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使用γ场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某矿山γ场辐射剂量,探索了γ场理论计算方法在计算矿山辐射剂量方面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γ场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的某矿山γ场辐射剂量率误差较小,该方法可用于矿山核辐射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
航空γ能谱测量是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以遥测方式对放射性元素(天然产出的和人工的)进行地球化学填图,所获数据可用放射性元素丰度和核素剂量率来表示。由于该方法可跨越任何陆面,其90%的响应来自地球25cm深度的范围(称为A25层),因此该方法可获得大范围的连贯性结果。在受控制的条件下,在数公里长的测试带上通过空中与上部地表层测量建立的关系对航测仪设备进行标定,就可在一定的范  相似文献   

3.
对长约70 km引水工程洞线上进行的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陆地伽马剂量率测量、土壤氡浓度测量、岩石表面氡析出率测量以及钻孔岩芯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Ra、Th、K含量分析的综合放射性地质调查,并对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区引水沿线地质体放射性核素当量含量平均值为:U 1.56×10-6,Th 14.12×10-6,K 2.16×10-2;钻孔岩芯放射性元素分析含量平均值为:U 32.34 Bq/kg,Ra 35.68 Bq/kg,Th 35.29 Bq/kg,K 865.65 Bq/kg。陆地伽马剂量率为90.42 nGy/h;土壤氡浓度平均值为4 272.1 Bq/m3;岩石表面析出率平均值为4.01×10-2 Bq/m2·s。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内照射和外照射辐射剂量计算了对施工人员造成的辐照剂量为0.759 mSv,低于国家对公众的剂量限值1 mSv/a,表明引水工程输水隧洞的施工在安全辐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岛市1500km^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和地表γ辐射测量,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Th和咏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U偏低。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91.87nGy·h^-1)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93.14%的γ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γ辐射,其中^232Th和^40K的贡献占81.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是影响地面γ辐射吸收剂量率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带γ辐射吸收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环境因素(路面材料、地貌景观)对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0.56 mSv)远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付锦  裴承凯 《铀矿地质》2012,(4):233-238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γ辐射源对环境、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影响,提出剂量估算的基本方法步骤。包括点源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计算,大气反散射辐射剂量率估算,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剂量当量估算,辐射致臭氧产额估算。并指出了γ辐射源环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导致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普遍高,从而使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也较高。近年来,人居环境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较高的γ辐射剂量率是否存在风险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项目选择永安罗坊、武平忠地两处重点区开展1∶5万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并在同点采集配套土壤样品。通过研究土壤放射性元素238 U、232 Th、40 K比活度与γ辐射剂量率的关系特征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福建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31303个表层土壤U、Th、K测试成果换算福建省2 km×2 km网格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编制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得出福建省γ辐射安全区(无风险)约12.1万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64%,风险区(可能存在风险)433 km 2,占0.36%,管制区(存在风险)仅4 km 2,天然放射性人居环境优良。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和评价中发现,青岛地区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虽然略高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但仍属于天然辐射安全区域.测区的伽马辐射剂量率值总体上决定于岩性.伽马辐射剂量率都来自于238U、232Th、40K的贡献,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40K和232Th对剂量率的贡献要大于238U.此外,一些公路、建筑等建造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这些工程的放射剂量,主要是在建造这些工程时所选用的石材、石料和水泥等,都会对当地的放射剂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在国土资源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地理图形数据,同时在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既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果,也是国土资源管理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兰江国土资源所作为兰溪市国土资源局的重要基层土地管理单位,多年来与市局各部门、单位联合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兰江的地形、地籍和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但这些数据收集后分送到市局内各个业务科室部门、单位保存,由于各个业务科室部门、单位的地理基础数据不同,所要求的成果数据的坐标基础和数据格式也就往往不尽相同,给各部门间的业务衔接和数据共享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也给我们日常管理业务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9.
