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加里东到早海西期,西秦岭北带存在一较大规模的造山带,泥盆纪的古地形呈北高南低的特征。持续的海侵由南向北侵进、中泥盆世由于北秦岭造山带的向南仰冲,形成同造山的前陆拗陷盆地。南秦岭裂陷槽是早古生代小洋盆的残余海槽。西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的地层层序分为海平面变化控制型层序(SC型)、基底构造控制型层序(TC型)和复合型层序(STC型)三种类型。SC型层序发育于中秦岭微板块的小型克拉通盆地,TC型层序发育于同造山盆地和相邻的前隆(反弹)带,STC型层序是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早海西期碰撞-造山作用过程较为复杂,北秦岭造山带是由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斜向和不规则边缘碰撞形成的,是一个发育不成熟和不均一的造山带,碰撞和造山由西向东,造山作用在西秦岭表现显著;南秦岭洋盆的闭合是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斜向碰撞形成的,具闭合不碰撞和碰撞不造山的特征,闭合和碰撞由东向西。晚海西-印支期,秦岭进入再生盆地发育阶段。再生盆地于印支-燕山期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2.
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与地球层圈间的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大地构造活动的一大特点是新生代造山作用的复活 ,特提斯洋的最终关闭———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常被解释为这种构造复活的原因。比较典型的造山带复活是天山造山带 ,天山造山带原生造山发生于古生代末期 ,古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拼贴形成碰撞造山带。原生造山的主要特点是海西期沿天山造山带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古生代沉积岩系的广泛变形变质 ,沿碰撞造山带发育有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古地磁及沉积相证据分析表明原生造山作用以后 ,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和中朝板块一…  相似文献   

3.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总被引:56,自引:42,他引:56  
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传统上,它被视为华力西期褶皱带或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为三叠纪碰撞造山带。本文在综述南天山造山带的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碰撞造山的时限。我国境内南天山西段碰撞造山可能开始于早石炭世(345Ma),结束于晚石炭世末(300Ma左右)。二叠纪时期,南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南天山为一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并非一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4.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5.
杜远生  殷鸿福 《地球科学》1997,22(4):401-405
中古生代秦岭造山带是原特提斯大洋中华夏陆块群的一部分,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和华北板块上有反Z型的构造格局,三者的碰撞造山过程为斜向碰撞和不规则边缘碰撞,其中北秦岭的碰撞为由西向东,南秦岭洋闭合为由东向西,南秦岭呈现碰撞闭剑造山的特征,而北秦岭表现为造山不成熟的特征,因此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古秦岭造山带为一发育不成熟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发育多条近E-W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造山带中不同地体单元的主要边界,是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产物。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微观/宏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厘定了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的7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阐述了剪切带的延伸、规模、剪切变形特征、变形条件以及形成与演化时限。并讨论了这7条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东天山和北山古生代造山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造山带火山岩浆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林圻 《西北地质》2001,34(3):18-28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到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民之相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并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学等重大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有:板块内部火册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
造山带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以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作用与这相伴。因此,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板块内部火山岩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厚  吴正文 《地质论评》2002,48(4):337-344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现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而且可以出现在远离板边界的地方--即所谓板内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板内造山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内造山带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格局和造山作用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内造山带的客观存在,以及板内造山带成因动力机制研究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然而逐渐向西迁移  相似文献   

11.
在北山造山带北部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清河沟-红柳峡地区新识别出一套辉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及Sr-Nd同位素工作,显示辉长岩侵位于278.2±1.3 Ma,具有高镁(Mg#=55~66)、低钾拉斑-钙碱性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辉长岩εNd(t)介于5.64~6.77,具有较高的Sm/Yb比值,暗示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较高的Mg#及Cr、Ni含量及Zr、Hf负异常,表明母岩浆经历了有限的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北山造山带北部增生造山作用结束时限为早-中二叠世,北山造山带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可能在中二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12.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系中段,带内各古老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历史是了解北山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北山北带哈珠地区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哈珠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885±4 Ma,首次揭示了北山北带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哈珠片麻状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低CaO、高K2O+Na2O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铕强烈负异常的右倾海燕型;微量元素显示岩石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其为S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的源区,且初始熔融温度较高(777~798℃).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碰撞后由挤压转向伸展的背景,为大陆碰撞的产物.通过与北山南带和东天山地块前寒武纪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北山南带、北山北带和天山造山带中各古老陆块在前寒武纪可能具有一致的演化历史,其共同参与了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构成了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哈珠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即为Rodinia超大陆聚合在北山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北山岩群是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明水-旱山地块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展布特征和形成时代对探讨带内地块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造山增生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次报道了在雅干南部少木尚德地区原划二叠系地层中新识别出的北山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并将其与甘新蒙北山地区的北山岩群进行了对比.在其中的石...  相似文献   

