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上扬子区Arenig期疑源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袁训来 《地层学杂志》1997,21(4):281-288
对上扬子区Arenig期疑源类研究表明这些疑源类微化石组合可以和国内外同期疑源类组合对比,并具有古环境指示意义。根据特征分子的出现,早奥陶世时上扬子区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2.
燕夔  李军 《地层学杂志》2005,29(3):i001-i002
桐梓红花园剖面奥陶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层序清楚。该剖面湄潭组5个笔石带中有疑源类化石31属49种,根据其组成和相对丰度不同划分为5个疑源类组合带:组合带的属、种较为单调,且丰度不高;组合带中Polygonium占优势,伴有Arbusculidium;组合带以大量Stelliferidium的出现为特征;组合带与组合带相似;组合带中Leiosphaeridia的含量比Polygonium高,产特征分子Coryphidiumelegans。桐梓红花园湄潭组疑源类组合与中欧、北非、中东、南亚、北美纽芬兰东部、南美等环冈瓦纳地区同期疑源类组合相似,证实华南地区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古地理分区。部分奥陶纪疑源类分子,如Ampullulaerchunensis、Arkonia、Dicrodiacrodium和Leprotolypaevexa等在桐梓红花园剖面的首现(FAD)较全球其他地区早。  相似文献   

3.
云南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联达 《地质论评》1991,37(5):445-455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武定和禄劝交界处,人民桥附近的下奥陶统红石崖组的疑源类(Acritarchs)化石,共发现疑源类23属,40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其中新种6个。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主要属和种,广泛出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法国和西欧的一些地区早奥陶世Arenigian阶,两者基本上可以比较。根据疑源类的研究表明,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具有地中海疑源类古地理区的许多特征分子,但也兼有波罗的海疑源类古地理区的少数分子,这对于中国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区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还对疑源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弧盆系之间的新元古代—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是该地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和物源区性质研究对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兴安岭北部塔源地区前人划分的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开展了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发现了奥陶纪疑源类化石分子,锆石(206)Pb/(206)Pb/(238)U最小谐和年龄为52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536.4±3.5Ma,另外还有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年龄的锆石。结合前人资料,本研究认为塔源地区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度从寒武纪到奥陶纪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其碎屑锆石数据分析显示其物源区主要是额尔古纳地块。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古生界疑源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地层,长期以来在缺少大化石依据的前题下,仅依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将其划归二叠系。近年结束的1∶5万区调,在该套地层中发现9属疑源类化石。将该9属疑源类化石与国内外已知时代地层的疑源类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发现的疑源类化石组合显示早寒武世的生物组合面貌,地层时代应厘定为早寒武世。研究区下寒武统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军  T.Servais  燕夔 《地层学杂志》2003,27(4):298-305
对上扬子区 7个剖面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研究表明 ,这些疑源类组合在分异度及属种组成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上扬子区古环境变化的反映。在上扬子区西部 ,近岸碎屑岩相沉积的滇东红石崖组所产疑源类组合分异度低 ,为个体较小、壳饰较简单的分子 ;上扬子区中部 ,以黔北湄潭组为代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中 ,疑源类分异度较高 ,并出现许多个体较大、壳饰较复杂的分子 ;而在上扬子区东部鄂西宜昌大湾组陆棚相灰岩与泥岩中 ,疑源类分异度继续增高 ,其中个体大、具粗大、长而复杂突起的分子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纪地层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平 《陕西地质》2002,20(2):20-26
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各组的地层格架有很大差异 ,中部地层区恰好处于西部祁连海与华北海的过渡带 ,其岩相变化与东部地层区差异明显 ,地层对比难度大。通过区域不整合、岩石组合和古生物特征等分析研究 ,解决了奥陶纪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湖南益阳晚特马道克期至弗洛早期笔石页岩中的几丁石和疑源类化石,并识别出3个几丁石生物带以及3个疑源类组合带。几丁石、疑源类化石与笔石共生,使得识别出的几丁石带以及疑源类化石组合的时代可以根据笔石带校正。在江南斜坡区建立的连续的晚特马豆克期及弗洛期最早期的几丁石、疑源类序列,不但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对于早奥陶世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同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奥陶世三叶虫、腕足动物、笔石和牙形石基本上分布在Laurentian、波罗的海和冈瓦纳大陆周围三个大的生物地理区内(生物省)。生物省的边界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到奥陶纪末期完全瓦解,又形成全球性志留纪生物群。生物省的鉴别和地理位置反映了生物群的不同和温度的差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地磁和沉积模式。各种生态控制因素如环境的稳定性和食物的供给也可能影响到生物群的区域特征,并且,这些控制因素和海退过程中海平面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奥陶纪生物省的瓦解之初,伴随着大陆斜坡生物群从Laurentia穿越古亚皮特斯海(古大西洋)向波罗的海和这些地点到冈瓦纳大陆之问的斜坡外迁移,这和海洋的闭合  相似文献   

10.
<正> 奥陶系在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及山西省出露甚广。除恒山、云中山、五台山、吕梁山和太行山及大同以北地区外,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奥陶系与华北区其它地区一样,下统发育最为良好,是研究华北奥陶系和寒武—奥陶系分界的理想地区之一。 本区奥陶系和整个华北区一样,自下而上包括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