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粤西罗定-云浮广宁一线存在海西印支期推覆构造,这一发现得到了近年来众多调查研究工作的支持,一个大型NE向逆冲推覆构造轮廓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怀集一郁南一岑溪一线发育的推覆构造和零星分布的构造窗,将粤西推覆构造体系的宽度扩展至逾70km,并且说明该大型推覆构造存在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强烈活动。  相似文献   

2.
杨宗文 《贵州地质》1993,10(3):208-213
施洞口断裂是贵州东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在它的逆冲推覆作用过程中,逆冲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其应力分布、构造变形特点都有一定差异。而逆冲推覆构造所产生的巨大水平挤压力在地台盖层中亦可产生构造变形。由于盖层结构中物质具垂直分带,各构造亚层变形特征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3.
徐州—宿州地区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宿地区平上存在3个推覆构造带,剖面上有两个不同深度的滑脱层位。推覆构造受到两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早期滑脱为后缘推覆,前缘重力扩展、滑动、晚期滑脱为从东向西的推覆。构造变形机制表现为滑脱系统边为压剪、内部为挤压。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逆冲推覆构造理论,分析研究了湖北中部荆门—仙居地区的构造特征,认为该区为一平面三分带、垂向三分层、南北二分段的背形叠置式双重逆冲构造。该构造处于燕山期南大巴山~大洪山褶冲带的前缘,划分了地台盖层褶冲变形与台褶变形的界限,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了一个逆冲推覆构造实例。  相似文献   

5.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将广元-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广西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十万大山盆地内地震剖面资料和TM遥感图象的地质构造解译,结合重力资料和野外地质观察及构造分析,阐述了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由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带组成:卷入海西和印支期花岗岩体的逆冲断裂带、充填中生代陆相沉积并发生构造滑脱的前陆盆地和对应于华南准地台的前陆腹地。冲断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与中、晚古生代钦州海槽晚二叠世的褶皱回返和中生代相继的构造复活密切联系的,它经历了3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事件:晚二叠世海西运动晚幕为冲断推覆构造的雏形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幕的近SN向挤压是陆相前陆盆地的发育期;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主幕NW—SE向挤压是现今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成型期。  相似文献   

7.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8.
最新区调成果表明,云浮-罗定地区震旦-石炭纪地层是被多条断层分割的块体,在剖面上它们层层叠置,在平面上沿一定方向延伸,构成了海西-印支期的自NW往SE方向逆冲的推覆构造体系,其间有构造窗、飞来峰。原地系统由石炭纪地层组成,外来系统为震旦纪、泥盆-石炭纪变质地层。初步论证了其形成时间、推覆方向、推覆体厚度、推覆平距。它的形成可能与钦州海槽关闭有关,属后展型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9.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0.
滇西德钦羊拉铜矿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将本区构造变形划分为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四个变形期,相应的变形表现为顺层的剪切褶皱、韧脆性层间滑动构造、脆性断裂与节理、推覆走滑构造。海西期喷流-沉积型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金沙江弧后裂陷盆地环境,印支期及其以后叠加控矿作用表现在平面上为“入”字型构造控矿,剖面上为多层层间滑动构造控矿。  相似文献   

11.
徐宿地区平面上存在3个推覆构造带,剖面上有两个不同深度的滑脱层位。推覆构造受到两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早期滑脱为后缘推覆,前缘重力扩展、滑动;晚期滑脱为从东向西的推覆。构造变形机制表现为滑脱系统边缘为压剪、内部为挤压。  相似文献   

12.
云开地区海西—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粤西云开地区北缘和东缘相继发现了罗定、云浮、分界南、兰坑、西山岭及沙表逆冲推覆构造。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均属褶皱式,断裂扩展为前展型,卷入最新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并被燕山期地质体所浸人或不整合覆盖;共同组成一个以罗定逆冲叠瓦扇为主动推覆体的同碰撞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该系统冲推覆构系统起因于桂东南地体沿NW→SE向云开地体的碰撞拼贴,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相似文献   

14.
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变形特征、变形过程和力学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论证了岩石能干性差异和岩系能干性结构对变形产生的影响.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岩石发生逆冲推覆,能干性层在非能干性层上滑脱、变形,形成断坪-断坡逆冲推覆变形构造.由于非...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耿达一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映秀一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脆一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7.
兴梅煤田滑脱构造包括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两大类。属脆—韧性变形。前者为多层次顺层滑覆,其中以龙潭组与文笔山组间滑脱面(F_3)为主滑面,后者由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为主体组成四个大型推覆体,推覆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上。区内各种滑脱构造可分为南北向构造、弧形构造及拉铺构造三种组合型式,皆属薄皮构造,该区今后找煤的重点应在推覆体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西南城地区侏罗系林山群与下伏前泥盆纪变质地层、白垩纪地层与前白垩纪地层接触关系调查和谢家构造窗、竺由新村构造窗、上乌石构造窗、望天石飞来峰的发现及钻孔验证,初步厘定了区内燕山期滑覆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燕山期滑覆构造发生在中侏罗世末,主滑面沿华力西—印支构造层(D—T2)、燕山构造层(T3—K1)与下伏地层间角度不整合面扩展而成,泥盆纪—早白垩世地层为滑覆体,滑覆在前泥盆纪变质地层之上,动力学来源为太平洋板块由南东向北西对欧亚板块俯冲。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规模大、动力学机制复杂(顺层和切层推覆),彻底打破了华南地区原有的地层沉积层序,形成了现存的横向分带、纵向分层的多层叠瓦、堆垛推覆构造格局。前白垩纪地质体为外来推覆体,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堆垛在白垩纪地层之上,白垩纪地层呈"构造窗"分布于前白垩纪地质体之下,动力学来源可能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构造变形解析得出,江西上饶船坑—铜山一带铜矿床及其相关的侵入岩体主要受中生代推覆构造控制。推覆构造面总体倾向SE,表现为波状起伏。推覆构造外来岩系为中石炭统至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及页岩、泥质粉砂岩,原地岩系为下侏罗统地层。外来岩系变形大多呈同斜褶皱,并伴生不同规模逆冲断层及顺层滑脱构造,局部存在平卧及箱状褶皱; 原地岩系变形亦较强烈。推覆构造表现为自SE向NW的运动。成矿岩体大多呈相互平行的薄层状,岩席侵位于上述推覆体外来岩系顺层滑脱带中。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表明成矿岩体具挤压机制下岩浆弧特征,形成于170 Ma。结合推覆构造卷入的地层、研究区外围德兴一带同类型侵入岩与中生代推覆构造关系的讨论,认为上饶船坑—铜山一带与铜多金属矿相关的中生代石英二长斑岩为受同时代推覆构造变形控制的同构造岩浆岩,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导致岩石圈增厚发生大规模推覆构造,并诱发下地壳重熔岩浆侵位至浅表顺层滑脱空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彭灌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