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俊  郑永飞  吴元保  龚冰 《地球学报》2005,26(Z1):112-114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段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变质花岗岩,对这些低δ18O值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δ18O值锆石成因和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①这些低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变质花岗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 Me和751±27 Ma,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 Ma和241±33 Ma,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②锆石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低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锆石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指示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指示其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极度亏损δ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因,认为用岩石与大气降水间同位素交换和开放体系下的岩浆去气作用解释该类岩石成因较为合理,但也有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青岛崂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青岛崂山晶洞碱性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34Ma,I_(Sr)=0.7064;石英正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t=146Ma。I_(Sr)=0.7050。青岛岩基全岩的δ~(18)O值为4.8至8.2‰,δD值为-98至-145‰,H_2O含量为0.59至0.07wt%。大气降水热液-岩石相互作用和岩浆开放体系去气作用是造成晶洞碱性花岗岩~(18)O和D贫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伟  李新俊等 《岩石学报》2002,18(3):331-339
新疆北部乌仑古塔斯嘎克碱性花岗岩体分为主体相和北部边缘相。条纹长石广泛发育出溶;石英与碱性长石复杂交生。条纹长石的出溶衍生出压应力,造成石英的变形。大部分钠铁闪石是由霓辉石交代形成的。在δ^18O石英-δ^18O条纹长石和δ^18O石英-δ^18O钠铁闪石协变图上,应用耦合的质量传输和动力学限制的同位素交换模型对样品进行了模拟。相对交换速率常数和3个矿物的显微组构特征共同指示,表面反应即溶解-再沉淀和管道扩散是氧同位素交换的主要机制。大气降水从塔斯嘎克碱性花岗岩的北部边缘相住主体相发生了平流渗透。北部边缘相样品的较陡的斜率、以及石英和条纹长石较低的^18O亏损程度,被解释为是由于与同位素组成未演化的短路径大气降水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发生氧同位素交换造成的。但是,与同位素组成演化了的长路径大气降水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主体样品的较缓的斜率以及石英和条纹长石的较高程度的^18O亏损。对于一个侵入岩体的冷却来说,平流冷却与传导冷却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魏春生  郑永飞 《岩石学报》1999,15(2):224-236
对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全岩δ18O值为+3.5‰~+9.2‰,全岩δD值在-81‰~-59‰之间变化。主要造岩矿物对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分馏的样品,其D亏损主要受单阶段岩浆去气机理的制约。部分全岩样品表现出不同程度D-18O同步亏损,这种亏损要受岩浆期后固相线下与外来渗透大气降水之间进行同位素交换机理的制约。石英δ18O值基本正常,石英与碱性长石之间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特征表明,苏州A型花岗岩整体上起源于亏损18O源区物质通过地球动力学再循环产生低δ18O岩浆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氢氧同位素实测值和理论模型计算结果,推测苏州A型花岗岩浆δD和δ18O初始值分别为-50±5‰和7.5±1.0‰,这排除了岩浆起源于曾经历过化学风化循环的地壳上部岩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江西铜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德兴斑岩矿集区最大的矿床.文章根据铜厂矿床发育的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组合特征,和已厘定的铜厂矿床脉体类型,选取代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的石英、黑云母、绢云母及绿泥石等,进行单矿物的H、O同位素测试.石英和黑云母单矿物O同位素,与石英、黑云母平衡流体的δ 18O 值和δD值联合示踪结果显示,铜厂矿床早期A脉(不规则疙瘩状A1脉、石英-黑云母A2脉和石英-磁铁矿A4脉)和中期B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形成时,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流体来源,但B脉可能混入了少量大气降水;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岩脉(180~200℃)的成矿热液全部为大气降水来源.