14.
甘、青、蒙祁连山、北山造山带构造地层演化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新虎 《甘肃地质》1993,2(1):80-86
祁连山、北山地区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拼合体。早古生代,围绕柴北缘古陆、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为陆核增生形成祁连造山带;以马鬃山中间地块及南蒙早古生代增生陆块为陆核,在晚古生代末形成北山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阿尔金构造带对塔东南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构造带包括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和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阿尔金造山带是塔里木盆地周边已知的最古老的碰撞造山带,以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为标志的峰期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晚寒武-早奥陶世,这次碰撞造山作用很可能引起相邻塔东南地区的大幅度隆升,导致塔东南地区的中-上奥陶统遭受剥蚀,并使塔东南地区在志留-二叠纪期间总体处于不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隆升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从中生代开始的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错移并改造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并在阿尔金山和塔东南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的侏罗纪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中沉积了塔东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阿尔金断裂系的压扭特性容易在断裂两侧形成次生的构造圈闭,隐伏的车尔臣断裂两侧是这种次生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它们应该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带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从侧面说明,塔东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应该加强寻找山前冲积扇-水下扇储集体内发育的油气藏,并且在地面油砂附近寻找残存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前人基于北秦岭带广泛分布的与加里东期俯冲-碰撞相关的火山-岩浆-变质事件,认为秦岭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仅仅局限于北秦岭带,中-南秦岭带由于"软碰撞"表现为泥盆系与下伏地层为连续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加里东造山作用响应.通过对东秦岭地区中-南秦岭带出露的22条泥盆系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剖面进行变形差异和间断缺失特征研究,且对不整合面之间"志留系红层"进行SHRIMP U-Pb年代学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地区泥盆系与下伏褶皱基底地层(Pt3-S1)整体上呈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微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之间缺失地层南北存在明显差异,上下地层存在明显不同构造变形特征.而旬阳县关防-公馆一线不整合面之间"志留系红层"时代为中-晚志留世(S2-3,<435 Ma),其为东秦岭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前陆盆地在南秦岭地区前缘沉积的响应.基于上述事实,证实不仅北秦岭受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影响且中-南秦岭带也发生强烈褶皱造山作用,从而为更深入地探讨东秦岭加里东期造山及沉积响应演化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类,隆起断裂型分布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条造山带。沉降盆地型分布在安西—敦煌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陇中盆地群(祁连东段)和陇东盆地,祁连东段是甘肃省地热资源目前有利开发地段。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内蛇绿混杂岩带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和古洋盆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北山造山带内存在多条蛇绿混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古生代以来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其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北山造山带北部,主要由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组成,具典型的"块体裹夹于基质"的混杂岩结构特征,发育紧闭褶皱、无根褶皱、透入性面理和双重逆冲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异剥辉石岩、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洋壳残块以及奥陶纪火山岩、灰岩等外来岩块组成,基质则主要为蛇纹岩、砂板岩及少量的绿帘绿泥片岩;在蛇绿混杂岩带北侧发育有台地相灰岩与深水浊积岩组成的沉积混杂块体,具滑塌堆积特征。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三期构造变形,前两期为中深构造层次下形成的透入性变形,第三期为浅表层次的脆性变形,未形成区域性面理。空间上,由增生杂岩和蛇绿(混杂)岩组成的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仰冲于绿条山组浊积岩之上,具有与红石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相似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和时空结构特征。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发育同期的明水岩浆弧,由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以及白山组岛弧火山岩组成,其与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构成了北山造山带北部石炭—二叠纪的沟-弧体系,指示了红石山—百合山洋盆向南俯冲的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