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述了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三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在经过水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同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强弱有很大关系,与剩余油富集带有联系的强非均质性区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部位,也是油田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老油田调整挖潜措施并实现稳产、增产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油藏开发地质学方法,对吴起油田油水运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找出该油田剩余油潜力部位,并针对不同潜力部位提出相应的调整挖潜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挖潜经验,也为同类油藏后期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胜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难度大等问题,运用微构造研究、测井二次解释等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综合分析油藏平面、纵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胜坨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资料依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河南双河油田Ⅳ1-3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洪辉 《矿物岩石》2000,20(2):74-78
双河油田Ⅳ1-3层系储层属于河控扇三角洲沉积,1997年底,该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1.79%,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储层地质、构造特征等对剩余油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从整个层系看来前缘席状沙微相始终控制着剩余油储量,应作为挖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微构造的类型及组合模式。在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剩余油的挖潜措施,为增加剩余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振坤  陈飞  范洪军 《江苏地质》2021,45(2):177-188
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隔夹层分布特征决定了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主控地质因素。如何准确刻画与表征储层内部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及隔夹层,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认清油田调整挖潜的剩余潜力,是油藏描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XJ油田)高含水期面临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认识不清以及隔夹层分布难以刻画的地质问题,探讨形成海相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基于“差异放大”理念的精细地层细分与对比技术,解决了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困难的问题;“波形与属性结合”的优势砂体刻画技术明确了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与空间叠置关系,为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认识渗流特征提供依据;“非均质性分级表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储层内部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隔夹层、储层渗流差异表征在地质模型中。在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定量表征剩余油空间分布特征,为剩余油挖潜和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更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及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及分布模式,归纳总结了剩余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已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的油藏,开展储层构型研究是精细化油藏描述、深化剩余油分布认识的必要举措。本文以靖边油田梁镇区域延9曲流河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岩芯、测井等资料,通过密井网解剖,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并分级次细分构型单元。本研究在梁镇区域主力油层延92-1单层内部划分出了3—5级构型界面;延92-1小层同期单河道之间以孤立式、对接式为主,不同期次河道垂向上以叠加式、切叠式为主,该小层整体上呈侧向拼接-垂向切叠式复合河道结构形式;在单河道内部识别出3个单一点坝,同时,在点坝内部识别出3个侧积层,4个侧积体构型单元。本次储层构型单元划分研究可以为下一步储层构型定量解剖及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弯度分流河道储层是杏北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深入研究其储层构型特征对于油田调整挖潜意义重大。综合密井网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指导”的方法,分“复合河道和溢岸砂体、单期河道及其相互接触关系”两个主要层次开展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构建了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基于密闭取心井、水淹层测井解释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并通过基于三维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对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验证,最终总结出不同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在河道内,剩余油在顶部、边部、河道间夹层控制部位以下以及仅与低渗溢岸砂连通造成注采不完善的河道内部富集;在河道外,剩余油在河间物性较差的溢岸砂内、注采不完善的溢岸砂末端和孤立砂体内富集。  相似文献   

13.
郭奇  李祯  李平 《现代地质》2021,35(2):396-402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点坝砂体剩余油挖潜困难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明确中高渗储层高倍水驱物性变化规律,确定时变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渗流场强度的评价将油藏划分为三类渗流特征分区,通过点坝砂体内部构型的建模方法确定特高含水期水平井的部署位置。研究表明:基于流场强度分布的水平井部署方法能够突出反映高含水期点坝砂体内部流体流动的非均质性,在弱流场强度范围内部署水平井较其他区域部署水平井的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将新的方法应用于港东油田二区块NmⅣ-6-3小层,对该小层进行流场评价并部署一口水平井,初期日产油量77.3 t,预测未来第15年末累计产油量16.4×104 t。新的方法为点坝砂体高含水期开发的井位部署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涠西南凹陷W油田为例,为加深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开展了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的流动单元研究,总结了剩余油分布模式。基于油田稀井网资料,通过井震结合、动静结合,并参考类似储层地质知识库特点,开展了复合砂体构型解剖;利用筛选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流动带指数(FZI)把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并在复合砂体内部刻画了流动单元的分布,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内部结构复杂,复合砂体构型、流动单元、断层等地质因素对油田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并深入分析了调整井水淹层的水淹特征,总结出了受流动单元主控的“差异驱替控油模式”、受流动单元与隔夹层共控的“复合遮挡控油模式”和受流动单元与断层共控的“断储联合控油模式”3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成果为油田挖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商建霞  张乔良  李华  孔令辉  罗佼  叶苗 《沉积学报》2021,39(4):1020-1030
文昌C油田珠海组二段一油组纵向多期砂体相互叠置,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目前已进入“双高”采出阶段,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厚储层平面上受断层分布及不同构型单元储层质量差异的影响,水驱规律呈现明显分区性;纵向上受砂体复杂内部结构及隔夹层分布控制,水驱顺层突进现象明显,水驱规律不明确制约油田下步调整挖潜。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上,结合毛管压力等微观孔喉参数,利用判别函数对渗流单元进行定量刻画,弥补了传统FZI划分流动单元不够精细的问题,更契合生产动态。明确了两种剩余油控制模式:一是渗流单元差异平面控油模式;二是渗流屏障遮挡垂向控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平面划分5个井区,纵向划分15个单层,共划分60个含油单元,结合生产动态得到每个渗流单元的采出程度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性地提出了7项措施,有效提高了本油田开发效果,同时也为类似复杂厚层砂岩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云龙 《探矿工程》2013,40(2):22-24
胜利油田永3断块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为进一步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挖潜,在仔细分析剩余油富集模式的基础上,决定在合适位置部署绕锥水平井。在分析了永3断块储层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永3断块第一口绕锥水平井——永3平6井的基本设计及施工情况,阐述了绕锥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该井的成功实施及顺利投产,证明了绕锥水平井适合胜利油田东部老油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岫云  马正  王仁铎 《地球学报》1996,17(Z1):78-83
确定油田小层剩余油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总是开发后期油田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高含水开发的特点,在油层精细描述基础上,以现场动、静资料为依据,以数学地质方法手段,提出了小层剩余油宏观测的研究方法,为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预测小层剩余油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河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陈程  孙义梅  黄翔 《现代地质》2000,14(4):440-444
双河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 ,为了精确预测层内潜力分布状况 ,解剖更小级别的储层非均质单元的分布 ,提出了储层渗流单元分析法。研究表明 ,双河油田储层可划分出 4种渗流单元类型 ,渗流单元与成因砂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平面上渗流单元分布很复杂 ,表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渗流单元模型可应用于数值模拟网格划分和定性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从而大大提高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文中针对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需要精细精确刻画储层的要求,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及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高保真地震处理、大密度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及地层切片优选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砂体分布特点,给出了利用地层切片采用"砂中找泥"和"泥中找砂"的单一河道识别分析方法,形成了"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相控"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方法;实际应用证明对剩余油的分析认识更具针对性,应用点坝识别成果指导了D区水平井方案设计,取得了较好的钻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