斑晶黑云母平衡水的δ 18O和δD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黑云母形成时的热液系统主要为岩浆水,局部受区域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也可能与少量黑云母斑晶受到后期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有关.绿泥石蚀变主要由岩浆流体作用形成,但混入了一些大气降水,导致其δ 18O值少量降低.绢云母平衡的水的δ18O值和δD值(4.6‰和-19.4‰)表明,绢云母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铜厂矿床钾硅酸盐化、绿泥石化蚀变,以及钾硅酸盐化阶段形成的A脉和B脉,均由岩浆流体作用引起,大气降水在绿泥石化阶段进入蚀变-矿化系统,而绢云母化、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盐脉均是大气降水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诸广岩体南部铀矿区稳定同位素组成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亮  祝民强  邬铁 《铀矿地质》2015,(2):65-72,88
诸广岩体南部产出多个大中型铀矿床,笔者通过测定各主要矿床的硫、氢、氧同位素组成,探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发现,富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CDT值为-17.4‰~-17.9‰,与新鲜辉绿岩中黄铁矿的δ34SCDT值(-0.5‰~-0.2‰)明显不同,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幔源的可能性很小。在δD-δ18 OH2O图中,所有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值均落于地幔水、岩浆水、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进一步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大气降水。δ13 CPDB值为-9.8‰~-4.3‰,显示碳很可能来自花岗岩。上述同位素特征表明,区内与花岗岩有关的脉型铀矿床可能主要由大气降水沿深大断裂循环并萃取围岩(包括花岗岩)中各种成矿元素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对向阳坪矿床硅质脉和方解石两种重要的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脉、方解石与角砾岩矿石具有大体类似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明显的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继承了豆乍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向阳坪矿床铀源主要来自赋矿围岩,硅质脉和硅质角砾在铀矿化过程伴随∑REE富集和HREE增加。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地幔来源为主导,成矿期方解石具有明显低的δ13C值和高的δ18O值,暗示减压沸腾发生的CO2去气作用是导致晚期铀沉淀的主要因素。从成矿期到矿后期,方解石δ13C值升高,δ18O值呈降低趋势,同时硅质角砾具有弱的负Ce异常,均指示铀矿化晚期有大气降水参与,且受其淋滤改造,据此认为苗儿山中段花岗岩型铀矿多期成矿叠加和后期大气降水淋集改造是形成大矿体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北淮阳新开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大别造山带北麓的北淮阳新开岭地区岩浆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和SHRIMP法锆石微区UPb定年.在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 一个花岗岩样品中的大部分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初始岩浆振荡环带, 为典型的岩浆锆石, 少有蚀变的颗粒和/或区域; 而另一个花岗岩样品中的锆石虽然同样具有振荡环带, 但是大部分颗粒中心的初始岩浆环带被扰动, 指示这些锆石为岩浆锆石, 受到了较强的后期热液蚀变的改造.对锆石具有初始岩浆环带和溶蚀结构的区域分别进行SHRIMP法UPb微区定年结果表明, 这些岩浆岩的形成年龄为(820±4) Ma, 热液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为(780±4) Ma.新开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后期超固相热液蚀变作用分别对应于超大陆裂解之前的约830~795Ma岩浆活动和裂解过程中约780~745Ma的岩浆作用.单矿物激光氟化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岩浆岩具有非常低的δ18O值, 其中锆石为1.90‰~5.78‰, 石英为-2.88‰~-7.67‰, 斜长石为-4.01‰~-11.40‰.锆石和其他矿物之间表现出强烈的氧同位素不平衡, 而其他矿物之间则达到了氧同位素的再平衡.结合不同δ18O值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 认为该地区的热液蚀变作用为超固相条件下的高温热液蚀变.这一过程不但改变了石英等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 所以这些样品中低δ18O值锆石可能是超固相条件下热液蚀变的结果.石英中具有异常低的δ18O值表明蚀变流体来源应为寒冷气候大气降水.所以, 新开岭地区亏损18O蚀变岩石的形成与裂谷岩浆作用和雪球地球事件相耦合的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东坡矿田泥盆系碳酸盐岩18O的亏损与铅锌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新生  季克俭 《地球学报》1997,18(Z1):194-196
23件泥盆系碳酸盐岩O同位素组成显示出,东坡矿田泥盆系碳酸盐具有不同程度的18O亏损现象,18O亏损最大的地区(δ18=10‰左右)与区内铅锌矿化的位置在空间上重叠。研究表明,大气降水与碳酸盐岩O同位素交换作用是碳酸盐岩18O亏损的主要原因,水岩交换作用也伴随着本区的铅锌矿化  相似文献   

11.