释光测年中环境剂量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释光测年中影响环境剂量率(D)的主要因素包括含水量、宇宙射线、a值(α辐射相对于γ辐射产生释光的效率)和氡逃逸等。为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D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参数值对一个假定U、Th和K含量已知的样品进行了较详细的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变化对环境剂量率影响最大,影响程度甚至可达50%以上;其次为宇宙射线的影响,最大可达近15%;氡逃逸的影响最多不超过8%;而a值通常取固定值,产生的影响则相对小的多。   相似文献   

10.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数据驱动方法逐步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但这类方法在模型的可解释性和物理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挑战。在遥感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结合深度学习和数据同化方法,发展陆地水循环过程模拟与预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改善陆地水循环要素观测数据质量以及深度学习如何减少物理模型不确定性方面的最新进展,从观测、模型和系统集成3个方面凝练出深度学习融合遥感大数据的陆地水文数据同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深度学习反演遥感产品时,如何增强样本的时空代表性?(2)如何发展数据同化框架下物理导引的深度学习新方法?(3)如何通过“数据—模型”双驱动提升陆地水循环的可预报性?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推动“数据—模型”混合建模方法在水文领域的深入应用,提高陆地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东至县铁炉地区开展了放射性污染调查工作,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和治理措施。其方法是采用6台FD-3013γ辐射仪、1台FD-3022N道γ谱仪和1台FD-3017氡射气仪对该地区进行大比例尺地面γ辐射剂量率、地面γ能谱、水中氡浓度等测量。获得了该地区γ辐射剂量率为0.11~4.38μGy/h;铀质量活度为123-1 230Bq/kg,钍质量活度为21-411 Bq/kg,钾质量活度为264-528Bq/kg;水中铀活度浓度为4-12 300 Bq/L,水中氡活度浓度为2-155Bq/L;剥露的岩矿、矿渣中铀质量活度为1230-151 290 Bq/kg,钍质量活度为25-411 Bq/kg。该地区地面γ辐射剂量率、地层中铀、钍质量活度均高于安徽省平均值,而剥露的岩矿、矿渣中铀质量活度远大于地层中的铀质量活度,是该地区环境中最大的潜在污染源之一,并为此提出了4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攀枝花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需要,建立了基于GIS的PZHNQx系统,在对地球化学数据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地球化学评价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PZHNQx系统不仅合理地管理了地球化学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并且还具备一定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处理功能,方便了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拟开掘隧道沿线的专门勘探平洞和煤矿巷道中进行的γ辐射剂量率(225组数据)和环境氡浓度(96个数据)测量,评价和研究该区未来隧道放射性辐射环境。这些平洞和巷道均穿越了(或低于)拟开掘隧洞的底部,基本上揭露了比选隧洞可能穿越的地层岩性。结果表明,在该区煤系地层和侏罗系砂岩交接带可能会出现环境γ辐射照射剂量超标现象,在上述交接带以及含土碎石分布区,有可能出现环境氡浓度超标现象。在选线和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紫金山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福建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圈定了紫金山矿集区金地球化学异常,依据大型矿床地球化学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计算出金的找矿潜力。本文尝试在该块体中通过提高分级值,对紫金山矿集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圈定并勾绘出内部结构的谱系树图。分析了金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探索金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揭示金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的轨迹,最终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余先川  张冠鹏  姚旺 《江苏地质》2019,43(1):103-110
地球化学数据元素间的相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数据是一种不遵循正态分布的成分数据,其封闭特征存在挖掘和分析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许多传统的统计方法不适合使用。主要通过元素值的趋势分析了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形态相关系数的概念。该方法不需要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忽略闭包特征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稳定、准确,可以显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此外,方法计算过程消除了回溯,因此适用于大数据的实时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赵迷迷 《城市地质》2021,16(4):432-438
天然放射性辐射是衡量优质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城市建设中开展放射性环境调查必不可少.2020年5月-10月,以(250~500)m×(50~100)m的网度布设测量点,在粤港澳大湾区某地开展1:25000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表明,区内整体辐射环境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处于正常水平.区内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可分为城镇人口密集区、基岩出露区和原野区3类,其中人口密集区的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略高于天然本底值2.48%~13.73%;基岩出露区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普遍高于天然本底值3.92%~65.29%;原野区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普遍低于天然本底值17.65%~40.20%,共发现10处异常高数值区(点),均与区内裸露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带密切相关.居民所受环境地表γ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693 mSv·a-1,与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水平相当.圈定异常区4处,区内常驻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或减少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赵迷迷 《城市地质》2021,16(4):432-438
天然放射性辐射是衡量优质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城市建设中开展放射性环境调查必不可少.2020年5月-10月,以(250~500)m×(50~100)m的网度布设测量点,在粤港澳大湾区某地开展1:25000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表明,区内整体辐射环境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处于正常水平.区内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可分为城镇人口密集区、基岩出露区和原野区3类,其中人口密集区的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略高于天然本底值2.48%~13.73%;基岩出露区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普遍高于天然本底值3.92%~65.29%;原野区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普遍低于天然本底值17.65%~40.20%,共发现10处异常高数值区(点),均与区内裸露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带密切相关.居民所受环境地表γ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693 mSv·a-1,与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水平相当.圈定异常区4处,区内常驻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或减少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9.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初步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查明陆地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择了中国东部入海河流中主要的35条河流,分丰、枯水期系统采集了悬浮物、过滤水、底泥等样品,利用河流径流量参数,计算得到了各河流主要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年入海通量及陆地河流年入海总通量,确定了各元素水溶态及悬浮物态迁移入海量的比例,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浅海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表生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交叉学科,与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表生地球化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给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科学计划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对现有的表生地球化学领域的数据及其数据库进行了初步调研。结果表明,表生地化数据具有多元化、跨学科的特点,大多数的数据处于缺乏统一标准和非结构化状态;诸如GEOTRACES、PANGAEA等大型数据库具有相对成熟的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经验,SISAL数据库在数据结构化的层面上取得了关键成果,都为表生地球化学数据库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基本方法和参考经验。文章最后提出表生地球化学大数据建设应以研究目标和需求为导向,组建相应专题科研工作组,集中力量,全面推动学科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