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荫清  陈殿芬 《矿床地质》1995,14(2):150-173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为2相气液、1相液体、少数含子晶多相和含液态CO_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中富Na ̄+、Cl ̄-和SO,气相中H_2O占优势,CO_2次之。属NaCl-H_2O体系。包裹体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在温度高于360~400℃的中性—弱酸性热流体中,Au和Cu的络合物呈迁移状态,在温度低的弱酸—酸性的较还原环境下,围岩产生广泛的石英-绢云母化,导致Au、Cu络合物分解,沉淀出大量Au和Cu。  相似文献   

2.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菲  章云平 《矿产与地质》1999,13(4):212-216
对烧锅营子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爆裂温度为240℃~290℃。成矿流体富含Na+、K+、Au+、Cl-、H2O和CO2。金以AuCl-形式存在于成矿流体中。CO2含量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成矿流体pH值为5.31~5.53。成矿流体呈弱酸性、低盐度、低密度、相对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白银矿田含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民 《西北地质》1998,19(2):10-18
对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中白银矿田成矿蚀变岩的研究表明,蚀变岩筒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部位是绿泥石化带,汉发泥石+石英+黄铁矿组合为特征;其外是绢云母硅化带,以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组合为特征,最外则是蚀变带或弱蚀变带。岩石化学上,随着蚀变作用增强,MgO、K2O、FeO增加,而Na2O降低;白银矿田成矿系列中Cu-Zn型到Cu-Pb-Zn型、Pb-Zn-Cu型矿床,绿泥石中MgO、Si2O和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兆麟  翟伟 《岩石学报》2000,16(4):513-520
河台韧性切带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志留为质岩系深大断裂糜棱岩带中,本研究首次在矿床含矿石英脉及糜棱岩中发现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为160℃,成矿流体属K^+-Ca^2+-Mg^2+-Na^+-SO4^2-HCO^2-4-HCO3^-4-Cl^-体系,具中偏碱性,微量气体特征:H2O〉CO2〉CH4〉(或〈)H2〉CO〉C2H2〉C2H6〉O2〉HJ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0,16(4):465-472
印度尼西北格拉斯伯格Cu-Au矿是与斑状的石英二长岩体有关的斑岩矿床,石英二长岩遭受了钾化为主的们随有绢云图和磁铁矿化的蚀变,Cu-Au矿化可分为网脉型和浸染型,以前者为主,含金的黄铜矿石英脉切穿了岩体和钾化蚀变带。本次研究见到四类包裹体,即岩民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所体包裹体和液体包裹体,与矿化有关的是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体裹体,这两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从400℃到〉700℃,含子包裹体和液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8.
川西石棉地区含金剪切带的地球化学标志及矿物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扬子地台西缘的石棉地区,含金剪切带发育,其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底次级含金韧性剪切带→基底与盖层之间的含金滑脱韧性剪切带→盖层闪级含金韧-脆性剪切带,而各剪切带的特征各异,地球化学标志--Pb、Z→Te、As→S;主要成矿元素--Au、Pb(Zn)→Au→Au、Ag、Cu、矿石中的最常见矿物--黄铁矿→黄铁矿-黔铜矿和黄铁矿。  相似文献   

9.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钠长石英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奖臻  陆彦 《地质论评》1999,45(3):323-327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区的钠长石英板岩主要由钠长石及石英组成。钠长石英板岩的化学成分中富有SiO2,Al2O3及Na2O,贫K2O,FeO及MgO;稀土元素特征为:ΣREE=3013-42.11,ΣCe/ΣY=1.80-1.98,δEu=0.23-0.34,δCe=0.48-0.59。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银山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在该矿新发现的一种成矿作用──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提出矿床的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石英斑岩岩浆阶段关系更为密切,形成内带为斑岩型Cu-Au矿体和外带为脉型Cu(Au)、CuPbZn、PbZnAg矿体的成矿系列。根据这两种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指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作用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矿物包裹体成分分析、包裹体同位素组成测试对于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探讨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建立成矿模式及指导普查找矿等方面可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但由于测定包裹体中的氢、氧、碳同位素及包裹体成分的样品要求纯度高、样品大量,这就给测试者在采样、分选单矿物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经过了多次反复实验结果表明:用同一份样品中进行群体包裹体中的稳定同位素的测定和包裹体成分的联测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用联测法的测试结果对不同成矿阶段析出的石英和主要成矿期结晶的巨大水晶体的核心和晶体边部环带研究表明,形成成矿作用早期结晶的石英及水晶体的核心部位包裹体形成温度、盐度高,水含量低;晚期结晶的石英及水晶体边部环带中包裹体温度、盐度则很低,而水含量高。成矿阶段早期结晶的石英和水晶体核部矿物氧及包裹体中氢、氧、碳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均为岩浆水,晚结晶者则为大气降水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冀北东坪金矿床深部-外围的构造-蚀变-流体成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东坪金矿田是我国首次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床,曾被认为是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近年来年代学数据表明,东坪-后沟一带金矿的赋矿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海西期,而成矿却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金矿床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蚀变-流体成矿作用显著,钾长石化是最重要的蚀变。