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补关系最初以陆面蒸发对大气蒸发能力的线性反馈作用为基础,指能量输入一定的情况下,陆面蒸发量与大气蒸发能力随陆面水分供应条件变化发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互补"变化,基于互补关系能够利用常规气象数据进行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目前互补关系被拓展为描述陆面蒸发与大气蒸发能力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规律的一种本构关系,提出了3种广义非线性蒸发互补关系:韩松俊等的S型函数公式(2012年),Brutsaert的多项式公式(2015年)以及Crago和Szilagyi在多项式公式基础上提出的对自变量进行动态标度的方法(2016年).3种非线性互补关系采用不同的边界条件,对陆面水分条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处理思路,反映了对陆面蒸发与大气蒸发能力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不同认识.通过梳理广义非线性互补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争论,分析争论背后认识和研究思路的差异,以期为蒸发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农田需要通过渠道引水进行灌溉,在此过程中蒸发损失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渠系广泛分布的情况下,蒸发损失量大,如何估算这部分量对于干旱区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以甘肃张掖绿洲灌溉渠道为研究对象,采用Mihara所提供的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经验方程,对渠道蒸发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蒸发率在晴天时白天大于夜间,阴天时白天和夜间相差不大,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率的主要因子.累计蒸发量在晴天时白天是夜间的2倍左右,阴天时白天和夜间相差不大,蒸发率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蒸发是地表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联结的纽带, 研究长江流域蒸发的变化趋势对于区域水文循环变化、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利用PenPan模型分析了1960—2019年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并基于最新发展的广义蒸发互补关系探究了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①长江流域的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发在1990年前后均存在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风速和辐射下降是1990年以前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导因子, 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下降是1990年后蒸发皿蒸发上升的主导因子。②长江流域两大主要气候区(高原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区)蒸发皿蒸发在1990年前后也存在趋势反转现象, 但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差异明显。1960—1989年, 高原气候区气温和辐射是蒸发皿蒸发变化的主导因子; 亚热带气候区风速和辐射是蒸发皿蒸发下降趋势的主导因子。③ 1990—2019年, 高原气候区气温升高、风速增加和相对湿度减少是蒸发皿蒸发上升趋势的主导因素; 亚热带气候区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是蒸发皿蒸发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循环变化和水资源配置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藏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及对湖泊湿地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三江源区湖泊湿地变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气候因素被认为是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温度和降水资料相比,气象站获取蒸发量数据比较困难,而遥感技术却为估算区域地表蒸发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MODIS卫星数据和研究区气象资料,建立三江源区蒸发量估算模型,分析研究区内蒸发分布规律,并探讨温度、降水量、风速和蒸发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分析蒸发量对源区湖泊湿地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区域蒸发量随水热、植被覆盖和海拔高度差异而变化;研究区蒸发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较大;蒸发量增大是三江源区湖泊萎缩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闫自仁 《地下水》2012,34(5):40-41
利用地下水均衡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建立了月平均饱和差与水面蒸发的关系,潜水蒸发的年内分配规律及垂向分布规律;用相同时段内的潜水蒸发量和水面蒸发量做相关分析,提出不用时间的相关性;用φ20cm实测年蒸发量值和彭曼公式计算结果对比,确定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6.
周通延 《地下水》2019,(1):184-18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趋紧张,这就要求更精确地进行水资源的评价。对地区水资源影响主要因素之一蒸发进行研究,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市折桥水文站多年实测蒸发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线性回归法、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该站蒸发资料特征值变化、蒸发量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临夏市区域蒸发量动态变化特征值变化趋势平稳,在时间序列上呈减少趋势。对临夏市区域蒸发的研究为在本区域进行水资源评价、产流计算、水平衡计算、洪水预报、旱情分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提拱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于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总溶解固体 (0.8 g/L、30 g/L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 m、0.5 m、1.0 m、2.0 m和3.0 m)潜水蒸发量的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当潜水埋深大于0.5 m时,包气带岩性对高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潜水蒸发量的影响与淡水基本一致;潜水埋深0.5 m、TDS为30 g/L时,包气带岩性的差异对潜水蒸发量的影响远小于由于潜水的TDS和外界大气蒸发能力对潜水蒸发共同造成的影响;潜水位埋深为0 m、TDS为100 g/L、包气带为粉质黏土时,年内潜水蒸发趋势与大气蒸发能力EΦ20的趋势相反;潜水埋深0.5~1.0 m时,在非冻结期随着TDS的升高,潜水蒸发量逐渐减小;当潜水埋深为3.0 m时,TDS的变化对潜水蒸发抑制作用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新疆内陆干旱区蒸发的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新疆内陆干旱区蒸发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以及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潜水蒸发的计算方法,并对新疆自然地理条件下的蒸发特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蓄水以后库区蒸发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祎  牛兰花  樊云 《水文》2000,20(3):33-35
用宜昌蒸发站采用的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葛洲坝库区的水面蒸发量,用实测的不同流量级库区水面面积建立关系曲线,推算出库区历年月、年平均水面面积泽葛洲坝水利本世纪蓄水以后的历年平均月(年)蒸发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葛洲坝水利本世纪蓄水以后的各年月、年蒸发水量进行了计处。分析了葛洲坝库区的水面蒸发理对水资源的影响。其成果可供葛洲坝库区水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