湖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是水口山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发现较晚、埋深较深的隐伏矿床。作者对该矿2种不同产状的方解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该矿与黄铁矿、铅锌矿共生的团块状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4.11×10~(-6)~38.09×10~(-6)),并表现出L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胶结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脉状方解石,其稀土元素含量更低(1.52×10~(-6)~5.57×10~(-6)),大体表现出M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轻稀土略微亏损。2类方解石野外产状不同,稀土元素含量差别明显,REE配分模式也不同,暗示其成矿流体性质不同,流体来源也可能不同。这2类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亦存在明显差别,脉状方解石的δ~(13)C低于块状方解石,但其δ~(18)O明显大于后者。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矿方解石的形成是流体沸腾CO_2去气和温度降低造成的,此外大气降水的加入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团块状方解石成矿流体的可溶性碳以HCO-3为主,其δ~(13)C、δ~(18)O值分别为-4‰和5‰,是混入了45%左右大气降水的岩浆热液。脉状方解石的成矿流体是来源不同的岩浆热液且混入约10%的大气降水,其可溶性碳以H_2CO_3为主,δ~(13)C、δ~(18)O值分别为-6‰和5‰。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朱砂红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蚀变-矿化流体演化过程,在已厘定的朱砂红矿床脉体类型基础之上,选取了不同蚀变阶段的蚀变矿物,进行了系统的H_O同位素测试。研究发现:早期A脉[无矿团块状石英脉(A1脉)、石英-钾长石脉(A3脉)]石英中包裹体δ18O值介于+6.0‰~+11.2‰,δD值介于-90‰~-101‰之间,在δ18O-δD图解中,A脉样品的H_O值组成整体位于去气作用后的残余岩浆水范围,表明引起早期钾硅酸盐化的流体性质为一套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绿帘石-石英脉(B1脉)的δ18O值和δD值(+6.6‰和-101‰)显示青磐岩化蚀变形成与高温岩浆流体相分离后的低密度气相流体有关;而斑岩中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B3脉)形成时,流体δ18O值(+4.1‰~+6.0‰)开始朝雨水线方向发生轻微的氧漂移,表明开始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晚期D脉形成时的成矿流体δ18O值(+2.8‰~+4.9‰)具有明显朝雨水线发生漂移的趋势,表明引起石英-绢云母化及泥化蚀变的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总之,朱砂红矿床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蚀变,以及该蚀变阶段形成的A脉和早期B脉,均由岩浆热液作用引起,大气降水在钾硅酸盐化向长石分解蚀变转变的阶段开始进入蚀变-矿化系统,而长石分解蚀变为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唐俊  郑永飞  吴元保  龚冰 《地球科学》2005,30(6):692-706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山东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花岗片麻岩, 与前人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南端江苏东海青龙山地区发现的锆石δ18O值为-7‰~-9‰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一致.对这些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 结果对低δ18O值锆石成因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 (1) 这些低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 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花岗片麻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 Ma和(751±27) Ma, 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 Ma和(241±33) Ma, 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 (2) 锆石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 低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 锆石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 指示低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 (3) 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在印支期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基本没有与外部发生显著的氧同位素交换, 在退变质作用过程中花岗片麻岩内部缓冲流体对原岩岩浆锆石的δ18O值影响不大.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 指示它们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 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 极度亏损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的δD与H_2O含量非常低且呈近于直立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开放体系岩浆去气作用的典型特征。采用去气方程对碾子山花岗岩进行拟合,得:1n(δD+1000)=(0.0182±0.0226)1nF+(6.8189±0.0224)。这表明对该岩体而言逸出水分子与岩浆水间的D/H分馏系数为1.0182左右;初始δD为-85‰左右,基本位于正常岩浆水范围。研究表明,岩浆去气作用是我国东部晶洞碱性花岗岩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有代表性的碾子山、山海关、崂山、苏州以及魁岐岩体的Nd-Sr-O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筛选的全岩Rb-Sr等时线拟合结果表明,基本未遭受岩浆期后大气降水交换的苏州和魁岐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是108±10Ma和109±5Ma,它们代表岩浆冷却结晶时代。其它遭受热液蚀变较为显著的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地质意义不明确。全岩εNd(t)、(87Sr/86Sr)0以及锆石δ18O综合示踪研究表明,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曾经历过高温海水热液交换的再循环下部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等岩体所表现出的εNd(t)-δ18O脱耦变化与大洋沉积物析出流体与下覆辉长岩洋壳之间不同程度的交代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统一的成因模式,并对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苏鲁造山带五莲地区岩浆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苏鲁造山带五莲地区新元古代和中生代岩浆岩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显著的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负异常。