动继续沿赣江断裂、吴川—四会断裂延伸并潜入海域。 3.扬子与华夏陆块的界带 ,东端起始于杭州湾 ,沿江绍断裂向西南方向延伸 ,经南昌、至长沙 ,再沿雪峰山向南经桂林西并沿钦州湾入海。4 .华南EW向大型隐伏构造带形迹 ,基本沿 2 4 .5°~ 2 6°N展布  相似文献   

15.
龚日祥  卢成忠 《岩石学报》2008,24(10):2343-2351
浙西晚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广泛,在江山、龙游和遂昌三县(市)接壤地带厘定出一套富碱高钾花岗岩类。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I型的该套花岗质岩石应属铝质A型花岗质岩石,在空间上明显受江山—绍兴断裂带及其柘岱口—溪口断裂带的控制,呈北东向带状展布。该岩类由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以富碱高钾为显著特点,莱特碱度率 (A.R)为2.14~5.76,过碱指数(AKI值)为0.58~0.96 (平均0.83),偏铝到过铝质 (A/NKC=0.93~1.30,平均1.05),富含稀土元素 (∑REE=226.65×10-6~429.18×10-6)和较高的Zr+Nb+Ce+Y元素组合值(282×10-6~826×10-6,平均482×10-6),而亏损Ba、Ta、Nb、P、Ti等, 在Na2O-K2O>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全部落入A型花岗岩区,反映其具A型花岗质岩石的成分特征。洪公岩体与沐尘岩体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1.6Ga,反映其主要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背景、构造被动定位特点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该套富碱高钾花岗岩类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早白垩世早期该区重要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浙西北地区乃至浙赣皖相邻区早古生代受华南加里东构造活动的影响,仅发育轻微褶皱及断裂,造成上古生界与下伏前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下古生界之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而不发育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在浙皖交界开化县获得445Ma±19Ma的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另在金华山后(江绍断裂带北侧)年龄为452.1Ma±2.7Ma的细粒花岗岩旁,发现了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34.1Ma±2.4Ma的辉长闪长岩,暗示江绍断裂带在早古生代的构造活动可能引发了断裂带沿线及其北侧偏远处的岩浆活动,在晚古生代仍有较强的构造表现。由此可见,浙赣皖相邻区的加里东构造事件远比以往所认识的更强烈。这组年龄数据对重新认识浙赣皖相邻区和江绍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道采自双溪坞群不同岩组岩石样品的锆石年龄,其中,平水组英安质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8.2±6.8Ma,双溪坞群北坞组安山岩年龄为901.6±5.5Ma,双溪坞群章村组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年龄为899±8Ma,上覆河上镇群骆家门组底砾岩(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78.96±4.5Ma。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依据该年龄数据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序列。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标示了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侧双溪坞群的沉积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华南洋的中间岛弧。上述年龄为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继远 《地质科学》1980,15(2):125-133
灵山断褶带地处桂东南灵山、钦州和东兴等县,东北和西南两侧分别受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所夹峙,北端截于浦北县寨圩北西向断裂,南段延出国境以外,在我国长约240公里,宽约30公里。断褶带北东-南西向,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以及酸性岩浆岩构成,断裂与褶皱发育,具明显的多期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