由未蚀变岩石向矿体和断裂带中心方向,典型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依次为:0-原岩(二长岩、正长岩)带,I-微斜长石化带,II硅化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岩带,III碎裂微斜长石岩带,及IV断层泥。从0带到III带,Au含量增加,Ag、Cu、Pb、Zn、Mo也略有增加。东坪金矿构造-蚀变-矿化阶段可分为4个: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Ⅱ黄铁矿-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脉阶段;Ⅳ晚期碳酸盐阶段。深部中段各阶段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在I、II、III阶段均发育富CO2包裹体。第Ⅰ阶段钾长石石英脉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20.3~359℃,盐度1.1%~3.1%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346.5~383.5℃。第Ⅱ阶段黄铁矿白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是217.2~372.5℃,盐度在1.1%~5.7%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241.2~396.7℃,盐度为2.2%~6.2% NaCleqv。第Ⅲ阶段的烟灰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8.2~350.5℃,盐度在0.7%~5.5%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范围在215.2~378℃之间,盐度范围在3.0%~6.0% NaCleqv。第Ⅳ阶段晚期石英脉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1.2~249.8℃,盐度在0.9%~8.3% NaCleqv。矿区外围转枝莲矿段的II阶段白色石英脉中包裹体的Th范围为220~416.2℃,III阶段烟灰色石英脉的Th范围为195.3~425℃。富金石英脉形成于中高温(>300℃,可达400℃以上)、中深压力(70~160MPa以上)条件下。其成矿背景、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性质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别,归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于近几年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目前规模已达中型。文章通过对矿区西北部受岩体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的铜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铜矿化石英脉中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含子矿物三相、纯液相和纯气相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和含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差异明显,但它们的均一温度比较一致(320~440℃),反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CH4、N2、H2、H2S及烃类。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矿区西北部矿化应为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它与区内强烈发育的铜铅锌多金属矽卡岩矿化均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构成的火山通道相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内外。矿床从中心向外发育典型的热液蚀变分带: 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根据矿物组合不同,将热液成矿期分为早、中、晚3 个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石英+绢云母+ 黄铜矿± 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乌山斑岩铜钼矿床发育L 型富液相包裹体、V 型富气相包裹体、S 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以及PG 型纯气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斑晶和早阶段石英内水溶液包裹体除H2O 外,多数含CO2,少数还含有 CH4,C4H6 等,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中子矿物主要有赤铁矿和黄铜矿; 中阶段石英内只有少量V 型包裹体含CO2,多数只有H2O,S 型包裹体中子矿物有黄铜矿和黄铁矿,不再含有赤铁矿; 而晚阶段石英内包裹体只含H2O。成矿流体由H2O--CO2 --NaCl 体系逐渐演化为H2O--NaCl 体系。成矿早、中、晚3 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40℃ ~ 460℃,240℃ ~ 360℃和120℃ ~ 240℃; 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 5. 32 ~ 53. 26 wt% NaCl. eqv,1. 65 ~ 41. 58 wt% NaCl. eqv 和0. 66 ~ 14. 05 wt% NaCl. eqv。初始流体是直接从浅部结晶冷凝的岩浆熔体中出熔的高温、高盐度和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普遍共生,流体的沸腾可能是早期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中--晚阶段天水的混入导致的流体混合及降温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磨石山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石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磨石山—红星铜多金属矿集中区内。对该矿床主矿体含矿石英脉石英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分为Ⅰ型含CO2包裹体、Ⅱ型CO2包体及Ⅲ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205.9℃~297.6℃,流体盐度变化为2.2~9.2wt%(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含CO2、中等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流体。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沸腾)作用是铜、钼多金属矿化富集的重要因素。该矿床成矿压力为75~110MPa,成矿深度为2.5~3.7km,反映矿化形成于中等深度,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碰撞型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在理论上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型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应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D带)、花岗岩带(G带)和斑岩带(P带)。