εNd(t)为-12.6--6.9,可能与古元古代老地壳物质再循环有关。锆石δ18O值为-1.02-7.60‰,变化范围较大,近半数样品明显低于典型地幔锆石δ18O 值。新元古代辉长岩具有板内裂谷环境的特征,其εNd(t)在1.6-5.3之间,说明其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但是经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唯一一个辉长岩样品的锆石δ18O值与部分花岗岩锆石δ18O值一样,明显高于典型地幔值,可能是基性岩浆在沿裂谷喷发过程中经历了低温热液蚀变,随后又发生破火山口垮塌,导致蚀变玄武岩在岩浆房重熔而形成高δ18O岩浆。中生代花岗岩和闪长岩表现出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负异常以及显著的LREE富集。εNd(t)值很低(-19.2 --15.3),同样是由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其锆石δ18O变化范围为3.19-6.43‰,大多数样品与典型地幔锆石一样。石英与锆石之间大都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分馏,而其它矿物(如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与锆石之间由于受到岩浆期后亚固相热液蚀变而大都表现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元素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中生代闪长岩可能是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过结晶分异形成的;花岗岩则可能是由中性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与中生代花岗岩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型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因此未经历强烈热液蚀变的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岩可能是中生代花岗岩的原岩。但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锆石δ18O变化范围较大,与中生代岩浆岩相比在流体活动性元素含量上也存在差别,这可能是由于新元古代岩浆岩侵位深度比中生代岩浆岩源区所处深度相对较浅所致。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与约740-760Ma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裂谷岩浆活动有关,新生地壳物质作为热源启动了热液蚀变,并局部形成了低δ18O岩浆。而中生代岩浆岩则是俯冲陆壳在加厚造山带背景下的部分熔融产物,岩浆源区物质由于所处深度较大没有受到明显的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开展了硫、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58件硫化物单矿物的δ34S值变化小,靠近零值,具岩浆硫特性,说明该矿床的硫主要来自岩浆分异作用;23件含矿方解石样品的δ13 C值为-3.09‰~-8.57‰,均值-6.57‰,与岩浆碳同位素组成一致,且明显偏离大理岩分布范围。相对于早期含矿方解石,晚期不含矿方解石的δ13 C基本未变化,但δ18 O降低,显示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大理岩的δ13 C值变化不大,近地表浅部的大理岩较深部、重结晶明显的大理岩的δ18 O更小。说明碳、氧主要来自岩浆,晚期则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刘梦娇  王勇  张耀华  李果 《中国岩溶》2015,34(5):486-494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大气降水和马鞍溪上游龙滩子水库水的氢氧同位素进行的一个水文年(2014年)的样品采集监测,研究了降水与水库的水的氢氧同位素之间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碚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82δ18O+18.97,r=0.99,n=101,P<0.01,δD、δ18O相关性极为显著,该区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中国大气降水线,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所致;(2)大气降水中δD、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偏负,冬半年偏正;(3)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与降水量及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效应显著,并且该效应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4)水库中水的δD、δ18O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其δD、δ18O样点落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区域大气降水线附近,并且水库中水d的变化趋势与降水d基本一致,表明前者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而水库中水的δD、δ18O和d的变化幅度远远小于降水,表明前者不仅受降水补给,还受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9.
对栗木水溪庙矿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提供隐伏花岗岩隆起及其相关流体的重要信息。受隐伏花岗岩侵入驱动的流体与上覆融县组灰岩发生反应的温度在110℃左右,流体的初始同位素组成为δ18OSMOW=-3‰,δ13CPDB≤-7‰,反应的水岩比值(w/r)可能小于5。这种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使得地表灰岩的δ18O和δ13C值降低,产生负异常。研究表明,围岩的δ18O值降低受反应的水岩比值和温度控制;δ13C值降低主要与反应的水岩比值有关。反应的温度越高,w/r值越大,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负异常越明显。因此,水溪庙矿区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地层中的碳氧同位素变化可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用于指示下伏花岗岩岩脊的隐伏位置。  相似文献   

20.
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及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δ^18O与δD值分别变化于-67‰--7.2‰(SMOW)和-44.1‰--5.2‰,属大气降水成因流体,蚀变体系δ^18O的变化情况显示,与岩石作用的流体具低δ^18O的降水特征,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的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反应的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揭示,本矿田的铀成矿热液起源于大气降水与相山主要岩石的相互作用,岩浆水对成矿热液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