西准噶尔地区被认为是碰撞型造山带,其金矿化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研究。模式的D带,即张贻侠等强调的达拉布特断裂北侧,应是找金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矿体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辉钼矿为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成矿前期的无矿石英脉和成矿期含钼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形成较好,以气液两相为主,存在少量的单相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成矿前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96.2~390.0℃,盐度5.70%~17.52%(NaCl当量);成矿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1.5~340.3℃,盐度在2.06%~13.29%(NaCl当量).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期以H2O为主,存在少量CO2和CO32-;而成矿期包裹体成分中有H2O和CO2的两相包裹体、含CO2的三相包裹体、SO2和CH4气体.流体特征变化指示成矿流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温压条件不断降低,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并伴随着大气降水混入形成了典型大陆碰撞体系下的浆控高温热液-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萨热阔布-铁木尔特地区两类矿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南缘萨热阔布-铁木尔特一带的矿床均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变质岩系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形成了Zn--Pb ( Cu) 矿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造山相应形成了Cu--Au 石英脉矿化; 前者以铁木尔特VMS 型Zn--Pb ( Cu) 矿床为代表,后者以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为代表,与造山有关的脉状矿化还叠加在铁木尔特等VMS 矿床中。通过对比两类矿化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矿化的变形变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晚期发育的含黄铜矿石英脉中均富含碳质 ( CO2--CH4--N2 ) 流体包裹体,可能与碰撞造山的热液流体作用有关。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代表VMS 期的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δ34S 为-26. 46 × 10-3 ~ -19. 72 × 10 -3,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无机还原和细菌还原作用; 而代表后期叠加改造的脉状矿化硫化物值与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δ34S 值接近,硫主要来源于造山过程中的深源流体。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 Pb ( Cu) 矿床晚期含黄铜矿石英脉的δDH2O 值和δ18OH2O 值,均反映了碰撞造山期热液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萨热阔布金矿硫化物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CO2 体系中δ13 C 为- 21. 15 × 10-3 ~ -7. 51 × 10 -3,CH4 体系的δ13C 为-34. 11 × 10 -3 ~ -28. 38 × 10-3 ; 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含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包裹体测得的δ13C 为-8. 02 × 10 -3 ~ -6. 99 × 10 -3,δ13 C 特征与海相火山沉积无关,具岩浆源或深部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藏邦布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产于印度-亚洲板块陆-陆造山主碰撞汇聚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造山型金矿床。该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朗杰学增生楔的东段南缘,矿体受区域内EW向金地-鲁农复向斜和错古-折木朗壳型脆-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的控制。金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密切相关,并包裹于脉内细粒/粗粒硫化物中。矿区内主要分布有3期石英脉:成矿前钩状石英脉、成矿期石英大脉和成矿后陡立状石英脉。文章对3期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形态、形成温度、密度及H-O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试图查明成矿流体来源以及金的沉淀机制等问题。研究表明,钩状石英脉内包裹体主要为液相(L)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溶液,其流体可能为早期区域变质的产物;石英大脉内包裹体主要为含CO2气液(VL)两相包裹体,体积较大,成分主要为H2O+CO2+CH4±N2,成矿流体为深源变质流体,并与变质地层中的有机质发生强烈反应;陡立状石英脉内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体积较小,其主要成分为H2O+CO2,流体主要与后期区域变质事件有关,为成矿后变质作用的产物。邦布金矿的主要成矿流体源自深部变质流体,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导致金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三角顶金矿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唯一发现的产出于中酸性岩体中“似玲珑式”金矿,矿床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岩矿石原生晕特征、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区域成矿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糜棱岩反映了三角顶矿区多期次、多流体参与的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其中含金石英脉呈现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的特征,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含金硅化糜棱岩型矿石与动力变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三角顶金矿成矿深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矿区石英脉型矿体代表了该期成矿的顶部,形成了石英脉型的穹顶式金矿化层。在矿区西侧的石英脉型穹顶式金矿化层和矿区东侧的含金糜棱岩化带中,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